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6月22日報導 翻開一汽集團的大事記,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間,是一汽集團改革創新求發展的關鍵時期,這10年不僅僅是一汽的第三次創業期間,對國內汽車行業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發展時期。這段時間裡,引入國外先進技術,開創合資汽車公司,一汽在曲折艱難中進步著。在回顧這段歷史的過程中,有一個名字難以繞過,他就是一汽集團第六任廠長——耿昭傑。
陳祖濤(右)與原一汽廠長耿昭傑
耿昭傑,1954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隨即進入了剛剛創建的一汽。從此後,耿昭傑展開了一段延續近半個世紀的車業傳奇。他分別在一汽技術處、工藝處、中央設計室、機械處、機電分廠等部門任職。後又擔任一汽副廠長、鑄造廠黨委副書記和汽車研究所所長等職務。1985年,49歲的耿昭傑成為了一汽的第六任廠長。
在熟悉耿昭傑的一汽老員工眼中,耿昭傑的人格魅力是最讓人難忘的。在一汽集團內部的回憶錄中有這麼一段描寫:
【1986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那天,北風呼嘯,耿昭傑領著全廠員工站在刻著毛澤東親筆題寫的「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的白玉基石前,耿昭傑擲地有聲地和所有職工莊嚴宣誓:「愚公移山,背水一戰,萬無一失,務求必勝!」 】
這並不是什麼作秀,當時耿昭傑剛上任不久,身上就肩負著二次創業的大任:解放換型和上輕轎。而這對於當時技術不足、資金不足的一汽來說,二次創業的艱難絕不亞於30年前的建廠期。
當時,適逢新型解放CA141準備投產,與此同時,工廠改造也迫在眉睫。1986年2月,耿昭傑做出堅定的抉擇:工廠改造與新車投產同時進行。在此之後,轎車3萬輛先導工程正式拉開序幕,而在早期的談判中,一汽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過程。一系列大項目的不斷推進,耿昭傑冷靜、沉穩、有遠見的表現不僅讓一汽人見識到了這位廠長的魄力,連與之談合作的大眾董事長哈恩博士也表示::「他是位真正的企業家,不但在中國,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他是我們大眾真正的對手和夥伴!」
轎車先導工程的成功對日後的汽車產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切源於耿昭傑的當機立斷。早在1984年,一汽為引進輕型發動機,與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多次接觸洽談,並於1987年8月正是籤定了購買該公司488發動機生產線合同。這一發動機即可用在轎車上,實際上已為一汽上轎車打下了伏筆。國家批准一汽轎車立項後,世界各跨國汽車公司,如美國通用、日本三菱、德國大眾等都來角逐這一項目,表示與一汽合作的意向。因從美國克萊斯勒已經引進了發動機項目,繼續探求在車型、車身技術轉讓上工作最合適。
為此,
恰在這段時間的前後,西德奧迪公司副總裁斯瑞
這個過程,在哈恩博士的在回憶中記錄到:「耿昭傑表示,如果與奧迪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克萊斯勒的發動機放到奧迪100中去。耿廠長隨後中斷了談判。我們後來才知道,他是去打電話阻止他在底特律的代表團籤署已經準備好的克萊斯勒合同。當時他當然沒有向我們透露,只是暗示說他已經有一款
在最後一刻,耿昭傑在幾分鐘間作出了影響一汽20多年的正確抉擇。在哈恩博士再次到長春參加奧迪總裝線剪彩儀式時,耿昭傑廠長送他兩條織著老虎紋樣的掛毯。哈恩問,中國的典故特別多,這兩隻老虎也有說法嗎?耿昭傑回答了八個字:老虎下山,勢不可擋。
也正是這份雄心,在轎車先導工程正式拉開序幕後,一汽的後續發展再次領跑國內汽車行業。1988年,一汽轎車工程全面鋪開;
時至今日,耿昭傑這位一汽的老廠長最關係的事情仍然是一汽的自主轎車發展。早在引入奧迪100時,耿昭傑就埋伏了另一個用意,就是通過先導工程入手,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奧迪先進技術,加速形成自我開放能力,提高製造技術水平。同時建立起一套符合一汽模式的產品技術文件,來指導產品的國產化生產。1995年,奧迪轎車國產化率達到了60%以上,1996年,奧迪轎車車身匹配上一汽CA488-3發動機、016變速器以後,成為小「紅旗」轎車,創出了中國轎車唯一的民族品牌,智慧財產權完全歸屬一汽。
許多採訪過耿昭傑的老記者也對這位汽車界的改革者敬佩不已,據他們的回憶,老人日常最關心的還是一汽的紅旗、解放和奔騰事業,他經常和身邊的人說:「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一汽換型改造,這個夢想基本實現了。另一個是轎車夢,這個夢只實現了一半。我們引進了很多國外知名品牌,與大眾合資,引進馬自達的技術,都幹得很成功,但這隻成功了一部分,在民族品牌方面如果也幹好的話,那我的轎車夢就算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