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九選艾團隊原創,謝絕轉載,違責必究。
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江國慶。
中醫外治療法中,我們最常見的幾種方式就是艾灸、拔罐、刮痧和按摩推拿了。每種方法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達到手到病除的作用,但前提就是你要會辯證使用。
如果不適合拔罐刮痧的人,盲目的去拔罐刮痧,只能會讓病人雪上加霜。
如果不太適合艾灸的病症,盲目艾灸,也會讓病人火上澆油。
日常和一些微信好友交流艾灸過程中,不乏部分灸友艾灸後去刮痧和拔罐,沒有能弄明白三者的區別和適應病症,長期以往對身體必定會造成損傷。
「拔罐」
拔罐是利用罐中的負壓,使罐體吸附在皮膚上的一種操作方式。
我們常見的拔罐操作包括,定罐,閃罐和走罐。不過拔罐很多時候會配合刺絡放xue進行,已到達更好的效果。
拔罐中有一個「拔」字,從字面理解就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拔出來體內的寒、溼、熱等外邪,當然,邪氣拔出來的同時身體的正氣也會損耗,所以,從這個層面理解的話,拔罐一種外排的調理方式,並且通過走罐的操作還可以疏通經絡和淤堵的部位,我們可以把拔罐歸類於中醫中的「清、排、通」的範疇。
當然,拔罐也不是說不能補,因為拔罐有一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氣血。當我們在某個部位拔罐的同時,氣血就會被引到某處,會對氣血所到之處進行補養。
但是,如果我們同時在多個部位拔罐,就會減弱補的作用,反而會洩掉我們的氣,所以當你要準備拔罐的時候,一定要簡單學習一下基礎知識。
綜合來說,拔罐更偏向洩。
拔罐的適宜症候
1、寒溼較重引起的經絡阻痺,肌肉黏連,從而引發的疼痛,比如肩zhou炎、富貴包、背部緊痛等,都可以通過拔罐(走罐)的方式處理。
2、熱證引起的各種上火yan症都可以在反應區進行拔罐或者刺xue拔罐。
3、身體雖然沒有不適症狀,但是按之有明顯疙瘩、結jie、板結髮硬等狀況的也可以先通過拔罐調理。
拔罐不適宜人群:
1、孕婦、女性月經期;
2、高re、抽搐和痙攣發作者不宜拔罐;
3、有出xue傾向的病人慎用拔罐;
4、有嚴重肺氣zhong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負壓吸拔;
5、皮膚過min、損傷者不宜拔罐;
6、骨折病人未癒合者、急性關節扭傷者不宜拔罐;
7、剛吃飽飯時不宜拔罐。
8、老人和小孩,身體虛弱的人不宜拔罐。
「刮痧」
刮痧是通過對人體皮膚的反覆刮動,使皮膚局部「出痧」,從而到達活血化瘀的作用。
刮痧可以舒緩人體某些部位的長期勞累造成的酸痛,緩解人體疲勞,起到調整人體經脈流轉、順氣活血的作用。
刮痧療法重點在於「痧」,是通過刮的手段,讓淤堵的地方出現毛細血管破裂,也就是中醫上的「痧」,當然也並是以出痧為唯一目標,也有很多虛弱的人不會出痧,這個是由於身體狀態決定的。
中醫認為,通過出痧的方式,可以瀉實熱,舒經絡,活氣血,重點在於通和瀉。
所以,民間有「艾灸補虛人,刮痧治壯漢」的說法。
刮痧是給邪以出路,相反的,換了身體虛弱的人,如老人、兒童或者正氣不足的,僅僅憑藉刮的力量是無法把邪推出去的,而且還容易適得其反。
當然,看似簡單的刮痧療法,也有諸多講究,如果想達到手到病除還是需要專業學習的。
刮痧適合病症
1、經絡阻痺引起的疼痛、麻木、酸脹等。
2、實火引起的各種熱證、上火、便mi、頭yun頭zhang、眼紅幹yang等。
4、感受風寒引起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刮痧的方式給寒邪以出路進行治療。
不適合人群和禁忌
身體虛弱的人,如老人、兒童或者正氣不足的虛弱人群。
1、重度心zang問題、腎shuai竭、肝ying化腹shui者、全身重度水zhong者,禁忌刮痧。
2、大xue管顯現處禁用重刮,可用稜角避開血管用點按輕手法刮拭,下肢靜mai曲張、下肢水zhong的患者,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拭,用輕手法。
3、皮膚高度過min、皮fu病,如皮膚上破損kui瘍、新鮮或未癒合的傷口及外shang骨折處禁刮。
4、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及婦女的ru頭禁刮。
5、 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五官處、前後二陰、臍窩(神闕穴) 處禁刮。
6、 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禁刮拭以免出現暈刮現象。
7、小兒囟門未閉合時,頭頸部禁用刮痧。
8、 對尿瀦留患者的小腹部慎用重力刮痧,以輕力揉按為準。
「艾灸」
對於艾灸,本號介紹最多,畢竟是專注於艾灸,所以簡單說一下重點。
從補瀉角度講,艾灸重點在於補;從適應體質而言,艾灸更佳適合陽虛、寒溼的人群;從中醫調理系統而言,艾灸屬於「通、調和補」。
可以看出,艾灸其實和拔罐刮痧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拔罐刮痧善於瀉熱,而艾灸善於補虛。
艾灸的核心在於艾熱的滲透以及艾本身的藥性,艾熱性質特殊,滲透力超強,可以把艾的藥性滲透到皮膚下3-5公分,所以也善於調理裡證,對於已經深入深層的風寒溼之邪也可以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艾熱給人的感覺就像冬日的暖陽,柔和不燥烈,可以給冰寒的虛弱的身體補充陽氣,培補正氣,調理氣機,祛寒除溼。
所以,拔罐刮痧是偏向洩,而艾灸是更偏向補。但是多數情況下,身體虛弱的人或者淤堵厲害的人一開始通過艾灸是很難補進去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先疏通和排一下然後再補,效果反而更好。
這就是關於艾灸、拔罐、刮痧如何配合的問題。
艾灸、拔罐、刮痧如何配合
調理之前,我們先要辯證,中醫治則並非一個方法可以調理所有問題,而是需要根據病症發展階段,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治療。
有實熱可以通過拔罐或者刮痧瀉熱,有寒氣可以通過艾灸祛寒,有虛熱可以用艾灸或者泡腳的方式因火下行,有痰溼也可以通過中藥的方式調理......
所以,中醫從來不是一個方法走天下,關鍵在於需要會辯證和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對症對階段的治療。
現代人大多陽虛,寒溼重,淤堵厲害,所以我們可以先通過拔罐或者刮痧清、排、通,然後再通過艾灸或者中醫食療進行調和補,這樣綜合運用,肯定比單用某一種治療方法效果更好。
所以,這裡就說到一個順序,先拔罐或者刮痧再艾灸,不能先艾灸再拔罐刮痧,也不建議邊刮痧或者拔罐邊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