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自私到,認為別人都不自私

2020-08-03 西風十日桃源

在網上看見一個熱帖,是一位剛生產完沒多久的新媽媽,氣急敗壞地吐槽自己的婆婆:

「我辛辛苦苦給他們家生孫子,結果一出月子,這老婆子竟然就撒手不管拍拍屁股走了!我好聲好氣去請她回來帶孫子,她用年紀大了不想再操勞做藉口。糊弄誰呢,她身體一直都好得很!等著吧,她現在不幫我帶孩子,到她老了,我可不會管她!」

這言論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關於「婆婆應不應該幫兒媳婦/自家兒子帶孩子」這個話題,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但有意思的是,另一個關於「將一個孩子養大成人有多累」的問題下,評論清一色的變成了支持女性在將孩子養大後,在自己中年或者老年時期,輕鬆自在地去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如果按照第二個話題的說法,那麼第一個話題中的婆婆,已經將自己兒子養大成人,並在兒媳婦確實需要幫助的坐月子期間,也伸出了援手,這時候,再將本應是為人父母者的養育子女之責任,硬性地推到婆婆的身上,確實是一種不能夠推己及人,略顯自私的表現。

雖然自私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中國也有俗話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讓其他人,也為你的自私買單。

用你自己的需求,去「綁架」別人,忽視別人也有自身需求,非要對方犧牲ta自身的需求來滿足你自己,這種做法不叫「為自己好」,而是確確實實的「損人而利己」。

正如作家冰臨神下說的那句話:「你不能自私到,認為別人都不自私。

人與人的交往中,情商高者,必然掌握的一項本領就是設身處地、能夠為他人著想。而自私者的自私程度往往也有大小之分,最嚴重的一種,就是:

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他人的一切做法都應符合自己的預期,或者認為他人答應自己的要求是理所應當,一旦有不合自己意,就認為是他人虧欠了自己。

你不能自私到,認為別人都不自私

前幾天去健身房的時候,目睹了一場因儲物櫃而起的不大不小的爭執。

我進去時,一名長發女子正滿臉焦急地向健身會所的工作人員求助,說自己的衣物本來放在253號柜子中,櫃門沒有上鎖。但健身回來後,這個柜子竟然被不知是誰給鎖上了。

工作人員出去問了一圈,沒有人回應,便回來幫著把鎖給砸開。可沒想到,櫃門打開後,長發女放在其中的東西竟不翼而飛了!

這時候一位短髮女子進來更衣室,步伐款款地走到另一排的231號柜子前,打開櫃門,一下子將裡面的東西拎出來,說:「東西這不是在這裡嗎?那麼火急火燎的幹嗎?」

長發女一愣,發現那正是自己的衣物。便上前詢問是怎麼一回事。

短髮女滿不在乎地說:「哎呀,當時剩餘的柜子都沒有鎖扣,沒法讓我掛我的這種鎖頭,我就將你的東西拿出來放在另外的柜子裡啦。反正你本來也就不上鎖的嘛。」

被她這種態度惹得火大,長發女質問道:「我的東西在裡面,你問都不問一聲就把東西挪了,然後將柜子據為己有?」

「我又不知道這東西是誰的,怎麼問?」短髮女還理直氣壯的,「再說了,這柜子都是臨時的,不是我的,那也不是你的啊!」

幾個大媽看不過去,也幫著說了短髮女幾句。短髮女就直接將長發女的東西扔在凳子上,氣衝衝地扭身走了。生生像是大家一起合夥欺負了她似的。

眾人對她的行為,都十分無語。這明顯是一種將自己的意願擺在了所有人之上的極度自私之行為。

這類人的內在邏輯往往是,我覺得這麼做對我自己來說很方便啊,什麼?你不方便?你怎麼可以覺得不方便?你這人怎麼這麼自私、這麼過分,這麼不懂得為他人著想?

他們的自私程度,已經到了默認全天下人都要讓著他們的境界。別人的合理需求,對他們來說,那都是不應該存在的,如果存在,那就都是別人的錯。

可惜,完全不自私的人,只有無知無覺的傻瓜。若將別人都當成傻瓜,這才是世上最無知的傻。

你不能自私到,認為別人都不自私

其實不只是這種本身品性上就自私之人會有這種邏輯,有時候,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時,我們這些普通人在不自覺中,處理某些事情時,也會偶爾有「認為別人都不自私」的情況出現。

某個星期二晚上八點半,我一個表姐在微信上突然發過來一條祈使語氣的消息:「幫我改個演講稿。」

當時我正在外面跟朋友聚餐,彼此好久沒見,早就說好了不醉不歸。

但表姐這是第一次在微信上跟我說話,且兩家人關係不差,我便如實說了正在外頭,得等我回去弄。

這時表姐火急火燎地說:「今晚務必定稿!後天就要上臺了,還要求脫稿演講!」我表示無奈,問她為何不早點提前準備,她聲稱她以為這個活動不會那麼快開始。

她一邊催促我,一邊給我發來了她的初稿。這份初稿,是用大段的網上歌功頌德式文字複製粘貼而成,不太客氣地說,就是全篇邏輯混亂、遣詞造句虛偽老套、事例陳舊且無感染力。

但表姐對於我改好後稿件的要求是:「一定要動人肺腑、感人淚下,一定要打動評委!」這基本上就等於是要求我重新替她寫一份全新的演講稿件。我表示時間上比較為難。

可一向還算溫柔的表姐,竟也咄咄逼人起來,一定要讓我在星期二當晚就將寫好的稿子交給她,這樣她才能夠在星期三背一背,星期四好順利上臺比賽,還要爭取拿獎的。

表姐其實是一時心急,這我理解。但她因為心急,就將壓力全都轉移到了我的身上,找上我幫她的忙時,就不自覺地認為我應該以她的需求為先。

這時候在她心裡,她所需要的演講稿是宇宙第一重要之事,她會覺得,我那些什麼朋友聚會之類的,都應該立馬停下來,趕緊回家幫她改稿子才是最要緊的。

在那個時間點,她已經因為自身利益,而認為其他人都應該「不自私」,都應該犧牲自我利益去滿足她。

這是一種認知偏差,是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自身和他人的表現。在這種偏差下,自己再怎麼自私,都會覺得是別人不夠無私。

你不能自私到,認為別人都不自私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性在本質上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是為了在自然和社會中獲取到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資源,從而使自身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但是,「利他」也是人類作為高智力的群居生物,千萬年來所形成的一種保持群體內部生態平衡的屬性。

利他包括基於基因選擇的本能和基於社會分工的協助。我們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需要頻繁地與其他人發生互動,通過此種互動,達到資源交換和情感交流的目標。

所以,如果人人都過於強調自利,就會使群體中的利益分配合理性逐漸失衡,繼而危害到人類整體的發展和進步。這就是宏觀層面上,為什麼人類歷朝歷代的美德,都會抑制過度自私,推崇分享和奉獻。

而從微觀意義上來看,我們作為一個人類個體,可以自私,但不可以自私的毫不客氣。用這種損害他人的方式來滿足私慾,短期或許能獲利,長遠下去卻必定會反傷自己。

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別人也跟自己一樣,對於周圍一切事物的第一選擇,也都是自私的。不應該用自己也做不到的無私標準,反過來去「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我也曾經在處境困難時,對於沒有向我伸出援手的親友有過怨恨。但不久後當我也遇到了向自己求助的朋友,又真的有心無力沒法幫上忙,那時我回想起自己那些親友的表現,發現果然是當時我自己的心裡,就默認了對方「不自私」,應該無私地滿足我的需求。

這種心態讓我產生了對方有負於我的感覺,其實,這都是因為自己在特定時候,自私心理佔據了主導的作用。

後來,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記住要給別人留出「自私的餘地」。在這個預留下的範圍內,別人做出什麼行為,都是基於他們自身利益的考量,即使不符合我的意願,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羅曼·羅蘭說過:「等到自私的幸福變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標之後,不久人生就變得沒有目標。」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時刻警醒,不要讓自己輕易迷失在自私的漩渦中,而是能夠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也能注重與他人的雙贏。

彼此互留自私的餘地,才能夠利人利己,在良性循環中,共存共依。


作者簡介:西風十日桃源,90後英國海歸碩士,影視從業者。中國古風與西方文化的交織體。外向孤獨患者。味覺鈍感,直覺敏銳,冷辣不忌。讀書觀影幾家話,談情論史一碗茶。詩酒趁年華。

相關焦點

  • 寶寶是不是太自私了,自己的東西別人一點都不能碰?
    我家兒子最近變得有點「小摳兒」,像玩具啦、餅乾啦這些東西,別人連碰都不讓碰。只要你伸手去拿他就大聲使勁喊,再不然就直接粗暴地要搶回來,七大姑八大姨都說這孩子是個自私的小氣鬼。但這個帽子扣的有點早吧?他還是個不到2歲的寶寶,還不太懂得分享,物權主意剛剛建立,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肯定會很難過啊,咱們大人有時候不也是這樣麼?不過,分享這個概念還是要寶寶她知道的。
  • 可以自私,但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這段對話之所以感覺尷尬,其實就只有一個問題:小夥子,你怎麼好意思這樣麻煩別人?有一檔電視節目中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向別人說『不』。大多數的參與者都認為『說不』太難了。礙於面子,礙於得失,礙於周遭說不清道不明的所謂人情世故,使得拒絕別人的請求變得很難。
  • 人都是自私的?極度自私的人會有這五種表現
    他們的「快人快語」讓氣氛尷尬,或是仗著「好為人師」的性格對人指指點點,總之他們的出現總是讓人很不自在。這種人,要我們含蓄點說就是「情商低」,說開了就是自私,而且是極度自私的程度。而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在生活中一般都會有這五種表現,一看便能知道,所以千萬別再被他們的表象欺騙,不要再傻傻分不清。
  • 女人自私的性格和表現在哪裡 有這種面相的人大多都自私
    現在的社會提倡的都是以自己為本,女人對自己好一點是沒錯的,但是對自己好並不代表著自私,所以還是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成為自私的人還不自知。    自私的人喜歡指責別人   自私的人很少指責自己的行為後果。
  • 不好意思,你的自私噁心到我了
    ,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走之前,我們則認認真真的打掃房子,地拖得乾乾淨淨,板凳、桌子用抹布仔仔細細的抹了還幾遍,家具物歸原位,房東來的時候在詫異:這還是我的房子嗎,一邊好奇的打量一邊誇我們,違約金到最後沒有收。 所以做人不能太自私,這些善意別人看在眼裡,留在心中,要知道善意是會傳染的,同時也要遠離那些自私的人。
  • 如何正確的對待自私自私也有好壞之分,知道哪些自私是好是壞嗎?
    很多一說到自私就認為是貪婪、爭權和殘忍,自私被認為是一種不好的品質。然而,我們的生活之所以不盡人意,最後別扥憤世嫉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自私。在過度的謙虛、草率的順從於別人的意願,而非我們自己的意願。那麼問題是,自私的程度還不夠。
  • 哪個基因不自私?
    當然這種說法很不專業,《自私的基因》應該被更細分到進化這一分支學科。在我們的國家,進化論已經稱為絕對的主流思想,多數人對進化論深信不疑。但是在西方世界,基督教是精神支柱,聖經是絕對經典,聖經內容與進化論內容之間存在的矛盾無法彌合。所以,從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到1976理察·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出版,再到今天我寫下這篇無聊文章,進化論與特創論的爭論並沒有停止。
  • 有這三種行為的人,無疑都很自私,根本不值得交心
    做人不能自私,過於自私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受到影響。同理,我們也要小心那些自私的人,千萬不能輕易和他們交心,否則不僅平時總是會吃虧上當,更可能被他們栽贓陷害,給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裡,不能在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便輕易與人交心,這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自我保護意識。而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基本的識人辨人,篩選出那些自私的人。事實上,一般有這三種行為的人,往往都很自私,根本不值得交心。一、沒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種設身處地的思維方式,在別人犯錯或者陷於困境的時候,能夠儘可能地為對方思考。
  • 寶寶不分享就是自私?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而且好像無論怎麼跟他講道理,寶寶都聽不進去。但是這僅僅是父母的一面之詞,寶寶可不這麼認為,關於「自私」,寶寶有話要說:1、「我的東西不許你們碰!」只要是寶寶喜歡的玩具,別人都不許碰,即使是寶寶不喜歡的東西,有時也不許別人碰,碰了就哭鼻子,父母覺得這樣的寶寶很自私。可是一訓斥寶寶,他反而哭得更兇了。
  • 有人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自私,你認為是這樣嗎?
    二、現在的學生父母大多也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到大也是受同上原因影響,造成他們在教育子女時也不會特意的去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甚至有的家長還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不能吃虧」。所謂的自私,也可能是學生沒有遠大理想也沒有較高的才能,自身的能力只能夠顧好自己眼前的一點點事情。我們也不必對學生太過苛求,也不用放大去看媒體上的好的或者壞的報導,平常心,好好教育孩子們就好了。我們首先應該相信,孩子們在面臨大是大非面前,是會無私奉獻的,不要做鍵盤俠,也不要把自己的脾氣撒到孩子身上,更不要把淘氣頑皮的天性歸為自私而抹殺掉。
  • 「自私」的媽媽
    自私,在大家看來是這個特別不好的詞,用來形容特別小氣的人,只為自己考慮的人,自己不喜歡的人,事實上,它確實是一個貶義詞。說到媽媽,大家都會用感恩,愛等詞來形容,而今天,我卻要用「自私」來形容自己的媽媽。媽媽「自私」的掌聲記得那是我上初中的時候,到現在有十年了吧。
  • 《自私的基因》
    但是道金斯教授則澄清了這個誤區,他說生命體的利他行為其實並不是為了種群的利益,而只是基因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現有利益而做出的利他行為,其目的仍是自私的。就比如親代個體控制生育並不是為了種群的利益,減少對食物等資源的競爭,而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現有的子女成活。因為子女越多,所能享用的食物越來越少,親代不能保證所有子女都成活,所以控制生育的行為表現為利他,但目的確實是自私的。
  • 因果與心理學:不要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犯錯誤,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
    不要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犯錯誤,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這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通常情況下,別人的話雖然沒有害你之意,但是往往會有利己之心又或者是不周全,如果你聽他說的話,往往就會導致你犯錯誤。
  •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東西是自私?別錯怪孩子,他是在建立自我意識
    此時的沛沛已能初步區分「我的」「你的」「他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物品和所屬對象對號入座。經常有寶媽說,兩三歲的孩子對兩樣東西最親,那就是吃的和玩的,任你是他親媽,都不會和你分享。同事甚至舉過一個例子,她有一次給了女兒一塊蛋糕,看女兒邊吃邊玩,將麵包捏碎了扔掉,覺得可惜,就伸手掰了一點吃。女兒見狀,頓時大哭,並伸手到她嘴裡去摳出來。同事生氣地揍了女兒屁股。
  • 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自私
    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自私有這樣一則寓言。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一起被關進了畜欄裡。綿羊和奶牛被它吵的不耐煩,呵斥豬說:你幹嘛叫得那麼大聲?主人捉我們的時候我們從不大呼小叫。豬聽了後回答:他捉你們,是為了你們的毛髮和乳汁,他捉我,是為了要我的命。很多時候,我們就會掉入這樣的「綿羊理論」。
  • 怎樣防止孩子自私
    因為孩子在弱小時候,都需要別人幫他,不需要他幫別人,比如孩子才五六歲,你無法期待他對大人有比較大的幫助。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家長一般都這樣想:孩子壓力這麼大 ,其他事就別讓他管了,只管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就行了。因此什麼都不讓孩子插手,其他事都是家長包辦。
  • 3歲還不自私,就晚了
    以前挺大方的,越大越自私了:不允許別人拿她的玩具;家裡的電視只要她在看動畫片,就不能換臺;在外面,也不和小朋友分享吃的和玩具;不僅自私,還很霸道:要求家裡所有人都只愛她一個人;在外面,看到爸媽對別的小朋友好一點,就不高興了。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如果一方堅持不給,另一方強硬搶奪,父母再不做出合適的勸導,現場一定會變成哭鬧大戰。 然而,如果大人用權威逼迫孩子把手中的東西讓出去,並不能養成分享的好習慣,相反,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安全感,反而變得更自私。
  • 自私的女人會有這幾種表現,有二種以上說明你很自私!
    在愛情裡都是平等的,不要將他人捧得高高在上,自己卻卑微到了塵埃裡。所以有些女人從一開始就被母親教導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所保留。發揮的恰當,則是保護了自己,發揮的太過冒失,則是成了自私。很多女人都在這樣的教導裡,一步步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 《穆斯林的葬禮》:那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有資格評價別人的自私
    《穆斯林的葬禮》:那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有資格評價別人的自私原創|青墨伴你讀書事實上,起初我不喜歡《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因為覺得它離我太遠了,一切似乎都不真實。我認為它的目的是還原作者的一個心願,一個只能在書裡表達的感情,一個對那個時代的特別感情。所以在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裡,那樣的一個時代,誰又有資格說別人是自私的呢?任何小說或人性都有其不完善之處。我們認為這些書中的人物不管是愚蠢還是善良,你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確實有那樣的選擇,因為我們只是生活在當下的普通人,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