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以便攜播放器成名的HIFIMAN其實已經是個耳機廠商了,自從掌握了「平板振膜」的核心技術後,HIFIMAN的耳機在圈內就顯得沒有那麼多的「話題性」了,群內交流起來也沒有什麼勁頭了,毫無可「槓」性,除了能在外觀上吐槽外,音質和聽感都是一致點讚。不過麼,HIFIMAN家的東西還是有個通病的,那就是「貴」,除了幾款入門的產品外,其他耳機的價格都是讓人咂舌的,更別說售價5萬美金能嚇掉你下巴的「香格裡拉」了。
最近HIFIMAN發布了幾款新品,讓人有點意外的是其中竟然有一款定價3000不到的產品,那就是SUNDARA,一款採用HIFIMAN最新NEO超納米振膜技術的平板耳機,一款會是HIFIMAN未來銷售主力的耳機。
還是長話短說,關於HIFIMAN平板振膜耳機SUNDARA的幾個觀點放前面,節約沒耐心人的時間。
1.初聽,解析力驚人
2.紙面參數高,實際素質也高
3.素質化為聽感,聲學底子好
4.易驅動,但上臺機能更上一層樓
5.外觀「其貌不揚」,材質耐艹
6.售價合理,高端入門大耳次選
1.初聽,解析力驚人
解析力,一個音頻小白很難懂的詞語,也是鑑別耳機素質的基本因素之一。這裡再次廢話兩句,「京中有善口技者」,這個故事學校可能沒在教了,但大家應該都知道,口技人的能模仿各種聲音,還惟妙惟肖。耳機其實也是個「模仿者」,Hi-Fi耳機做的就是這種惟妙惟肖的模仿還原,並且它能做到同一時間段內還原更多種的聲音。因為口技人只有一張嘴,同一時間段內只能模仿一種聲音,也就是說Hi-Fi耳機更像是一群口技人,這「人」越多,解析力也越強。如果這個比喻你理解不能,那麼把口技人換成Beatbox試試看。
連上臺機,選首編曲複雜、樂器多的馬勒。嗯,SUNDARA的解析力確實很有旗艦的感覺,而且明顯比一般動圈的實力高,看來NEO平板振膜不是口嗨。找首澤野大神的ACG神曲也一樣,器樂與器樂,器樂與聲樂分離還原明顯,只要你樂理知識儲備足夠,分辨出不同樂器(效果器)也是可以的。
2.紙面參數高,實際素質也高
平板耳機的紙面參數高這很正常,不過SUNDARA的6Hz-75KHz超寬頻響範圍卻真的有點嚇人,比「前朝旗艦」HE1000v2還寬,這也是新NEO平板振膜的功勞。實際聽感也是如此,低頻下潛很深,層次感很好,在《鼓詩》這種曲目中能明顯感受到不同尺寸鼓的聲音區別,而高頻的延展也很好,聲音順滑,通透,明亮。
3.素質化為聽感,聲學底子好
前面兩條講的就是SUNDARA聽感的最初印象,這已經很Hi-Fi了,再加上聲音能量分布均衡(不強調某個頻段的突出),結相感與定位感清晰,整體甚至很有旗艦的味道,唯一少了點的,可能就是「大氣」和「從容」。「大氣」不夠是聲場還原的開闊度還不能比肩自家旗艦,聲音解析力雖高,但器樂之間的距離沒有拉開,複雜編曲下的聲音有些侷促;而「從容」不佳則是瞬態收的過快,大鼓、大提琴這類中低頻樂器的泛音會較少,在抒情曲目中會顯得「感染力」不足。不過麼,這兩點算我吹毛求疵了,聲場小可能因為煲機時間不夠,而嫌瞬態收的快則是我個人聽音喜好的關係了(動圈黨,偏好古典樂),畢竟高瞬態是所有Hi-Fi耳機的最終追求。
可能很多玩耳機的朋友更加喜歡小耳塞,那麼就這樣打個比方吧,SUNDARA的聲底很像高素質的動鐵耳塞,以高解析力、高瞬態這類硬素質見長。PS:其實這種風格挺適合狹義ACG曲風的。
4.易驅動,但上臺機能更上一層樓
SUNDARA的阻抗只有37歐,但靈敏度有94dB,雖然用「磚頭」播放器和耳放都能「伺候」的不錯,但個人認為,有條件選擇臺機更好一些,一體式解碼耳放即可,例如:鈺龍的天鷹座這種,在聲場開闊度,聲音分離度和兩端的延展上都會有明顯的提升。
5.外觀「其貌不揚」,材質耐艹
嚴格來說SUNDARA在大耳機中不算醜,因為Hi-Fi耳機一般都是以聲學設計為優先(日系除外),並不是像潮牌耳機那樣先設計外觀,再加上是在室內使用,所以SUNDARA的外觀有點「其貌不揚」,這很正常。不過材質方面,考慮到耐用性,SUNDARA基本以金屬為主,並且沒有什麼活動機構,基本不會出現鉸鏈一松,耳機「涼涼」的問題。
6.售價合理,高端入門大耳次選
在這個五位數售價小耳塞滿天飛的時代,旗艦大耳機的定價反倒比較理性,所以個人更加推薦有「時間」和「空間」的用戶上臺機和大耳機,SUNDARA售價2999,再加上一臺差不多價位的解碼耳放一體機,一套高端入門設備就齊了,除了不能便攜,還要啥「自行車」?至於為什麼是次選?嗯,如果預算不夠,就考慮HE400i吧,也是HIFIMAN家的平板耳機,價格賊便宜(請手動腦補表情斜眼笑)
by 迷走反射 2018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