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石化24萬噸/年乙烯裝置高效運行工作側記

2021-01-13 甘肅新聞網

  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12日電 (通訊員 錢雙慶 張勇)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蘭州石化公司石化廠24萬噸/年乙烯裝置生產乙烯2.08萬噸,丙烯產量首超10萬噸,是近年最高的。近5個月來,作為該廠標誌性產品的乙烯產量逐月呈遞增態勢,24萬噸/年乙烯裝置生產漸入佳境。

  「24萬噸/年乙烯產能恢復項目不是簡單的生產能力恢復,還是公司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長遠發展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是石化廠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工程;開好「希望工程」是石化廠幹部員工共同的願望。」石化廠廠長周文遠說。

  「四調一穩」,實現裂解爐長周期

  2020年6月14日,24萬噸/年乙烯裝置三臺新建裂解爐順利投料,裂解氣壓縮機成功並氣,標誌著希望工程開車一次成功。但是,前期由於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造成項目延遲開工,如何把耽擱的產量搶回來,成為了石化廠幹部員工的重要任務。

  「在確保安穩長優的基礎上,實現裝置滿負荷、高負荷生產是實現高產、多產的基礎。」石化廠副廠長、原乙烯聯合車間主任李寶江說。

  石化廠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經過一段時間摸索,總結出了「四調一穩」的一套成熟有效的操作方法。「四調一穩」,即一調裂解爐原料結構,充分利用裂解原料,通過「一爐一策」,優化裂解爐操作,確保「雙烯」收率;二調裂解爐裂解參數,及時與分析人員溝通,增加裂解氣分析頻率,依據裂解氣分析結果,及時調整裂解溫度,保證裂解深度;三調裂解爐膛燃燒器,通過調整一、二次風門和燃料氣壓力、合理配比助燃空氣流量,確保不發生火焰冒煙、發飄、發軟、翻卷、火焰舔爐管、回火及脫火現象,保證裂解爐火嘴燃燒狀況良好,使裂解爐膛溫度分布均勻,消除爐管因受熱不均導致局部過熱而造成的爐管掉焦,為裂解爐長周期奠定基礎;四調裂解爐裂解進料,加強對爐管表面溫度及入口壓力的監控,通過調整進料量,確保整組爐管表面溫度及入口壓力趨於均勻,在裂解爐運行末期,如個別爐管表面溫度過高,可適當調小對應燒嘴,以降低對應爐管的熱負荷,最終達到裂解爐長滿優運行的工況;一穩裂解爐裂解溫度,裂解爐出口溫度是控制裂解深度最重要的工藝參數,裂解爐操作首要是保持裂解爐出口溫度的平穩,通過加強工藝管理,嚴格控制各項工藝參數,要求裂解爐出口溫度波動必須控制±2℃以內。

  採用「四調一穩」操作方法後,乙烯產能項目開車後迅速調整至高負荷運行狀態,裝置3臺輕質原料裂解爐運行周期穩定在65天左右,達到設計水平;裂解G爐運行達到80天的最長周期。同時,車間做好上古LPG高含氧化合物原料的摻投工作,實現裂解爐投油負荷保持在93 t/h,日產乙烯最高達702噸。

  據統計,下半年,石化廠乙烯生產逐月遞增,其中,8月為19.257萬噸,9月為19.823萬噸,10月因限產為19.215萬噸,11月增至19.974萬噸,12月達2.08萬噸,同比每天多產乙烯193.7噸,為下遊6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裝置復工開車創造了條件,實現了石化廠全產業鏈效益最大化。

  該項目於2020年6月建成投產一次成功後,公司兩套乙烯裝置總產能恢復到70萬噸/年,解決了乙烯產量與下遊聚烯烴裝置產能不匹配的問題,對化工產能提升、推動結構轉型、提高「小乙烯」技術經濟指標意義重大。 

  「三措並舉」,推進生產優化高效

  解決加工油田液化氣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偏高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是石化廠幹部員工開好、開穩「希望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與24萬噸/年乙烯產能恢復項目相配套,石化廠乙烯裝置加工油田液化氣。油田液化氣中丙烷含量高,屬於性能優良的裂解原料,可以提高乙烯收率。然而,由於油田液化氣產出單位、上古天然氣處理總廠投產初期,油田液化氣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偏高,不僅會縮短裂解爐運行周期,裂解氣中生成的一氧化碳還可能影響甲烷化反應器、乙炔加氫反應器的安全穩定運行。針對上述潛在風險,裝置技術人員根據液化氣中含氧化合物含量變化,合理優化原料結構,並對裂解氣中一氧化碳含量每班進行取樣分析,實時監控甲烷化、乙炔加氫反應趨勢,在實現裝置平穩運行的前提下,對榆林上古液化氣等輕質乙烯原料,做到應接盡接,全力確保油田、煉化裝置整體產銷平衡。自2020年6月,24萬噸/年乙烯產能恢復項目投產以來,累計加工油田液化氣5.94萬噸,裂解原料輕質化率由5%提高至25%,乙烯收率由31%提高至32%。

  優化流程,降低乙烯、丙烯塔釜產品損失,是石化廠幹部員工開好、開穩「希望工程」的另一項重要舉措。針對產能恢復項目新建丙烯精餾塔工藝特點,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優化塔釜急冷水加熱溫度,調整丙烯塔進料位置,降低提餾段負荷,減少塔釜低壓蒸汽用量的同時,減少塔釜丙烯損失;2020年7月,丙烯精餾塔丙烯損失由2019年的2.0321%降低到0.3706%。針對乙烯精餾塔乙烯損失偏高的問題,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對丙烯製冷壓縮機三段吸入罐和二段抽出的氣相丙烯加熱流程進行優化,達到了預期效果;將乙烯塔塔釜乙烯損失由0.96%降低至0.36%,不但降低了乙烯損失,還將丙烯製冷壓縮機三段吸入罐壓力由0.62~0.68MPa降至0.51~0.52MPa,消除了影響裝置高負荷運行的瓶頸。

  石化廠幹部員工開好、開穩「希望工程」的又一項重要舉措是降低蒸汽消耗。蒸汽消耗是乙烯裝置節能降耗的重點,結合裝置生產實際,在裂解爐長周期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稀釋比。裂解爐稀釋比由原來的0.6降低到0.58,減少裂解爐中壓蒸汽的補入量;同時,將稀釋蒸汽壓力由原來的0.68Mpa降低至0.63Mpa,並提高稀釋蒸汽發生器和過熱器的換熱能力,儘可能多產稀釋蒸汽,減少中壓蒸汽的補充量。此外,在保證蒸汽平衡的前提下穩定裂解氣壓縮機透平抽汽量,減少次高壓蒸汽下串,多餘的次高壓蒸汽外送;新建丙烯精餾塔投用後加熱蒸汽消耗量大,根據進料組成中丙烯高的特點,將進料口由第153板切換到第133板,降低提餾段負荷,每小時可減少低壓蒸汽消耗量3噸以上。

  自裝置改造投產以來,生產每噸乙烯耗能由711千克標油低至674.8千克標油,裝置綜合能耗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雙烯收率最高達48.34%。

  「一盯一防」,確保裝置安穩保供

  「裝置開得穩、開得好,最終都要體現在效益上,石化廠幹部員工緊盯效益算細帳,積極實現降耗增效。」李寶江說。

  隨著公司生產結構調整,對高品質氫氣的需求不斷增大,裝置提高氫氣產品送出量,是保證公司大局、實現企業整體效益的一條有效途徑。石化廠員工緊盯效益,勤算帳、算細帳,在保證冷箱壓力平穩、裝置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減少補入燃料管網的氫氣量,燃料管網壓力不足時相應補入天然氣來滿足裝置燃料需求。高品質氫氣作為利潤輸出,補入價格低廉的天然氣滿足生產所需,有效的提高乙烯裝置利潤空間。目前,氫氣串燃料管網100噸/月,現減少至50噸/月,月節約50噸氫氣送東區煉廠,氫氣送東區量由3000標立方提高到6000標立方,實現創效50萬元。

  去年底,進入冬季前,石化廠幹部員工提前開展防凍凝,確保24萬噸/年乙烯裝置安全「過冬」。該廠以「不凍壞一臺設備、一根管線、一塊儀表和一個閥門,杜絕跑冒滴漏」為目標,發動裝置員工及早動手,齊抓共管,做好防凍保溫工作。在防凍工作中,大家形成共識:把設備保護好,把安全工作做到位,就是保護員工自己。該廠要求員工在現場核查伴熱源、各疏水器的基礎上,繪製伴熱系統流程圖,並督促大家儘快熟悉和掌握變動後的流程及操作;將管線、閥門的保溫缺損及漏點,設備、儀表、管線伴熱試壓時發現的問題,進行了逐項梳理登記、逐項整改。該廠還將防凍保溫與設備包機制和現場標準化巡檢工作結合起來,將伴熱控制點層層分解到職能人員、班組和個人,並要求責任人在班前預檢、班中巡檢、班後收檢,加大檢查頻次,時刻監控蒸汽投用、現場伴熱情況;同時,通過日檢、周檢和抽檢的方式,對全車間防凍工作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提高全體員工參與防凍保溫工作的積極性,該廠還出臺了相應的獎罰措施,嚴格落實「包機、包區」制度,將設備、管線防凍工作落實到崗位、個人,形成「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身上有責任」的局面,做到小缺陷馬上處理,大缺陷不過夜。

  「24萬噸/年乙烯產能恢復項目實現了高產穩產,充分發揮了產能帶動效應,恢復的乙烯產能成為下遊聚烯烴裝置的原料來源,實現『小乙烯』全產業鏈效益最大化。」石化廠副廠長李蓬勃說。

相關焦點

  • 蘭州石化2020年生產乙烯69.7萬噸營業收入451億元
    原標題:蘭州石化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51億元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波動雙重挑戰,蘭州石化統籌疫情防控和企業發展,全面完成了年度生產經營各項目標任務。公司全年加工原油911.3萬噸,生產乙烯69.7萬噸,實現營業收入451億元、稅費135億元,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0年,蘭州石化公司從管理增效、優化增效、機制增效、品牌增效、降費增效等12個方面確定了提質增效的主攻方向,制定了542項舉措,組織全員深入落實,推動增產增效。蘭州石化持續減油增化,全力增產高標號汽油、低凝柴油等高效產品。
  • 中石化擬建120萬噸乙烯新項目!乙烯五年後或將產能翻番!
    據不完全統計,2020-2024年保守統計有43家國內石化企業計劃新增乙烯生產裝置,預計新增產能超過4000萬噸,截至2025年底中國乙烯產能有望達到7000萬噸以上,實現乙烯產能翻番,其下遊產品競爭格局愈演愈烈。288億!
  • 大慶石化高產乙烯「煉化一體」優勢凸顯 連續六年實現產量突破百萬噸
    央廣網哈爾濱1月11日消息(記者喬仁慧 通訊員 謝文豔)1月6日,大慶石化乙烯日產量達3800噸。據了解,2020年,大慶石化累計生產乙烯131.1萬噸,同比提高2.3萬噸,創造乙烯年產量歷史新高。至此,大慶石化乙烯總產量已達1900萬餘噸,並連續六年實現乙烯產量突破百萬噸關口。
  • 燕山石化乙烯生產創10年來最好水平
    2020年,燕山石化全體幹部職工按照集團公司攻堅創效行動要求,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影響,積極落實開源節流增效益要求和攻堅創效各項措施,累計生產乙烯81.6萬噸,創10年來最好水平,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勝利
  • 4000萬噸煉油+600萬噸乙烯+700萬噸芳烴!連雲港石化基地未來10年...
    4000萬噸煉油+600萬噸乙烯+700萬噸芳烴!連雲港石化基地未來10年目標曝光 2020-04-08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發改委發布《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對石化產業布局進行總體部署,旨在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優化調整布局,推動石化產業綠色、安全、高效發展。         國家發改委表示,要落實好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統一項目審批方式,並設定新建項目相關指標要求,其中單系列常減壓裝置年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及以上,乙烯裝置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及以上等。         石化產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投資強度大、產業關聯度高。我國乙烯、對二甲苯等中高端石化產品嚴重短缺,市場潛力較大。
  • 石化產業正大力推行轉型升級 迎廣闊發展前景
    可作為多種化學品的重要原料  乙烯是石油化工行業的龍頭原料,主要來自石腦油蒸汽裂解裝置,其衍生產品眾多,包括聚乙烯、環氧乙烷/乙二醇、乙苯/苯乙烯、二氯乙烷/氯乙烯、醋酸乙烯等。2017年我國乙烯產量為1822萬噸,進口量216萬噸;考慮到下遊以衍生產品的形式進口,對應的乙烯當量消費量約3900萬噸,當量缺口達2000萬噸。
  • 關於做好《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發改產業...
    新建煉油項目應布局在產業基地內,按照煉化一體化、裝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設。單系列常減壓裝置原油年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及以上,一、二次加工設施配套齊全,油品質量達到國Ⅴ標準,煉油裝置單位能量因數低於7,COD、氨氮、二氧化硫、細顆粒物等汙染物達標排放或近零排放。
  • 闊步邁向世界級一流石化產業基地
    殼牌將首次在亞洲應用先進的線性α烯烴技術,該項目規劃建造一個年產能150萬噸的液體原料乙烯裂解裝置,凸顯規模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惠州日報:中海殼牌一二三期項目投產後,惠州和中國業務在殼牌的業務版圖中處於什麼地位,殼牌未來是否會將更多業務重心放在惠州和中國?
  • 石化企業搶灘布局,惠州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
    時代周報記者:羅晶 11月5日, 「新發展新作為新惠州」主題大型聯合採訪活動第二天,時代周報記者隨團採訪了解到,今年以來,一大批石化項目「牽手」惠州: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開工,總投資額約56億美元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籤約落戶……石化企業加速搶灘布局,惠州正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
  • 《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擇日發布 煉油乙烯PX將重點布局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處長蔡榮華近日透露,《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擇日在發改委官網上對外發布。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方案細化了發展方向。  據中國石化新聞網報導,作為《方案》編制人員之一,蔡榮華透露,《方案》由國家發改委、工業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門共同編制。
  • 巨化股份購買浙石化20%股權 戰略布局石化新材料形成收入增長點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訊 巨化股份11月19日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和現金方式購買浙石化20%股權。  本次交易中,巨化股份擬向其控股股東巨化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巨化投資購買浙石化20%的少數股權,以實現對浙石化的戰略投資。
  • 輝煌60年 中國石化與祖國共奮進 - 證券時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王天普總裁:新中國石油石化工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1949年,全國原油產量只有12萬噸,全國煉廠原油加工能力11.6萬噸,石油產品產量8萬噸。面對這種狀況,石油石化戰線廣大幹部職工艱苦奮戰,以高漲的愛國熱情和主人翁精神,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煉油工業的初步發展。  1956年,中國第一座大型煉油廠——蘭州煉油廠開始建設。
  • 國務院要求優化石化項目選址 重點布局沿海
    >年時間建成第二套煉油裝置,到2022年,在西中島形成2500萬噸/年或更大的煉化能力。+500 萬噸/年潤滑油搬遷工程)、100 萬噸/年乙烯及其下遊配套加工裝置。/年煉油裝置的基礎上,新建10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
  • 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這個項目真不簡單!
    「十三五」期間,國家發改委重點規劃發展了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並積極世界級規模煉化一體化項目。列入國務院文件的第一個民營煉化項目在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的大連長興島,就有這樣一個全球領先的石油化工項目--恆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
  • 石化起運承擔連雲港衛星石化HDPE裝置順利收官
    中化新網訊:(記者曲照貴 通訊員喬亞超 趙新湘)近日,石化起運員工承擔的連雲港衛星石化項目吊裝施工,連續作戰,將HDPE裝置最後一臺設備——粉料處理罐吊裝就位。 本次吊裝標誌著HDPE裝置的順利收官,作為連雲港衛星石化項目繼火炬裝置、空分裝置和乙烯裝置之後的第四套收官裝置,也預示著項目大型設備吊裝工作進入了尾聲。
  • 揚子石化塑料新品專用料比例超六成創效顯著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2020年揚子石化堅持創新驅動,謀劃「基礎+高端」的聚烯烴新產品戰略布局,把打造塑料產品「高端化、差異化、精細化」,作為推動塑料產品高質量發展的主攻點。共生產塑料新產品專用料64.08萬噸,超年度計劃115%,新品專用料在塑料總量中佔比達65.84%,創歷史新高,增效3580萬元。
  • 微信讀報︱2020年4月29日《齊魯石化報》5619期
    圖為4月26日,供排水廠乙烯淨化車間副主任魏延卓(左)在查看裝置運行情況。 同時他們增加進口二氯乙烷數量,提升氯乙烯裝置和聚氯乙烯裝置生產負荷,確保完成消耗乙烯18.1噸/小時,外購二氯乙烷1.76萬噸,生產氯乙烯9.4萬噸的目標。 「不光要做大產品總量,還要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動員全體幹部員工,把精力、功夫、心思都用在現場,一切圍繞提升經濟技術指標,向歷史最好水平靠近,全廠綜合能耗降低到12千克標油/噸。」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我市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渤海化工等國內主要大型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企業齊聚津門,建設了大港油田、渤海油田,實施了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天鹼搬遷改造、30萬噸原油接卸和LNG接卸碼頭等一批石化產業重大項目,形成了以南港為主,臨港、大港為兩翼的從油氣開採、接卸、儲備到煉化加工、乙烯、合成樹脂、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為我市石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