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三十多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來自貴州的張阿姨說,只能用四個字形容——生不如死。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被頭痛折磨30多年
能做的檢查都做了卻顯示正常
走進浙大二院神經內科劉愷鳴副主任醫師的診室時,張阿姨神情憔悴,形容枯槁,眉眼間全是疲憊。「這麼多年了,能治頭痛的地方我都去過了,能吃的藥也都吃了,都沒有用,這裡是我最後的希望了。」
張阿姨今年56歲,自打三十多年前生完孩子,就開始頭痛。起初是每個月發作兩三次,持續時間有時一天,有時三天,是一陣一陣的跳痛,痛起來「很要命」,有好幾次她痛得想撞牆。頭痛來襲時往往伴隨著劇烈的噁心嘔吐,每次都吐得天昏地暗,仿佛要把胃裡的所有東西都吐光。
「家裡人都說我這是月子裡落下的病。」張阿姨嘆了口氣,她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開了止痛藥,卻只能暫時緩解,疼痛會很快捲土重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阿姨的頭痛越來越頻繁,尤其是最近十年,幾乎每天都在受頭痛的折磨,痛感也由原先的跳痛變為脹痛,「我感覺腦袋都要裂開了,真的是痛不欲生。」止痛藥越吃越多,從一顆加到四顆,卻依然抵擋不了來勢洶洶的疼痛。
輾轉各家醫院,做過各種檢查,CT、核磁共振、腦血管成像……奇怪的是,這些檢查結果全部正常!當地的各級醫院幾乎都跑遍了,有的診斷是「神經性頭痛」、有的說是「血管性頭痛」,吃了很多藥物,還託人從日本帶了專治頭痛的藥,花了很多錢,卻沒一點效果。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頭痛?張阿姨始終沒有得到答案。
細節之中尋找蛛絲馬跡
頭痛加重竟是因為止痛藥?
三十年來尋醫問藥沒有結果,看著張阿姨的頭痛愈發厲害,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差,家人都很著急。
「頭痛病因非常複雜,首先要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劉愷鳴醫生說。
一摞厚厚的檢查單、報告單,既沒有發現感染和炎症,也排除了腦血管病、腫瘤等問題,引起張阿姨頭痛三十多年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
在仔細詢問了病情後,一個細節引起了劉愷鳴醫生的注意:在張阿姨頭痛加劇的十年裡,她幾乎每天都在服用一種止痛片,少則1片,多則4、5片。
真相呼之欲出。
原來,張阿姨患有兩種頭痛病。最初是偏頭痛,長時間、大劑量地服用止痛藥又引發了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兩種頭痛交織,讓張阿姨飽受折磨。
劉愷鳴醫生表示,止痛藥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較快地緩解頭痛,讓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如果經常過度使用,又會導致更頑固的頭痛,對大腦造成嚴重損害。
造成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一般來說是因為患者對頭痛疾病缺乏認識,將急性對症藥物當成每日服用的「救命藥」,長期過度使用,甚至成癮;而有些則是醫療機構沒能夠針對原發性頭痛給出規範的預防性治療,只建議病人頭痛時服用止痛藥,導致了藥物的濫用。
「此時,只有戒斷止痛藥,頭痛才有希望好。」劉愷鳴醫生說。他讓張阿姨停了一直在吃的止痛藥,又開了針對慢性偏頭痛的預防性藥物。
此外,他建議張阿姨再做一個右心聲學造影的超聲檢查。
劉愷鳴醫生
意外發現心臟問題
頭痛和心「眼」沒長好是否有關?
「頭痛難道還和心臟有關嗎?」張阿姨感到很迷惑,況且自己在當地醫院時,心電圖、心臟超聲等都查過了,結果都是正常的。
很快,右心聲學造影的超聲結果出來了,張阿姨的心臟裡居然有一個「黑洞」。原來,在兩種頭痛的基礎上,張阿姨還合併有「卵圓孔未閉」。
心臟超聲和右心聲學造影檢查,發現:卵圓孔未閉
卵圓孔是人類胎兒時期心臟心房間隔裡的一個正常血流通道,一般在1歲後閉合,若大於3歲的幼兒卵圓孔仍不閉合,就稱卵圓孔未閉。成年人中約有20%~25%的卵圓孔不完全閉合。
沒有閉合的卵圓孔在左右心房之間形成了一個通道,當右心壓力瞬間增高,如咳嗽、大笑、打噴嚏時,右房的血液會流入左房,未經肺循環過濾的生物活性物質直接進入大腦血管,可能誘發偏頭痛的發作,如果含有血栓甚至會發生腦卒中的風險。
劉愷鳴醫生表示,卵圓孔未閉和偏頭痛之間存在複雜的聯繫。偏頭痛的發作類型、慢性化和難治性等問題是否與卵圓孔未閉相關,都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未來,評估卵圓孔未閉情況,可能有助於偏頭痛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和預後判斷。
那麼,是否需要開展卵圓孔未閉封堵手術呢?劉愷鳴醫生認為,目前對於藥物能夠控制的偏頭痛,不推薦手術,但如果存在卵圓孔未閉相關的腦卒中,就需要考慮進行手術。
按照劉愷鳴的建議,張阿姨戒斷了止痛藥,同時服用了預防偏頭痛發作的藥物。一個月後,張阿姨的情況開始好轉,頭痛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均顯著下降。三個月後,她的頭痛已經很少發作了。
「終於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了。」張阿姨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說自己好久沒有感覺這麼輕鬆了。
偏頭痛更「偏愛」女性
3個問題自測是否存在偏頭痛
偏頭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以反覆中重度、搏動樣頭痛為主要表現,頭痛多為偏側,一般持續4~72小時,常伴有噁心、嘔吐,畏光、畏聲,頭痛時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受限、並處於失能狀態。
在我國,偏頭痛的發病率約為9.3%,以中青年為主,更「偏愛」女性。目前,偏頭痛的病因複雜,但患者多存在遺傳傾向。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容易誘發偏頭痛的發作。「最常見的有內分泌因素,比如月經、排卵、口服避孕藥、激素代替治療等;還有飲食因素,飲食不規律,經常攝入酒精、富含亞硝酸鹽的肉類、味精、巧克力、奶酪等;心理因素,緊張、焦慮、抑鬱、過度興奮等;自然環境因素,如受到強光等視覺刺激,氣味、天氣等發生變化也會誘發偏頭痛。」劉愷鳴醫生介紹,另外,睡眠不足或者睡眠過多、強體力勞動和疲勞等也與偏頭痛發作有一定關係。
頭痛的經歷很多人都有過。那麼,怎麼判斷自己的頭痛是不是偏頭痛呢?劉愷鳴醫生分享了一個簡單、快速的自測方法——
1、三個月內是否有一天因頭痛而需要休息?
2、頭痛時會有噁心或嘔吐嗎?
3、頭痛時會覺得光線特別刺眼嗎?
如果2個或以上的回答為「是」,則很可能是偏頭痛,如果只有一個或沒有回答是「是」,則偏頭痛的可能性不大。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