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溼體質可採用拔罐、艾灸以昇陽提氣,消痰祛溼

2020-12-20 劉紅亮醫生

痰溼體質的根源在於水溼太重,拔罐、艾灸是祛溼毒最好、最快的方法。要改善這種體質,先用拔罐除溼,然後再用艾灸溫通。除溼後,通過艾灸健脾的效果更快,而且艾灸既溫經散寒,又可以祛溼,和拔罐相輔相成,功效會比較顯著。

拔罐:排出溼氣,促進水代謝

痰溼體質的根源在於水溼太重,而在中醫四大傳統技法當中,拔罐是祛溼最好最快的方法,凡是跟溼沾邊的病症,如痰溼、溼熱、寒溼都要拔罐。

具體的操作方法為:依次將火罐吸拔於背部,直至背部拔滿為止,留罐10~20分鐘,接著,再以走罐法分別沿著背部的膀胱經和下肢的膀胱經拔罐,重點在脾俞和三焦俞處走罐。因脾虛導致溼困者可以用閃罐法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連續閃罐100~200次,直至皮膚潮紅為止。體虛者時間要短。有的人在拔罐之後皮膚常常會出現水泡,或者皮膚中有大量水汽滲出,並附於罐內壁中,於是他們以為是拔罐出了問題,不敢繼續拔下去。其實,這些情況是拔罐後的正常現象,水泡、水汽說明體內的溼氣比較嚴重,所以才會拔起來。

艾灸:昇陽化溼,消痰提氣

不少痰溼體質者一到秋天,身體的疲倦感、沉重感、咳嗽等就會加重,到了冬天又會好轉,難道身體不適也會挑時間?的確,秋季對人體的影響較大。剛到秋天,夏季的暑氣尚未消除,人體皮膚毛孔腠理已經開始閉合,熱氣犯肺則易生痰,再加上秋季的雨水較多,溼氣陰邪較重,「困傷脾陽」,使痰溼症狀加重。因此,痰溼體質者應在秋天進行養生調養,利用艾灸促進毛孔腠理張開,將身體餘熱和溼氣排出,避免痰邪溼氣增加。

改善痰溼體質的經絡主要有任脈、脾經、肝膽經、胃經及膀胱經,穴位有中脘、水分、神闕、足三裡、胃俞和三焦俞。上述經絡和穴位各司其職,掌管體內的水、熱、氣,每次艾灸時在腹部、背部和下肢各取一個穴位,用艾條灸至皮膚發紅髮燙為止。應當注意的是,痰溼體質者由於體內有痰熱,所以在灸後容易出現大便乾燥、舌苔發黃、口乾咽苦等不適,不適感較輕者不必擔心;如果不適感較重,可停止艾灸,並適當增加飲水量。

相關焦點

  • 痰溼體質的人要如何調理?
    痰溼阻遏脾胃,可有痰多、食欲不振、腹部肥胖、易倦嗜睡、流涎、腹脹、大便黏膩等症狀,易患單純性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 痰溼留於下焦,可有小便混濁、腰酸乏力、下肢酸軟、陰部潮溼等症狀,易患下肢水腫、男子前列腺肥大、女子帶下量多等疾病。
  • 痰溼體質的調養
    隨著飲食的極大豐富和體力勞動的減少,痰溼體質的人越來越多,最常見於胖人。這是因為飲食所得的營養物質正常轉化的時候可以變成津液,可是當脾氣運化功能不強時,不能歸於正常的轉化,就會變成溼、瘀、痰,在體內堆積,所以常常導致肥胖。  痰溼體質如何辨別?  痰溼體質發病多由長時間的飲食起居不合理,進食大魚大肉,造成脾胃運化失調,水分津液代謝受阻。
  • 痰溼體質怎麼調理 什麼原因導致痰溼體質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是有不同的,現在生活當中很多人是痰溼體質,若是長期如此,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那麼,痰溼體質怎麼調理呢?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痰溼體質吃什麼好?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痰溼體質怎麼調理拔罐調理拔罐是中醫當中常見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此外,拔罐還可以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它的操作比較方便,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改善痰溼體質。
  • 痰溼體質的「5大特徵」與調體法則
    痰溼體質怎麼調?痰溼質者多水液內停而痰溼凝聚,調體法則為化痰祛溼為主,兼健脾助運。飲食調養痰溼質者宜選用健脾助運、祛溼化痰的食物,少食肥、甜、油、黏(膩)的食物。《本草綱目》說:「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溼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適合痰溼質見脘腹脹滿者食用。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歸心、肝經,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 痰溼體質吃什麼食物比較好
    痰溼體質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的調理,所以,為了我們的健康,大家還是得多注意一下的,只有好好的調理才能更好的擁有健康的身體。那麼,痰溼體質吃什麼好?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酸鹼體質論」被推翻了,那關於9種體質是怎麼回事?
    關於人的體質辨識,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了《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九種類型。氣海穴、羶中穴和足三裡穴是三個補氣大穴,沒事常按摩就能起到補氣的作用,艾灸特殊的純陽之性,可以補氣養血、疏理氣機、升提中氣,艾灸這三個穴位比單純按摩的補氣效果更好。
  • 痰溼體質的症狀及調理方法
    痰溼體質最顯著的症狀是肥胖。但是並非所有的肥胖人都是痰溼體質。痰溼體質的形成主要和脾臟功能相對不足有關。人體的70%左右都是水分,就像一條河流。河流上遊歸肺臟管理,中遊歸脾臟管理,下遊歸腎臟管理。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脾主運化」。
  • 痰溼體質的成因及調理
    你知道是什麼引起痰溼體質嗎?痰溼體質的成因,我個人認為不會由於先天因素,僅供參考。因為胖媽媽生寶寶也有瘦的。瘦小的媽媽也會生下胖子寶寶。然而寶寶的構成與後來的生活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家庭的爸爸媽媽晚上習慣於熬夜或吃零食,在寶寶長大達到這個程度後,他們習慣性地餓了,不得不吃零食,然後體重增加。
  • 艾灸、拔罐、刮痧,合理搭配效果翻倍
    中醫外治療法中,我們最常見的幾種方式就是艾灸、拔罐、刮痧和按摩推拿了。每種方法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達到手到病除的作用,但前提就是你要會辯證使用。如果不適合拔罐刮痧的人,盲目的去拔罐刮痧,只能會讓病人雪上加霜。如果不太適合艾灸的病症,盲目艾灸,也會讓病人火上澆油。
  • 「中醫體質養生」少吃肥肉多運動,痰溼質人群調養大全
    李先生這種體質類型就是典型的痰溼體質。痰溼體質人群由於新陳代謝緩慢,身體內痰溼堆積無法正常代謝,導致身體內「痰」和「溼」積聚,形成在內「垃圾堆積」。5、排洩痰溼體質的人出汗是黏膩的,大便也容易稀溏不成形,也有部分人由於痰溼阻滯腸胃蠕動緩慢而便秘。痰溼體質怎麼調痰溼質者多水液內停而痰溼凝聚,調體法則以化痰祛溼為主,兼健脾助運。
  • 痰溼體質的特點及養生調理方法
    痰溼體質產生的原因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
  • 經常感冒,有氣虛體質和痰溼體質兩種,調理方法也不同
    氣虛體質和痰溼體質的人,有哪些區別?調理方面是不同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每年的冬春兩季,感冒就相對更常見一些。有的人氣候一變化,就有點發熱、頭痛而難受;可同樣的生活環境,有的人卻是連噴嚏都不會打。這說明了什麼呢?
  • 少吃肥肉多運動,痰溼體質人群調養大全,快收藏!
    另外,痰溼體質的人脾胃運化功能差,飯後還常犯困。可以這樣說,痰溼體質的人愛犯困、愛睡覺,但睡著以後又是打鼾又是睡眠呼吸暫停,很不省心。心理痰溼體質的人一般性格溫和,做事不急不躁,為人處事比較穩重,脾氣好。用一個詞可以很形象地總結他們的性格特點——「穩如泰山」。
  • 痰溼體質的養生 痰溼體質吃什麼水果好
    現實生活中有一類人身材虛胖、面色黯淡無光,而且經常犯困,這就是中醫說的痰溼體質。痰溼體質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這是一種亞健康的狀態。那麼,痰溼體質的養生怎麼做?痰溼體質吃什麼水果好?一起來看看吧。
  • 中醫教你辨別寒溼、溼熱、痰溼體質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他們的共同點都有溼字,溼邪,從不會單打獨鬥,尤其擅長拉幫結派,凝聚已久則化為痰溼,如果遇上寒就是寒溼,遇上熱就是溼熱,那麼,寒溼、溼熱、痰溼,該如何辨別?接下來看看如何分辨他們。
  • 痰溼體質如何調理 痰溼體質這樣養生更健康
    姜是痰溼體質者的寶貝。痰溼體質者可適當多吃薑。潮溼天氣、早上起床吃生薑較好;天氣乾燥、晚上睡覺前吃生薑不好。可以做薑茶,把薑片、紅糖、棗片一起煮,不用煮太久,然後放在保溫杯裡,帶到單位去,上班的時候隨時喝。這種紅糖薑茶特別適合女性朋友。痰溼體質的人夏天堅持喝一段時間紅糖薑茶,情緒會平穩很多。因為喝薑茶,人會發汗,只要發汗,人體就會通透,情緒就會穩定。
  • 夏季養生艾灸和拔罐哪個更好?理解這2點就徹底明白了
    中醫有很多養生,治療未病的方法,比如拔罐,針刺,艾灸等等。其中,艾灸和拔罐都是比較常見的療法,一般在家庭用的比較多。夏天人體陽盛,毛孔開瀉,氣血暢達,是治療冬天好發疾病的的最佳時期,很多人會問:「在夏天養生是用艾灸好還是拔罐好呢?」拔罐就像是吸出負能量,艾灸則是注入正能量。
  • 痰溼體質是如何形成的?痰溼不除易生病,做好這4點,可改善體質
    痰溼體質是一種不健康的病態體質,這種體質的人表現為:體型肥胖、胸悶、痰多、容易睏倦、舌體胖大等狀態。痰溼在體內到處流竄,停留在肝臟,形成脂肪肝;滯留在腰部,出現水桶腰;泛溢於肌膚,出現面部或四肢浮腫……因此,有嚴重痰溼的人,身體較肥胖。
  • 痰溼體質如何減肥
    可見肥胖的原因有很多類型不同,那麼治療方式也不同,那麼對於痰溼體質如何減肥? 中醫認為人體肥胖,大多數與身體痰、溼、寒、虛有關係。腹部肥胖可能是由於肝氣過剩,導致便秘,從而是腹部隆起。當腎功能太強或太弱時,甚至伴有月經不調等症狀,這種情況下屬於虛胖。因氣血不足,脾臟陽氣太盛引起肥胖,則是病態肥胖。
  • 痰溼體質血瘀體質互相夾雜,中醫如何調養?
    痰溼淤血經常同時存在,痰溼阻絡容易導致淤血的產生,而淤血不暢,不利體內代謝痰溼,加重了痰溼的形成,這些病理狀態的產生跟脾胃虧虛、陽虛、氣虛、氣鬱也會有一些關聯。體型肥胖、腹部鬆軟、皮膚油膩、疲勞犯困、面色暗、口乾不想喝水、身體困重、胸悶咳痰、胸脅脹痛,這些都是痰溼瘀血阻絡的常見表現。對於這種情況,一定要多運動,加強體內的血液循環,也有助於體內痰溼的代謝排洩,飲食儘量清淡,減少痰溼形成的原因,可以多食用冬瓜、海帶、白蘿蔔、薏米、茯苓、陳皮、山楂、檸檬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