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規不再按推送時間顯示文章,易造成失聯
如果你不想讓秘密君消失在你的生命裡,
大概有三件事可以做:
1 多點擊,正常推送和歷史文章都多看看,
這樣本號就會被更準時地推送給你
2 給本號「地產圈沒秘密「設為標星
3 多點在看,向微信證明你喜歡閱讀秘密君的閒聊
最近兩天,很多客戶問我:還遷房能買麼?企業產能買麼?公產房能買麼?然後今天晚上一個《公有住房續購全部產權和單位新購建住房出售有關問題的通知》讓問的人更多了,說實話,秘密君有點煩,因為在秘密君的實操過程中發現:可能大多數人不太了解這些房子背後到底是個神馬區別。
首先說公產房,在很多1998年之前的小區,幾乎大多數都是公產房,因為那時候不流行商品房,政府建房子、鼓勵機關單位單位建房子,產權都在政府手中,叫公產房,然後每個地方有個房管站,去管理這些房子的包括租金、維修等等等等。然後將這些房子分配給人們去居住,所以這類房子是曾經那個年代的主流供應,但是也得明確一點是:房子是很不容易分到的。
這些房子有啥問題麼?其實沒啥,唯一的就是有點老了,其他的沒有太大毛病。因為產權方是政府,本身是出於住房保障的目的建設的,當然也不會與民爭利。到最近幾年,商品房已經成了主流,公產房年深日久,加上流轉、管理都很麻煩,乾脆政府選擇出售給個人。出售政策當然很親民,工齡、租賃年限等等需要補充的錢並不算多。政府省了很多麻煩,個人終於擁有了房子從產權到使用權的全部,大家都開心。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買公房的時候需要跟中介溝通清楚:房主願意不願意配合買產權,買完產權的稅費如何算,工齡帶來的購買產權價格優惠能有多少,這些都是涉及到白花花的銀子。
而企業產房子卻是個另類,那會兒鼓勵企業自己解決職工的住房困難,產生了一批企業自己建設的房子,企業自己興建的那產權自然是不能劃歸到政府的,產權就掛在了企業的名下。這就形成了企業產房子,先開始這部分房子是分配給單位職工居住的,職工有使用權。但是後來人口流動、鐵飯碗打破、下崗潮都帶來了工作崗位與居住地的變化,企業產也開始流入市場交易,交易的只有使用權。
企業產與公產房最核心的不同在哪裡?當然是產權方,而這個核心不同導致了公產房與企業產截然不同的價格差異。因為政府可以不與民爭利,但是企業不一樣,因為企業的存在是賺錢的。而因為這些房子本身建設很早,極其低廉,到目前發現,房價暴漲,都是百萬計。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這都是一筆無心插柳的財富,你讓企業平白無故的以相對低廉甚至是1988年的的價格出讓給你?當然是有可能的,但是說實話,這個可能性很偶然。
在實操中你會發現:很多企業產在二手房市場很便宜,很多業主也很想買產權,但是企業出售的手續很麻煩,賣多少錢?全賣了還好,部分賣了有些沒賣怎麼辦?賣的價格肯定趕不上現在房價,如何作價?
所以很多人聊企業產如何如何,秘密君只說一點:企業願意賣產權那你就買,不願意賣產權,那你只能作為短期過渡,最好的情況是別買。
相比上述兩種,還遷房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管是棚戶區改造、農村拆遷或者是等等,都會產生還遷房。但是還遷房跟小產權很容易混淆,一個核心區別是:有沒有房本?如果是有而且考慮入手,那你就得考慮:房本下來了沒有?有些還遷房房本辦理是個年深日久天長地久的事情,千萬要有房本再做打算。
但是即使是有房本,秘密君仍然不建議購買還遷房,特別是:外來落戶客。
秘密君家裡有位長輩,老夫子拆遷,問他要房子還是要錢?這位長輩就說肯定要錢啊,秘密君其實不解:房子現在對貴,能多賣點錢呢。後來去了那個已經入住的還遷房看了看。樓道裡都是瓶瓶罐罐,牆皮一人高以下的部位幾乎沒有巴掌大乾淨的地方,騎著電動車直接進電梯是常規操作。小區裡車位不足,綠地早已經被壓的寸草不生。
秘密君另外一個朋友在天津某還遷房小區租賃,秘密君夏天半夜去喝酒,著實嚇了一跳,因為那是我見過最熱鬧的中央花園。小區裡的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聊天的,打牌的,追逐打鬧的。是不是很有生活氛圍?因為人家本身就在一個片區居住多少年。但是如果你不小心與鄰裡周邊有點小矛盾小摩擦呢?可能被摩擦的只能是你。
很多人只看到了:企業產以不低於成本價向租戶出售,但是沒看到人家企業願意不願意出售,只看到了企業產很便宜。也有很多人看到還遷房外立面很新,位置很不錯,價格也很便宜,但是沒有意識到:同樣位置的商品房為什麼那麼貴?便宜雖然未必是坑,但是自作聰明卻百分之八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