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舊影:20世紀50年代的哈爾濱景象
1、20世紀50年代初期,哈爾濱的江畔食堂。3、20世紀50年代初期,哈爾濱火車站。4、20世紀50年代初期,哈爾濱的街頭景象。7、20世紀50年代初期,哈爾濱兆麟公園大門景象。12、20世紀50年代,哈爾濱北海公園舉辦的北國風光冰燈遊園會冰雕景象。
-
上海的30年代Light,Heat,Power!
我此後,立志做人,便要做一個靠得住的人,給你們一交一個真誠的莫逆良友……「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人及全球華僑的集體記憶中,《良友》畫報是報刊業的象徵符號,表達時代信息。「良友」成為一塊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以親善的面目、友好的形象充當「無所不在」、「無人不讀」的文化消費角色。
-
【歷史記憶】收藏了138張70、80年代老照片,懷念上海的純真年代
,懷念上海的純真年代 >上海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每一個年代都令人難以忘懷 那時候的上海人生活的樸素而有滋味 ▲20世紀70年代黃浦江 ▲20世紀90年代初的浦東陸家嘴金融區
-
上海最老的公交線20路外灘終點站明天要搬了
20路九江路終點站。上海最老的公交線20路,途經南京東路,駛過外灘和平飯店一線,還在中山東一路九江路口停靠作為終點,風景很美,「老上海」對此十分熟悉。不過,為配合南京東路、四川中路道路施工,從明天起,20路的「外灘風景線」將暫別公眾。
-
上海老照片:外灘洋行對面瓦礫遍地,嘉定城樓斑駁凋敝
從蘇州河對岸看外灘,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裡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這組照片是瑞士人阿道夫·克萊爾(Jakob Adolf Krayer,1834—1900)拍攝的1860年代鴉片戰爭後的上海風光。
-
比外灘寶格麗更值得住!魔都第2家英迪格,帶你夢回30年代的上海
我定會告訴你是充滿煙火氣的30年代那時候的太太小姐們穿著旗袍體態婀娜頗有學問的先生們即將開業的上海虹橋英迪格,絕對能帶給你與外灘英迪格完全不同的感受。年代的老上海完美的融入了這座酒店。頂樓的泳池更是獨具匠心,一邊牆上印刻著30年代的老式別墅,另一邊的落地窗外是大虹橋的現代繁華,棋盤元素的泳池位於其中,好似連接著過去與未來。
-
外灘建築群:上海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上海外灘建築群位於上海黃浦區東部、黃浦江西岸延安東路至外白渡橋濱江地帶。形成於二十世紀初,代表著當時世界建築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流水平,是上海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最高的近代建築群體。1996年11月20日,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建成於1913年。
-
外灘2號:上海總會的前世今生
外灘的這些建築都曾歷經風風雨雨、改建修繕,並且有些當時看起來不錯的建築,後來被其他用途的建築所替代。今天的主角——外灘2號,曾經的上海總會大樓。右側建築為外灘2號上海總會與左側1號最大區別是正面6根愛奧尼柱和頂樓兩側風亭上海總會大樓位於外灘中山東一路2號,1861年由在滬英僑發起創設,又名皇家總會、英國總會、上海俱樂部、海員俱樂部。
-
外灘12號——上海滙豐銀行大樓
-
影像·上海——外灘建築
《和平飯店》 攝影:周浩民 地址:中山東一路外灘20號,和平飯店——1872年,英籍猶太人伊利亞斯·沙遜在孟買成立新沙遜洋行。1877年,於上海設立分行,買下外灘20號美商瓊記洋行的房地產(11畝7分)。1926年4月開始拆除舊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樓。大樓的建築風格屬於藝術裝飾主義(Art Deco),它的19米高的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多年來成為外灘又一個顯著的標誌。被譽為:「遠東第一樓」。
-
上海奇蹟「外灘情人牆」發展史
然後往南向新開河方向稀疏延伸,然而往北則不同,黃浦公園的鐵柵欄外牆邊儘管只是稀疏著一對對男女,但一拐彎就是外白渡橋,橋兩邊的欄杆前又是一番針也難插進的景象,下橋後黃浦江、蘇州河水泥堤牆邊又延伸出一些稀疏的情侶。這一人類「奇蹟」在文革結束後達到巔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真正式微,形成以比較稀疏的外地到滬情侶為主站牆的局面。再往後,外灘進行改造,就談不上有這「景觀」了。
-
【經典建築】歷經百年的上海外灘建築群
抗戰勝利後,中國通商銀行購進此樓改為新通商銀行大樓;解放後,由長江航運管理局使用;20世紀90年代,通過房屋置換,泰國盤谷銀行獲得大樓使用權。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也設在三樓內辦公。 該樓的設計者為英資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橫、豎三段式手法處理十分明顯。頂部兩端各設計了帶有洛可可藝術風格的黑色穹窿房頂,與白色的牆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
-
上海20路終點站明天搬離外灘,暫別了「外灘風景線」!突然想來點懷舊的
它途經南京東路1990年代初南京路上行駛的20路▼1983年南京西路大光明電影院附近可以看到國際飯店,當時還是上海第一高樓 ▼· 有網民「老上海克勒」在網上感嘆:「20路拆除外灘路段架空線後, 20路最經典的外灘路段告別了我們。再見!東方明珠下的無軌電車!
-
天津舊影:20世紀60年代的天津景象
14、天津渤海大樓的景象。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丨影像志:上海外灘的激蕩70年
20世紀,由於建築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外灘出現了多層和高層建築,式樣五花八門,諸如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亞細亞大樓(原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總會(今東風飯店)、浦發銀行大樓(原滙豐銀行大樓)、恰和大樓(今外貿局大樓)等,還有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哥德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東印度式、折中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呈現世界各國建築共存的局面。
-
從外灘到全球,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之路
全文3644字,閱讀約需8分鐘文 | 聽雨編輯 | 楊旭然昨天,由上海市政府指導、支付寶和螞蟻集團主辦的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在上海黃浦世博園開幕。在外灘大會主論壇館的會場外,一家名為inclusion的咖啡館正在接待四方來客,而兩位穿著灰色工作圍裙,正在衝泡咖啡,手法嫻熟的小哥有點面熟。
-
上海外灘歷經三年改建全面竣工 規劃50年內不變
1840年以後,上海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開始對外開放。1845年英國殖民主義者搶佔外灘,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佔外灘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紀40年代初,外灘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佔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租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為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
上海馬拉松旅遊指南:遊豫園逛外灘 購物南京路
外灘 初訪客到達上海,第一站當然要看看最美的亞洲第一灣——外灘。百餘年來,外灘就一直是上海的象徵,向以"萬國建築博覽"而著稱。漫步外灘,在黃浦江沿岸的 近兩公裡長的地帶,數十幢風格相似但又個性迥異的大廈綿延排列,蔚為壯觀。這些昔日的外國領事館、銀行、商行、總會的所在地,雖然幾經易主,但風採依然, 不減當年。這裡的每一幢大廈都演繹過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是上海百年歷史的見證。 交通:145路 20路 37路 123路 311路
-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百年建築瑰寶
百年前,這裡是英商上海總會,映射出外灘的時尚風貌;今天,這裡是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演繹著時代的變遷並傳承經典。從上海總會到華爾道夫,這些歷史車輪留下的痕跡賦予它更深厚的意義。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由兩棟大樓組成,一棟新落成的現代化塔樓連接著一棟全套房的歷史建築樓。曾經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上海總會,也是上海遺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優秀建築之一。
-
1930年代大上海計劃
哇,上海原本擁有一個讓中國人自豪的歷史街區,卻神秘地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是什麼一回事呢?老底子君,今天帶你回眸「1930年代大上海計劃「。上世紀初,上海黃金地帶已分別被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佔據。舊上海市博物館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