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誰都希望可以擁有好運氣。
人的運氣如何,和自身有莫大的關係。
有這三樣東西的人,好運氣自來,總能在歲月中活出最好的自己。
1
有乾淨的內心,好運自來。
孟德斯鳩曾言:「美必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
內心純淨,才能撫慰所有煩惱;內心純淨,才能感知幸福與快樂。
真正的乾淨,不止於表面,而是由內而外。外表乾淨簡單,心靈乾淨最難,也最為珍貴。
乾乾淨淨做人,規規矩矩做事,才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人心易變,有些人,三年五年就面目全非,而有些人,走過十萬八千裡也初心不變。
曾國藩說: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內心不乾淨,必然痛苦糾結。
心存善念的人,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這種人心裡光風霽月,一片坦蕩,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一片祥和。
心裡乾淨,萬物自然明淨。
莊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意思是境界高的人,心裡乾淨得就像一塊明鏡,如此才能超脫物外,不為物所役。
國學大師梁漱溟說:「苦悶的來源,即在於心地不單純。」
心裡的雜念越多,人只會越煩躁不安,生活也會隨之變得糟糕。唯有拋開雜念,讓心清空,擁有一顆乾淨而純碎的心去面對生活,才能遇見生活的美好。
很多時候,不是生活給了你太多的不順,而是你不懂得清除心裡的灰塵,讓心蒙上了厚厚的塵埃。
活得乾淨,心才會得到安寧;活得乾淨,心才會顯得高貴。
一個人的內在美,靠的是一顆長久修煉的純淨內心,無論世俗紛擾,也能保持內心的安寧。
楊絳一生坎坷,但她始終充滿樂觀。她筆下的生活亦總是淡然、灑脫。
楊絳的小說《洗澡》,曾被一些讀者解讀是為男女主角的偷情。
她沒有做出解釋,只是默默在二十多年後,寫了《洗澡之後》。書中,她將男女主角的友情保持到最後。
她在前言裡寫道:「 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再寫什麼續集了。」
這一生,楊絳始終保持著心無塵埃,內心乾淨。她秉持著心中的堅守,不為世事左右,不被浮雲遮眼。
面對黑暗,依舊相信光明;面對困苦,依舊相信純良;面對欺騙,依舊相信真誠。
生活原本不複雜,你只需要活得簡單,純粹和乾淨,就可以感受到美好,快樂,和幸福。
正所謂,心若無塵,清風自來。懂得以乾淨的姿態面對世間的紛繁蕪雜,那麼即使再不順的生活,也會變得簡單而輕盈。人活一世,乾淨,就是一個人擁有的最佳姿態。
做人,要學會幹淨待人,清淨待己。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老和尚攜小和尚遊方,途遇一條河,這時見一女子想過,卻又不敢過。
老和尚起了慈悲心,便背著女子趟過了河,然後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趕路。小和尚一路疑惑,終於忍不住問道:「師父,出家人當四大皆空,守清規戒律,您剛才背那女子過河,豈不犯戒?」
老和尚聽完笑著說道:「我將她背過河就放下了她,而你卻在心裡想了一路,直到現在還是放不下,你說,到底是誰少了清淨心?」
佛語有云:「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只有內心純淨的人,才不會囿於世俗人言,自然也就少了俗世的紛紛擾擾。這樣的人,自帶貴氣和好運氣。
淨,除了外在的淨,更在於內在的格局,內心的乾淨。
人有淨氣,好運自來。
當你保持著一身的淨氣來對待人生,你自會發現,福氣也會自然而來。
2
有寬容別人的胸懷,好運連連。
面對他人的過錯,不去執著,不去計較,這樣的人,心就不會出現障礙。
張口閉口都是別人的錯,難免被是是非非衝刷得體無完膚。
有位百歲老人說,「別人犯錯少計較,自己犯錯多考慮。不難為別人,也別跟自己過不去。」
寬容了別人的過錯,不自尋煩惱,才能理順自己的人生。
沒有人,能保證一生沒有一點行差踏錯,對人沒有一點虧欠。
即使是孔夫子,也有誤解弟子的時候,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苛刻待人。
不輕易批評別人,才會把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反省之後大有長進,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容人之過,也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卸掉多餘的心理包袱。
坦坦蕩蕩、平心靜氣的人,有一顆善良、大度的心,所見皆美好。
不錙銖必較,給別人一次重新審視自身的機會,何嘗不是一種慈悲。慈悲多了,好運氣自然多了。
人生最難的就是不責於人,即不責備他人。這是很高的修養。工作生活中,為人寬善,即使我們佔盡優勢,也不能咄咄逼人,這是做人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叫「為善」。
漢朝劉寬做太守,有個朋友聽說他待人大度,能原諒所有的人與事,想出一個辦法試驗他。
朋友讓奴婢故意把湯灑在劉寬的身上,劉寬不顧弄髒的朝服,反而關切地問奴婢,有沒有燙傷手。
還有一次,劉寬坐牛車回家,路上有人硬說那是自己家丟的牛,把牛牽走後,劉寬毫不辯解地步行回家了。
後來,那人找到了丟失的牛,物歸原主之後,請求懲罰。
劉寬絲毫不計較,反而安慰對方:
「牛都長一個樣子,難免會認錯。既然你已經歸還,我也沒受損失,為什麼要懲罰你?」
有句話說得好,睡前原諒一切,醒後就是過往。
人生在世,懷一顆憐愛之心,容人以德,諒人以情,也是給自己種下的善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原諒別人的過錯,有時不是因為對方可以得到寬恕,而是自己的內心可以得到安寧和快樂。
有人認為寬容是一種軟弱、一種妥協、一種縱容,其實不然。
一個懂得分寸的人,是不會被縱容的,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尺度,真正的寬容來自一個人的內心,是經歷忍耐後而提升的人格魅力。
友誼也好,感情也罷,不可能毫無瑕疵,忘記曾經的懷疑與指責,關係才能再次穩固。
人心是相互的,單單漠視人的好處,獨獨記恨人的錯誤,得寸進尺,會把人緣弄得越來越差。
人生很貴,善忘的都是高人;多一些糊塗,少一些挑剔,凡事不計較得太清,未來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菜根譚》有言,「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春秋時期,齊桓公在成為國君之前,有一次被管仲截殺,用箭射落馬下。
而管仲在齊桓公成為國君後,準備等死的時候,齊桓公卻對他既往不咎,委以重任。
齊桓公知道管仲是個人才,他的愛才之心壓制住了心中怨氣,最終決定用寬容消弭二人之間的恩怨。
齊桓公的寬容,讓管仲十分感動,他決心用自己的忠誠與才能回報這份恩情。
終此一生,管仲兢兢業業,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也將齊桓公推上了春秋第一霸主的位置。
《增廣賢文》中有言:「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懂得寬容的人,就不會心生怨氣,不會斤斤計較,懂得把往事清零,把恩怨翻篇,大度處事,寬容待人。
做人時保持寬厚溫和,寬容他人非原則性的過失,自然也能得到生活的寬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一些非原則性的錯誤,在這種時候,不如體諒他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今日容人之過,明日,他人在這些時候對你建立起的感激和信任,將會在困窘之時成為得到的幫助。
他日的雪中送炭,正是得益於今時的容人之心。
放下別人的過錯,餵大格局,好運連連。
3
有一顆感恩的心,好運會越來越多。
《詩經》中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別人幫你,即使無法及時報答,也要心懷感激銘記,也要多說感恩的話。
人這一輩子,最不能忘的就是別人的恩情。
一飯恩情,就該千米奉送;滴水之恩,就該湧泉相報。
在人生路上,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得到更多人相助。
做人,就要知恩圖報。
在我們的人生中,感動是一時的,感恩是一世的。
受人恩惠,應沒齒難忘。
古人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心懷感恩,施人以愛,愛與福報便會又回來。
始終感恩,那世間一切美好,便會常與你相伴。
感恩,生命裡出現的每一個人,無論你遇見的是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正是他們的這些給予,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意外和驚喜。
馬雲曾說:「所謂信仰,信是感恩,仰是敬畏。」 生活中,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牢記他人的幫助,並將感恩之心,實踐到充滿善意的行動裡,既是成全別人,也是造福於自己。
記住別人的好,既是珍惜別人,也是溫暖自己。
好好珍惜對你好的人,弄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無論任何人,幫你都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你沒有資格去強求,別人必須要幫你。
無論別人是否有能力幫你,也無論難度大小,都值得你去感恩,而不是認為這是小事,就忽略不計。
也不要因為別人一兩次的拒絕,就徹底磨掉了別人曾對你提供都幫助,有過的情誼,付出的真心。
這世上,沒有誰的好是無緣無故,一輩子能遇到一個,是你的福氣。
那些對你好的人,對他們而言不是義務,而是在乎。懂得珍惜別人的好,才配擁有更多,一顆熾熱的心,被涼過之後,再想暖起來,真的很難。
《菜根譚》有言:「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感恩遇見,哪怕會歷經暴風雨,也要等雨後彩虹。感恩父母,因為,他們帶我們來到了世界上。感恩愛人,因為,他們讓我們的生命更美滿。感恩朋友,因為,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希望。
記住生命中對你好的人,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了再追悔莫及。
心懷感恩之心,常說感恩的話的人,是快樂的。
「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誰能想到這段豁達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的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
命運之神對霍金,在常人看來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動的手指,一個能思維的大腦……這些都讓他感到滿足,並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實而快樂的。
懂得感恩,你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也會越走越遠。
心懷感恩的人,有情有義,上天能夠知曉,更不會虧待於他們。
懂得感恩別人,上天自會眷顧,好運自會來,更容易遇到貴人。
古羅馬格言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鍛造者。」
一個人自我的修行,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氣,從而改善生活與命運。
永遠心向陽光,生活中自然會充滿明亮與溫暖,自然會與好運相依相伴。
人的好運氣都是從日常行為中修來的,祈求神佛無用,靠自己的修為,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能收穫自己的好運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