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中國有很多神秘的傳說與傳統文化,其中古建築構造一直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今年剛好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故宮那邊也在9月10號開放了周年特展,而太和殿的建築屋頂、以及罕見的十方神獸,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編輯
太和殿隸屬於故宮前朝的三大殿之一。在明朝初建成,被命名為奉天殿,但也因為各種原因曾多次被燒毀。
此次展出了清朝康熙年間,花費十二年時間重建好太和殿時,燒造的11件琉璃仙人和走獸。
其實不止太和殿,大多古建築中的屋子上,都會有這樣的設計。
編輯
古建築的守護神——屋脊獸
由於古建築大多是木質,常年風水雨打容易腐朽漏水,加之古建築都是兩邊向下傾斜的結構,很容易造成瓦片「滑坡」等。
所以修建的時候會在交梁部位多加鐵釘固定,但這樣一來鐵釘冒出,不僅不美觀還有些破壞風水。
因此慢慢便有了用琉璃製成的仙人以及各種神獸覆蓋在上面的形式,這些構件起固定、支撐和裝飾作用,守護古建築幾百年。
這就是最早的屋脊獸。
編輯
屋脊獸的等級衍變
隨著修造建築的經驗積累,以及建築概念的不斷完善,屋脊神獸也不可避免的被賦予了等級觀念。
一般來說建築規模和等級越高,數目就越多,且多為一、三、五、七、九等單數。
但有一處是例外,就是故宮的太和殿,用了十個。走獸按排列順序分別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
編輯
其寓意是十全十美,代表著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需要特別說一下排在第十位的行什(下圖右),背生雙翅,手持金剛寶杵,能降魔除妖。是傳說中的雷震子,具有防雷和消災免禍、懲惡揚善的超凡功力。
而在太和殿屋角放行什,是因為造成太和殿多次火災的重要原因是雷擊。寓意非常明顯:希望「雷神」多「關照」。
編輯
祥龍瑞獸在屋脊上的應用,使東方傳統建築的外觀表現得更加雄壯、美觀和生動。
神獸——屋脊上的守護獸
除開太和殿來說,中國的古建築多是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稱為「五脊」。而後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神獸,合稱「五脊六獸」。
正脊兩端的獸叫「吻獸」;垂脊上的五條獸分別是:狻猊、鬥牛、獬豸、鳳、押魚。
它們會依據擺放的位置形成戧獸、跑獸、套獸、合腳獸、垂獸等不一樣的叫法,分別作用於屋脊上的每一個地方。
編輯
吻獸,又稱螭吻,龍頭魚身,在屋脊上扮演著「鎮火神獸」的角色。龍生九子,天性各別,各司其職,各有寓意,皆為「屋脊上的守護獸」。
而這第九子便是螭吻,作為海獸,可激浪降雨,消除火患,且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吞火消災之意。
除了吻獸之外,古建屋頂的簷角通常還會裝飾不同數量的神獸,清代以後屋脊神獸逐漸定化,形成了「仙人騎鳳」領頭的小動物隊列形態。
編輯
編輯
簷角最外側的是一個騎著鳳的小人,便是「仙人騎鳳」;末尾會有一個較大的獸頭,叫做垂獸。
首尾之間擺放一排小神獸,便是跑獸。跑獸排列會遵循:一龍二鳳三獅子、天馬海馬六押魚、狻猊獬豸九鬥牛、最後行什的順序。
這些數量根據脊的長短以及階層確定,但僅有故宮太和殿屋脊是十樣小獸俱全,是等級最高的古建築。
編輯
戧獸用於歇山頂和重簷建築上,將戧脊分為獸前和獸後,獸頭前方安放蹲獸,其作用和垂獸相同,起到固定屋脊的作用。
編輯
合角獸又稱「合角吻」,轉角處裝飾獸,是封護重簷屋頂形式下層圍脊的神獸,其平面為直角形,有兩側相同的獸面。
它與兩條圍脊和一條戧脊交匯,起防止雨水滲漏作用。
套獸是安裝在翼角或窩角梁梁頭上,中部掏空,外形常刻成異獸紋樣。
編輯
屋脊上的神獸作為東方古建築屋面裝飾的特有配件,除了寄託美好寓意,也有裝飾和美化屋脊的功能。
屋脊上的神獸組成了古建築屋簷上的一道獨特風景,成為一種建築文化符號,被人們賦予保家安宅的美好寓意,成為屋脊上的守護者。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