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一個國家的力量在於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並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當中,任何事情都講究品牌效應,品牌開始成為眾多消費者追求的一個主要原因。好的品牌從來就不缺乏消費者的購買,一個還算不上好的品牌,則致力於打造自己品牌的影響力,希望有一天也能夠以品牌制勝。不過,一個品牌真正受人信賴,卻有許多的原因。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中國人民而言,支持國產成為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國產品牌也開始在市場上大放異彩,不僅沒能被國外的其他品牌壓倒,甚至還展現出絕境逢生的一面。而對於大多數的國產品牌,中國人民也是包容的,人們願意用更多的耐心和時間等待國產品牌的發展。
一. 聯想品牌的失敗
不管在哪一個行業,能夠率先做出來的品牌,都是一件非常值得人們稱讚的事情。因為品牌的創立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品牌成立之後的繁華表象,而它背後所涵蓋的一切過程與經歷,恰恰是我們無法體會到的。對於各種各樣的品牌,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想法,有人喜歡這個品牌,也有人喜歡另外一個品牌。而關於電子產品方面,尤其是電腦,最開始人們最為信賴和支持的,就是聯想這個品牌。這個品牌與其它品牌不同的一點,就在於聯想其實是中國人自主組建團隊,最後成功創立出來的國民品牌。
聯想品牌的成功,可以說讓無數的中國人看到了希望,不僅是在電腦方面,同樣在各行各業也有了更大的信心,認為只要人們肯下定決心去努力,那麼不管什麼事情,總有取得成功的那一天。而聯想品牌的創始人柳傳志,也一度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過,曾經的民族驕傲聯想品牌,如今成「過街老鼠」,不僅「人人喊打」,在國內的市場也一落千丈,可以說是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禍從口出。聯想品牌的成功,原本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國內人民的支持,而在聯想做出改變之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也同樣失去了國內的市場。
二. 聯想兩大領軍人物
如果提到聯想品牌,就不得不說兩個主要人物,他們就是柳傳志和楊元慶。柳傳志是真正意義上創立聯想品牌的第1人,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和研發,聯想品牌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國民品牌,不可能就此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讓我們知曉擁有數碼產品不一定非要依靠國外的技術,我們中國人自己也可以創造出來。雖然柳傳志的聯想品牌創造出來的電腦,只包括硬體部分,最重要的晶片以及核心技術來源於國外,但不管怎樣,這總歸是從中國創造出來的電子品牌,也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而幫助聯想品牌在國內奠定位置的,就不得不提楊元慶。比起柳傳志一心喜歡搞研發,楊元慶則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商人,自從他加入聯想公司後,聯想就開始走上一個其他品牌難以企及的上坡路,最後在幾年之間便到達頂峰。當時在國內,沒有任何一個電腦的品牌能夠與聯想相爭鋒,也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能夠阻擋聯想的前進之路,而聯想同樣依靠著人民的喜愛與信賴,成為市場上的大企業,甚至在世界企業的排行榜當中,也赫赫有名。
三. 離開中國前往美國
然而,聯想的風光在持續了10年之久後,就逐漸開始衰落,衰落的原因也同樣離不開楊元慶這個人。楊元慶的確是一個非常能幹的商人,然而他將利益看得太重,一心只追求資本利益,反而不在乎從中國創立起來的根基。自從聯想企業發展的越來越大,楊元慶就有的離開中國前往美國的想法,他希望去美國的大市場當中分一杯羹,同樣也是因為那時中國的經濟比之現在還有所遜色,而美國市場相對而言更大,也更加吸引楊元慶。
為了更好的融入美國的市場,聯想直接從中國搬到美國,同時這個品牌也從一個中國大眾所熟知的國民品牌,進而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國際化三個字一用上,就證明聯想已經脫離了中國的根基,也從此忘卻了中國人民對聯想的支持。在楊元慶的腦海當中,只有資本與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他不屑於去研發核心的技術和晶片,認為這種能夠不費工夫就從國外買到的產品,自然是沒必要浪費時間去研發。
結語
從楊元慶的口中,我們已經能領會到他的意思,聯想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服務中國人民的大眾品牌,而是直接與美國和國際化掛鈎,試圖脫離中國,去資本主義國家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