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專題:「德國雷鋒」盧安克:中國教育不是為孩子
圖片作者:金浩
圖文來源:ChinaFotoPress
組照說明: 2006年12月20日,由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文物局邀請的國內紡織品提取與保護方面的專家對洋海發掘出土的可能為薩滿教巫師乾屍的衣物進行揭取。這是從2003年洋海發掘以來,從技術條件和人員條件都準備齊全的條件下,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和吐魯番學研究院作出的對乾屍衣物的揭取,一是為了保護,二是為了了解一些有關薩滿教問題。
考古專家這次解剖的新疆吐魯番洋海古墓的薩滿教巫師乾屍,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大型古墓葬群中的一具,這座位於新疆吐魯番鄯善縣吐峪溝鄉洋海夏村的洋海古墓,距今3000年,估計有兩、三千座古墓,墓地布局嚴謹,整齊劃一,顯示出氏族社會特有的形式,埋葬的時間從青銅時代至唐代,跨度達到1000多年。由於盜墓現象嚴重,從2003年3月起,新疆考古部門對洋海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發現了大量的乾屍、有穿孔的頭骨及不同歷史時期的骨器、石器、青銅器、鐵器、彩繪陶器、木器、編織物等文物,整個墓葬群的規模如此之大,出土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很奇特,在全國乃至世界考古界引起很大的反響。今年7月,洋海古墓被國務院核定、文化部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77個重點保護的古墓葬之一。
考古學家進行查驗研究的這具乾屍非常特別,不僅保存完好,關鍵是他身上穿著的奇裝異服和陪葬品讓考古學家感到震驚:這具乾屍頭戴羊皮帽,額頭系彩色毛絛帶,絛帶上綴有三兩個一組的海貝;左右耳上戴同樣大小的銅、金耳環;脖子上戴著綠松石項鍊;內穿翻領彩色毛大衣;腳穿皮鞋,鞋幫上捆綁毛絛帶,毛絛帶上綴的5個銅管各連接一個小銅鈴;左腕戴紅色皮套袖,上綴一排銅扣。像埃及法老一樣,雙手交叉,右手握著纏了銅片的木杖,左手握木柄青銅戰斧,帶有明顯原始宗教薩滿教的信仰神偶色彩,考古學家初步判定他是一名3000年前神秘的薩滿教巫師。
這批同時期的墓葬,經北京大學碳14年代測定相關單位鑑定,距今2000多年。墓葬大多為豎穴土坑墓,清理了500座墓葬,出土了1000餘件器物,其中以彩陶、木質器物和皮革製品為主。還出土了被認為是薩滿巫師用做制幻藥物的大麻植物。從出土的弓箭和裝水的皮囊,鑽木取火工具,以及周圍殉馬現象來看,這批墓葬為騎馬射箭的遊牧民族。出土了幾百具乾屍,大多為屈肢合葬,上下兩層。有些墓主人明顯就是因病而死,有肢骨病變,腦顱穿孔和明顯手術縫扎現象。從乾屍的形貌,以及後來專家的頭骨鑑定來看,大多數為非蒙古人種,還有一些人種歸屬很難辨認。這次要揭取衣物的這具乾屍為M21出土,其位於墓葬下層。乾屍為男性,40歲左右,頭東南向,足西北向,下肢向右側屈。男屍頭部前方立一根木棍,木棍上套一副馬轡頭。身著毛織的衣褲,頭戴一圈用貝殼裝飾的彩色毛絛帶,頭下有4粒貝殼,可能從彩帶上掉落。脖子上帶著一串項鍊,質地有瑪瑙、綠松石等,戴單圈的圓形耳環,右邊的金質,左邊銅質。左手握木柄銅斧,右手握有一根纏繞銅片的木棍。右手臂外側置一個木缽。腰身下有兩個皮套,分別裝有弧背銅刀和銅錐。腳下有一付羊頭骨。
令人們期待的時刻已經到來,絲織品保護專家對「薩滿巫師」的衣物的揭取,也許能給我們有關問題的答案。男屍衣褲是怎麼製作的?其特殊裝束和其獨特的隨葬品,出土的大麻,手裡的法器,是否能解釋他就是薩滿教中的覡(薩滿巫師中,男性為覡,女性為巫),驗證古代吐魯番地區薩滿巫師——覡的存在。男屍在40歲左右就死了的原因?或許能找到病理上的解釋。
『相關連結』: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較多的地方,一直存在著薩滿教或薩滿教因素的遺存。薩滿教並非單純的原始宗教思維。從廣義上說,薩滿教是比較原始的世界性的宗教,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中國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滿族、鄂倫春族、錫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還有雲南、雲貴一帶少數民族歷史上都有很多部族信仰薩滿教。薩滿教的主要活動是跳神,薩滿巫師在迷幻狀態下,通過手中的法器、舞蹈與天上的神靈溝通,功能為祈福,去魔治病,保佑狩獵和戰爭大獲全勝。薩滿巫師中,男性為覡,女性為巫,女性巫較多。
「薩滿」一詞源自通古斯語,意指興奮的人、激動的人或壯烈的人。薩滿教的主要活動是跳神,薩滿教巫師就是跳神之人,也被理解為部族中薩滿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能跟神進行溝通的薩滿巫師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志傳達給人,在部族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相當於部族的大法師甚至部族首領。
(責任編輯: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