-
黃樸民風趣解讀《孫子兵法》 國學經典煥發新魅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樸民在長沙噹噹梅溪書店講課 (長沙讀者朋友聆聽黃樸民教授解析《孫子兵法》蘊含的現代哲學思想。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攝) 星辰在線5月22日(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5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軍事史專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黃樸民在長沙噹噹梅溪書店,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孫子兵法>的一二三四五》的講座,受到許多長沙市民的好評。
-
活動回顧 | 黃樸民妙解《孫子兵法》,分享超越時空的智慧
2019年5月19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軍事史專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黃樸民教授做客長沙梅溪書院,以「 孫子兵法的一二三四五 」為題,講述《孫子兵法》的戰略文化及現代啟示。
-
《兵家名言:漢英對照》:兵家文化走出國門的一次成功嘗試
兵家文化走出國門的一次成功嘗試——評《兵家名言:漢英對照》文 | 黃樸民多年來,我在學習、研究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兵家文化過程中,深感這一文化門類的博大精深和富於哲理所以,我認為,凡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從整體上了解一下兵家文化,讀一點與兵家文化有關的書籍。但是,我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僅存世兵書就有四五百種,在當下生活、工作都是快節奏的時代,讓普通讀者如專家學者那樣去系統地閱讀大量兵書和其他各種典籍,畢竟是不現實的。所以,長期以來,僅《孫子兵法》等少數兵書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
讀《孫子兵法》重在借鑑其思維方式
本報記者 郭 星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樸民做客「遼圖講壇」,為遼瀋讀者作了「感受《孫子兵法》的永恆魅力」的講座。 黃樸民是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從事《孫子兵法》研究多年,代表性專著有《春秋軍事史》《孫子兵法解讀》等。
-
《孫子兵法》是本什麼書?
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著有《何休評傳》《天人合一》《孫子評傳》《黃樸民解讀孫子兵法》等。>《黃樸民解讀孫子兵法》 黃樸民 著 嶽麓書社 演講人:黃樸民 時間:7月27日 地點:深圳圖書館 我們知道,中國歷來治國安邦有兩條主線,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也就是剛柔相濟、恩威並用、寬嚴結合、文武雙管齊下。
-
學者黃樸民:銀雀山《孫子兵法》遺失篇目有何學術價值
這其實並不奇怪,較之於在制度文化層面唱主角的古代法律、較之於在思想文化領域挑大梁的儒家、道家思想,兵家學說的研究,在整個學術版圖上乃是微不足道的配角,被邊緣化當屬自然。
-
黃樸民:《孫子兵法》成書的歷史契機
那麼,為什麼在東方,在中國,在兩幹五百年前能夠產生《孫子兵法》這樣一部偉大的兵學著作?我們認為,社會文明的演進,戰爭方式的變化,社會思潮的激蕩,地域文化的孕育,家庭環境的薰陶以及個人實踐的影響,所有這一切,就是《孫子兵法》誕生的歷史契機。
-
兵家的軍事計謀 現在依然適用 孫子兵法的智慧結晶
我們現在一直都在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實際上並不是現在的一種術語,而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這種思想主要體現在中國古代的兵家裡面,而兵家最著名的代表就有孫子等人,那麼孫子以及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到底有哪些作用,又是怎樣來教我們一些計謀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孫子,走進孫子兵法的這本書
-
黃樸民:怎樣讀《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為傑出的兵學著作,被人們尊奉為「武經冠冕」、「百世談兵之祖」,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如果僅僅視《孫子兵法》為謀略的淵藪,那顯然不是正確的有關《孫子兵法》整體性的認知與把握。 其次,是要堅持認識經典要義的靈活性原則。《孫子兵法》的靈魂,在於強調「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黃樸民:不要忽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憂患意識」
黃樸民教授接受鳳凰網文化獨家專訪獲得國學成果獎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黃樸民在頒獎典禮現場接受了鳳凰網文化的獨家採訪,以下為對話實錄。我對這個獲獎有清晰的認識,主要是因為我的這個課題比較特殊,即「兵學」,前面幾屆的頒獎,好像兵家文化、兵學文化沒有什麼人獲獎。而作為國學的一部分,兵學也是重要方面。所以,拙著《中國兵學思想史》得到了肯定。但我也要保持頭腦清醒,千萬不能太自滿。實際上,這個獎項是有學科的綜合考量的關係在裡面。
-
《孫子兵法》:兵家聖典中蘊藏的人生處世哲學
《孫子兵法》,由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所著,被奉為「兵家聖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李世民曾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子兵法》文辭恢宏豁達,內容精博深邃,歷盡大浪淘沙,蕩滌歷史塵埃,已成為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財富。
-
《孫子兵法》:兵家聖典中蘊藏的人生處世哲學
《孫子兵法》,由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所著,被奉為「兵家聖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李世民曾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子兵法》文辭恢宏豁達,內容精博深邃,歷盡大浪淘沙,蕩滌歷史塵埃,已成為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財富。據傳,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
-
《孫子兵法》講義(第15講:孫子兵法的理論研究)
《孫子兵法》的理論研究一、《孫子兵法》理論研究的概況《孫子兵法》是中國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企圖把孫子的智慧與克勞塞維茨的見解熔為一爐,從單純的重力向重謀轉化。當然,美軍重技術的軍事文化傳統並沒放棄,只是又吸納了東方軍事文化重權謀的一面。
-
孫子兵法全球行:香港三聯書店讀書會兵法開講者
孫子兵法全球行:香港三聯書店讀書會兵法開講者 圖為香港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學務主任邱逸博士在開講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全球行:邱逸博士向香港大眾推廣兵法
這個叫《兵法與人生》的講座,由《孫子兵法》研究學者邱逸博士主講,他希望藉著講座以推廣中國兵家文化在香港的普及與應用。 《孫子兵法》之所以能夠恆久有效,是書內主要提出一種思想的境界,不涉及實際步驟。邱逸舉例說,書中提到「出奇制勝」,但並沒有教人出奇制勝的方法,實際如何做法,則要靠自我修行,熟讀孫子策略,可大大提高「作戰」思想;《孫子兵法》提到「知彼知己」,知道自己實力、對方的底細,無論在哪個年代,都非常重要。
-
正解:《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成書相差2000多年的兵家聖典
許多人容易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混為一談,或者認為《三十六計》是《孫子兵法》的一部分,其實不然,今天就為大家詳細區分《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將軍孫武,成書於約公元前512年左右,又稱《孫武兵法》、《孫武兵書》、《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等;2.《三十六計》的作者不詳,語出南北朝時期,成書於明清時期即公元1640年前後。由此可以看出兩本兵書成書時間相差2000多年,不能混為一談。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中新網臺北12月31日電 題:臺灣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記者 韓勝寶 中評社曾發表評論: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這樣回答其實只是答對了一半。為什麼?因為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還不大了解或者了解不夠。那麼如何才能破譯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密碼呢?
-
別再把《孫子兵法》誤認為就是《三十六計》了,兩者是有區別的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諸子百家第3回很多人提到《孫子兵法》都聯繫上《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然而《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完全是兩本內容的兵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後續也會推出
-
現代社會競爭中的「孫子兵法」
第一階段,先秦至兩漢,尊崇蚩尤為兵祖,是對勇敢和力量崇拜的象徵;第二階段,隋唐時期,尊崇姜太公,是對兵家權謀之道崇拜的象徵;第三階段,宋至明清,尊崇關公,是對道德節義崇拜的象徵;第四階段,清末至當代,尊崇孫子,是對智慧韜略崇拜的象徵。
-
孫子兵法全球行:歐洲國家《孫子》版本花樣百出
歐洲發行的簡裝本和袖珍本《孫子兵法》 韓勝寶攝 中新網蘇州4月24日電(記者 韓勝寶) 在巴黎文化街最大的書店裡,讓·勒維先生創意編輯的彩色插圖版《孫子兵法 記者翻閱欣賞,該書的插圖極具特色,有以孫子、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著名兵家人物,《孫子兵法》的竹籤,《孫子十家注卷》等歷代中國兵書,中國古今著名戰例,中國兵家故事、中國兵馬甬,還有反映中國兵家文化的書法、繪畫、連環畫。尤其是跨頁的圖片,濃彩重墨地繪製了中國古代的城牆、旌旗、戰馬、刀劍,把讀者帶進了氣勢恢弘的中國古戰場,形象地揭示了《孫子兵法》的謀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