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

2021-01-19 不要亂說話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

一般人心目中的「精神病」,實際上是醫學上所指的伴有精神病性表現的嚴重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有三大特點。

(1)常有一些幻覺等病態體驗,且不能把病態體驗與現實區分開來,把病態體驗當成現實。比如在獨處時聽到有人與他講話,或堅信周圍的人都要謀害自己,但實際上根本沒這回事。

(2)沒有能力按社會認為適宜的方式行動,他們在病態體驗的支配下出現一些異常行為。

(3)對自己這種異常表現不能察覺,認為自己精神正常、沒有病,沒有自知力。

而強迫型人格者一般能認識到自己的觀念或行為是起源於內心的,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強迫特徵反覆出現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感到不快,甚至感到痛苦,因此內心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

強迫型人格者沒有精神病的表現。雖然嚴重的強迫型人格者有時也會有一些幻覺、妄想等病態體驗,但經告知病情會很快好轉,隨著程度的減輕,強迫型人格者會認識到自己有病,並積極配合治療。所以強迫型人格者與一般人觀念中的「精神病」不同,所以,強迫型人格者沒有精神病。

雖然強迫型人格者沒有精神病,但屬於精神障礙,也就是精神疾病的範圍。也可以說是一種輕度的精神障礙,可稱為心理障礙。

精神障礙分為很多種類。其實,人們生活在當今社會,經常要面對效率高、節

奏快的要求及社會所帶來的壓力,隨時都會在心理上受到種困擾,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精神障礙,不僅對個人,還會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精神障礙是在受到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後,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而導致認知、情感意識和行為精神活動產生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如偏執、認知、情感意識等障礙產生的恐懼、焦慮、憂鬱、強迫的狀態等。精神障礙可分為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

精神障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資料,平均每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或輕或重的精神障礙。

可將精神障礙分為十大類,強迫型人格是以強迫觀念、強迫衝動、強迫行為等強迫特徵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因此,強迫型人格屬於精神障礙的範圍。

常有強迫型人格者及其家屬,在看見行為明顯失常的精神疾病患者後,唯恐自己或親人有朝一日變成行為失常、影響他人的精神病患者。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強迫型人格者是不會變成精神病。其實強迫症是強迫症,精神病是精神病,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及發病機制不同。目前一般認為強迫症主要是由於多巴胺功能亢進,所以強迫症發展下去還是強迫症,不會發展為精神病。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不願承認自己有精神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包括強迫型人格者。覺得有這種毛病很不光彩,擔心受到歧視,不敢踏入精神科或心理門診,擔心被人知道。

其實,強迫症就像高血壓一樣,是一種疾病,是生理、心理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需要及時治療。有研究表明,對於強迫症,延誤治療的時間越長,治療越困難,也越可能反覆發作

相關焦點

  • 網癮=精神病?網友舌戰專家*附測試
    《網絡成癮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將在全國各大醫院推廣。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  將網絡成癮劃入精神疾病的範圍,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而心理專家指出,網絡成癮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人際交往,而通過治療,完全可以回歸正常。因此將它列入精神疾病,並不是歧視,也期許社會能正確對待這種心理疾病。
  • 心理學,十種極端人格缺陷精神病
    解離性身份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與思覺失調症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改名為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
  • 幻覺真的那麼罕見嗎? 出現幻覺是不是精神病前兆?
    幻覺真的那麼罕見嗎? 出現幻覺是不是精神病前兆?時間:2017-02-18 12:27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幻覺真的那麼罕見嗎? 出現幻覺是不是精神病前兆? 新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都低估了幻覺的常見程度,它並不僅發生在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身上。
  • 心理學:容易導致犯罪行為發生的10種「精神病質」人格
    德國精神病學專家施耐德曾經分析了各種「精神病質」與犯罪行為的聯繫。他發現易於導致犯罪的「精神病質」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激奮型】具有這種病質特徵的人很容易興奮或者被激怒,在遇到事情時往往不能冷靜地去對待,而是由著自己的性子行事。他們只顧自己一時的痛快,不會顧忌別人的感受,很容易與別人發生糾紛。
  • 精神病的三大典型症狀
    精神病是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與學習,同時也為家庭帶來了嚴重的負擔,對於精神病,我們要早發現早治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精神病的三點典型症狀。第一點,患者們會出現在性格上的改變,這個表現是早期的精神病較為常見的症狀,患者性格變得與平時不一樣了,比如表現孤僻,不願見人,常常發呆,對人冷漠,對事物的興趣降低等等,整天疑神疑鬼,情緒多變,對他人懷有敵意,長期迴避社交和工作等。第二點,言語上的異常也是精神病人早期表現之一。
  • 精神病自測20題,看看你是不是瘋了?
    也許他們表現出了可疑的性格特徵,想要完全地掌控所有的人,「該死,我很確定這個人就是一個醫學意義上的精神病患者。」或者……更加黑暗的事實,也許你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對你說:「該死,我很確定我也是一個字面上的精神病患者。」幸運的是,很多時候——只要你還沒有徹底的發瘋——你不需要奔赴醫院的精神科室尋求專家的意見,因為你完全可以自己嘗試進行個人標準篩查測試,稱為野兔精神病量表!
  • 精神病前兆有哪些症狀?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專家告訴你
    精神病前兆有哪些症狀?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專家告訴你 時間:2021-01-05 15:39:45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精神病前兆有哪些症狀?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專家告訴你,換者會出現認知功能的下降、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下降,原來學習成績比較好,突然學習成績開始下降,有的時候會出現睡眠節律的紊亂,原來睡眠規律,突然出現失眠或者說日間睡覺、夜間清醒等。除了認知功能、睡眠節律的紊亂,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神經衰弱的症狀或出現情感的症狀等,所以精神疾病要在早期時預判,及時的發現患者的前期症狀,進而得到及時的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
  • 求神拜佛能根治精神病嗎
    問:求神拜佛能根治精神病嗎?答:無論在落後的山村,還是在繁華的城市都有求神拜佛來治療精神病的。相信迷信的人認為世界上存在神仙和妖魔鬼怪,或相信生物具有超乎肉體的靈魂或精靈,特別是對人類的命運有控制能力。
  • 成都精神病醫院門診排名?成都精神病都有哪些比較好?
    成都精神病醫院門診排名?成都精神病都有哪些比較好?絕大多數人在潛意識中之中對精神病有自身的了解和明確印象,也正由於這般,精神病患者才會被許多人冠於「神經病」「精神病」等標識。及時處理精神病的發病,而且儘早剛開始對精神病開展治療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兒。
  • 「精神病」發作的人,會看到怎樣的幻覺?
    我所受的訓練可能也提高了我對精神病的潛在恥辱感。如果我說漏了嘴,人們會足夠信任我,讓我做一份負責任的工作嗎?幾個月過去了,幾年過去了,我沒有舊病復發,但我依然苦惱。我始終不知道那次發病是什麼原因,我擔心自己可能有什麼毛病。它是否揭示了我性格中的一個潛在缺陷或我心理構成中的一個弱點?
  • 「你說自己不是精神病?這就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狀」
    如何向精神病院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你很可能無法證明。因為在精神病鑑定、治療都缺乏專業性和第三方監督的情況下,試圖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任何說法和努力,都有可能被認定為精神病症狀之一。劉威飾演的精神科醫生看到阮大偉情緒激動,對手下解釋:「看見沒有,這就是典型的狂躁型患者,不犯病的時候跟好人一樣。」不管阮大偉怎麼辯白「我是好人」,醫生拿電棍把阮大偉電暈,準備強行帶走。要不是其他人及時趕來,阮大偉就妥妥地被精神病了。現實中一位河南大學生劉剛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 左撇子更易得精神病?
    左撇子更易得精神病?左撇子大約佔人群中的10%,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卻佔20%醫學指導/廣州市精神病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郭揚波博士左撇子是人類社會中的少數派,他們不僅要面對生活習慣上的不便,還要面對較高的精神心理疾病風險——研究發現,左撇子患精神分裂症等的風險較高。
  • 吳丹紅:精神病判斷原本主觀性就很強
    我通過跟這些專家的交流,了解到精神病的鑑定完全不像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不是1+1=2的自然科學的一些東西,實際上是一種主觀判斷。在福柯《瘋癲與文明》裡講得很清楚,本身的判斷是相對的,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很多司法鑑定包括法院的認定,直接以鑑定專家的意見作為裁判的依據,就像黃律師在她報告裡提到了,醫生覬越了法官的權利,實際上他行使的是法官的權利。  那麼怎麼來判斷?央視柴靜採訪精神病院的院長,說你們這個怎麼來判斷已經康復的精神病和沒有康復的?
  • 焦慮症是精神病嗎 焦慮症都有什麼表現
    有的人說焦慮症屬於精神疾病,這是真的嗎?小編給大家講講焦慮症是精神病嗎、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以及焦慮症的自我治療。焦慮症是精神病嗎人們常說的精神病,在醫學上稱為精神分裂症。 焦慮是屬於情緒障礙的一種,從生物醫學的焦慮來分析,病因之一是腦部化學遞質分泌不足,這種化學遞質與精神分裂症的成因並不相同。 因此,焦慮症絕不等同於精神分裂症,也不會出現精神病出現的幻覺、妄想等症狀。
  • 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心這些因素導致精神病
    精神病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病症,很多的人都比較關注,巨大的生活壓力,忙碌的生活,都會讓人的精神產生壓力。那麼,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引發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精神病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引發精神病的原因1、生化因素:生化因素是患精神病的原因之一,患者在胎兒時期,曾受到病毒感染,在成年後換上精神病的概率也是遠高於普通人群,在胎兒時期受到各種合併影響,也會使精神病的發病率增高。
  • 1973年美國精神病實驗:8個正常人參與,結果7個人都變成了精神病
    在1976年的時候,奧斯卡的小金人辦法給了一部「精神病」電影,就是《飛越瘋人院》。而這部影片的主角邁克·墨菲是一個監獄中的犯人。但他不願意進行監獄中的勞作,於是假裝自己有精神病。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個闖入了精神病醫院的正常人。
  • 評論:怎樣防止一個正常人被隨意鑑定成精神病
    4名專家沒有對江帆進行任何儀器檢查,就在「檢查所見(包括軀體、神經系統、精神、心理學、實驗室及特殊檢查)」一項中記錄「體格檢查:心肺檢查未發現異常。」鑑定書上記載的案由為「上訪案」,專家這樣進行精神檢查分析:「存被害妄想,妄想具有系統性、頑固性、持久性特徵」。
  • 我國重新定義精神病標準 同性戀不再統劃為病態
    精神病不包括同性戀  昨天,記者電話採訪了中華精神病學會副主席、參與制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主要負責人之一陳彥方,他說,同性戀者不是精神病病人,我國司法精神病學不包括同性戀。同性戀一直被認為是人格障礙,從前,同性戀被歸類為性變態,現在被普遍接受的稱謂是性心理障礙。
  • 偏執狂是精神病嗎,有這6個表現者,應當注意了
    偏執狂一詞多見於各種網絡小說和文學作品中,一般作者都會對偏執狂的人格進行美化使其符合文學作品中的完美人設,而在現實生活中偏執狂是一種精神病的名字,而且是一種罕見的、極難治癒的精神疾病。除了偏執狂,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步進入4G、5G時代,網際網路逐漸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網絡暴力也變得隨處可見,由於惡評、垃圾信息導致的抑鬱症等精神疾病也逐年增加,其實無論哪種精神病都有一些相似的症狀,一起來看一下。1、性格改變。性格由活潑開朗轉變為內向抑鬱,不愛和朋友交流,喜歡獨處發呆,並且越來越孤僻;原本整潔乾淨的人還會變得邋遢,不愛收拾衛生打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