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利用拔罐、刮痧、艾灸等方式,去放鬆身心,療養身體。尤其是夏天,天氣比較炎熱,在戶外工作的人,很容易會中暑,甚至會有全身無力的現象。這時候通過刮痧可以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很多人認為刮痧一定要刮出大紅大紫的顏色,才是好的,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在刮痧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刮痧需要注意的細節有哪些?
出痧並不是越多越好
刮痧,就是用刮痧板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物品,通過在身體表面反覆的刮動、摩擦,讓局部的皮膚有充血的感覺,進而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一些人認為,刮痧的時候出痧越多越好,說明體內的一些不好的物質被颳了出來,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出痧的多少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就像是有血瘀現象的人,出痧就會比較多,體內有熱症的人,出痧也會多;而體內比較虛寒的人就會出痧比較少。對於一些經常服用激素類藥物的人,就不太容易會出痧;肥胖的人,以及肌肉比較豐滿的人,也不容易出痧;室內溫度如果比較低的情況下,出痧也比較少。所以說,出痧的多少和很多因素有關,並不是用力就能夠出痧的,太用力,反而會容易給皮膚造成損傷。
刮痧時間不要太長
當大家去刮痧的時候,往床上一躺,也就隨便技師到底刮多長的時間了。但是刮痧的效果,和刮痧的時間也有很大的關係。養生專家建議,在刮痧的時候,每個部位刮15次到30次之間,一般刮三到五分鐘,局部的保健一般在半小時左右,而全身整體的刮痧則應該在四十分鐘到五十分鐘之間。在刮痧的時候,要注意不要來回的刮動,而是應該從上往下的,由內向外的刮動方向,單方向刮動,而不是重複來回刮動。
很多人會發現,刮痧之後皮膚會有略微的疼痛,皮膚比較敏感的人,疼痛感覺就更加的明顯。在刮痧之後,皮膚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損傷,所以刮痧過一次之後,最好再等待五到七天左右的時間,再進行第二次刮痧。
刮痧並不適用於所有感冒
很多人喜歡在感冒之後去刮痧,將身體中的寒氣刮出,從而恢復健康的身體。刮痧雖然有治療感冒的功效,但是也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有一位阿姨,因為天氣比較炎熱,晚上開著空調入睡,早上醒來之後就覺得頭痛、鼻塞,之後還出現了全身無力、頸背酸痛的感覺,這時候她去颳了一次痧,不適的症狀就消失了。但是同樣感冒的一位大爺,刮痧後身體越來越差,臉色也越來越白。為什麼會有這兩種不同的現象?
專家表示,感冒刮痧,效果非常的顯著。但是感冒如果是以發熱為主,那麼就不要單一的進行刮痧,而是應該配合藥物。並且不要頭痛刮頭,腳痛就刮腳。在刮頭之前,首先要排除頭部沒有疾病,還是應該了解清楚之後再進行刮痧。
總而言之,刮痧的這三個誤區,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刮痧之後,不要吹空調或者是對著刮痧部位吹風扇;在刮痧之後不要立馬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刮痧之後,不要重複的在同一個部位進行刮痧,應該間隔三天到六天左右;刮痧之後,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休息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再走動,能夠有助於精神的恢復。合理健康的刮痧,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