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哈爾濱:「東方莫斯科」之稱實屬名歸,圖6如今還能看到

2021-01-09 解讀有趣的歷史

【市區冬日的早晨】哈爾濱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冰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稱。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擁有45個少數民族,匯集多種宗教文化,是全國唯一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並存的城市。(這是一組反映80年代哈爾濱,當時的哈爾濱到處都是俄羅斯風格的建築,走在大街小巷,如同身在俄羅斯。)

【市區的有軌電車】史書記載,哈爾濱是沒有圍牆的城市,也是「一國兩朝」的發祥地,即金、清兩代王朝和渤海國的發祥地。事實上,早在殷商晚期,哈爾濱就進入青銅時代,這裡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市區】滿清入關後,清廷在阿城設阿拉楚喀副都統,哈爾濱為其所轄,隸屬於吉林將軍。由於當時生產力低下,加上哈爾濱為酷寒之地,使得這裡發展較為緩慢。1896 年9 月,沙俄政府通過《中俄密約》與《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中的有關條款,從俄國赤塔修建了一條經中國滿洲裡、哈爾濱、綏芬河到達海參崴的鐵路。

【冬日的公園】1898年,沙俄在東北開始建設中東鐵路,哈爾濱成為鐵路杻紐,哈爾濱得以迅速發展,一座座俄羅斯風格的建築拔地而起。1907年7月,中東鐵路管理局設立民政處,主管哈爾濱、滿洲裡、海拉爾、綏芬河等地鐵路附屬地的民政事宜。隨著大量西方人的湧入,哈爾濱逐漸發展起來,成為了遠東地區著名國際化城市。

【聖·索菲亞教堂】這座教堂是哈爾濱市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1907年拜佔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原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32年重建,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冰雕現場】哈爾濱冰雕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今已經成為哈爾濱一年一度冰雪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明清時期,哈爾濱地區的人們就將河水結成的冰塊雕成碗、盆形狀以盛物,雕成簡單的動物供孩子們遊樂。查閱資料後發現,哈爾濱冰雪節於1985年1月5日創辦,如今早已成為世界冰雪盛會。

【市區俄羅斯風格的房屋】前面提到,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大量俄國人來到哈爾濱。俄國人的到來,不僅帶來了獨特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把俄羅斯的建築風格帶到這裡,「既建設了自己的海外基地,更在松花江的荒野上建設了眾多建築精品。歷史為這座城市選擇了基調,而在經歷百年滄桑後,這座城市仍保留著對優秀建築的一份珍愛。」

【有軌電車停靠點】民國時期,由於中東鐵路的修建及通車,哈爾濱的近代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哈爾濱地區分為「中東鐵路附屬地」和中國地方政府管轄區域。直到1926年,我國終於收回市政管理權,成立哈爾濱特別市,當時傅家店歷經設置濱江廳到改稱濱江縣再到籌備設立濱江市。

【菜市場肉鋪】1925年9月,松北市政局改稱松浦市政管理處,附設於呼海鐵路工程局,不久又改稱松浦市政局。也就是說,上世紀20年代的哈爾濱地區分別由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特別市市政局、濱江市政籌備處、松浦市政局四個行政機構管轄,俗稱「一地四治」。

【冬天的江邊】如今哈爾濱早已是中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陸地管轄面積最大、戶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特殊的發展歷史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爾濱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

相關焦點

  • 前三個狗年哈爾濱發生了這些大事,你還記得嗎?
    那一年,哈市被確定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哈爾濱素有「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美譽,這裡的建築風格別具風韻,歐式建築遍布全城。且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還融合了中外文化。1994年,國務院公布哈爾濱等37座城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中國人在莫斯科 最怕的是警察和流氓
    莫斯科曾是50年前中國人最嚮往的外國城市之一。近20年來,一批批中國人擁入莫斯科,在帶去商品的同時也賺取了財富。俄羅斯媒體稱,莫斯科的華人自成一體,是一個與俄羅斯人基本隔絕的獨立王國。  中國人數量說法不一  俄羅斯《獨立報》稱,目前在莫斯科到底居住著多少中國人仍是一個謎。俄羅斯移民署稱,根據籤證及護照登記記錄,2005年大約有1.5萬名中國人生活在莫斯科。
  • 這座略顯破舊的漁村竟被稱為「東方威尼斯」,還能看到中華白海豚
    記得在很多港劇中都有看到一種水上木屋,非常有特色,常常出現在警匪片和動作片裡,而這類鏡頭的取景很多都是在香港大嶼山的大澳漁村完成的。雖然在片中,這是一個藏匿逃犯、躲避追蹤的好地方,總是顯得破舊陰暗。但它卻能獲得「東方威尼斯」的美譽,所以弄得我更加好奇了,很想要去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樣子。於是,我帶著想要「拔草」的心,來到了大澳漁村,想要走進港劇裡。
  • 還記得80年代的明星掛曆嗎?那時候的女星們不但出塵,還很趕時髦
    還記得80年代的明星掛曆嗎?在那個電視興起的年代裡,明星可謂是遙不可及的存在,只能在電視上看,除此之外明星掛曆在那個年代也是橫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本明星掛曆,不但能夠當日曆使用,掛在家裡也是一種裝飾,而那時候的女性們不但出塵,還很趕時髦,現在就來看看吧。
  • 中國最「漫長」的航班,飛一次近6個小時,網友:比出國還遠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地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如今出門旅行也不再是件奢侈的事了。而外出旅遊,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也是多種多樣,有火車、高鐵、飛機等。這就是從三亞飛到哈爾濱的航班,從祖國的南端到北端,全程約3400多公裡,比廣州、上海等城市直飛烏魯木齊還要遠。而最讓遊客受不了就是需要在飛機上待6個小時,可能你坐火車的話6個小時累了可以四處逛逛,活動一下!有的人吐槽說比出國需要的時間還長,畢竟這個時間可以從上海飛到印度尼西亞,可以從成都飛泰國一個往返。
  • 如今再看次到80年代的安徽淮南,我已不再是曾經的少年
    下圖80年代的集貿市場,以前的蔬菜基本都是天然綠色食品,最明顯的就是西紅柿,如今的西紅柿味道真是沒法形容…下圖火車站站臺,當列車緩緩駛入車站,淮南兩個字讓我感覺到無比的溫馨。下圖如今的安徽理工大學前身。下圖80年代的洞山中路,那時候在安徽省是知名的景觀大道。下圖80年代的服裝自由貿易市場,那時候都是擺在路邊攤,格外的懷念。
  • 老照片回憶中國60-80年代時期各地的大學
    老照片回憶中國60-80年代時期各地的大學。1、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城南友誼西路上最溫暖的港灣。幾乎每位學生手中,都有一張與校門的合影。走進校門學習提升,走出校門成長起飛。攝於20世紀80年代2、上海師範大學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學生留影。1972年至1978年期間,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校合併,更名為「上海師範大學」(第一代)。
  • 80年代純天然美女:訪問中國36次被稱熒幕女神,如今73歲依然很美
    古人讚譽美人的詩詞層出不窮,然而古代並沒有照相技術,留下的都是畫像,所以很難分辨美醜,中國開始普遍使用照相機,那還是上世紀80年代,不過那時候以黑白照居多,上世紀80年代,整容技術並不是特別發達,這位純天然美女當年又牽動了多少人的愁腸啊!慄原小卷,聽名字就知道是一位日本人,1945年3月,抗日戰爭還沒有結束,她出生於日本東京,也算是親身經歷了日本投降。
  • 重慶塗山書畫社:上世紀80年代初一鳴西南,如今回歸延續大師精神
    上世紀80年代初一鳴西南塗山書畫社社長趙純元南岸區文聯提供的塗山書畫社社長趙純元介紹說,上世紀80年代初,塗山書畫社由重慶老一輩著名書畫家及工商民主人士梁作風、劉仲衡、姚銀徵等率先發起並贊助成立,因最初籌備與創建都皆在塗山而得名(南岸塗山寺自古而立,是重慶市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 老照片:哈爾濱記憶1983年,值得收藏!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金收國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為陪都。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幹都司的轄地。明末清初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 80年代的Disco風格在如今看來真的流行嗎?
    80年代,迪斯科從歐美經過香港傳進廣州,火爆整個中國大陸。被束縛許久的青年男女們,穿上喇叭褲、花裙子,露出小腿、小肚子。男孩們,女孩們,紛紛拿出自己最至尊的打扮。拾掇的一絲不苟,走進舞池。伴著最流行的音樂,扭動胯部,盡情跳舞。
  • 莫斯科中國留學生:在學校平靜地迎來新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莫斯科1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俄羅斯記者 張健)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俄羅斯面對了新冠疫情和經濟持續衰退兩大挑戰,但俄民眾在辭舊迎新的時候並不那麼悲觀。(受訪者供圖)對於在俄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來說,2020年也是極不尋常的一年。2020年夏季前後,大批在俄中國留學生乘坐專機分批回國,但仍有少部分人選擇留在俄羅斯繼續學業,來自哈爾濱、現就讀於俄羅斯國立普希金俄語學院大眾傳媒專業的母宇威就是留下來的一位。日前,母宇威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講述了她和同學在莫斯科是怎麼「跨年」的。
  • 老照片:1970年的哈爾濱,這些哈爾濱老照片珍藏著一代人的記憶
    哈爾濱,古稱會寧府、阿勒錦,別稱冰城,哈爾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上是「一國兩朝」發祥地,即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進入近代以來,哈爾濱則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970年的哈爾濱。圖為1979年的哈爾濱城區鳥瞰圖。近處是當時的哈爾濱火車站,遠處的河流便是松花江。
  • 月收入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高收入人群,為何如今成了月光族?
    文丨易蕭 審丨易桉 導讀:前一陣子,有部分媒體表示月工資1000元左右的人群在全國有6億人次。雖然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從何而來,也不知道真實性如何,但是單純的比較數字並沒有意義,當地的生活成本其實也和收入有關係。
  • 外國記者鏡頭下的40年代香港:美麗的淺水灣,點點燈光的太平山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迫使中國割讓香港島,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九龍半島以南也落入英國之手。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在經過幾十年後,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此圖拍攝時間為1929年2月,圖中有一艘停在香港海域的商鋪船,船上印著船號「1143」,說明已經納入註冊管理,一婦女正在搬運貨物,她的孩子也緊跟其後。此圖為1938年6月拍攝的香港夜色。
  • 莫斯科紅場、克裡姆林宮,知道「紅場」「克裡姆林」什麼意思嗎?
    莫斯科紅場聞名世界,不僅因為它是莫斯科的商業中心,是沙皇政府宣讀重要詔書和舉行凱旋檢閱的場所,最主要的還恐怕是因為它在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莫斯科成為蘇聯首都,成為國家舉行各種大型慶典、集會和閱兵之地。
  • 哈爾濱百年食品公司歷史博物館揭幕
    20日上午,初秋的哈爾濱,暖陽高照。時逢秋林食品成立120周年慶,秋林食品公司歷史博物館開館揭幕儀式在百年阿什河老街上隆重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參觀了並稱讚了這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博物館,並認為這是哈爾濱食品界的一項盛事。
  • 地下的「時空隧道」:莫斯科地鐵也曾神秘失蹤過?
    列車和車上的幾百名乘客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教授認為,列車進入了神秘的『時空隧道』。」真相: 這個被稱之為「1975莫斯科地鐵失蹤案」的傳說,常常被收錄到「世界上人類集體失蹤」的未解之謎裡。最近,這個引人聯想的流言又被翻了出來。然而,很多顯而易見的證據都指明它更像一個科幻故事,而不是真實案例。
  • 東方材料擬易主 許廣彬將成公司實控人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因籌劃控制權變更而停牌兩日的東方材料(603110.SH)於12月20日晚公告稱,許廣彬、湖州國贊擬受讓樊家駒所持的公司35.9%股份,股份轉讓交割完成後,許廣彬將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 「七星拱月」古墓清晨被炸 年代不晚於西漢/圖
    2月6日,寧鄉縣大城橋鎮二泉村牛角灣山。當地村民稱為「七星拱月」的古墓被盜墓者炸後,附近村民紛紛前來圍觀。不少小孩子好奇地圍觀墓主墓碑。圖/記者陳勇  本報長沙訊 在寧鄉大成橋鎮,二泉村因為「七星拱月」的傳說而為人熟知。或許,正是因為傳說的神秘和美麗,「七星拱月」竟引來盜墓團夥的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