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裡住著一個老靈魂。」說這句話的時候,謝建祥笑著摸了一下他短簇花白的頭髮。
像老天開了個玩笑,謝建祥是少白頭,十幾歲開始就長白頭髮了,從小被人「老謝老謝」得叫著,大概是調侃得多了,他說話做事也帶有不似年輕人的沉穩。
謝建祥15歲拜師學藝,今年30歲已經學了15年壺了。
最近在袁小強老師這裡進修,有時候對面坐著四十多歲的袁小強,五十多歲的王建國,他都能坦然地說出「老了」、「可能歲數大了」這樣的話來,所幸卻沒有一個人感到違和。
謝建祥的父親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木匠。一次機緣巧合認識了王小龍大師,王小龍大師和謝父一見如故,曾經一度想要讓謝父跟著自己學做壺。但是學壺時間太長,負擔著一個家庭的謝父拒絕了。
所幸,謝建祥越來越大,也漸漸表現出了對手藝活的熱愛。初中畢業的謝建祥考取了一個普普通通的高中,拿到通知書後的那一個禮拜,謝建祥做了一個改變他人生的決定。
他輟學了,他要去學手藝。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父親的時候,一向嚴厲的父親沒有打他沒有罵他,靜靜抽了兩根煙,告訴他,自己選的路就算後悔也要走下去。
就這樣,15歲的謝建祥成了王小龍大師的徒弟。
王小龍大師是「紫砂七老」王寅春的兒子,這是一個有著百年家傳的紫砂世家。規矩嚴謹,每個徒弟剛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熟背弟子規。每天早課、放學的時間都有嚴格規定,師傅還經常帶著大家讀古典書籍,練書法繪畫。
可謂是比在學校還要辛苦。但15歲的謝建祥沒有怨言,在師父那裡一待就是十個春秋。
時間的塵,落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重量;歲月的鞭,打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褒獎。
這十年裡,謝建祥的紫砂技法精進提高,雖然缺失了一段時間的學校教育,但古典文化,歷史知識,書法繪畫,樣樣不落全都掌握。
或許就是少年時的經歷,造就了如今這個有著「老靈魂」的謝建祥。
30歲的謝建祥愛聽老歌,愛看經史文集,每天練字,時常喝茶下棋。
對於未來的規劃,謝建祥也不像每一個心高氣傲要引領新時代的年輕人那樣,他固執得認為,經典傳統的東西就是最好的。他並不想為了標新立異去刪改前人的作品,去做出所謂的「創新」壺。
正是因為這種思想,謝建祥在做壺的路上也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精進學習;用自己的信仰和篤誠,去貼近紫砂先賢們的精神世界。
他一路都在衝破與身邊同齡人之間的某種隔膜與糾結;他知道生命除了外表的喧鬧與不安之外,在內裡還有一種安靜和慎重的成長。
擁有一個「老靈魂」
是日積月累裡,變成的最美好的寶藏!
匠人志
謝建祥
1990年出生於江蘇宜興,父親是傳統的手工木匠,從小耳濡目染對傳統手藝活很感興趣,動手能力極強。
2005年初中畢業後,師從「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的兒子王小龍大師。2020年,跟隨袁小強老師進修技法。經過15年的潛心學習,摹古致遠,於紫砂傳統技法上有獨到的見解。
作品多以紫砂傳統光素器為主,風格古樸,冼練渾厚。技藝細膩,形體把握十分準確。深受藏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