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顏老師:我家孩子每天晚上學到凌晨11點多,可考試成績就是不理想,該怎麼辦?
絕大多數孩子都拼命學習,但是如果這種拼命學習無法取得一個理想的效果怎麼辦?
有的學生努力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開始玩手機,開始不起床,開始不想上學,家長變得焦慮,家裡變得雞飛狗跳了;有的學生則會產生心理問題,嚴重者無法參加考試,
所以,調節孩子的心理狀態非常重要,陪讀的家長,也非常不容易。
1
如果每天學習到11點
說明了什麼問題?
作業多嗎?多!但是沒有理由每天都學到11點,如果每天學到11點多,說明兩個問題:
1. 孩子的學習效率不高:
如果學習效率高,自習課就差不多能做完絕大多數作業,這樣回家只需要進行適當學習就可以了。
2. 孩子不會進行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有的學生卻不具備這個能力,導致很多時間白白浪費,比如課間操之後這段時間。
2
考試分數不高,說明什麼問題?
基礎知識不紮實:
考試80%的題目,都是中低檔題目,如果能把這些題目的分數都得到,就能考得不錯,平時的考試更是如此,基礎知識肯定佔很大一部分,如果考得不好,明顯存在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的情況。
做題能力不強:
不僅基礎知識不紮實,做題能力也有待提高,注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果只是把知識記牢了,也未必能考好。
有偏科現象:
一般來說,學生都會有比較明顯的偏科現象,尤其是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學科,當然也可能存在各科成績都不是很好的情況。
每天很努力,但是成績一塌糊塗,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原因尋根究底在於四個字:不會學習!
3
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做?
要做到十點前高質量完成作業,孩子們需要做到哪幾點呢?有多年初中教學經驗的老師建議:
● 課堂上精力集中,心無旁騖
特別是對於在預習中感到不解或疑惑的問題,定要聽聽老師怎麼講。
我無數次注意過那些排名靠前的孩子聽課時的狀態,他們坐姿端莊,神情專注,那神態儼然不放過老師講到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這樣的孩子,作業寫起來流利順暢,自然也便節省時間。
同時,也總有那麼幾個,神情恍惚,目光游離者,窗外的一點動靜,哪怕是一隻鳥雀飛過,都能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去,哪裡還管老師講了什麼——他們要想有質量得完成作業,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 效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
對於學生寫作業來說,即在有限的時間,寫完(寫對)更多的作業。
我們都有體會,打起精神做一件事情,其結果是又快又好,反之,則效率很低。對於學生寫作業,更是如此。
家長不妨這樣做,讓孩子自己根據作業量確定大約時間,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那就給記A,計有一定數量的A以後,便給與獎勵,獎勵的具體內容,可根據孩子的內心需求來定。這樣堅持下去的一個好處是:養成效率作業的習慣。
● 見縫插針,利用在學校裡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儘量多地寫作業(最好是寫那些難一些的,遇到不會的,還可以問同學或者老師)。
即使課業很緊,學校裡的課餘時間還是有的,中午大課間30分鐘,除去出操,也還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
預備鈴之前,也有二十分鐘的時間可以利用,我不贊成小課間十分鐘也用來寫作業,但如果孩子肯擠5分鐘左右,也未嘗不可,還有放學以後,孩子在大人流出大門時用來寫兩道題,也是可以的。
● 對於一部分同學來說,有的題目,可以略去不做
一般情況下,老師布置家庭作業時,是按中等程度的同學來考慮的,那些題目當中,一定有一部分是比較容易的,上課的時候,已經掌握,再去重新寫一遍,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白花時間。
如果可以保證在考試的時候也能做對,那何必再去重複呢,節省的時間用來寫其他題目,豈不更有效率。
● 對於難度很大,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頭緒的題目
不妨暫時放下,第二天到校直接給老師(或者課代表)說明:有道(或者幾道)題,我需要幫助。
各科作業當中,定有些題目,對於不少同學來說,難度較大,正式考試的試題,就大致是按照2:5:3的比例來設計的,平時作業與考試試題相比,雖難度較低,但也分出梯度。
對於那些想得腦袋疼也沒有思路的題目,明智的做法是放一放,先寫會寫的好了。我說的放一放,不是徹底不管,反而要提醒大家,那你放一放的題目,出現在考試題目中的可能性更大。
4
如何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在時間利用與效率當中,當中同樣存在「二八定律」(Pareto Principle)。在效率最高「黃金時間」,20%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80%的回報。在效率最低的「疲頓時間」,80%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20%的回報。
因此,提高時間利用率,關鍵在於對時間的精細化把握。這就是第二張表告訴我們的訣竅!
1. 如果按照學習單元的客觀情況劃分。
可以得到完整時間和碎片時間;如果按照學生的效率高低劃分,可以得到高效時間和低效時間。
「黃金時間」:高強度的主動學習
大段完整的高效率時間的「黃金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時間,學生可以完成一些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例如各科的限時訓練(尤其數學、理綜)、難題的重點突破、複雜問題的深入思考。
「垃圾時間」:低強度的被動學習
碎片化的低效率時間是學習的「垃圾時間」,學生的精神狀態欠佳,也沒有充足的完整時間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此時適合進行一些不需要進行大量思考的低強度學習任務,例如聽英語新聞/錄音、進行課外閱讀、語文或英語的練字、摘抄積累作文素材。
「反饋時間」:歸納、總結、調整、計劃
完整的低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反饋時間」,適合進行對白天所學知識方法的總結、錯題的分析與歸納、反思自己的學習計劃、思考下一階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積累時間」:背誦、記憶、複習、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積累時間」。「積累時間」,適合進行與記憶和積累相關的學習任務,例如鞏固英語單詞、背誦語文古詩詞、熟悉作文素材、背誦文綜知識點。
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進行類型化的劃分能夠更好地兼顧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並且能夠根據自己每日的時間安排和精神狀態進行靈活的調整。
2. 利用好晚自習下課後時間
很多學生晚自習10點下課,到家/到宿舍大約只需要半個小時,除去洗漱和夜宵時間,距離睡覺往往還有1個多小時的時間。由於暫時不會有別的瑣事來打擾自己的學習進程,這樣完整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如果學生精神狀態較好,仍然可以進行一些高強度的學習,比如刷題、限時訓練、鑽研難題(如同一些競賽生)。當然如果精神狀態不好,其實也不必勉強,畢竟白天的學習任務是非常繁重的。
大部分學生的精神狀態已經不如晚自習剛開始的時候,或者有可能白天經歷了高強度的考試和過量的運動,那麼更妥當的學習任務是進行錯題整理、方法歸納和學習計劃的制定。
原因其實很簡單,即便還有1小時時間才睡覺,如果學生的精神狀態已經不佳,去完成一些「燒腦」的學習任務已經起不到最好的效果,不僅思考速度和計算速度變慢,錯誤也會比平日增多。
3. 用好臨睡前15分鐘
臨睡前的15-30分鐘時間,可能學生已經鑽進被窩準備休息。這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拿出手機刷個微博刷個朋友圈,或者拿出課外書閱讀。如果學生想把這段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也可以使用「二八定律」的安排方式。
臨睡前的十幾分鐘,時間相對要短暫一些,沒有辦法也不可能完成刷題、錯題整理等等需要長時間投入的學習任務。
大多數的情況下,學生在臨睡前已經神思倦怠,無心學習,再進行高強度的思考和學習已然不現實,這時候可以進行一些不太「燒腦」的學習任務,比如聽英語新聞/錄音、進行課外閱讀、摘抄積累作文素材、練字。
如果學生的精神狀態較好,則可以適當增加思考的強度,尤其是一些需要理解記憶的內容,可以在睡前進行回顧和複習,比如鞏固英語單詞、背誦語文古詩詞、熟悉作文素材、背誦文綜知識點。
初中生常說作業很多,除了做題沒時間去積累,沒時間練字,沒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但如果能把一些不適合用來刷題的時間利用起來,久而久之就能提高。比如這張表的建議,就很適合用來解決瑣碎任務。
當然,如果覺得一整天的學習已經足夠,或者想給自己偷個懶放個假,其實沒必要強撐,早些休息才是正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