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總編輯調查 長沙觀察
視頻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到底難在哪?
1015臺!
12月30日,記者從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今年全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目標任務已超額完成。
2020年1月9日,長沙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有這樣的表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力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2020年重點辦好10件民生實事,其中之一是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600臺。
5月29日,長沙市政府自我加壓,將年度任務增加到1000臺,隨後又將其納入精美城市建設範疇。
事實上,連續三年,在全國兩會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一熱點問題。2018年是「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2019年和2020年的表述則是「支持加裝電梯」。在舊城改造不提倡大拆大建的當下,增設電梯成為老舊小區提質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整個社會已經進入「銀髮社會」的情況下,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能夠享受幸福的晚年,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成為越來越迫切的現實問題和民生工程。
2019年9月10日,長沙市印發《長沙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辦理細則》,對辦理流程和相關要求作出詳細規定,並決定從2019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以市區兩級財政分攤的形式,對高新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範圍內每部驗收合格的電梯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補貼。2020年5月29日,長沙市住建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長沙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調動各方積極性,大力推進這項工作。
在這些政策加持之下,長沙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推進情況如何?最大的困難和問題又是什麼?記者做了深入調查。
好事多磨
12月18日下午,記者在長沙市雨花區候家塘街道電院小區第40棟見到了79歲的曹昭壽老人。
這是湖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的職工住宅小區,帶雜屋的多層住宅樓大都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沒有安裝電梯。現在,雖然半數以上住戶還是單位職工,但小區已經實行社會化管理。
▲侯家塘街道電院小區(劍裘 攝)
記者發現,小區非常乾淨,綠化也不錯,雖然繁華喧囂的東塘商圈近在咫尺,但這裡非常寧靜,很適合居家生活。
第40棟共3個單元,每個單元增設了一臺電梯,電梯安裝人員正在做最後的調試,準備儘快申請住建等部門聯合驗收。
曹老住3單元6樓。2018年,他作為這棟住宅樓增設電梯的發起人之一,對增設電梯的曲折歷程一清二楚。
「太難了,一言難盡。」當記者問他加裝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曹老的嘴角向下彎得厲害,看上去有些痛苦但又堅定決絕。
▲今年79歲的曹老走樓梯間下樓(劍裘 攝)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長沙市已經有一些小區的多層住宅加裝了電梯,比如長沙晚報社的職工住宅小區等,其他省市也出臺政策,支持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曹老把相關的政策文件和新聞報導貼在小區內,宣傳造勢,希望自己住的3單元能夠率先把電梯裝起來。
由於3單元許多住戶都是以前單位的老同事,大家很快達成一致意見。2018年5月24日,他們邀請社區負責人參加三單元業主會,正式商議增設電梯事宜,希望社區予以支持。結果,1單元和2單元的不少住戶聞訊而來,希望一起開展這項工作。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沒想到這兩個單元有個別低層住戶以妨礙消防安全、影響採光等理由提出反對意見。
根據2018年2月1日施行的《長沙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規定》,業主增設電梯協議、設計圖紙等在公示期間有異議的,所在街道、社區應當組織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才能由社區蓋章向住建等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因為有人反對,候家塘街道、社區和曹老等小區支持加裝電梯的業主花了大量時間開展調解工作,導致增設電梯工作推遲了一年多時間。曹老告訴記者,當時有其他小區的業主專程找他學習增設電梯的經驗,結果後發先至,半年左右就裝好了電梯。
曹老認為,反對意見並不成立,職能部門也認定加裝電梯不存在妨礙消防的問題,電梯井採用的是透明玻璃,基本不會影響採光。
就在僵持中,這棟樓有兩位老人突發疾病,因為樓層高耽誤搶救時間,先後去世。
在這種幾乎引發眾怒的情況下,調解終於成功。
▲侯家塘街道電院小區第40棟加裝的電梯(劍裘 攝)
曹老認為,長沙市住建等部門的文件規定,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協議和設計圖紙要公示無異議或有異議但達成調解協議後才能由社區蓋章上報住建等部門備案,這實際上就是「一票否決」,導致整個工作在第一個關口就被「卡死」。
雨花區住建局負責受理增設電梯申報備案材料的工作人員廖偉坦承,類似電院小區的這種情況較為普遍,個別業主反對是增設電梯的最大阻力,他經常苦口婆心地開展調解工作,雖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仍有做不通工作的情況。對此,絕大多數受訪居民都希望主管部門對相關規定予以修改調整,適當放寬增設電梯的前提條件。
記者了解到,電院小區其他居民看到第40棟業主百折不撓最終加裝電梯成功,除了有一棟明確不加裝電梯外,其他樓棟都表示要加裝電梯,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
資金問題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資金籌集也是一個難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長沙加裝一臺電梯,全部費用在40萬元左右。侯家塘街道電院小區的曹老告訴記者,他們增設電梯的費用是45萬元左右。為了確保質量,他和業主代表考察了好幾家電梯設計安裝公司,發現這些公司的報價在35萬元到48萬元之間,但有的是皮包公司,有的是半包公司,也有公司實力較為雄厚,有自己的設計施工隊伍。經過實地考察和造價核算,他們選定了自己滿意的建設隊伍。
記者核算了一下,如果扣除10萬元的財政補貼,一臺電梯的購置安裝費用在30萬元左右,按一個單元12戶分攤計算,平均每戶的費用不到3萬元。候家塘街道電院小區第40棟3樓的一位住戶開心地告訴記者,她家出的費用不到2萬元。
根據長沙市相關文件規定,增設電梯業主可以申請使用本人及配偶的住房補貼,還可以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與維修資金。
「財政補貼和提取公積金為業主拓寬了資金籌集來源和渠道,有效解決了資金難題,對推動全市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惠民利民工程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長沙晚報報業小區的住戶李英說,2019年,小區分兩批共為86人領取了住房公積金365萬元。
▲長沙晚報報業小區加裝電梯後,極大方便了居民出行(鄒麟 攝)
為減輕居民負擔,長沙市規定,在增設電梯的申報過程中,除依法進行的檢驗檢測費用外,不收取報建等行政性相關費用。此外,住建等職能部門也鼓勵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對自行管理的職工住宅組織實施增設電梯工作,鼓勵社會資本探索參與小區電梯增設工作。
為了防止在資金問題上扯皮,《長沙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辦理細則》明確規定,增設電梯首先必須統一意見並籤訂協議,制定設備購置安裝、工程建設費用籌集方案和分攤方案,制定電梯運行維修費用資金籌集和分攤方案,制定電梯運行維護保養委託方案。
雨花區住建局的工作人員廖偉告訴記者,當前,多層住宅電梯一年的維修保養費用在8000元左右。電梯竣工驗收後,政府會發放補貼資金。他建議業主妥善管理、運用好這筆資金,將其作為今後的運維經費也是一種處理方式。補貼資金怎麼用,業主應提前商量並按照定好的方案執行,避免後續因此產生矛盾和問題。
努力推進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遇到了不少困難和阻力,但長沙市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工作推進總體較為順利。
長沙晚報報業小區建造於1999年,為7層的多層住宅,共11棟24個單元336戶。該小區是長沙較早一批加裝電梯的小區。據全程參與這一工作的李英介紹,小區先後於2017年和2018年分兩期啟動小區電梯增設工作,「我們完全按照自願、自費、自治、自建、自管等原則,經過科學論證、入戶調查、組織發動等,最終同意加裝電梯並籤名的有323戶,佔總戶數的96%。」
湖南省農林工業勘測設計研究總院位於長沙市城南中路,有10多棟7層或8層的宿舍樓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住在樓裡的離退休職工平均年齡超過70歲。
2019年8月,院裡通告說整棟樓只要三分之二以上戶數同意就可以加裝電梯,這大大降低了增設電梯的門檻。
住在6棟6樓的退休高工姚老是個熱心腸,得知消息後樂開了花,年逾80的他立即毛遂自薦擔任6棟加裝電梯的總策劃。
▲今年81歲的姚老站在加裝好的電梯門口,喜笑顏開(月亮粑粑 攝)
姚老顧不上腰酸腿疼的老毛病,連續多天爬上爬下、挨家挨戶動員說服。最後,6棟16戶人家全部同意加裝電梯,費用則由4樓以上的8戶人家分攤。
目前,這個小區已有7臺電梯投入使用,另有2臺電梯正在安裝之中。
「隔壁的職工住宅小區增設電梯也有住戶反對,但因為小區還歸單位管,住的也是單位職工,大家一起做工作,反對的聲音很快就消失了,所以他們加裝電梯雖然起步比我們晚,但速度很快,幾個月就全部搞好了。」電院小區的曹老告訴記者。
▲電院小區某單位宿舍加裝的電梯(劍裘 攝)
而雨花區紅葉小區加裝電梯能夠順利進行,與居民所在單位的支持密不可分,在街道和社區的反覆協調下,單位支持了部分建設資金。
雨花區住建局的工作人員廖偉透露,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工作推進順利的小區很多是單位職工住宅小區。一方面,這類住宅小區同事多,相互之間比較熟悉,所在單位也會積極組織,協調解決各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小區整體加裝,便於統一設計,統一布局,利於小區生活環境品質的整體提升。
據長沙市住建局透露,在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小區業主、業主單位等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動下,長沙市今年已經超額完成任務,近5萬居民群眾直接受益。
▲加裝電梯後,雨花區紅葉小區的王文樂老人非常開心,腿腳不便的他可以經常下樓了
也有推進不順的。2020年,雨花區城市人居環境局對轄區內8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提質改造,提質改造的一項內容就是增設電梯,但這些提質改造後的小區沒有一家提出增設電梯的申請。據了解,這些小區大多是安置小區或經濟適用房小區,居民來源複雜,其中不少房子出租,鄰裡缺乏溝通交流,有的甚至連物業公司都沒有,更別說業主委員會,想要在這些小區推動電梯加裝工作,可謂是難上加難。
記者調查發現,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最大的難題還是難在統一業主意見。如何把這件民生實事辦好,這實際上是對街道社區基層治理能力的一個重大考驗。有人認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應該在老舊小區提質改造、綜合治理中統籌推進,如果小區環境優美、業委會工作正常、物業盡職盡責、鄰裡守望相助,增設電梯的諸多困難也許就會迎刃而解。
策劃丨潘開政
撰稿丨郭建球 曾立琛 李後宜
製作丨曹 芹 陳梓欣
視頻丨廖 豔
編輯丨黃 軼 肖 斌
編審丨鮑新文 雷豔飛
出品丨曾 雄
原標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長沙知難而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