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6日電 對於5日開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香港《大公報》報導說,宋代思想家朱熹有句話:「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隨著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在20多次熱烈掌聲伴隨下宣讀完畢,讓人想到了這「三到」。
報導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溫家寶總理的報告,民心、信心都很到位。比如報告稱,今年出臺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這是23歲的四川農民工古甲偉最為關心的。今年2月12日,他被請進中南海與總理面對面交流,剛剛從浙江一家電器廠失業回到四川的他盼望建立統一的社保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古甲偉說:「我在浙江買了養老保險,如今轉不出來,也沒有退。」
這只是一個反映陽光的一滴水珠,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強調,「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因此,報告重點強調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溫家寶總理曾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為了更能了解民心,從2006年開始,溫家寶總理都要在每年「兩會」前夕徵詢民眾代表對工作報告的意見。古甲偉和其它12名基層代表今年就被請進了中南海,總理對他們說,「其實中南海你們應該是主人。」
報導說,政府作決策能如此以民主方式達到科學有效,求得最大多數人的支持,可謂民心所向。尤其是在面對經濟危機之時,民本理念得到落實,則足以顯示出智能、信心。
朱熹說:「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眼到,即可以理解為包括溫家寶總理在內的中國領導人經常深入民間,察民情、聽民意、聚民智。以總理為例,去年初,南方發生冰雪災害,最危險的地方有他身影;年中,四川發生特大地震,他反覆強調一個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人民生命高於一切;年終,全球經濟危機襲來,他帶去了政策、播撒著信心,因為「信心比黃金重要」。
眼到,還可以理解為讓百姓知道政府在做什麼。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說:「要讓人民知道政府在想什麼、做什麼。」因此,除了請普通百姓進入中南海外,他還上網與大家坦誠交流。網民們說,這種交流真的很開心,希望能夠成為慣例、制度。
正是由於如此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才有了如今的政府工作報告從文風、內容、措辭等方面都更加通俗易懂、貼近民情,普通民眾開始聽得懂、看得進、記得住。口語中的「對頭」取代「正確」進入了總理報告。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3日所作的報告也用了「頂得上去、幫得上忙、管得上用」這樣的群眾語言,表述新時期政協的職能定位,讓人耳目一新。此所謂口到。這不僅更容易產生共鳴,形成萬眾一心共商國是的局面,也能更好地傳遞會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