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進入艾灸黃金時間,常灸這6大穴位,徹底改善寒性體質!

2020-12-20 掌門談養生

2018年的5月5日是農曆的立夏。此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夏季陽氣易外洩

此時天氣漸熱,植物繁盛,雨量增多,由於出汗水分丟失多,脾胃消化功能會較差,一些夏季疾病會隨之而來,例如頭痛、煩躁、失眠、免疫功能低下等等。

夏天陽氣外洩,體內陽氣榮散體表,原本體寒的人,此時體內陽氣更處於虛空的狀態,所以,也更容易出現虛寒的毛病。腎主骨,腎寒容易積聚在關節骨縫處。夏天內裡空虛,外又無衣物覆蓋,原本積聚的內寒就像冰一樣,嗖嗖往外冒了。

按照古中醫《內經》的養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們體內的陽氣是大量往外生發的,多處於外熱內虛,上熱下寒的狀態,就知道如何來養生了:首先,少吃生冷食物;進入空調冷氣房要注意保暖,適當發發汗,以排出體內的寒溼邪氣;

寒性體質者的特徵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體弱的根本是陰陽失衡。寒性體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導致陰陽失調。寒性體質者經常手腳冰涼、全身發冷,易出虛汗,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緊張或者稍作運動就容易出汗。內臟下垂,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寒性體質的人血液循環都很差,血液運往四肢遠端的時間比較差,所以寒性體質身體比較弱。通常寒性體質的人有如下幾個特徵:

1、畏風、畏冷、手腳經常冰涼,易傷風感冒。2、喜歡熱食物和熱飲料。3、痛經、月經推遲,白帶多,質地稀薄。4、臉色嘴唇比較蒼白。5、舌頭帶淡紅色。6、精神萎靡不振,說話、動作有氣無力、易腹瀉。7、女性月經來遲,且天數增多,多血塊。8、時常有疲勞、倦怠感。腰痛。

如果你有以上一條或數條比較符合,你需要引起重視,很有可能就是寒性體質了。

寒性體質如何艾灸?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夏天外有炎熱助陣,只要在體內同樣提昇陽氣,內外夾攻,就可以輕鬆驅寒;秉最盛陽氣而長的艾草,也到了藥性最強的時候。夏季艾灸養生還是以強壯脾腎這兩個先天根本的要穴為主,其中強壯腎的穴位可適當多灸。脾虛者還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裡。寒性體質的朋友,在夏季經常艾灸以下6個重要的穴位,可以徹底改善自己的寒性體質。

1、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熱病,癲癇,頸椎病,治療取穴大椎也是首選,都是在治療寒涼疾病,那麼大椎在上焦,治療寒涼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選穴位。 

2、關元穴

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關元穴是一個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的肚臍以下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關元穴,正有「一穴暖全身」的功效。中醫學講:寒者熱之。一般體寒人群,在家可以藉助艾灸、艾灸貼等熱灸關元穴,在一定程度上能調理寒性體質。

3、申脈穴

體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藥。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之功效。適用人群:寒性體質;中老年朋友;經常傷風感冒、腹瀉、怕冷的人。

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4、足三裡

足三裡也是四大養生穴之一,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前外側,當外側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要穴,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經常艾灸足三裡加快全身氣血的運行,讓身體暖和起來。

有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裡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寒性體質不好的人一般脾胃都不是很好,艾灸足三裡能夠很好的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改善寒性體質。

5、後溪穴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後溪穴統治一切頸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道家醫學裡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一般艾灸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

6、命門穴

補腎壯陽灸命門,命門是人體生命之門,先天之氣蘊藏所在,生命的根本。臨床上,命門火衰主要表現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洩,男子陽 痿,早洩,女子宮寒不孕,舌質淡,脈沉遲等虛寒之象。

長灸命門和大椎可提高督脈之陽氣,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灸命門給各臟器的生理活動起到溫煦,生發和推動作用,故灸命門是推動生命之火。

相關焦點

  • 艾灸穴位,改善寒性體質!
    「虛」的體質是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體虛最大的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工作壓力大而引起;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2、「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 艾灸後感到疲勞,你真的不適合?灸對了方法勝過吃藥
    艾灸的殺菌效果也很好,可以殺菌止癢,預防婦科疾病,也可以治療手腳冰涼、經期疼痛等病症。身體毒素排出,氣色自然紅潤,美容養顏的效果也很顯著。艾灸的好處雖然多,但為什麼有些人灸完並沒有爽快輕鬆的感覺呢?甚至感到更加疲勞,可能是艾灸的方式不對或者穴位不對,也有可能是艾灸不適合你的體質。那麼艾灸時哪些體質要注意呢?
  • 影響艾灸效果5大因素第4講之灸量:效果好不好快不快,灸量是關鍵
    ,這利用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有效灸量。我們常說艾灸要灸透,就是要把灸量給足,但是也不能太足,就是指的灸量飽和的狀態。艾灸不灸透,效果打折扣我們經常聽說「灸透諸經治百病」,這裡的「透」很難把握,所以灸量是決定艾灸效果的一個關鍵所在。
  • 哪些人適合在冬季艾灸?這個冬季怎麼灸才好?
    其中,傳統中醫的「艾灸」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冬季養生方法。那麼冬季艾灸養生適合什麼體質的人呢? 1、陰虛體質人群這類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乾燥,多喜飲冷,唇紅微幹,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2、陽盛體質人群凡強壯的,聲高氣粗的,好動的人,屬於陽盛體質。
  • 艾灸前辨清體質 陰虛火旺者不宜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喜歡通過居家艾灸的方式來驅趕體內的寒氣。中醫認為,可適當藉助艾灸顧護陽氣、扶正固本,從而調整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冬季的抗病能力。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針灸科主任冶尕西介紹,艾灸雖是很好的養生手段,但艾灸的適合人群是有講究的,在進行艾灸前應辨識體質,若選用不當,非但沒效果,還可能會適得其反。艾灸是不是人人適合做?當然不是。冶主任表示,「艾灸適合治療的是一些寒性、虛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為主。對緩解人體虛寒、陽氣不足、四肢冰涼、月經失調、精神疲乏、腸胃虛寒的病症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艾灸的好處多,可以試試灸這3個穴位,養生保健
    艾灸也是生活中的一種治療方式,這種治療方式多見於中學說。艾灸治療主要用於調理身體,還能治療預防疾病,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所以艾灸對於人體的治療調理效果也各有不同。那麼艾灸嗯效果到底怎樣呢?下邊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解析——單老師講艾灸系列
    時至今日,保健灸仍是廣大群眾所喜愛的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 我們來看看保健灸的常用穴位 常灸足三裡,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中老年人常灸足三裡還可預防中風。具防老及強身的雙重作用。 古代養生家主張常在此穴施瘢痕灸,使灸瘡延久不愈,可以強身益壽。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即指這種灸法。現代研究證明,灸足三裡穴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並對腸胃、心血管系統等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 有些人艾灸後頭痛、煩躁?今天徹底說清楚真相
    一艾灸就上火 頭疼腦熱 十分煩躁 經判斷 不是體質的原因 這是為啥呢 原來他艾灸的順序 太過隨意了 灸完腹部的穴位
  • 灸治蕁麻疹,這幾個穴位很有效|穴位|蕁麻疹|艾灸|慢性蕁麻疹
    將象和,你專業的,靠譜的艾灸指導老師!蕁麻疹又有「風疹」、「癮疹」、「風疹塊」等名稱,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其特徵表現是皮膚上出現成片成塊狀瘙癢性風團,色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疏密大小不等,常反覆發作。病程超過1月且呈不定期反覆發作者可診斷為慢性蕁麻疹。
  • 艾灸這5個穴位,讓女人容光煥發
    「陰」,體質多陰冷,而「艾灸」為純陽之性的療法,和女性「陰性」體質相配,同時艾灸法本身的「促氣血運行」的作用機理又特別突出,應合女性主「血」的生理特性。艾灸是通過遠紅外線加艾絨溫熱子宮,散寒,改善血液循環,灸相應穴位可提升子宮溫度和活性。
  • 不懂麥粒灸,不如別艾灸!
    我認為,「不懂麥粒灸,不如別艾灸」,也許你會覺得這說法太誇張,但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在傳統灸法中,麥粒灸的地位就相當於一家之棟梁,正是它,撐起了艾灸的半壁江山!同為外治療法中的「明星療法」,「針」與「灸」常被後世並稱為「針灸」,麥粒灸作為和長蛇灸齊名的古老灸法,同樣具有拔刺、雪汙、解結、決閉的功效。做麥粒灸一段時間後,即使你不再做了,艾灸的效果依舊在作用你的身體。
  • 血瘀體質、寒性體質和溼熱體質應當怎麼調理?
    體質是一種中醫理論的概念,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上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表現在身體健康狀況和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對於體質情況的分析,可以為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治療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據。那麼,對於一些不太好的體質,比如血瘀體質、寒性體質和溼熱體質,可以通過一定的調理來改善身體情況。血瘀體質的調理方式:血瘀體質也叫做淤血質,這是因為血行不暢而引起的,要以活血祛瘀為主。活血祛瘀的方法也非常的多。當然,這裡邊提到一個特別的中藥叫做三七,也就是人們經常講到的田七。
  • 居家養生用艾灸,如何做到正氣常存不生病?
    這就說明艾灸有廣泛的治療作用,艾的藥性可通過體表穴位滲透到體內起治療作用;又可通過呼吸進入機體,醒腦安神,通經活絡。艾灸養生這麼好,但是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為什麼艾灸會有這麼好的養生保健療效呢?首先,艾草是艾條的原材料。
  • 有一個穴位功效很強大,卻不能亂灸,否則會生病!
    《針灸大成》云:「一論中風,但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四個月前,不時足脛上發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也,便宜灸三裡,絕骨四處,各三壯。」在中國民間有「艾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而《醫說》「若要安,三裡常不幹,」是指在足三裡穴行化膿灸的意思。更有《江間式心鍛鍊法》指出:「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裡穴,壽至二百餘歲。」
  • 艾灸祛溼熱怎麼做, 常用祛溼穴位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艾灸可以達到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起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喜歡艾灸,而艾灸祛溼也特別有效果,特別當人體持久處在溼潤炎熱的環境時,這種溼熱便會在人體內產生病理變化,尤其是夏日天氣炎熱
  • 最適合夏季艾灸的6種冬病,錯過了又要等一年!
    4、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結腸炎等也十分適合冬病夏治,通過夏季調理,補益脾肺,調節臟腑,刺激經絡,改善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根本上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作。總的來說,過敏性疾病大多屬寒性體質,根據中醫」寒則熱之「的治療原則,要用熱性藥、補氣藥進行治療。其次,」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夏季不是過敏性疾病的發病季節,為緩解期。因此,此時治療是一種治本的方法。
  • 針所不為 灸之所宜
    熱敏灸:提高艾灸療效的新療法熱敏灸全稱「腧穴熱敏化艾灸新療法」,屬於艾灸的一種,是通過艾材產生的艾熱懸灸熱敏態穴位,激發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覺等熱敏灸感和經氣傳導,並施以個體化的飽和消敏灸量,從而提高艾灸療效的一種新療法。透熱——獨特的灸感「經氣所過,主治所及,調節所至。」
  • 灸大夫i9新一代迷你智能灸上線,引領艾灸新風尚!
    近日,專注於現代艾灸的灸大夫醫療科技上線了一款新品——i9新一代迷你智能隨身灸,一上線就引發業界關注。據了解,這款智能艾灸產品由灸大夫中醫藥創新研究院專家領銜打造,體積小巧、時尚便攜,艾灸時無煙無火,環境清新舒雅,APP智能調節時間和溫度,並提供在線灸療方案和專業醫學指導,讓用戶享受到科技艾灸帶來的全新體驗。
  • 既便利又安全的養生產品——懸灸貼艾灸貼
    中醫常說「夏季艾灸,錦上添花;秋季艾灸,雪中送炭。」艾灸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療法,但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種純陽性植物,經過燃燒作用力較強,稍有不慎容易燙傷肌膚。大眾普遍使用的傳統艾灸方式——艾柱懸灸,自己獨自在家也比較難操作,去養生館即耗時又費錢,不太符合現代人忙碌的生活。
  • 艾灸無煙,只灸腹背,一人可服務十人
    「本源灸」是指只灸分別位於腹部和背部的任督二脈。中醫認為,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為人體經絡主脈。任督二脈若通,則八脈通;八脈通,則百脈通,進而能改善體質,強筋健骨,促進循環。因此,艾灸任督二脈就相當於灸了百脈的本源,故稱任督二脈灸為「本源灸」。  目擊:無煙,只灸腹背部,一人可為多人服務    煙大,是艾灸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