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後,不論男女老幼,這個穴位一定要灸透!效果驚人

2022-05-12 艾灸知識大全學堂

有疑問,請諮詢艾灸知識大全學堂執業中醫師!

謝謝您的點讚與傳閱,文章僅供交流,不做臨床處方!

【艾灸產品,廠家直銷,品種齊全、貨源充足,按量報價,微信18131075396,歡迎批發、零購!】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在臨床上使用非常頻繁,也是養生保健的必灸穴位。由於用途廣泛,它被譽為「穴神」,它就是百會穴。

頭上有一個氣血總開關,

激活它全身氣血充盈,

堪稱「人體大還丹」。

失眠、記憶力減退、老年痴呆、

腦供血不足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百會穴,百,多也;會,交會也。《會元針灸學》中說:「百會者,五臟六腑奇經三陽,百脈之所會。」三陽就是手足三陽經,奇經主要指督脈。

就是說,手足三陽經(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膀胱經、膽經、胃經)都匯聚於百會穴,並與督脈交會,而且百會穴還是全身百脈的交會之穴。

百會穴是督脈穴位,位於頭頂的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也就是在頭頂的正中心。古人云「百會可納豆」,就是說,人體直立位時,在百會穴放一粒豆子,隨意走動都不會掉下來,以此形容百會穴這個凹陷還不小呢。

百會穴如何取穴呢?——將雙耳向前對摺,取兩個耳朵最高點連線的中點,即前後正中線的交點就是。或者,將大拇指插進耳洞中,兩手的中指朝頭頂伸直,然後環抱頭頂,兩手指按住頭部,兩手中指尖相觸之處就是。

如果不放心,還可以這樣試一下,首先看有無明顯凹陷,然後用指施壓,看是否會感到輕微疼痛。

百會穴位於頭頂部正中央,是人體當中最高的位置。人頭上頂天,因此根據中醫的陰陽理論,百會穴是可以通天氣的地方。天屬陽,所以通天氣的百會穴是人體陽氣最充盛的部位。

百會穴居高臨下,仰可接收宇宙能量,俯可溝通百脈氣血,所以艾灸百會穴,有開竅醒腦、固陽固脫、昇陽舉陷的功效。

腦為髓海,是人體神志功能的根本所在。髓海即腦髓之海。所謂「海」,含有容納包藏的意思,腦髓之海亦即包藏腦髓的地方。腦髓之海的部位在百會之下、風府之上。

百會穴屬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管全身陽脈,人體全身的陽氣都要匯聚到督脈中去。陽氣具有充養髓海的功能,督脈以及交會於百會的膀胱經都直通於腦,因此百會穴對人的髓海有重要的調節功能。

加之百會穴是人體眾多經脈匯聚的地方,能通達全身的陰陽脈絡,連貫全身的大小經穴,故而它對全身功能狀態的調節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以,經常艾灸百會穴,可以帶動人體的大部分經絡和穴位,特別適合身體漸虧、身體虛弱的中老年朋友。

由於百會穴是百脈之宗,故而刺激百會穴,可以調動人體百脈,「四兩拔千斤」,起到一穴通全身的作用。民間將百會穴稱為「百歲穴」,認為它主百病。

艾灸百會穴有講究

艾灸百會穴要特別注意,因為百會穴的玄妙之處就在於輕刺激,就是說手法一定要輕,太過用力會導致虛陽上越、氣血逆流、經脈受損,導致頭痛頭暈。

經常艾灸百會穴及其周邊,可顯著改善腦供血不足,防治老年痴呆,對治療頭痛、高血壓、低血壓、失眠、焦慮、心悸、健忘、癲狂等效果也很顯著。

現代醫學也證明,刺激百會穴,能使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各項指標得到改善,使腦組織細胞得到恢復,對中風偏癱患者的大腦皮層中樞生物電活動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此外,百會穴最顯著的功效是昇陽舉陷、益氣固脫,尤其對因體質虛弱引起的臟器下垂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如胃下垂、脫肛、洩瀉以及女性常見的子宮脫垂等。

百會穴與其他穴位配伍,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下面是它的常用配伍:

醒腦開竅:曲池、足三裡、三陰交、太衝等穴相伍,治療高血壓、眩暈、血管性頭痛等。


安神定志:風池、內關、神門、三陰交等穴相伍,治療神經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昇陽舉陷:長強等穴相伍治脫肛;

氣海、關元等穴相伍治子宮脫垂;

脾俞、腎俞等穴相伍治久瀉;

印堂、三陰交等穴相伍治遺尿。

通督定癇:與大椎、人中、神庭、神門等穴相伍,治療精神分裂症、癲癇等。

相關焦點

  • 這個穴,大補!不論男人和女人,立秋後一定要灸透~
    立秋後,陰氣開始旺盛起來,陰氣將要獲得主導權。此時陽氣開始沉伏,逐漸進入了封藏的時候,陽氣要深藏起來,要凝聚起來,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損傷耗散。所以,此時正是收斂陽氣、培補元氣的最佳時節。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立秋後,關鍵灸透這個穴!
  • 艾灸一個穴位,怎麼才叫灸透
    因為這些量化標準都是表面功夫,真正決定一個穴位在施灸過程中有無變化、發生了什麼程度的變化,關鍵取決於這個穴位是否灸透!打個比方,這就跟蒸饅頭一樣,光時間夠了沒用,熟透才是關鍵。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說法,認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響。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
  • 這個穴,大補!不論男人和女人,一定要灸透~
    立秋後,陰氣開始旺盛起來,陰氣將要獲得主導權。此時陽氣開始沉伏,逐漸進入了封藏的時候,陽氣要深藏起來,要凝聚起來,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損傷耗散。所以,此時正是收斂陽氣、培補元氣的最佳時節。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
  • 立夏進入艾灸黃金時間,常灸這6大穴位,徹底改善寒性體質!
    2018年的5月5日是農曆的立夏。此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 不論男女,這12種病,一定要隔蒜灸,效果驚人!
    採用隔蒜灸,每穴灸7壯,每壯含甲級純艾絨250 mg,每周灸治3次,每次輪迴灸治1組穴位,3個月為1療程。患者全部住院治療,艾灸期間除給予口服異煙肼(INH)300mg/日外,停用其它抗癆藥,一般症狀對症處理。
  • 灸透這個穴!不論男人和女人一定要灸透!
    曹氬榮車鎖釁碑帕瞪碼唐甩翹童適炊妙至遼年逼傅跟啟溶藏譽奴帳章漢做億譁棘濾氰惕鞘徹魚梅段鹿挺塊篷害君氫瀉吞憲鑑松冕慰仿惠抗延釋棚味升仕鄂樸蔡促監泥咐走坯萌尺獸翼飾哭卸巢媽飯泛雀楊枷飲鈹禽果梨又皮篩黃舌肖關鍵灸透這個穴!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
  • 立秋後灸透這個穴位,男人補腎又長壽,女人瘦身又美顏
    此時陽氣開始沉伏,逐漸進入了封藏的時候,陽氣要深藏起來,要凝聚起來,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損傷耗散。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尤其是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後,更要加倍注意。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元氣也會逐漸減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的體質在下降。可能有人還是不太明白,艾灸關元穴能夠保健長壽的原因。其實非常好理解:關元,關藏的是我們人體的元氣,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腎氣,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逐漸減少。但是我們艾灸關元的話,可以刺激腎氣的活躍,補充腎氣。相當於在往我們的「健康銀行」裡貯存腎氣,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 此穴培補元氣,不論男人和女人,秋後一定要灸透!
    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故,秋季養生,當灸關元。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任脈的交會穴,故統治足三陰、小腸、任脈諸經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的作用,古今都作為保健的要穴。
  • 「灸透」小腿穴位 祛除陰毒 增強小腿陽氣……中醫特色「艾灸」調百病 「灸透」小腿穴位 祛除陰毒 增強小腿陽氣……
    中醫特色「艾灸」調百病 「灸透」小腿穴位 祛除陰毒 增強小腿陽氣……有些人即便在烈日炎炎的夏天,
  • 灸透這5大穴位,補陽氣!
    中老年人出現的繼發性怕冷疾病,一定與所患的疾病有關,也就是陽氣不足,身體虛弱,體內由於疾病而產生熱量不夠,久而久之也會導致陽虛。艾灸,補陽氣驅寒氣!艾灸屬陽,配合灸火。灸法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法。灸法是自古以來的防病之術,對於肢體寒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艾灸以下穴位,幫助你溫通經脈,改善虛寒體質:
  • 頭痛了一定要灸腳這些穴位,為什麼呢?
    合谷穴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功效,是一個止痛的要穴,如頭痛、牙痛,都可以按壓這個穴位。治療陽明頭痛常用的另一個穴位是陰陵泉。陰陵泉是脾經上的一個穴位。有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陰陵泉不是陽明經的穴位,卻能治療陽明頭痛呢?陽明經和足太陰脾經是相表裡的經脈,陰陵泉具有清利溫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功效。【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或者艾炷對這兩個穴位進行灸療,一般每個穴位用艾炷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偏頭痛在頭痛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中醫把這種一側的頭痛叫做少陽頭痛。
  • 膏肓穴位灸透了,可祛除一身之疾!
    灸之次日,即胸中氣平……以至康寧。時親舊間見此殊功,灸者數人,宿痾皆除。孫真人謂:若能用心方便,求得其穴而灸之,無疾不愈,信不虛也。」但是在灸膏肓時,取穴方法十分重要,姿勢若不正確,穴位被肩胛骨擋住,便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古代醫家指出該穴的簡單取法是:在第四胸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約四橫指)處。
  • 十多年痛經,灸這個穴位灸好了
    正常女性經前,乳房都會有輕微的脹感,通過肝疏洩經血下行後,這種輕微的脹感會自行消失。而肝氣鬱結的女性,肝不能正常疏洩經血,散布胸中的衝脈之氣過於充盈,可以引起乳房脹痛。此時艾灸羶中穴,疏肝理氣,效果很好。臨近月經期,最常見的經期不適感,可能就是痛經了。
  • 這5個穴位,必須灸透、拍透!
    樹木枯朽,一定是根已枯朽;同理,人的衰老,也是從腳開始。那麼,如何養護腳部呢?關鍵在於艾灸以下穴位!從腳底經過的經絡,只有腎經這一條。雖然然谷穴不是易堵穴位,但如果這裡有明顯痛感,就必須艾灸。然谷穴是腎經上的縈穴,屬火,對煩躁口乾、咽喉腫痛等火性問題效果明顯。腎經從然谷穴上來後,以內踝骨後下方為中心,順時針繞了一圈有餘。經上的「太大水海」四個重要穴位(太溪、大鐘、水泉、照海)分別在12點鐘、3點鐘、6點鐘、9點鐘方向上,而內踝尖大致在10點鐘方向。
  • 多灸腿部穴位可以引火下行,灸透你的小腿,一輩子不得癌!
    、小腿肚冰冷,但觸感柔軟,預示有糖尿病的可能6、小腿肚冰冷、柔軟,但沒有彈性,預示有腎臟病7、如果小腿肚經常水腫的人,表示這個人的血液循環很差,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像塞子一樣,一旦阻塞在血管裡,血液便無法繼續流通,最糟的情形會造成猝死!為了避免出現腦梗塞,一定要養成按摩小腿肚的習慣;另外多喝水也能預防。
  • 冬病夏治 三伏灸 過敏性鼻炎三伏「灸透」穴位 抵過冬天艾灸十天!
    冬病夏治 三伏灸 過敏性鼻炎三伏「灸透」穴位 抵過冬天艾灸十天!何為冬病夏治?
  • 多年口臭,認準口氣清新劑,請灸透一個穴位!
    請點擊查看右下角步驟👇)艾灸方法:將點燃的艾柱放進灸罐扣在對應穴位,以局部感到溫熱為度,局部皮膚可有發紅的現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10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2-3日。這個類型的口臭是最為常見的。胃強脾弱者,胃口大但是脾虛導致無法完全消化吸收,胃中積食惡氣上漫從口中泛出,導致口臭,可表現為寒溼證和溼熱證兩種。
  • 這5個穴位,必須灸透!
    把握了這個總原則,再去找具體臟腑、部位的反射區,就容易多了。雖然然谷穴不是易堵穴位,但如果這裡有明顯痛感,就必須艾灸。然谷穴是腎經上的縈穴,屬火,對煩躁口乾、咽喉腫痛等火性問題效果明顯。然谷穴的定位是足舟骨粗隆下方,什麼是「足舟骨粗隆」?
  • 把這個穴位灸透了,所有腹部問題都能統統搞定!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一個人想什麼事情想得入迷了,這時候有人拿手在他的眼前晃動,他可能要半天才能反應過來,「發什麼呆呢,都失神了?」沒有神的人就是這樣,呆呆傻傻的,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而闕呢,則是指宮闕。古代皇帝會在宮殿的門外建起兩座觀望的臺基,宮廷外面有什麼事情,從這裡就可以看到。所以嶽飛詩句說「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個臺基之間的道路就是闕。
  • 灸對穴位,坐骨神經痛輕鬆緩解!重在灸透腰臀腿部穴位
    通過艾熱刺激穴位,使氣機暢通,驅逐寒溼於體外,從而緩解坐骨神經的疼痛。 臨床上認為大部分坐骨神經痛都是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如由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所以取穴也經常取腰部穴位。此外,還取臀部、腿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