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羅倫斯競爭400多年,義大利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古城之一

2021-01-10 沙漠玫瑰

記得有一位英國作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已經看夠了美麗而無法理解的佛羅倫斯,滿眼都是繪畫或者是壁畫。我開始渴望涼爽的山地,鄉村的新鮮空氣,永不衰敗的野橄欖,和無數的杜鵑花。

提到義大利中部的託斯卡納大區,許多人就立刻想到首府佛羅倫斯。悽美的廊橋,美帝奇家族和文藝復興的故事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旅遊團,老城永遠是人頭攢動。現在的旅遊,人們都是為了逃避城市的喧囂,歸隱田園生活,陶冶情操,放空身心。當我走進託斯卡納,發現一切遠遠不止於此,中世紀的村落,保存完好的城鎮,羅馬式的修道院,所有的歷史過往都融入了連綿的山脈,松柏、塔樓,這些現實的風光之中。整個大區裡到處散落著藝術寶庫和擁有美麗風情的小鎮,小山城錫耶納(Siena),就是其中之一。

和其他義大利古國一樣,錫耶納也曾經歷過原住民、外族入侵和被各種政權輪流控制的局面。由於羅馬古道受到拜佔庭帝國的衝擊,公元6、7世紀倫巴第人開闢了經由錫耶納的新路,錫耶納逐漸興盛起來,以羊毛貿易和貸款業務一天天成為繁華的城邦,在1167年宣布脫離主教的控制,建立了共和國,1179年就擁有了成文的憲法。

羽翼豐滿了,就有資格和別人「叫板」了,比如佛羅倫斯。

之後的四百多年間,錫耶納和佛羅倫斯可沒少為了爭奪託斯卡納的霸主地位開戰,其實歸根結底是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權力爭奪,各城邦紛紛「站隊」,出現了「保教(皇)派」和「保皇派」。直到16世紀,錫耶納在戰爭中慘敗,從此共和國成為歷史,領土也歸了佛羅倫斯公國,美帝奇家族成了託斯卡納大區的人生贏家。

但錫耶納從此因禍得福,美帝奇家族對錫耶納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壓制,使得這座古城到義大利19世紀統一為止的兩百多年間並沒有什麼發展,加之它並不位於佛羅倫斯至羅馬的主幹道上,交通不便不僅阻擋了軍隊,也阻擋了蜂擁而至的遊客。老城區完好地保留了12-15世紀的中世紀古城原貌,沒有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的煽情,只有絢爛的哥特榮光和古樸的羅曼遺風。

高聳的塔樓、崎嶇的石板路,古老的街道從市中心廣場周圍發散出去,依山勢蜿蜒盤旋,這座宛如託斯卡納大區特產基安蒂(Chianti)紅酒般醇厚的中世紀古城就在時光裡不聲不響地沉澱下來,卻在不經意間遇見,驚豔得令人猝不及防。

錫耶納位於佛羅倫斯以南約50公裡,老城區距離火車站很遠,更便捷的方式是從佛羅倫斯火車站旁邊的Sita汽車站乘長途大巴Siena Rapida前往,車程約1小時。初到錫耶納,放眼望去,遠處紅色房屋依地勢層疊而上,聳立著幾座高塔。若是把託斯卡納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比作綠色的海洋,錫耶納就是挺立於萬頃碧波中那座赭紅色的島嶼。老城區坐落於品字形的三座山丘之上,建築物依山取勢,街道狹窄,道路起伏不平,高大的房屋遮擋了明媚的陽光,一條條縱橫交錯,古老幽深的街巷都被擠成了「一線天」。高大拱門上的門把手、墨綠色的百葉窗、古老的街燈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有些斑駁,卻展現出中世紀的城市風貌。早在1995年,錫耶納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她也成為與佛羅倫斯齊名的藝術古都。

寫到這裡,不禁啞然失笑,佛羅倫斯費了那麼多年勁,最終還是沒能磨滅掉錫耶納的風採啊!

幾乎每個來義大利旅行的人都知道羅馬城由母狼哺育長大的兄弟建城的傳說,但在錫耶納也隨處可見這一標誌,和羅馬城的如出一轍。傳說母狼養大了一對雙生子,羅慕路斯(Romolo)和雷穆斯(Remo)。兩兄弟在選址建立古羅馬城的問題上意見不合,羅慕路斯就殺了自己的孿生兄弟。被殺的雷穆斯有兩個兒子塞尼歐(Senio)和阿斯卡尼歐(Ascanio),兩人騎上太陽神和智慧女神賜予的一白一黑兩匹駿馬,帶上母狼連夜逃到北方建立了一座城市,就以母狼作為這座城市的標誌,並將黑白兩色作為城市的紋章,用哥哥塞尼歐(Senio)的名字給這座城市取名為"Sena",後演變成為"Siena",就是「錫耶納」名稱的由來。

錫耶納的位置

老城區不大,走不遠就到了中心的田野廣場(Piazza del Campo),又因其形狀俗稱為「貝殼廣場」,是歐洲現存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還記得我曾經寫過聖吉米尼亞諾的那些塔樓嗎?那些富足的家族修建塔樓用於防禦,塔樓的高矮大小就成了家族財富和地位的標誌。而在錫耶納,建造塔樓攀比的形式就變成了賽馬大會。每年夏天的7、8月,在田野廣場上就擠滿了人,守候著這一從中世紀(1605年)就流傳下來的傳統,等待英俊的騎手騎著駿馬從鐘樓下飛馳而過的場景。賽馬節是錫耶納和周邊17個分區的盛會,隆重的古裝遊行和雜耍表演穿梭於古老的街道中,比賽的緊張激烈絲毫不亞於奧林匹克的盛事。

賽馬節(本圖來自於網絡)

可惜我來的時候是冬天,雖然沒有熱鬧的賽馬節,卻享受了託斯卡納午後的陽光。廣場的腹地不僅是錫耶納的中心,也是全城的最低點,就位於三座丘陵的匯合處,擁有和古羅馬劇場一樣外高內低的天然地勢。當地人最喜歡在冬天坐在廣場上曬太陽,或坐或躺,喝一杯卡布奇諾或是吃一塊甜點,消磨時光。

廣場地面是帶有魚骨圖案的紅磚,透著沉穩大氣,周圍建築井然有序,排列著貴族府邸、咖啡館、帶有古典陽臺的房屋等。

廣場正對面是始建於13世紀末的錫耶納市政廳(Palazzo Pubblico),那時恰逢錫耶納最繁榮的時期,共和政府曾在此辦公。今天成了市立博物館的所在地,主要展出與城市歷史相關的展品和錫耶納學派的繪畫。市政廳整體為磚石結構,立面中部略彎曲,二層兩邊和頂部排列著倫巴第風格的盲拱,中部窗戶為哥德式。

建於1297年的市政廳塔樓直插雲霄,全名曼賈塔(Torre di Mangia),高102米,是錫耶納最高的建築,也是義大利第二高的塔樓。它還曾作為電影《007大破量子危機》的拍攝地。

我幾乎登上過義大利所有能攀爬的塔樓和教堂,來到錫耶納也不例外。塔樓分時段限制人數登塔,大約330級臺階,每次只能上25個人,在上面停留15分鐘。很幸運買了14:30登頂的票,此時陽光正好。

塔樓內部極其狹窄,盤旋而上的石階上滿滿都是歲月的痕跡。

只有從塔樓俯瞰下去,才能明白為什麼這裡被稱為「貝殼廣場」。從市政廳前的中央排水渠口放射出9條石灰華線,將扇形的廣場畫成一個巨大的扇貝,這獨特的造型也是建築史上的傑作。這9個區域代表了政府的9個成員,象徵著團結一致。整個城市的街巷有11條從廣場發散出去通往全城。

若是夏季來此,廣場上定是熱鬧非凡。即便沒有賽馬節,夜幕降臨後廣場也是市民休閒的場所,四周露天咖啡座坐滿了情侶或朋友,由於廣場四周建築物較高,這裡的夜空就顯得更深邃悠遠。

向周邊遠眺,即便是冬季,託斯卡納山區的風景也不失秀美。

大教堂在一片橙紅色的屋頂裡極為顯眼。

雖然義大利不缺有名的噴泉,這裡與市政廳隔廣場對望的噴泉可別錯過,這座始建於1419年的歡樂噴泉(Fonte Gaia) 是現代噴泉的雛形,也是最早運用液壓系統製造的噴泉之一。中世紀用水多有不便,就用引水渠將水引入城市,不僅灌溉了周邊田野,泉水入城人們也非常開心,噴泉就因此而得名。兩側的浮雕為《創造亞當》(Creazione di Adamo)和《驅逐》(Cacciata dei progenitori),中間雕塑為聖母和聖子,兩邊是美德(Virtù)和天使(Angeli),今天看到的雕塑是19世紀的複製品,真品保存於市政廳博物館內。

坐落於古城最高處的錫耶納大教堂(Duomo di Siena)始建於13世紀,外牆獨特的斑馬條紋正是錫耶納的象徵——白色和綠黑色相間的大理石。教堂森嚴壯觀的正面是羅馬式和哥德式的混搭,下半部由主教堂、鐘樓和施洗堂三扇華美大門共同組成,上半部凸出的圓頂和鐘樓屬哥德式,整體呈拉丁十字形。

1339年,錫耶納準備將教堂的規模擴大一倍,目的是超越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可惜1348年爆發的黑死病使錫耶納的人口銳減了將近一半,財富也大為減少,這座教堂便未能繼續得以擴建,如果建完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今天沒建完的部分被改造為博物館。

沿古樸的街道走不遠就是沙林貝尼廣場(Palazzo Salimbeni),中央的沙林貝尼宮(Palazzo Salimbeni)建於14世紀,是世界上仍然在經營的最古老的銀行——錫耶納銀行的總部。19世紀,當地建築師朱塞佩·帕爾蒂尼(Giuseppe Partini)主持進行了修復和改造,成了今天看到的哥德式風格。右側三層建築是始建於15世紀的斯潘諾斯宮(Palazzo Spannocchi),由佛羅倫斯建築師朱利亞諾(Giuliano da Maiano) 設計修建;左側為建於16世紀的坎圖奇宮(Palazzo Cantucci),廣場中央矗立著18世紀的經濟學家Bandini Sallustio的雕像,他倡導自由貿易,取消了當地的封建關稅和通行費,使錫耶納發展更加彭勃。

儘管沒有聞名中外的景點,但錫耶納是義大利最值得去的小城之一。小城樸實無華,並無半點可供炫耀的華麗包裝。這裡一定發生過無數類似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也一定有乘著馬車去參加宴會的公主,或許路口轉角的石頭上還有中世紀騎士用劍划過的痕跡。這個靴子國度從北走到南,她是這個冬天最美的相遇。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千年前的番茄醬是什麼樣的 全部保存完好如初
    千年前的番茄醬是什麼樣的 全部保存完好如初時間:2019-10-09 11:55   來源:看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年前的番茄醬是什麼樣的 全部保存完好如初 視頻-古羅馬沉船被發現 竟然還有千年前的番茄醬 西班牙考古團隊今年夏天在馬略卡島(Mallorca)發現一艘距今約1800年的古羅馬沉船
  • 2800年乾屍亮相山西 保存完好眉毛清晰可見(圖)
    千年乾屍保存完好且末男屍出土於新疆扎滾魯克墓地2號墓,這具仰身曲肢的乾屍身長176釐米,死亡年齡約為50歲,距今已有2800年的歷史,屬於古歐羅巴人種,至今保存完好,棕色頭髮、發達眉毛和鬍鬚清晰可見。種類豐富的唐朝面點是展覽中的另一亮點,它們出土於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是1000多年前人們的休閒食品,有製作精細的饢、餃子、糕點、點心等多種食物,再現了新疆古代先民的的飲食構成,形象直觀地反映了既受到中原地區飲食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飲食體系和風味。
  • 江蘇有一座千年古鎮,擁有14座保存完好的古橋,還是首批5A級景區
    江蘇有一座千年古鎮,擁有14座保存完好的古橋,還是首批5A級景區蘇州在古時候又別稱平江、姑蘇,同時是我們國家很有名氣的旅遊城市,其中,境內總面積達到近8657.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數量統計有1072.17萬人,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並且有著人間天堂這樣的美稱
  • 河南這一城市打造中國最大「水上古城」,既不是鄭州,也不是洛陽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明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若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000多年。自夏商周時期,中華文明就開始不斷發展,若說古代優秀文學和思想是中華文化意識的體現,那麼「古城」則是中華文化物質的載體。
  • 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位於南充,古香古色,如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這些年來,曾去過一些古城,到過一些古鎮,逛過一些老街。無論是江南的夢裡水鄉,還是滇黔的特色小鎮,以及川藏的民族村寨,都留下過自己匆忙的足跡。巴山蜀水,鍾靈毓秀,快要放假之際來到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遊的閬中古城,也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是全國現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西連劍閣,北毗蒼溪,距省會成都300公裡 。山川形勝,風光大美。走進其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閬中古城,遠遠就能望見古風蔚然、鱗次櫛比的巴蜀水鄉風格建築。
  • 稀罕的收藏:中世紀的手抄本
    2011年倫敦佳士得在繼2010年3月和7月以來,第三回推出Arcana Collection傳世精美手抄本系列拍賣,此次拍品依然是掌握在私人收藏家手中最珍貴的手稿書籍之一。歷史智慧知識的載體——書籍 書籍,古往今來都是人類記錄文明進程和歷史靈魂中最普遍、最直接的形式。據史料記載,現存最早的「書」始於公元前3200年古巴比倫人(Babylonia)的楔形文字泥板刻成的「書」。
  • 漂浮在水面上的古城,周朝就已存在,整體構造就是一枚古錢幣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燦爛的文化,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古城,我國古代生活的縮影,都是我國古代文明的寫照,大部分的古城都在陸地上,今天介紹浮在水面上的古城。這座古城是商丘古城,是我國唯一浮在水面上的古城,大家覺得很不可思議,該怎麼浮在水面上呢?
  • 埃及出土30具3000年前保存完好的木質棺槨
    埃及尼羅河西岸發現30個保存完好的古木棺 本文圖自視覺中國 埃及文物部長哈立德·阿納尼在發布會上說,這批棺槨分兩層埋葬於盧克索阿薩西夫山的一處懸崖下方,鄰近著名的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其中包括23具男性、5具女性和2具兒童棺槨,棺槨內外均有彩繪,保存完好。
  • 京杭大運河,兩千多年歷史保存最完好的古人工運河
    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 去中國最大的縣衙,最美的古城,最壯觀的孔廟感受平遙的美
    夕陽美景古韻猶存平遙古城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裡面有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平遙縣衙。票號裡的庭院孔廟文廟就是孔廟,人們在這裡祭祀孔子,千百年來,人們都在盡心盡力地敬畏我國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今保持原貌,各級文廟千千萬,歷史最久屬這裡。平遙文廟規模宏大,也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儒家味道。
  • 埃及新發現一座2500多年前的墓葬,13具木質棺材保存完好
    最令人感到非常高興的是,這些棺材都保存完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與在塞加拉發現的另外數千具其他棺材有著明顯的不同。這些棺材是在地下36英尺(約11米)的一個墓穴中發現的,工作人員起初發現這些棺材都堆疊在一起,在將它們逐一擺放後,可以觀察到棺材外部的彩繪仍保持著十分精美的模樣。考古學家認為這處豎井裡可能還埋有更多的棺材,正等待著被發現。
  • 中國再對曾發現有翼天使故地米蘭古城發掘
    米蘭古城位於若羌縣境內,千餘年來一直寂寞地沉淪著,直到1907年斯坦因在此發現有翼天使。  截至目前,米蘭遺址中共發掘出36間民居,房屋總面積約300多平方米,平均面積在15—20平方米之間,最深的可達2米多,房屋均為泥土結構,屋內還保留有灶臺、石磨、煙囪等生活用品;同時清理出土200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陶器、青銅器、木器、刻有少數民族文字的木簡,以及紡織物、皮革、穀物等十餘種生產生活用品。
  •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遊玩美食攻略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遊玩美食攻略,中國四大古城是指安徽省、四川仙境古城、陝西平堯古城、雲南餘江古城,這四座古城都是濃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具有地域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代表乙方,具有鮮明的特色。
  • 泉州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原標題: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商區,而是藏在街頭巷尾的古剎寺廟和尋常人家裡。行走在泉州老城區的古街巷中,映入眼帘的是排門戶牗、燕尾翹脊、紅磚碧苔以及鬱鬱蔥蔥的古榕。一道道長街深巷處的老牆,圍出了空間的歸宿。
  • 《騎馬與砍殺》中的歷史:羅多克神射手的原型——義大利巨盾弩手
    它的原型就是中世紀的北義大利城邦。雅米拉而羅多克神射手的原型,自然就是著名的巨盾弩手了。今天的文章就是詳細介紹這一兵種的。兵種的起源為了擺脫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封建領主對城邦的幹預,出身城邦有產階層的民兵需要抽出部分時間操練武藝,迎戰那些以騎士為核心的封建軍隊。
  • 東臺西溪驚現「糯米古橋」 800多年無恙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800多年的歷史,保存完好。」夏祖照從事古橋研究已幾十年,他驚嘆古人匠心獨運的同時,更感慨不虛此行!  在西溪景區,古橋古寺古塔隨處可見,為何都保存完好?東臺西溪旅遊文化景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古代元素充分地保護開發,並與現代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西溪獨有的旅遊文化。
  • 龐貝古城發現希臘神話美少年溼壁畫
    新華社羅馬2月14日電(記者葉心可)龐貝考古公園14日宣布,在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龐貝古城遺址,考古人員發掘出一幅繪有希臘神話美少年那喀索斯的溼壁畫。據介紹,這幅壁畫是在一所裝潢奢華的住宅中庭中被發掘出來的。
  • 追憶天津600多年風雲往事,開啟「海河流年穿越之旅」
    原創 樂遊天津 樂遊天津天津是一座水做的城市,一條貫穿城市的海河,圈住了600多年的風雲往事,書寫了「半部中國近代史」。覺悟社始建於1919年9月16日,是「五四運動」時期周恩來、馬駿、鄧穎超等創建的青年革命社團,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團體之一。「天津之眼」摩天輪
  • 杭州一座千年古寺,曾得蘇軾題詩,保存完好卻少有遊客來訪
    這座禪寺由吳越國王妃所建,至今已經有1000多年了。是北宋時期將他改名成了寶成院,這個名字一直被沿用。02寶成禪寺的面積不大,只要幾分鐘就可以逛完,但是整座佛寺裡面的文物價值很高。禪寺依山而建,裡面的地勢比較平坦,不僅有很多佛教造像,還有各種圖文資料展覽室。
  • 三臺縣潼川古城:三山雄踞兩江流,千年繁華夢依舊
    潼川古城身世之謎三山環野立,兩江抱城流,古來繁華地,今天更美麗。潼川就是這樣哼唱著小曲兒向我們走來……三臺這座城最值得追憶的,無疑是900年前北宋年間以潼川命名的那一片繁華與恢弘。北宋末年的重和元年(1118年),梓州被改為潼川府,自此「潼川」這一厚重的名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名噪一方。潼川這一名字與這方水土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