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美國精神病實驗:8個正常人參與,結果7個人都變成了精神病

2021-01-10 讀文增益

在1976年的時候,奧斯卡的小金人辦法給了一部「精神病」電影,就是《飛越瘋人院》。而這部影片的主角邁克·墨菲是一個監獄中的犯人。但他不願意進行監獄中的勞作,於是假裝自己有精神病。

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個闖入了精神病醫院的正常人。但諷刺的是,這個正常人在精神病中用盡了所有的辦法都沒辦法讓護士長相信自己的正常人。最終,他接受了針對精神病人的電擊治療和額前葉切除手術,成為了真正的「精神病人」。

而這部電影的原型,雖說沒經過考證,但應該是脫胎於1973年的心理學家大衛·羅漢森(David Rosenhan)教授的實驗。而這個實驗的名稱叫做「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也就是當正常的人在不正常的地方。

實驗的準備工作自1969年就開始做了,羅森教授招募了近5000名志願者,然後從中挑選了4男3女共7人。他們在心理測試中抗壓能力滿分,並且一系列的培訓都很完美。

加上羅漢森醫生本人,實驗者共8人。這8個人職業各異,其中有心理學家,有兒科醫生,有家庭主婦還有畫家。甚至還有一名專業的精神病醫生,就這樣這8人的「偽精神病人聯盟」就存在了。在正式行動前,他們連續5天的時間沒洗澡,沒刮鬍子,也沒刷牙。

他們8人分別前往了各大精神科掛號就診,在掛號的時候,按照原定計劃。除了自己的名字和職業是虛構的之外,所有醫生詢問的問題都是真實的。而8人共有的唯一的病症就是,有人一直在身邊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這種特殊的無意義的聲音在當時的精神醫學文獻之中,還未被納為幻聽的案例。羅漢森想知道,這種情況下醫生會怎麼做。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8個人無一例外,全部都被確診為是精神病。

7人的症狀都是精神分裂症,而剩下的一個人為狂躁抑鬱。即使在醫生診斷為需要住院治療之後,8人都明確表示自己沒有在發生過幻聽了。但是他們依舊要在醫院接受各種治療。

最長的在醫院住了52天才被認為是病情好轉而出院,最短的也就住了一周的時間。而在病房之中,8個人都是按照正常人的情況生活的,沒有任何瘋狂的舉動。而唯一異常的行為就是會進行記錄。

起初他們的行為還是躲躲藏藏,害怕被護士發現自己在書寫什麼。但後來卻發現護士們會把他們這樣的行為視作是「持續書寫行為」這一完全符合精神分裂症中偏執型特徵,於是他們開始光明正大地記錄了。

沒有任何的醫護人員發現他們是正常人,他們的任何行為都會被護士們理解成符合精神病患者的行為特徵。但驚訝的是,醫護人員沒有發現,但是他們所在醫院之中將近三分之一的精神病患者都對他們的身份表示過懷疑,甚至還問道:

「你沒有病,不是瘋子。你若不是一個記者,就是教授,專門視察醫院的。」

到52天後,最後一名假的病人「病情好轉」出院之後,羅漢森集結了所有假病人的記錄,提筆寫下了這次實驗的實驗報告。1973年,羅漢森的實驗結論發表在了影響因子極高的期刊《science》上面。

這篇論文《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已經發表,立刻在整個精神衛生界引起了地震,精神病院機構中對患者狀態的無視這種問題,也經由此事暴露了出來,

這個實驗也成為了"反精神病運動"思潮的開端,因為這背後暴露出來的問題實在是過於陰暗,也過於令人發怵。大家可以想到,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會導致什麼問題嗎?

相關焦點

  • 1973年教授做實驗:8個正常人參與,7個人成了精神病
    是1973年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源自於羅森漢恩教授對7名正常人在精神病院待4年的研究。這篇論文一發布便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羅漢森在論文中得出結論:"一旦一個人被診斷反常,他所有的行為和特徵都被貼上相應的標籤。"突發奇想的試驗,持續了4年之久大衛·羅森漢恩在取得了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到史丹福大學任教。
  • 史丹福大學1973年的實驗:8個正常人參與,7個人成了精神病
    1972年,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的羅森漢恩教授,從5000名正常人中,選了8個正常人並讓他們加入精神病院,做了一場長達4年的實驗。實驗目的是,測試大學教材中有關「精神分析」理論,是否真能有效而準確地指導臨床實踐。這8個人在精神病院的任務,就是觀察與記錄。
  • 1973年教授做實驗,讓7個正常人進精神病院待了4年,結局如何?
    1975年米洛斯·福爾曼執導的電影《飛越瘋人院》自從上映後就獲得無數好評。影片講述男主為逃避監獄勞動而裝作有精神疾病,進入精神病院後卻從正常人變成白痴最後死去的故事。其中有一句經典語錄:"究竟誰才是瘋子,這是個問題。"
  • 「你說自己不是精神病?這就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狀」
    如何向精神病院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你很可能無法證明。因為在精神病鑑定、治療都缺乏專業性和第三方監督的情況下,試圖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任何說法和努力,都有可能被認定為精神病症狀之一。所以也就有了那個荒謬的笑話:在精神病鑑定、治療都缺乏專業性和第三方監督的情況下,試圖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任何說法和努力,都有可能被認定為精神病症狀之一。1973年,羅森漢恩實驗讓8個正常人假裝有幻聽,去精神科掛號就診,結果有7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1人被診斷為躁鬱症,全部送院治療。
  • 羅森漢實驗:7個正常人被送進精神病院4年,結局極度諷刺
    是1973年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源自於羅森漢恩教授對  7名正常人在精神病院待4年  的研究。  這篇論文一發布便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羅漢森在論文中得出結論:"  一旦一個人被診斷反常,他所有的行為和特徵都被貼上相應的標籤。
  • 評論:怎樣防止一個正常人被隨意鑑定成精神病
    因為屢次向上級反映並要求解決其身為法官的丈夫對自己實施家庭暴力等問題,河南省開封市第二職業中專校醫江帆不斷上訪,結果導致她被鑑定為「偏執性精神病」。由於這個鑑定,江帆過了將近10年「處處被人歧視,被人羞辱」的日子。雖然最終法院作出判決,推翻對她的「鑑定」,但對江帆來說,這個判決來得實在是太晚了。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
  • 正常人被送進精神病院,該怎麼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最近聽說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當正常人被認定是精神病被送進精神病院,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呢?有許多網友評論說,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給醫生護士們來點不一樣的;也有人說對著醫生認真解釋一下;更有人說每天正常的生活,總有護士會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然後就被放出去了。
  •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一般人心目中的「精神病」,實際上是醫學上所指的伴有精神病性表現的嚴重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有三大特點。(1)常有一些幻覺等病態體驗,且不能把病態體驗與現實區分開來,把病態體驗當成現實。
  • 就算是柯南附體,也對付不了精神病犯人!
    每個犯人都可以看作精神病雖然在《名偵探柯南》中,作者和製作組都沒有加入明確的精神病人,但是,事實上,每個犯人都可以看成是精神病,因為他們腦海中出現的想法、作出的行為都不是正常人能夠理解的範圍。舉個例子,大名鼎鼎的島國狂人佐川一政,通過精神病為由逃脫犯罪懲罰,在後來的調查中,有醫生詢問他:「為什麼會想到吃人肉?」
  • 6個著名的心理實驗,結果出人意料
    還是我們都容易受到瘋狂的影響?大雄今天將帶來一些著名的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都讓人意想不到,它們將我們所了解的關於人類頭腦的所有知識都轉化成了一切。實驗1:測試對象都在同一棟樓裡。一個演員突然假裝癲癇症發作。結果發現室內的人越多,有人試圖幫忙的可能性就越小。結論:路人在緊急情況下比在人群中更可能幫助他人。
  • 傻子、精神病、神經病:有啥不一樣?
    當面對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我們常常會用一些精神攻擊法,比如說他們是「傻子」、「神經病」或者「精神病」。在對這三個詞的使用過程中,其含義常常是混用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一、傻子VS.精神病送菜的孫師傅每天都要開車去市立精神病院送菜。
  • 精神病患者最常從事的10個職業
    第10名:公務員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公務員在精神病患者喜歡的職業中排名第十。原因在於這樣的人渴望權力和控制,這與公務員的工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曾有一些國家專門徵聘人們來處理這些問題。例如,2014年,英國聘請精神病患者在危機中維持秩序,因為這些人沒有對他人的感情、道德準則,他們聰明而合乎邏輯。所以,他們會採取明確而有目的的行動。
  • 這6個心理學方面的科學實驗 帶來了令不少人意外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為了幫助人類,科學家們總是不斷的進行著各種實驗,這也漸漸出現了那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的事物。但除了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常規的科學實驗。事實上,心理學家們也在不斷進行著實驗。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帶來6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科學實驗的結果。1、誰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 10大傳奇作家和精神病
    deCODE基因公司宣稱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像畫家、音樂家、舞蹈家、作家這類富有創造力的人得精神病的概率比創造力低的那些人高25%。哈佛精神病學教授羅滕伯格認為,精神病跟創造力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我們依舊把19世紀飽受精神病折磨的藝術家們的故事浪漫化了。不管這期間到底有沒有聯繫,下面我們列出了10 大傳奇作家的自殺悲劇。
  • 為「精神病不是護身符」的依法判決點讚
    按照我國《刑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鑑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如果張某在持刀搶劫過程中或是在警察抓捕時,經司法鑑定確實處在病情發作期間,張某的確依法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 成都精神病醫院門診排名?成都精神病都有哪些比較好?
    成都精神病醫院門診排名?成都精神病都有哪些比較好?絕大多數人在潛意識中之中對精神病有自身的了解和明確印象,也正由於這般,精神病患者才會被許多人冠於「神經病」「精神病」等標識。及時處理精神病的發病,而且儘早剛開始對精神病開展治療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兒。
  • 精神病出獄後殺雙親 誰鑄慘案?
    導語:11月21日上午,一男子在家裡殺害年過七旬的父母后逃跑。據了解,該男子有精神病史,4年前殺嫂服刑,此次殺害父母距離出獄僅4個月。 四年前殺嫂 入獄服刑  據了解,該男子有精神病史,4年前殺嫂服刑,此次殺害父母距離出獄僅4個月。患有精神病的被告人,在判定刑事責任時除了依據其犯罪嚴重程度,也要參考精神病司法鑑定意見。
  • 吳丹紅:精神病判斷原本主觀性就很強
    央視柴靜採訪精神病院的院長,說你們這個怎麼來判斷已經康復的精神病和沒有康復的?院長說,我們會搞一個實驗,在浴缸裡放一大缸水,給患者一個湯勺和一個瓢,讓他用這兩個工具怎麼把水給弄乾。柴靜就說,那正常的應該是用瓢來舀。院長說不對,正常的應該把浴缸的塞子扒掉。
  • 精神病題材電影完全檔案 電影裡的"瘋子"你好嗎?
    精神病題材電影完全檔案 電影裡的"瘋子"你好嗎?無聊的正常人 2、你是否有「斷片兒」或失憶體驗,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出現在某一地點是:請回答第3題否:請回答第4題 3、周圍人是否曾反應你有時性格突變,完全變成另一個人?是:請回答第6題否:「斷片兒」是喝酒喝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