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祛溼熱怎麼做, 常用祛溼穴位有哪些

2020-12-25 宛艾源

我們都知道,艾灸可以達到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起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喜歡艾灸,而艾灸祛溼也特別有效果,特別當人體持久處在溼潤炎熱的環境時,這種溼熱便會在人體內產生病理變化,尤其是夏日天氣炎熱,我們所日子的環境悶溼,空氣中溼氣加劇,加上不注意空調,冷飲等生活習慣,這時熱氣夾雜著溼毒一塊進入人的體內,一朝一夕便會在人體內越積越多,終究致使疾病,這時就可以考慮用艾灸除溼,溼氣大的人,艾灸後,會在體表有很多水,這應該是你身體溼氣的排出。常用祛溼的穴位有:中脘,神闕,關元,豐隆、命門,足三裡等。

足三裡穴是坐落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方位,艾灸10-15分鐘即可,艾條廠家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能夠看到祛溼的效果。

關元穴道於臍下3寸的方位,歸於養身保健保健的穴道。長時間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度氣血、補腎固精。每日能夠艾灸10-15分鐘,能夠協助祛溼。

中脘穴道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方位上。天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用緩解胃部不適的表現,一起有助於祛溼

陰陵泉穴是脾經之合穴,有清利溼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等功效,祛溼要從健脾補脾入手。每天早晚按揉2~3分鐘即可豐隆穴道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興起的方位,對於這個穴道祛溼,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能夠有用健脾祛溼。

神闕穴,肚臍處,有除溼作用。進行艾灸操作時,應將點燃的艾條懸於皮膚上2—3釐米處燻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現溫熱感、紅暈,又不致燒傷皮膚為度。還可以在穴位周圍移動艾條,擴大施灸面積。一次最好施灸20分鐘以上。

艾灸祛溼時,應按照先艾灸腰背部穴位再艾灸胸腹部穴位、先灸頭部後灸四肢、先灸上部後灸下部的順序施灸。逐寒祛溼、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想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要長期堅持艾灸才可以

相關焦點

  • 長夏養生健脾祛溼按摩哪些穴位
    脾胃的健康和飲食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很多健脾的方式都是從飲食做起,而中醫養生的方式,除了飲食養生還有經絡養生,通過對經絡、穴位的按摩、針灸、艾灸等方式,來達到養生的目的。夏季想要健脾祛溼,可以對下面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艾灸。1.
  • 溼氣重的症狀 艾灸這6大穴位竟能祛溼保健
    除此之外,溼氣重還有一些其他的表現,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溼氣重的症狀,以及祛溼的穴位和祛溼的食療方。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了解一下吧!溼氣重的症狀1、舌頭和舌苔變化身體溼氣重首先是會表現在舌頭上的,大家可以認真觀察一下,這是判斷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溼氣過重好方法。身體溼氣重的人舌頭的兩邊會有牙齒壓迫的痕跡,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齒痕舌。
  • 痰溼體質可採用拔罐、艾灸以昇陽提氣,消痰祛溼
    痰溼體質的根源在於水溼太重,拔罐、艾灸是祛溼毒最好、最快的方法。要改善這種體質,先用拔罐除溼,然後再用艾灸溫通。除溼後,通過艾灸健脾的效果更快,而且艾灸既溫經散寒,又可以祛溼,和拔罐相輔相成,功效會比較顯著。
  • 艾灸肚臍後的排病反應有哪些 艾灸注意這些
    艾灸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用的一種中醫的治療方法,有許多人都做過艾灸,艾灸可以治療許多疾病,那麼請問艾灸肚臍後的排病反應有哪些?艾灸注意事項是什麼?艾灸後吃什麼好?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艾灸肚臍後的排病反應有哪些1、艾灸後會出現上火的情況,這種情況的主要表現速度口乾舌燥、牙齦紅腫、頭暈等,秋冬季艾灸容易上火。艾灸所擅長的是扶陽,灸後體內陰陽暫時被打破,陽氣上延,即表現為上火的症狀,一般為正常現象。2、灸時出水汽是因為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後不知不覺起的。
  • 三伏天來到,祛溼正當時,你需要掌握這些祛溼方法
    今天是今年三伏天的第一天,本來應該很熱才對,但今天應該會成為杭州這個三伏天最涼快的一天,今天最高氣溫只有24度。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英文譯為」Dog Days「,在小暑和大暑之間,應該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 針灸祛溼靠譜嗎?灸柱裡的艾草,除了祛溼排毒,還有3個妙用
    溼氣在中醫中,和暑氣、寒氣等幾種常見不適症狀,並稱為「六邪」,而其中溼氣因為基本不單獨「行動」,凡是出現溼氣,就容易伴隨著其他暑、寒之類的症狀一起出現,難以處理也十分麻煩,因此溼氣也是被稱為「六邪之首」,而在中國傳統醫學裡,也有多種常見的祛溼方法,比較常見的就有拔火罐和針灸一類,而今天說的就是針灸祛溼靠譜嗎
  • 赤豆薏米吃多久才祛溼 教你祛溼好方法
    我們都知道赤豆薏米是有祛溼作用的。那麼,赤豆薏米吃多久才祛溼呢?身體祛溼有哪些方法?祛溼的食物有哪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赤豆薏米吃多久才祛溼薏米是有很好的利溼作用的,它的營養也很豐富,是十分受歡迎的一種食物。薏米不僅利水、健脾、清熱,它還有美白的作用。
  • 艾灸注意事項 女人做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艾灸是一種很傳統的治療保健手法,是因為它操作簡單,功效顯著。如果學會了,自己在家就可以艾灸。那艾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艾灸的作用對人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切記還是需要會艾灸手法的人來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女人做艾灸的好處有哪些吧。
  • 立秋之後,祛溼清火、健脾清肺要點!(建議收藏)
    立秋之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立秋後怎麼做才能讓身體神清氣爽呢?1、多吃蘿蔔民間有「秋後蘿蔔賽人參」的說法。蘿蔔不僅營養豐富,且有較高食療價值,行氣、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解毒、利尿。新鮮榨取的鮮蘿蔔汁對口腔潰瘍、扁桃體炎、熱性哮喘、高血壓等疾病均有療效。
  • 3個方法能幫你祛溼
    溫度高的時候,有一個情況,不得不重視,那就是溼氣重。溼氣一旦加重,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很多時候,觀察身體的變化,能夠知道身體溼氣的變化情況,例如舌苔厚膩、大便不成形。的確,這樣的情況,是最常見的溼氣重表現,也是大家廣泛關注的,需要注意保健的方式,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顯明你體內的溼氣很重,為何這樣說呢?
  • 懸灸貼艾灸貼:祛溼散寒,從此不做「高冷人」
    現代人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不愛運動,夏天貪涼等習慣導致脾胃越來越虛,體內溼氣、寒氣越來越重,十個人中有九個看中醫時醫生都會說「你體內溼氣/寒氣很重」。甚至有的人不用看中醫也能通過自己一些症狀判斷出體內溼氣、寒氣重,像晨起口腔粘膩、長時間手腳冰涼、舌苔厚膩等等。市面上祛溼的產品有很多,但能真正做到祛溼散寒、補陽氣的,唯有艾灸效果最好。
  • 冬天祛溼很重要,一分鐘了解人體七大排溼口,難怪感覺身體很沉重
    大家好,雖然已經進入冬天了,但是不得不再囉嗦一下關於排溼的穴位,其實在冬天出現了一系列的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很多都是跟體內的溼氣有關,其它季節如果沒有在意祛溼,把溼氣遺留到冬天。所以要去按摩它,按摩它的同時,要用艾灸去灸它,也是一個很好的排溼的地方。為什麼經常會講在按摩的時候讓大家去用精油來開穴,因為穴道上已經堵住了,如果我們先不用手人工的去按摩一下它,直接去艾灸的話,艾草的陽氣是很難傳遞進去的。我們為了讓它可以效果更好,所以我們要先人為的去刺激一下穴位,開通一下它,把它是稍微的打開一下,然後再去灸他,這樣才會發現揪出來效果會更好。
  • 艾艾貼提醒:健脾祛溼,養生保健應這樣做!
    雨水多,環境就比較潮溼,大家有沒有覺得近脾胃功能變差了呢?例如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腸胃功能紊亂,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等症狀。中醫管這叫溼邪中阻,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重在健脾祛溼。為了養生人士更便捷地享受艾灸,艾艾貼牌艾灸器以「實用美」為理念信條,對傳統艾灸養生方法進行了改良。操作簡單,無需手持,可同時多點取穴。倒流香的原理,火頭朝上,艾煙與熱量向下,這樣能夠使艾煙及熱力通過倒流滲透入皮膚,直接作用於穴位經絡,直達病灶,熱力溫和穩定,灸感飽滿,滲透力強。 灸前的刮痧、按摩或拔罐是打開毛孔,也被視為啟動穴位(陽);灸後的經絡點按、暴露灸療部位、平心靜氣等 。
  • 解暑祛溼有妙招
    說到解暑祛溼,《說文解字》有這樣的記載:「暑,熱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今年以來,北京降水頻次高、總量大,降水量和出現大雨的頻次都比往年要多。另外,今年入夏以來北京高溫天數也比常年同期偏多。所以在這個時節講一講解暑祛溼具有特殊的意義。
  • 燻艾條能祛溼嗎?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文章,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艾灸方面的基礎知識,例如艾條燻蒸建議每日灸幾次或者每次艾灸幾柱?另外也和大家說一下燻艾條能祛溼嗎。至於艾條燻蒸每次用幾個艾柱:關於這個問題的話我想說沒有固定的數量的,主要還是看艾灸時間的,因為很多人用的艾柱比例都是不同的,燃燒時間也是不同的,所以建議還是看時間,每個穴位成年人一般艾灸30分鐘左右的,舒服了多艾灸一會沒問題的!如果是孩子的話每個穴位艾灸15到20分鐘左右!
  • 艾灸注意事項有哪些牢記十點效果好
    【導讀】艾灸注意事項有哪些?艾灸是中醫常見的一種療法,艾灸的好處很好,但艾灸注意事項也不少,下面就給大家講講艾灸注意事項,還有月經量少用艾灸有用嗎。艾灸注意事項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
  • 如何去除溼氣 可以按摩這些穴位
    體內溼氣過多,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危害,想要去除溼氣,可以通過針灸、按摩、艾灸、拔罐、食療、藥療等諸多方式,在我們的身體上有著許許多多的穴位,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刺激來達到一定的養生目的,想要去除溼氣也可以對一些穴位進行按摩。可以去除溼氣的穴位有哪些?
  • 三伏天如何艾灸?理療師叮囑您養生艾灸這樣做,事半功倍
    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即將到來,在這個時期注意養生的人們會來美容院或中醫理療館做艾灸,那麼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時間2020是什麼時候呢?艾灸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呢?文姐來詳細給您介紹。2020年三伏灸最佳黃金時間表一、伏前預熱灸時間:2020. 7.6—2020.7.15功效:溫腎健脾,散寒祛溼頻率:先連灸三天,體質虛弱者可隔日灸
  • 艾灸這個穴位,能治腿部抽筋,更能消除現代人的「最大頑症」
    現在,全國很多人的體內都有溼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溼氣是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中醫最怕溼邪,把溼邪作為六邪之首,溼氣對人傷害也最大。溼氣多發時節為夏季,此時熱而多雨,溼氣會給很多人的健康造成多種傷害。
  • 祛溼只知紅豆薏仁水?中醫給你支「祛溼」大招
    梅雨季節,天氣悶熱,不少居民都覺得身體黏膩難受,於是,一年一度的「祛溼」大計又被提上了日程,但睏倦、脾胃差的情況依然存在,怎樣才是最好的祛溼方法呢?五臟中受溼邪影響最大的臟器便是脾臟了,溼邪導致腸胃不適、食欲不振、皮膚起疹等情況,還會誘發感冒、腸胃疾病等,影響身體健康,脾喜燥惡溼,因此,肖東認為,在這個時節,健脾祛溼最為緊要。 值得注意的是,現如今,很多居民都喜歡自己在家煲紅豆薏仁水或購買一些祛溼茶,但溼氣卻不減反重,對此,肖東表示,主要原因是在於沒有選對祛溼的方法,有這樣幾個小藥膳日常在家便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