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心理學方面的科學實驗 帶來了令不少人意外的結果

2021-01-08 集集屋

我們都知道,為了幫助人類,科學家們總是不斷的進行著各種實驗,這也漸漸出現了那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的事物。但除了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常規的科學實驗。事實上,心理學家們也在不斷進行著實驗。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帶來6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科學實驗的結果。

1、誰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在一項擁有95名心理學專家參與的實驗中,這些心理學家被分成了組,並聽取了兩名女性的錄音,其中一名女性是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另一個則是一名在模仿精神病患者的演員(右圖中的演員諾瑪·塔爾梅奇)。而最終,對於真實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學專家並沒能直接給出最終結果。然而,模仿精神病患者的演員卻被給診斷為精神病患者。這表明,精神病患者並無法在缺乏依據的情況下,快速的給出診斷,因為精神病患者往往在外表上看起來與常人無異。比如,塞爾達菲茨傑拉德(左圖)就患有精神疾病。但是她在外表方面與那個時代精神穩定的女性沒有任何區別。

2、情緒反應研究

1924年,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生卡尼·蘭迪斯進行了一次實驗,該實驗想要記錄各種表情所帶來的面部肌肉的變化。為此,他們在志願者的臉上畫滿了線條以進行測試和記錄。在此期間,志願者不得不做一些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可怕的事情,比如,觀看一些恐怖的圖片,觸摸青蛙。而最後,他們甚至還被要求砍掉老鼠的腦袋,有三分之二的人,聽從了指示這麼做了,另外三分之一的人雖然沒有操作,但卻觀看了卡尼·蘭迪斯砍掉老鼠的腦袋時的畫面。

有趣的是,此項實驗並沒有達到起初的目的,即了解肌肉的模式,因為大多數人在被要求做一些他們平時可能壓根就不願意做的事情的大多數時候,臉部基本上並沒有出現過多的表情。由此得出結論表明,大多數人在被要求做出一些平時都不願意做出的糟糕行為的時候,他們會失去平時的情感。你可以這麼理解:人們在被他人要求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失去平時諸如內疚、害怕等情感。因為這是人家讓你幹的, 你將大多數情感轉移到致使者身上。

3、「北極熊」實驗

在一項實驗中,志願者被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被要求思考北極熊,而另一組則被要求不要思考北極熊。如果他們在大腦中想到了北極熊,他們就要按一下鈴。結果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第二組被要求不要思考北極熊的人們,反而更經常性的想到北極熊。這表明,當我們在壓力的情況下防止自己去想某些事情,我們反而會想得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人在失戀之後,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想念對方的點滴,結果卻帶來相反效果的原因。

4、富人與窮人實驗

這是一項觀測型實驗,科學家迪安·斯皮爾斯決定觀察富人與窮人在購物行為上的差異。結果他發現,在商店裡,窮人們往往會吃更多的零食,並進行更為衝動的購買行為。這似乎會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根據科學家的說法,窮人的生活方式通常更為有限,每天需要解決的生活問題和麻煩也更多。因此,他們抵禦誘惑的意志力也相對較弱。而我們的意志力其實是需要休息的,在不斷受到誘惑的衝擊下,我們的意志力就會減弱。

5、條件反射定律實驗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伊萬巴甫洛夫以其創造了條件反射學說而聞名世界。起初他通過餵狗吃肉,並在每次餵食期間搖鈴鐺來進行試驗,然後,他在後期搖鈴鐺卻不餵食時確認了狗會分泌唾液而確立了條件反射。這個實驗已經讓其名聲大噪。然而,巴甫洛夫決定在人類身上進行這項實驗,於是他決定在一些六到十五歲的流浪兒童身上進行實驗。儘管這些實驗對於無家可歸者來說非常痛苦和令人不快,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樂意且同意了這些實驗。因為實驗之後,他們可以獲得蔓越莓和巧克力。通過這些實驗,巴甫洛夫人成功地證明了就條件反射而言,人類大腦與其他動物之間沒有根本區別。不過這項實驗一直飽受爭議,畢竟是在人類兒童身上所進行的。

6、旁觀者實驗

這個實驗確定和肯定了旁觀者效應這個心理學理論。在實驗的過程當中,一名演員在室內假裝癲癇症發作,以觀察周圍人的情況。結果發現,室內的人越多,他獲取幫助的可能性就越低。相反的是,在同一地點,當室內人數很少的時候,其獲得幫助的可能性很高。這正是旁觀者效應在起作用,當周圍人很多的時候,每個人的心裡都會認為,其他的人會給予幫助,伸出援手。而結果是,沒有一人真正的幫上忙。

相關焦點

  • 6個著名的心理實驗,結果出人意料
    大雄今天將帶來一些著名的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都讓人意想不到,它們將我們所了解的關於人類頭腦的所有知識都轉化成了一切。實驗1:測試對象都在同一棟樓裡。一個演員突然假裝癲癇症發作。結果發現室內的人越多,有人試圖幫忙的可能性就越小。結論:路人在緊急情況下比在人群中更可能幫助他人。在後一種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同情所發生的事情。
  • 100個實驗只能驗證36項,心理學還靠譜嗎?
    2005年8月,期刊PLOS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為什麼大多已發表的科學研究結果都是錯的》(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在這篇文章中,首當其衝受到質疑的對象,就是心理學。
  • 心理學入門:6個方面的研究取向 I
    心理學入門Introducing Psychology –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現象的規律;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正在成長為一顆枝葉繁茂的科學大叔;研究心理學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 7個無名之輩,意外成就經典心理學實驗,卻付出了一生代價
    但他堅持「治療」了18個月,幾乎每天都來看望安娜,並和她談心談話。而安娜的症狀也的確在逐漸消失。這就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精神分析,或者說是「談話治療」。8年過去了,安娜在德國成為了一名作家和社會工作者,創立了德國猶太婦女聯合會。安娜在77歲時去世,終身未嫁。
  • 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科學實驗證明:靈魂是有重量的!
    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科學實驗證明:靈魂是有重量的!長生不老一直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古到今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都寧願相信人死之後存在著靈魂,畢竟我們都希望人死之後依舊存在著意識,但是大部分對靈魂認知都是毫無根據的,幾乎沒有人願意用科學的實驗方式告訴我們真相。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七講:實驗心理學之父的4大超前思想
    一、實驗心理學之父1879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實驗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從哲學中走出來,進入了科學領域,並成為了一門學科。之後,美國和歐洲的很多大學,都紛紛模仿馮特的形式,建立起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實驗室。馮特作為「實驗心理學之父」,對後世心理學的很多領域方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佛學揭秘,四大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揭開靈魂存在的神秘面紗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我們每次相遇、相識、相知,註定會有一段不一般的人生緣分和感悟。談史論佛,侃侃人生。願大家關注小編,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和體驗。佛學揭秘,四大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揭開靈魂存在的神秘面紗生死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從古至今,人們常常追問,生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死後是否還有某種方式存在?
  • 5個冷門心理學實驗,讓你更全面了解真實的人性
    文/老K每個人都有了解自我的需求,但是面對複雜的人性猶如宇宙般不可捉摸。這裡給大家列舉6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大家了解我們人性到底是怎樣的。1. 煙霧房間實驗——危險來臨,你真的會作出反應嗎?這是 1968 年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 Bibb Latane 和 John M. Darley 的實驗。
  • 歷史上,在人類身上真實進行過的6個殘酷的實驗
    說到人體實驗,這似乎並不是普通人會容易想到的事情。但是,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人類在生物醫學和心理學領域取得的成就,似乎總是在預示著我們,曾經人體實驗是可能存在的。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歷史上,在人類身上真實進行過的6個殘酷的實驗。
  • 心理學入門書籍推薦丨送給對心理學好奇或是正在學習心理學的你
    (豆瓣的評分高低並不代表書籍的排名高低)1 1這是為你推薦的第一本書,《心理學與生活》雖然是美國許多大學心理學專業的推薦教材,但其寫作並不深奧,貼近生活,相比較第19版而言,這一版我認為更適合初學者去閱讀。這本書會從概念、實驗、生活案列的聯繫等多個角度來帶你去了解心理學,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心理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 應用心理學的就業前景
    應用心理學學習課程  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習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測量、工業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培養目標與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諮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心理學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
  • 收下這5本書,讓心理學「回歸」科學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等豆瓣評分:9.4這本是被數百國際名校廣泛應用的普通心理學教材,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想要了解這門學科,我相信這本書作為入門是很好的選擇。《普通心理學》是我國的心理學專業教材,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我國的教材也一直是贏在條理清晰,分類明確。我推薦津巴多這本,大家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2.
  • 魏坤琳:心理學為什麼有意思?
    我們之前做的一項基於80萬高中生的大規模調查顯示,心理學是他們感興趣的學科第一位,排在所有理工科其他學科之前。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其實,這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驚訝,因為這個調查中,我們問的問題是你對哪些科學問題感興趣。也就是說,你是否想通過系統的學習深入地了解自己。系統地學習,深入地了解自我,這本身是心理學的問題。那麼,心理學到底是什麼呢?社會上對心理學的理解其實有很多的誤區。
  • 這7個心理學效應 影響著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的行為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對你來說很有吸引力的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風趣和聰明?又比如說在商場購物的時候,你被商場裡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而誘導?類似這樣的影響還有很多,它被認為是認知偏見。它甚至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控制你的生活。今天,安迪將帶來在生活中,不斷影響著大多數人行為的7個心理學效應。
  • 醫學史上的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威廉·馮特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32年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德國心理及生理學家威廉·馮特出生。1832年8月16日,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8.16-1920.8.31)出生在德國巴登地區的曼海姆,父親是一名牧師。童年時期的馮特喜歡獨自幻想,因此也少有玩伴。
  • 心理學著名實驗梳理之暈輪效應
    心理學考研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分別是感覺剝奪實驗、延遲滿足實驗、情緒實驗、從眾實驗、期待效應、暈輪效應,這幾個實驗是心理學考研常考的知識點,下面介紹暈輪效應。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這就好象颳風天氣前夜月亮周圍出現的圓環(月暈),其實呢,圓環不過是月亮光的擴大化而已。
  • 「心理學考研擇校篇」西南大學—它的魅力,就在於各方面都很贊!
    1、心理學排名靠前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A-(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定)。僅次於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與華東師範大學同評為「A-」,說明西南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在全國的排名都是很靠前的。2、有錢西南大學心理學學部現擁有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南大學對該實驗室的建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政策資金支持。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
  •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心理學之早期遷移理論
    年教師招聘信息陸續發布中,為了幫助各位比較好的備考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備考資料,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教育心理學相關資料,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考情分析早期遷移理論包括: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概括說、關係轉化說4個理論。縱觀陝西教師招聘的歷年考情,主要以單選題以及多選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情較為清晰簡單,但出現頻率較高。因此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建議以識記為主。可以從理論學說的名稱+代表人物+觀點+實驗來進行一一對應。
  • 2021英國心理學TOP10大學是.....
    CUG 2021學科排名結果是這樣的:(以下選課建議僅供參考,請具體專業具體查詢) 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被廣泛認為是英國領先的心理學系之一。選課建議:一門或多門科學科目(包括心理學)或數學。語言學方向,比較有幫助的科目還包括A-level英語語言、數學、科學或一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