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年乾屍亮相山西 保存完好眉毛清晰可見(圖)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千年乾屍保存完好

觀眾現場圍觀

中新網太原4月27日電 (胡健)在27日開幕的「天山往事——古代新疆絲路文明展」上,一具距今已2800年的且末男屍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有幸目睹原版的千年乾屍,對山西市民來說,可謂難得。

且末男屍出土於新疆扎滾魯克墓地2號墓,這具仰身曲肢的乾屍身長176釐米,死亡年齡約為50歲,距今已有2800年的歷史,屬於古歐羅巴人種,至今保存完好,棕色頭髮、發達眉毛和鬍鬚清晰可見。

種類豐富的唐朝面點是展覽中的另一亮點,它們出土於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是1000多年前人們的休閒食品,有製作精細的饢、餃子、糕點、點心等多種食物,再現了新疆古代先民的的飲食構成,形象直觀地反映了既受到中原地區飲食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飲食體系和風味。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副館長王一龍介紹,這些文物珍品來自新疆樓蘭故城遺址、尼雅遺址、洋海墓地、阿斯塔那墓地等著名遺存,包涵了紙質文獻、絲毛織物、陶器、彩繪泥塑、錢幣、古屍等多個文物種類,涵蓋了距今3000年至1000年間的歷史,生動再現了古代活躍在絲綢之路大舞臺上不同語言、不同服飾、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民族的人文景觀,充分展示了東西方文明在新疆的相互碰撞、交融、吸納、傳播與發展。

此次展覽展期為3個月,觀眾可在博物院入口領票免費參觀。展覽期間,山西博物院將開展「天山往事」知識展板進社區、「絲路傳奇」大中專院校專題知識講座、「探秘天山」故事會進課堂、「天山尋寶」兒童趣味折頁等活動。

新疆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其南、中、北三道在新疆綿延長達5000多公裡,為新疆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蹟、遺物。由於新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原因,豐富的文化遺存得以完好保存,其種類之豐富、年代之久遠、價值之珍貴,為世人所矚目,匯聚成兼容並蓄、精彩紛呈的古代新疆絲路文明。(完)

相關焦點

  • 埃及出土30具3000年前保存完好的木質棺槨
    埃及尼羅河西岸發現30個保存完好的古木棺 本文圖自視覺中國 埃及文物部長哈立德·阿納尼在發布會上說,這批棺槨分兩層埋葬於盧克索阿薩西夫山的一處懸崖下方,鄰近著名的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其中包括23具男性、5具女性和2具兒童棺槨,棺槨內外均有彩繪,保存完好。
  • 千年前的番茄醬是什麼樣的 全部保存完好如初
    千年前的番茄醬是什麼樣的 全部保存完好如初時間:2019-10-09 11:55   來源:看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年前的番茄醬是什麼樣的 全部保存完好如初 視頻-古羅馬沉船被發現 竟然還有千年前的番茄醬 西班牙考古團隊今年夏天在馬略卡島(Mallorca)發現一艘距今約1800年的古羅馬沉船
  • 吐魯番請專家為薩滿教巫師乾屍揭取衣物(組圖)
    熱點專題:「德國雷鋒」盧安克:中國教育不是為孩子  圖片作者:金浩    圖文來源:ChinaFotoPress  組照說明: 2006年12月20日,由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文物局邀請的國內紡織品提取與保護方面的專家對洋海發掘出土的可能為薩滿教巫師乾屍的衣物進行揭取
  • 埃及新發現一座2500多年前的墓葬,13具木質棺材保存完好
    據工作人員介紹稱,目前已經發現了13具密封的木製棺材,初步判斷至少有2500年的歷史。最令人感到非常高興的是,這些棺材都保存完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與在塞加拉發現的另外數千具其他棺材有著明顯的不同。這些棺材是在地下36英尺(約11米)的一個墓穴中發現的,工作人員起初發現這些棺材都堆疊在一起,在將它們逐一擺放後,可以觀察到棺材外部的彩繪仍保持著十分精美的模樣。
  • 山西廣武城、寶寧寺、雲林寺
    廣武城在山西山陰縣境內的雁門關下,有新舊二城。舊城始建於遼金時期,東西長約300米,南北長約500米。只在東、南、西三面築有城門,是防範北方擾敵的軍事據點,現存城牆完好。新城始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雁門關北口。
  • 法國一士兵臥室102年未動 室內裝飾仍保存完好
    據英國《太陽報》4月18日報導,一名士兵Hubert Rochereau在一戰中陣亡後,他的臥室被家人用磚堵住,102年從未有人動過,室內中尉的軍裝、手槍和菸斗一直保存完好。   Hubert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一個兵團服役,1918年陣亡後,他的父母用磚堵住了他的房間。房內窗戶對面的桌子上有一把手槍、菸斗和刀具,旁邊還有Hubert家人的照片,他的軍帽放在床上,床邊是褪色的書籍和軍用靴子。軍用夾克仍掛在角落,部分被飛蛾吃掉。
  • 「山西畫報·太行古堡專題系列」沁水西文興村:柳氏民居美名揚
    鬥栱上的彩繪至今清晰可見,屋頂為琉璃瓦,吻獸和脊獸都非常精美,應屬明清原物。大殿南側為戲臺,可見關帝廟不僅是祭祀場所,還是村內的公共性建築,是百姓們的公共活動中心。文昌閣關帝廟北側相鄰的是文昌閣,同樣從碑記中可以得知,文昌閣重修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始建年代依舊不詳。
  • 「山西畫報·太行古堡專題系列」高平伯方村:不見硝煙 古村依舊
    晉城市委新聞中心、山西畫報晉城記者站聯合晉城市太行古堡研究院推出太行古堡專題系列報導,深度挖掘古堡背後的文化內涵,全方位介紹太行古堡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將太行古堡作為晉城「代言人」展現在世人面前。(山西畫報·太行頭條)高平伯方村:不見硝煙,古村依舊仙翁廟晉城一帶是我省古村落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 江蘇有一座千年古鎮,擁有14座保存完好的古橋,還是首批5A級景區
    江蘇有一座千年古鎮,擁有14座保存完好的古橋,還是首批5A級景區蘇州在古時候又別稱平江、姑蘇,同時是我們國家很有名氣的旅遊城市,其中,境內總面積達到近8657.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數量統計有1072.17萬人,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並且有著人間天堂這樣的美稱
  • 河間81歲老人完好保存民國22年刀劍和金盾[圖]
    長城網滄州5月14日電(李世文 記者 董傳輝 助理記者 康立江)13日,筆者在河間興村鄉張莊李富榮手中,見到了一件民國22年保存至今的金盾、長劍和大刀,長劍和寶刀雖然有些陳舊且有塵土,但依然鋒利,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那一段塵封的歷史。  據介紹,李富榮今年81歲,是河間左把大奇槍第六代傳人李永祥的女兒。
  • 杭州一座千年古寺,曾得蘇軾題詩,保存完好卻少有遊客來訪
    和中國遊客驟減脫不了干係山西運城一縣「走運了」,耗資3.5億建造機場,未來發展可期文章題目:杭州一座千年古寺,曾得蘇軾題詩,保存完好卻少有遊客來訪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 這是全世界惟一保存完好的八卦城,卦爻完整,還有著許多神奇!
    而且至今保存完好!特克斯縣位於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東端,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縣。東西寬109千米,南北長116千米,中部是東西走向的特克斯河,北部是烏孫山,南部是天山主脈。縣城距伊寧市116千米,距烏魯木齊815千米。
  • 山西的寶貝會說話 視頻六分鐘,穿越四千年
    前言 山西擁有豐富深厚的文化資源,如何更好地呈現和保存這些文化場景,紀錄片不失為一種具有極強呈現力的方式。紀錄片會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形態豐富地記錄下山西的文化生態。
  • 山西晉城內的「銅牆鐵壁」,日本人用炮火轟炸,它依然屹立不倒
    不過也有一些防禦度高的建築被保留了下來,其中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砥洎城的歷史古蹟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砥洎城是我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明朝時期初步建成,已經擁有將近千年的歷史。它也是我國華北地區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在古代,它的職責不僅僅是防禦城堡,而且也具有居住的功能。
  • 【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登頂廣志...
    【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 登頂廣志山 上黨盆地一覽無餘   本報記者 田璐   「上了廣志堖,離天一得腦。」
  • 與佛羅倫斯競爭400多年,義大利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古城之一
    當我走進託斯卡納,發現一切遠遠不止於此,中世紀的村落,保存完好的城鎮,羅馬式的修道院,所有的歷史過往都融入了連綿的山脈,松柏、塔樓,這些現實的風光之中。整個大區裡到處散落著藝術寶庫和擁有美麗風情的小鎮,小山城錫耶納(Siena),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義大利古國一樣,錫耶納也曾經歷過原住民、外族入侵和被各種政權輪流控制的局面。
  • 合肥長豐發現疑似北宋古墓 墓口內有兩口棺槨保存較為完好
    兩口棺槨保存的較為完好。從現場能看到墓道。李世年是魯莊村的村民,自古墓發現至今每天都在現場看護。他說一開始挖出來時並沒有水,但現在水深超過一米,已經淹沒棺槨,墓口已經有些塌陷。這幾天,長豐發現古墓的事情也傳開了,有上千人來圍觀,還有定遠的人專門跑來拍照。省級文物部門相關人員稱,從現場的墓葬來看,時間可能不晚於北宋。
  • 北京西站「乾屍案」,19歲白富美遭虐殺,至今21年兇手未歸案
    就像在北京發生的一起懸而未決的「北京西站乾屍案」,19歲白富美被虐殺,當時警方調查因為線索太少,是死是活也不知道,沒想到在7年之後現身大廈倉庫,早已成為了一具風乾的屍體,真兇隱匿至今已經有21年,如今到底是什麼情況?
  • 追跡攻略|山西呂梁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4、興東垣東嶽廟批次:第五批類型:古建築地址:石樓縣興東垣村第五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金代已有,元至元四年、明崇禎十四年及清代均進行過修葺。現存建築大殿為金代原構,餘皆明清所建。廟坐西北朝東南,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呈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為影壁、山門、戲臺和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