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2020-12-17 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

一、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導讀:你好,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始人、實踐者、推廣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2篇原創文章。◎現在的我是知道孫子牛逼,而且他牛逼在哪裡?我能夠說出來,所以我就要開始解讀《孫子兵法》。一字一句,我能夠告訴你孫子為什麼牛逼,他牛逼在哪裡?他怎麼幫助我和你像他一樣牛逼。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就是要讓你和我像孫子一樣牛逼。而不是像孫子一樣慫。

《孫子兵法》,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有讀過一遍。不過那個時候並沒有讀完,因為我覺得太複雜了,雖然他只有6000多個字。但是他的陌生概念太多了。比如地分九地,什麼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地球上的地不都是一點土一點山一點水組合的嗎。結果他給我分出這麼多地來。我就只知道黑土地和黃土地,還有一個紅土地還是後來百度知道的。雖然我的家鄉四川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紅土地,但是我不知道啊。我還以為天下都是一樣的土地。結果後來上高中之後才知道土地還有黑土地。就像我沒有看《孫子兵法》根本不知道地還有九種,而且每一種我都不知道。現在就算知道了,也記不住。就像現在的大家一樣。大家現在知道有哪九種地嗎?能夠說出來嗎?不能吧?以前沒看《孫子兵法》的時候。我們從電視劇裡面就知道有間諜。但是不知道居然間諜也有五種。什麼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現在間諜按類型又分為軍事間諜和工業間諜。但是不管它的類型怎麼劃分,使用間諜的種類和方法還是不出《孫子兵法》的五種間諜使用方法。當時在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孫子兵法》是讀得渾渾噩噩。不知所以然。不知道孫子他老人家究竟要講個啥。說那麼多方法,說那麼多陌生的概念。我一下就分不清,記不住了。腦子亂了之後,讀不下去了,就索性不讀了。不過後來因為這些年堅持讀書,堅持做筆記。不知道是積累所致,還是其他原因。突然開了一點點智慧。自己一下子就把以前所有學過的東西刪繁就簡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層次分明的知識體系。我突然發現以前以為讀懂了的東西,其實沒懂,以前沒懂的還是沒懂。而我用這一套自己的體系再去學習其他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我都能夠學到很多,進步很快。哪怕是新聞的八卦,我都能夠學到一些品牌打造和營銷傳播的方法。而對於以往不太感興趣的經典書籍和傳統智慧。用這一套體系去閱讀的時候就會越讀越享受,越讀越興奮,越讀越快樂。因為經典書籍的傳統智慧是經過時間的考驗,是智慧的凝結。我更容易從其中得到更高境界的智慧。所以我就越來越喜歡解讀經典的書籍,傳播傳統的智慧。而為什麼要選擇解讀《孫子兵法》呢?那是因為:一是孫子兵法足夠經典。在浩如煙海的四千多本古代兵書裡脫穎而出。請問你除了《孫子兵法》還記得哪些古代兵書?了不起的就知道有一個古代十大兵書,而且還不一定記得全。那古代十大兵書是哪十大呢?他們分別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二是因為《孫子兵法》時間沉澱足夠。《孫子兵法》成書於公元前500年左右。距近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三是因為《孫子兵法》字數足夠少。我們看《論語》一共12700字。《孟子》34685字,《墨子》76516字。《荀子》90800字,《孫子兵法》6111字。在我現在感興趣的經典書裡,只有孫子兵法字數最少。能夠快速的讀完,讀透。柿子當然要撿軟的捏。嗯,這很孫子兵法。四是因為《孫子兵法》寫的非常簡單易懂。寫的非常系統。當然了,這是現在我來看也是這樣的。如果還是我讀高中時候的我來看,沒有形成一套立體的知識體系的,我來看《孫子兵法》。我可能還是看不懂,看得渾渾噩噩。不知道孫子在幹什麼。只是可能覺得孫子很牛逼。但是牛逼在哪裡呢?不知道,我說不出來。而現在的我是知道孫子牛逼,而且他牛逼在哪裡?我能夠說出來,所以我就要開始解讀《孫子兵法》。一字一句,我能夠告訴你孫子為什麼牛逼,他牛逼在哪裡?他怎麼幫助我和你像他一樣牛逼。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就是要讓你和我像孫子一樣牛逼。而不是像孫子一樣慫。前面一個孫子和後面一個孫子,不是一個孫子。不要誤會啊!二、《孫子兵法》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用?導讀:你好,我是張翔。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為什麼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別人就那麼優秀?◎同樣讀《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你只知道吹牛,而毛主席卻建立了一個新中國。◎你開始看到的是故事,後來看到的是虛假的演義。而別人卻看到的是規律。◎而我們要講的《孫子兵法》。首先他不是小說,不是演義,而是一部先進的軍事理論著作。他講的全是規律性的東西。講的全是道。而規律性的東西,他是不會局限於任何行業、任何種族和任何國家的。就像人餓了就要吃東西,這就是規律。不管你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這樣。只不過吃得好和壞的區別。只不過是吃麵還是吃飯的差別,只不過是吃素和吃肉的差別。很多人一直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說《孫子兵法》對於我們現代人有什麼用?《孫子兵法》是古代農耕社會的軍事理論。對於我們現代戰爭還有什麼指導意義呢?會不會顯得不夠現代化?而且我們現代社會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孫子兵法》又有什麼用武之地呢?還有人覺得《孫子兵法》與商業結合起來。其實根本就是穿鑿附會。很多人認為孫子生活的年代根本就不是以商業為主的年代。他的軍事理論思想根本就沒有涉及到商業。這些孫子兵法和商業結合的書籍根本就是作者自己得到的感悟,然後我穿鑿附會,其實根本不過是借了一個《孫子兵法》的殼。對於上面的問題我不想正面回答,我只想講一個故事。我們小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看過《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吧。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行。那開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很經典。裡面每一個人都很牛逼,都是值得學習的對象。後來長大了之後突然某一天聽到有人說《三國》和《水滸》,都是假的。都是演義。然後這些人就不再執迷於這些演義,開始注重於史料。凡事必講考據,逢人便說三國志陳壽,逢人便談宋朝末期農民起義歷史。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這個層次,停滯不前。不再相信《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不研究史料記載。因為這是耗時耗力的事情。而且幾乎不產生收益。所以這個很多人對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認知就就停在這個階段了。既不相信《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不想去研究歷史。你跟我說空城計,我跟你說那是演義,那是小說虛構的。我跟你說史料記載,你給我說演義。還有極少部分人都過了考據史料的階段。到達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是從哲學的高度去看小說。去看小說揭示的規律。然後把小說中的規律運用到現實當中來,改造現實的世界。這就是同樣讀《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你只知道吹牛,而毛主席卻建立了一個新中國。這就是網絡上一直的疑問:為什麼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別人就那麼優秀?這就是答案。你開始看到的是故事,後來看到的是虛假的演義。而別人卻看到的是規律。而我們要講的《孫子兵法》。首先他不是小說,不是演義,而是一部先進的軍事理論著作。他講的全是規律性的東西。講的全是道。而規律性的東西,他是不會局限於任何行業、任何種族和任何國家的。就像人餓了就要吃東西,這就是規律。不管你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這樣。只不過吃得好和壞的區別。只不過是吃麵還是吃飯的差別,只不過是吃素和吃肉的差別。之所以覺得《孫子兵法》對現代沒用,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兵法,而且還不一定看懂了。這就相當於你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還有一部分人說《孫子兵法》是一部無用的書,而無用就是他的最大用處。這叫無用之用。這一部分人不管做什麼都是無用之用。賣點都是無用就是它最大的用處。他可以把《孫子兵法》換成任何書籍和事物。其實這部分人那就是他知道這個東西有用,但是不是現在。而是以後有用。但是怎麼用,什麼時候用?不知道。反正我就知道這個東西有用。他們找不到銷售理由,但是要銷售又必須要一個理由啊。就像你買東西必須要有一個以上的理由。比如喜歡,比如方便,比如提升智慧。我不給你一個理由,你是不會和我成交的,對吧?而有一些聰明的人,就想到了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那就是無用才是最大的用處。這叫做無用之用。我現在不知道讀書到底有什麼用。什麼時候用,怎麼用?你不要問我,你再問我,那我就乾脆主張讀書不要功利。不要功利性的讀書。他們說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走過的路。最後一句,這個話沒有錯,但是結果不功利性讀書居然很多人信了。讀書叫你不要功利性的讀書。這和叫你打工,你不要總是想著賺錢是一個道理。就算讀一些玄幻類的小說也是衝著功利性去的。衝著能夠讓你愉悅去的。如果一不小心讓你覺得噁心,你還會讀下去嗎?依照不功利性的原則,那你必須要讀啊!但是你不覺得這很搞笑嗎?知道這部小說很噁心,但是依照不功利性原則還必須不得不讀。這和看了《三國演義》《水滸傳》之後。知道是演義,知道是虛構的。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但是就是好看,就是有用,是不是一個階段?他們知道《三國演義》《水滸傳》有用,但是什麼時候用,怎麼用?不知道?只知道反正有用。有用就是有用,沒用就是沒用,從來就沒有無用之用。這裡的用前面一個用是使用的,用後面一個用是功能性的作用的用。沒有使用就沒有用,只有使用才有用。如果一直找不到使用的機會和場景,那就永遠沒有用。再有用的東西,如果沒用,沒有機會用,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場景用。這不就是空有屠龍之術,世間卻無龍可屠嗎?從來都沒有什麼無用的東西。之所以無用,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怎麼用,什麼時候用。就好比一個人拿著手槍,對著自己開了一槍,把自己打傷了。他就感覺這個手槍有用。但是怎麼用,什麼時候用,他不知道。他不知道該有敵人的時候用,他不知道用的時候把槍口朝外。他就知道這個東西肯定有用。總有一天會用對,會用上。而《孫子兵法》,既告訴你怎麼造槍,還告訴了你怎麼用槍。當然一般人是沒有這個能力看懂孫子怎麼用的。而我的張翔解讀《孫子兵法》就是要告訴大家孫子講的一般性規律是什麼,講的道什麼。怎麼用,什麼時候用。如何遷移運用。三、孫子兵法的核心理念是什麼?與道德經的區別和與三十六計的區別是什麼?導讀:你好,我是張翔。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道德經核心是:持強而不逞強。持強而不示強。遇強而不用強。然後以弱勝強。孫子兵法核心是:能勝而不爭勝,能戰而不求戰,不打沒有碾壓優勢的戰爭,形成碾壓優勢的戰爭不(用)打。

其實道德經和孫子兵法講的內容是一樣的。大道歸一。道德經的核心也可以用到孫子兵法上,只是表達不一樣。行業不一樣。比如把孫子兵法的理念用到企業,品牌上。道德經的理念是:我雖然比你強,但是我不會和你硬碰硬。我不會告訴你,我比你強。道德經說,國之利器不輕易示於人。我有十二分力。你有八分力。但是我不會告訴你。我只會表現出我只有六分力。而且我會想盡辦法用三分力打敗你。這是道德經的核心。國之利器不輕易示於人。藏拙,留下足夠的底牌,然後永遠都在尋求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方式和博弈方式。我永遠都是想辦法用更柔軟的更溫和的更藝術性的方法去和你博弈,去消滅你。道德經的口訣就是:持強而不逞強。持強而不示強。遇強而不用強。然後以弱勝強。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把孫子兵法和36計混為一談,甚至編成一本書,認為講的是一樣東西。其實不然。這根本是兩本書,講的是兩個層面的東西。孫子兵法講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講的是堂堂正正之道。講的是如何強大自己如何以勢壓人。孫子兵法追求的就是全勝,零損傷。有人覺得這不可能對吧?那我們換一個說法。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你賠點錢,道個歉,割一點地。咱就不打你,我們還朋友。你看是不是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別人需要拼死拼活的利益。這個做法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啊?沒錯,就是帝國主義時代,各大西方列強對清政府做的事情。只要把大炮開到清政府的海岸口。清政府就只能夠道歉賠款割地。因為各大西方列強,就是比當時的清政府強大很多嘛。這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地步。而我們很多人因為這是一段非常屈辱的歷史,所以就帶有非常強烈的情緒,沒有非常仔細的研究。這其實就是孫子兵法強調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啊。你看只要保持了自身的強大有多重要?而我們清政府在那屈辱的百年歷史當中得到了一句話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這就是很典型的弱者心態嘛,被打怕了之後就只知道如何不被打。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強者心態,就是如何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個就不是想打誰就打誰?而是不想打誰,就能不想打誰?只要看誰不順眼,把話放出去,說你做的有點過分了啊!別人為了防止你去打擊他,他就會割地賠款道歉進貢送禮。這就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孫子的全勝之道。而不是其他兵法的爭勝之道。其他的方法都是你3000人,我5000人。然後大家一拳一腳的打。就是為了爭取最後的勝利。這是真的。最後誰還站著,誰剩下來的人更多。誰就是勝利的一方?這種打法是大家在爭取勝利。所以我把它稱作為是爭勝之道。這種打法必須是以一部分的犧牲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爭勝之道最理想的狀態。而最壞的狀態就是被全軍覆滅。因為勝利只能夠屬於一方。要是你以犧牲部分沒有爭取到最後的勝利,那肯定就被別人犧牲部分爭取到了。這個時候。你不僅要被犧牲一部分,還有可能被全部犧牲。而36計就是爭勝之道最巔峰的著作之一。36計就在想辦法用最小的犧牲獲取最大的勝利。但是這種方法也非常的危險。並不能夠作為常規手段。因為36計的思想核心。就是一直在想走捷徑。就是一直在想我如何用十個螞蟻消滅100頭大象的問題。就是一直在想我平時不努力學習,但是到高考之後我如何上清華北大。這下大家知道36計的危害了吧?不要覺得36計非常的牛逼。這種思想在自己處於絕境的弱勢之下,破局是有用的。但是一直用36計去指導戰爭的話。那就是讓自己,讓士兵,讓整個國家都跟著你一起去冒險。去賭博。36計,這只是旁門左道。崇拜36計,他會把你帶入到無底的深淵。這種爭勝之道在孫子兵法的全勝之道下就落了下乘。所以孫子兵法是我們的根本是我們的道。而36計可以是我們的手段。我們的術。只有這樣承前啟後。我們才能夠運用好孫子兵法和36計。而值得注意的是《孫子兵法》是帝王的兵法,不是將軍的兵法。《三十六計》才是將軍的兵法。如果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自己不研究《孫子兵法》,那他的臣民也一定不會研究《孫子兵法》。因為《孫子兵法》的高度和格局全國上下能夠使用好他的只有帝王一人而已,因為《孫子兵法》需要調動的資源太龐大了,強大自己耗時也太久了。而且將軍學了《孫子兵法》不僅不能把他發揮到極致,而且還對將軍的升官發財有阻礙。因為將軍學《孫子兵法》就沒仗打了,沒仗打了將軍就失業了,還學什麼《孫子兵法》?有仗打也不精彩,孫子兵法哪有三十六計的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於既倒,匡扶社稷於將傾的氣魄和故事?所以說員工學《三十六計》,領導學《孫子兵法》。學《三十六計》升官發財,學《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的理念是:我有100種方法消滅你。我有1000種方法,讓你在本地混不下去。但是我就是不會在戰場上用,就是不會等到戰爭來臨的才用。而是在戰爭沒有開始之前。就在為戰爭的勝利謀篇布局。畢竟孫子兵法開篇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認為:在戰場上的勝利,只是戰術性的勝利。在戰場外的勝利,才是戰略性的勝利。兩個勢力之所以打仗,都是雙方都誤認為自己會獲取勝利。或者都認為自己有一定的機會獲取勝利。只要自己努力,這個機會就一定是屬於自己的。而孫子兵法戰略上的勝利。就是要打破敵對方這種虛假的認為。讓敵對方看不到任何可以取勝的機會。這樣戰爭就不會發生。這樣就在無形當中,贏得了一場又一場戰爭。只不過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戰略性的勝利。孫子兵法認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子兵法的口訣就是:能勝而不爭勝,能戰而不求戰,不打沒有碾壓優勢的戰爭,形成碾壓優勢的戰爭不(用)打。四、如何解讀孫子兵法?為什麼這樣做?我們如何解讀孫子兵法?我們解讀孫子兵法。會一句一句的去解讀。不會囫圇吞棗。看個熱鬧。我會先從核心理念再到具體方法,最後到具體運用層面。為什麼這麼做?在昨天的文章裡面有講過。這是我對讀書層次的劃分和對讀書質量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的結果。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這個涉及比較廣,經常關注我,以後會慢慢的給大家講,不是一篇兩篇文章能解釋得清楚的。下面就把我對於讀書層次的劃分再說一遍吧!我劃分的讀書的層次:(1)粗讀了一遍,沒有任何印象。(2)精讀了一遍,有點印象。(3)做了部分讀書筆記(4)全書做了讀書筆記(5)讀了一本書,解讀一本書。(6)讀了一本書,壓縮一本書。(7)讀完一本書,自己重寫一本同主題的書。而我們社群做的事就是最難最有意義的一種。每人重寫一本同主題的書。這是我們做的第一本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的內容。五、資料參考來源?我們讀一本書寫一本書主要資料參考是孫武的《孫子兵法》原文,然後加上我自己的理解進行解讀。當然同時也會參考一些其他資料。比如著名的《十一家注孫子》,是這兩千多年的歷史當中研究孫子兵法認可度比較高的十一個人。他們分別是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曉臣、王皙、何氏、張預。他們是什麼人就不介紹了,你知道的自己能查得到,你不知道的基本都是不可考,也就是查無此人。反正這些注釋被留下來的人,不是打過仗的就是準備打仗,不是說得好,就是自己有名氣的。你說得不好,解得不對,就沒有口碑,傳不下來;你沒有名氣,你說的話,沒有份量,誰給你這個面子?嗯,大家自己去判斷吧。沒有名氣的,至少是有點實力。就像那個路邊的李子熟透了都沒人吃,肯定不好吃一個道理。還有一些參考資料就是陶漢章的《孫子兵法概論》。陶漢章將軍是一位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他的頭銜比較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任中華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廣州軍區參謀長、軍政大學副校長……他有著豐富的戰爭實踐經驗和很高的軍事理論造詣。《孫子兵法概論》一書是他結合劉伯承元帥在擔任軍事學院院長時間對《孫子兵法》闡述並總結自己長期學習研究孫子兵法的體會撰寫而成的。還有會參考《劉伯承兵法》。吳如嵩的《孫子兵法新論》。劉伯承元帥就不用介紹了吧,小學課本的《挺進大別山》我們應該都知道吧!至於吳如嵩,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戰略研究部中國歷代戰略研究室主任、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還會參考郭化若的《孫子兵法》,郭化若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共產黨員。也是一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這些都是我們解讀《孫子兵法》的主要資料。當然後期我們可能會,增加部分資料,甚至棄用部分資料。這個要看情況而定。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始人、實踐者、推廣者。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奇在何處,看北大教授李零老師的解讀
    多解讀《孫子兵法》的書,讀起來都是那樣差強人意。要麼是玩文字遊戲,把孫子兵法的內容解釋得雲裡霧裡不知雲;要麼把《孫子兵法》吹得神乎其神,每一段文字都能拿過來一個戰爭例子來備註。每次看下來,都讓人汗流不止。
  • 張翔:打架和打仗一樣都是讓自己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孫子兵法
    你好,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始人、實踐者、推廣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003篇原創文章。張翔解讀:孫子說啊,打仗啊。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你們在哪一個地方打仗,哪一個地方就是生死之地。打仗這件事情不是過家家,就像幹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是存亡之道。
  • 《孫子兵法》商道戰略班
    鍾飛翔是《孫子兵法》的解讀者,研究兵法經典20多年,也是兵法理論的踐行者,一直活躍在商業戰場的第一線。三、課程架構鍾飛翔挑選兵法思想精華,結合經典戰例、商業案例,解讀對當代人有啟發的人生原則。鍾飛翔把孫子兵法用商道中做戰略總經了九大思想精要:課程摘要:一、經營原則1,如何用「兵力原則」,實現以多勝少?2,怎樣用「等待原則」,在商場上立於不敗之地?3,如何用「放棄原則」,才能真正的得到?4,教會您如何運用「不變原則」,實現應萬變,提升領導與決策力?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籍華人吳瑜章解讀《孫子》十三篇
    《孫子兵法》用於市場競爭,找到問題的關鍵和對手的弱點,避實就虛,贏得主動權,這是孫子謀略的奧妙之處」。創建吳氏「兵家」營銷管理哲學的美籍華人吳瑜章,別開生面地用市場競爭解讀《孫子兵法》十三篇,引起孫子研究學者和海內外企業界的關注——  《孫子兵法》開章明義講「先謀而後動」,制定市場戰略決策首先了解市場,了解市場要掌握環境的變化,這是第一。
  • 我們為什麼要讀《孫子兵法》?如何讀懂《孫子兵法》?
    先說我們為什麼要讀《孫子兵法》,《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孫武也被後人尊為「兵聖」,全書共十三篇,六千字左右,《孫子兵法》對後世之影響非常巨大。明代茅元儀在其《孫子兵訣評》中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遺孫子。」
  • 讀懂《孫子兵法》,讀懂古人最高謀略
    數千年來,《孫子兵法》一直被歷代兵家奉為百世談兵之祖,被譽為「兵學聖典」。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僅僅是一部兵書,但其實它的影響力絕不僅限於軍事領域。對於軍事愛好者而言,《孫子兵法》是兵學典範,不讀《孫子兵法》何以談軍事,何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
  • 漫畫講透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為新課標必讀書目之一。該套一共四冊,逐句逐段解讀《孫子兵法》全文十三篇章節。採用原文+注釋+譯文+歷史故事+華杉詳解+名家註解的體例,對傳統文化做現代化的解讀,讓青少年徹底讀懂《孫子兵法》的內容,更理解這本經典名著的智慧哲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在生活中學有所用。
  • 「兵者,詭道也」,從「詭」字的真實含義,解讀《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這本書想必大家都是聽說過的,他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兵書。從春秋戰國時期孫武作這部書開始,這部書就成為歷朝領兵打仗的將領,所必讀的一本兵書。《孫子兵法》全書一共十三篇,字數在6000左右。也許,在現在看來6000字實在是不值得一說,這麼點字能夠寫出多少內容。
  • 《孫子兵法》是本什麼書?
    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著有《何休評傳》《天人合一》《孫子評傳》《黃樸民解讀孫子兵法》等。  今天我主要講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必須持嚴肅態度,站在學術的立場,對《孫子兵法》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也就是要知道《孫子兵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第二,更為重要的,我們要知道《孫子兵法》究竟好在哪裡,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借鑑《孫子兵法》。
  • 張翔:孫子五事七計算勝負成敗004孫子兵法
    你好,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始人、實踐者、推廣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004篇原創文章。張翔解讀:昨天我們說了,防止和別人發生語言衝突和肢體衝突,就是不讓自己陷入生死存亡的地步
  • 黃樸民風趣解讀《孫子兵法》 國學經典煥發新魅力
    (長沙讀者朋友聆聽黃樸民教授解析《孫子兵法》蘊含的現代哲學思想。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攝)  星辰在線5月22日(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5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軍事史專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黃樸民在長沙噹噹梅溪書店,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孫子兵法>的一二三四五》的講座,受到許多長沙市民的好評。
  • 【兵法精讀】《孫子兵法》中的「計」到底是什麼?
    「奇謀妙計」的策略思維來解讀《孫子兵法》,是片面的,沒有把握真實內涵。《孫子兵法》所講的是一整套系統的勝兵思維。它講究的是勝而後求戰、以多勝少,絕對優勢。三十六計則相反,它講究的是以巧取勝,以弱勝強,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通過計謀的加成,以實現反轉。所以萬不可用三十六計的思維來解讀《孫子兵法》,這樣就走偏了。
  • 孫臏兵法,揭示了《孫子兵法》應用的精髓
    實際上,就是《孫子兵法》虛實篇的思想,我在《孫子兵法營銷戰》和《孫子兵法戰術體系》中都將「虛」解讀為要害之處,或說兵法中講的「機」,即改變戰場形勢的關鍵點、轉折點或臨界點。當然,要想實現這一目的,並非有這個意識就能做到,你想攻擊人家這個要害,對方也想攻擊你的要害,誰能做到,取決於運用手裡作戰力的能力,包括兵力的部署(孫臏的布勢),兵力分合之調動,奇正運作之攻其所必救的策略,因地、因人、因敵、因我而動等而實現。
  • 孫子兵法 奇門遁甲——《序》
    《序》奇門遁甲源於九天玄女授予軒轅黃帝的一部天書《龍甲神章》,為什麼叫天書呢,因為全書是用道家獨有的雲篆所寫,如果沒有學習過雲篆天書根本讀不懂,常人見之如符咒一樣。秦漢時除黃石公傳至張良這一脈奇門外,尚有一脈隱世而傳,就是鬼谷子一脈,其弟子孫臏將兵法謀略融入奇門遁甲當中,又因師承鬼谷,為紀念恩師以修煉時在雲夢山又名陰山,故曰「陰山詭道」,全稱為「陰山詭道奇門遁甲」,簡稱「兵家奇門」。奇門遁甲自古運用於軍事戰爭,兵法云:兵家之勝,不可先傳。
  • 軍運會開幕式掀起《孫子兵法》熱 中英雙語版《孫子兵法》亮相
    這部新作是國內首部通過融媒體形式重新解讀的《孫子兵法》中英雙語音頻書。一部兵書,兩種語言,可讀可聽可看,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帶來一次創新性嘗試。聽讀合一演繹雙語出版創新《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
  • 張翔:繼續補全孫子兵法邏輯最混亂的一篇032孫子兵法
    你好,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始人、實踐者、推廣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032篇原創文章。原文: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張翔解讀:軍隊打敗仗有「走」、「馳"、「陷」「崩」、「亂」"、"北"六種情況。這六種情況的發生,不是天時地理的災害,而是將帥自身的過錯。
  • 這回徹底讀懂《孫子兵法》通俗通透解讀經典戰例,逐字逐句講透兵法原意!
    《孫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個字都艱深玄奧,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其實,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會發現處處豁然開朗、字字明明白白。本書作者華杉,研究孫子兵法二十餘年;在本書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過155個經典戰例,將《孫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詳盡透徹。同時援引2000多年來,解讀《孫子兵法》的傳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註解,從不同角度還原兵法原意。
  • 《孫子兵法》,到底被誤讀了什麼?
    □ 曉純 整理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後世對它的解讀多如牛毛,流傳比較廣的是曹操、杜牧等11個版本。但遺憾的是,這11個版本均是文言文版,沒有白話版,閱讀門檻較高。現代人對《孫子兵法》的解讀也很多,為了迎合市場,有的加入了自己烹製的「厚黑」雞湯,完全曲解了兵法的原意。
  • [東營]東營人寫書另類解讀孫子兵法 3個月售4000本
    編輯查看了王曉峰的博客、演講視頻後,對王曉峰極為欣賞,邀請王曉峰結合自身實際,重新解讀《孫子兵法》。  王曉峰的博客開於2006年,開始研究《孫子兵法》的時候。因為在勝利發電廠負責企業文化方面的工作,王曉峰認為對國學進行研究和思考,能夠提高對企業文化的感悟和認識。他想「通一經而觸類旁通」,用國學精粹賦予企業文化新內涵。王曉峰首先想到的就是《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在現代商業上的運用
    幾千年過去了,孫子的思想依舊如同璀璨的星辰一般不會熄滅,無數後人研究和學習他的軍事思想,但是並不是僅僅將孫子兵法放在戰爭中去學習,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孫子兵法對於我們的學習、職場、社交等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是能夠用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