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八卦村」,人們會想到安徽呈坎八卦村、浙江諸葛八卦村,以及廣東高要八卦村等等,但說到「八卦城」,那全國只有一個了!那就是遠在新疆的特克斯八卦城!而且至今保存完好!
特克斯縣位於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東端,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縣。東西寬109千米,南北長116千米,中部是東西走向的特克斯河,北部是烏孫山,南部是天山主脈。縣城距伊寧市116千米,距烏魯木齊815千米。特克斯縣屬於山區縣,93%的面積為丘陵地,特克斯縣城海拔900-1200米,南部天山主脊海拔高度4902米,北部烏孫山海拔3500米,處於逆溫帶控制區,是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日光資源豐富。特克斯縣城是世界上唯一建築完整而又正規的八卦城。「八卦城」比起其他「八卦村」來說,面積要大些,以「八卦」的8個方位構建的8條道路也十分明顯!
1219年,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長春真人」邱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詔,自萊州起程西行,在1222年農曆四月會成吉思汗於雪山(今阿富汗境),向大汗傳授治國扶民方略和長生不老之道,被贈虎符、璽書,封為「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遂盛極一時。丘處機用3年時間西遊天山,被途中的集山之剛氣、川之柔順、水之盛脈為一體的特克斯河谷所動,於是確定了坎北、離南、震東、兌西四個方位,作為「八卦城」的風水核心,這就是特克斯八卦城最原始的雛形。
成吉思汗統一西域後,特克斯河流域為察合臺(成吉思汗次子)封地,史稱察合臺汗國。明朝,這裡為蒙古衛拉特(又稱瓦剌、厄魯特)等部遊牧地。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後設置伊犁將軍,統轄天山南北。
1871年5月,俄國侵佔伊犁,特克斯流域亦淪為俄國統佔區。1884年,新疆建省後特克斯地區歸伊塔道管轄。1888年,設立寧遠縣,特克斯歸屬寧遠縣。1914年1月,寧遠縣因與湖南省寧遠縣、甘肅省寧遠縣重名,故改為伊寧縣。1931年,國民政府批准鞏留縣析置特克斯縣設治局。
1936年冬天,調任伊犁屯墾使兼警備司令的邱宗浚,親臨特克斯查勘時發現了這一雛形。邱是的「新疆王」盛世才的嶽父,精通「易」理。當時的特克斯縣城一帶還是牧民草場,西北方向有三條小河匯來,且有多處常年噴湧的泉水,牧草夏季茂盛,能長一人多高,水草豐茂,邱宗浚看到這裡地勢開闊,四通八達,背靠連綿起伏、巍峨峻拔的烏孫山,前瀕波濤奔湧、帶水環回的特克斯河,匯集如此優越條件,真是塊上好的風水寶地!隨後,邱宗浚親自設計了八卦城圖。
1937年3月1日,特克斯設治局正式升縣。1938年,各類公私用房便普遍在縣城開始興建。當時,縣長請來俄羅斯專家幫助測量,打樁放線。 由於沒有線繩,縣長就指派專人從商人店鋪中購來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條,連結成長長的布條繩線,然後再用20頭牛拉犁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雛形。
現在的「八卦城」體現著易經文化內涵和八卦奇特奧秘思想的城鎮已初具規模。 縣城以中心八卦文化廣場為太極"陰陽"兩儀,按八卦方位以相等距離、相同角度如射線般向外伸出八條主街,每條主街長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設一條連接八條主街的環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設四條環路。 一環路環繞中心八卦文化廣場,路的外側是商店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築群,樓宇首尾相接;二環路兩側主要分布的是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建築密度較低,小樓被綠蔭遮掩;三環路與四環路之間及周圍地帶,則是城鎮居住小區,且大多為獨家小院,其間保留有大面積果園。 其中,一環八條街,二環十六條街,三環三十二條街,四環六十四條街。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並充分地反映了64卦384爻的易經數理。
整個縣城呈放射狀圓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宮般,路路相通、街街相連。這是現今世界上唯一保存良好、卦爻完整、規模最大的八卦城!這裡還有許多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