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重大磨難都來自於原生家庭,心理學家:這可怕,但是很真實

2021-01-08 話印心理

文丨話印主筆團

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在聽者的心中留下印記

在這裡引用一個心理學家卡德勒的話:「其實生命當中有一個最為不幸的事實,就是我們遭受過的重大磨難大多數都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且這種磨難是有可能遺傳的,這很可怕,但是很真實。」

原生家庭的烙印

其實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背負其原生家庭帶來的烙印,這種烙印是不可或缺的。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種烙印並非完全是壞的。

有些人可能從小就會在家庭當中收穫足夠的溫馨和依戀,收穫自己的愛與依靠。不過有些人則會在自己的成長當中收穫足夠的缺憾和糾纏,變得過度的迷茫。

而在這一切當中,我們就在這一切的陽光與陰影當中成長過來,一步一步勾勒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人生行事方向。可以說,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烙印永遠是生命裡完全無法或缺的一部分。

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似乎我們在這些影響當中,很多人都為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找到了足夠的解釋。不過其實有些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當中,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滿。但是他們仍然釋懷了曾經的過去,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因此無論如何,其實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烙印只是一種心理問題,只要我們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式去強大自己的心理,那麼我們一樣可以活出真正的人生,得到真正的快樂。

大家一定要知道,好的人生其實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而並不是一個狀態。大家都在朝美好的人生去努力,這只是一個方向,但絕對不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終點。無論曾經的家庭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都不會影響我們在各種過程當中找尋自己的快樂,接近自己的人生的真正目標。因此不要把原生家庭的原因,當成自己迴避失敗的一個藉口,這只是一個我們需要為之改變的目標。

如何原生家庭的影響中走出來

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而產生一定的自卑,甚至埋怨的心理。其實這種想法還是有一些錯誤的,人生當中固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用一種開放性的態度去解決,而不是用一種怨恨的態度。今天筆者將會以三種方式來幫助大家解決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壞烙印,從而豐富自己的人生。

第一,以比較開放的方式去看待過去

其實原生家庭和你的人生雖然非常的息息相關,但是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可以說,原生家庭的問題發生在你身上的影響只是30%,不過對你造成影響的70%,則是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果你以一個正確的方式是看待它的話,也許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很多童年遭受了重大變故的孩子都會變得特別的敏感。他們對一些情緒會更加具有觀察力,而且在成長當中也會更加的坎坷。在無盡的失望當中,他們會成為一個共情的人。不過其實他們完全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人生,比如說他們可以以一個更加開放的方式去面對這世間的一切,不需要去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樣的話,也許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的快樂,而你也會活得更加簡單而真實。

不過童年的逆境也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一些父母情緒不太穩定的孩子,從小就會缺乏足夠安全的依戀。從小就會面對一些不可測而不可改變的事實的他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往往會變得適應性更高。這樣也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有利的影響,像這種孩子往往會肯於吃苦,善於面對逆境,而在逆境過程中,他們總會找到自己真正的成長方向。

第二,表達關於創傷和不滿之間的委屈,不要憋著

由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很多人從孩童時期開始就被動地建立起了一層自我保護的體制。他們的情感往往會被壓制,而且一切都將禁錮在自己的身體當中。久而久之,這種壓制就變成了抑鬱,焦慮與強迫,這肯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情感,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改變。

我們可以給父母寫一封信來訴說自己的壓抑和委屈,將自己曾經的不滿全部化為書信來書寫出來。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將這些信不寄出去,這只是寫給自己看的一封信,訴說了曾經壓抑的人生和光明的將來,這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切。

如果不想把悲傷留在自己身邊的話,我們也可以把自己曾經的委屈寫在紙上,折成小星星放在漂流瓶當中扔到大海或河裡,讓它逐漸的遠去。之所以要做這些儀式化的事情,並不是為了給別人看,只是為了更加儀式化的和自己曾經的過去告別,而儀式化的時期總會讓人記憶猶深,這樣也許會在心裡的暗示中逐漸的讓你放下一些執念。

第三,放下自己的期待

我們從不否認曾經的那個時代的人永遠不善於表達自己,而且還很好面子,有著很多的「惡行「。但是這並不是他們的問題,只不過是因為在他們成長的環境當中,社會情況會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正確的。你要記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受困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開放的面對世界的,其實是你自己也許也有著自己的局限性,只是自己尚不知而已。

大家要知道,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從接納父母的局限性開始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明白幸福美滿也許並不是人生標配,這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而這一切和我們的父母似乎沒有什麼的關係,都在於你自己。

總結

自我的救贖與平和寧靜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將目光焦距於自己如何變好總比沉溺於過去要強,很多負面的情緒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得不再自信,其實我們真的可以放下這一切,走出半生,回望過往的一切那都是過眼雲煙,這就是心理學的奇妙——換種情況思考。

-The End-

相關焦點

  • 女人如何逆天改命,改變來自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
    隨著「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漸漸深入人心,我們開始意識到童年時期父母的教養方式,對一個人的性格、三觀、乃至人生中的各種關係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們必須正視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種種影響,比如沒有安全感、自卑、低自尊等,但絕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原生家庭。
  • 臨床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即將親臨中國講授原生家庭、婚戀、親子三大訓練營
    執教於美國西北大學的國際著名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說:「好的動機不一定能帶來好的果效,因為愛是需要學習的。」我們不知不覺已經置身於幾種人生最為複雜的人際關係:愛情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原生家庭關係。原生家庭是指我們與我們的父母和弟兄姐妹組成的家庭,它雖然是過去的事,卻會深深地影響我們未來的親密關係。我們雖然不能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卻可以決定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原生家庭很重要,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很複雜,我們常常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中而不自知。
  • 孩子小時候原生家庭不幸福,會影響長大後的性格嗎?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絕對的我有一個親戚,他經常在我們面前說他的老婆多麼的笨,多麼的不懂道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真的。日子久了,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個親戚家裡所有人的老婆都有這兩個特點:又笨又不講道理。難道,他們都喜歡這樣的女子?後來,我終於知道了答案。
  • 原生家庭: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我們似乎更容易認同,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影響。但是,像蘇明玉,她似乎夠有力量,性格堅韌,夠自強,也有本事,能拒絕,能反擊。那麼,對於蘇明玉這樣的人,就算是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了嗎?並不是的。蘇明玉本可以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但是因為從小被母親的疏離和父親的軟弱影響,蘇明玉做為一個女性,整個人變得非常「堅硬」,像一個男人,不,像一個戰士。
  • 聊聊原生家庭對你現狀的影響
    隨著九紫離火運的到來情感、身心類的話題與日俱增近年來爆火的電視劇《安家》、《都挺好》以及最近的《以家人之名》其不少劇情往往就是我們現實家庭裡的真實寫照「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瞭然將從「命理」和「心理」的角度與大家聊一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家庭是我們
  • 張若昀自曝童年陰影: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到底該如何療愈?
    或許只有當一個人意識到,我們無法改變那些既成事實的因素,才能去自我反省:我該如何擺脫原生家庭中那些不好的影響。 認知行為療法認為:人的情緒來自自己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念,而非來自事情本身。
  • 測原生家庭,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提到:我們所有人都是被家庭這個大熔爐鍛造出來的,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他人。每個人或許童年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也有著不一樣的原生家庭,但是無論小時候的我們,是常常獨自在家、常常忍受家庭暴力辱罵、不被父母重視、或者是被父母過度寵溺,成年後的我們卻總是有著相似的生活狀態
  • 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嗎?
    0101魔鬼般的原生家庭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或好或壞。一個人的一生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某種程度決定著他的命運。讓我們先一起去看看那些魔鬼般的原生家庭吧!還記得90後曾經追過的歌星張韶涵嗎?當年憑藉一首《隱形的翅膀》紅遍大江南北,這首歌帶給人正能量,激勵很多年輕人振作精神,勇往直前,深受大家喜愛。就在張韶涵的事業處於上升期的時候,張韶涵的原生家庭卻拖了她的後腿。為人父母,本該在子女事業蒸蒸日上時支持認可,做好子女堅強的後盾,溫暖的避風港。
  • 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宿命?別「甩鍋」,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就在這種強大的延續性。如果我們在原生家庭裡受到的創傷,沒有得到療愈和成長,那麼就很可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悲劇。而近年來對原生家庭控訴最多的,正是這些當了父母的人,當他們面對孩子,才會反思到這個問題。」郭愛寧說。
  • 十個原生家庭,九個都傷痕累累。原生家庭究竟可以有多傷人?
    本篇作者 | 不思本篇編輯 | 董小姐當值編輯 | 付小米▼今日導讀我們總是在說:別傷在原生家庭,可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究竟可以有多大?今天的推文,就講述了一個被原生家庭不斷傷害、又不斷尋找出路、企圖自我拯救又不斷迷失在路途的故事。
  • 珍愛網調研:原生家庭對新生代戀愛觀的影響
    美國有個家庭治療的專家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聯繫對人生有著很大影響,也可以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對我們的影響是伴隨我們終生的。。從出生起到長大成人,每個人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
  • 原生家庭潛意識:童年時期有過這三種經歷的人,骨子裡相當自卑
    其表現為孕婦一般在4個月後開始有胎動,這是胎兒產生潛意識後的行為反應。  而潛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基本來自於人的童年期,主要來自原生家庭和學校,這也是兒童教育的重要環境構成。那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會造成孩子自卑呢?  不順應童年規律,不把孩子在自然環境下按照原有的年齡特徵進行指導。  讓孩子不能成為孩子原有單純快樂的樣子,也就是磨滅孩子的天性,代替孩子成長。從原生家庭潛意識層面看,童年時期有過這四種經歷的人,骨子裡會相當自卑。
  • 「原生家庭」不背鍋,人的成長受6歲前經歷影響很大
    「校園霸凌的背後,都是愛的缺失」,有影評人這樣總結熱映電影《少年的你》。確實,在陳念、小北、魏萊身上,明顯都帶著原生家庭問題的烙印。原生家庭究竟怎樣影響人的一生?如何才能擺脫「原生家庭魔咒」?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心理學著作因為專業性過強,讀起來都很晦澀,《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卻淺顯易懂。這或許與詹姆斯的經歷有關,作為兒童心理醫生、精神病院醫生、記者和節目主持人,詹姆斯有機會深度接觸英國社會的各個階層,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的人生故事。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婚姻觀的影響竟然這樣大!
    如果此刻孤單不妨抬頭看看月亮很多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很大。 可很少有人明白,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婚姻觀的影響,竟然這麼大。像霍建華這樣,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福的緣故而否定愛情和婚姻的人,不在少數。有位網友曾這樣解釋自己不相信婚姻的原因:「我爸媽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東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鏽鋼的。那時我就想,以後一定不要結婚,一定不要過這樣的日子。」
  • 把長大後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
    這兩個月,朋友Z讓我幫她買過幾次口罩,我們都知道最近這段時間戴口罩的重要性。但是Z的母親、70多歲的老太太,能不戴口罩就不戴口罩,照常出門散步,照常餵流浪貓。「我的這個媽喲!」Z簡直要抓狂,父親去世後,母親獨自帶大她和弟弟,母親認定的事情,沒有人能改變。為這,她小時候吃足了苦頭,她讀書稍稍鬆懈,母親會毫不留情地打她,而且不許她哭。
  • 《你當像飛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不一定是一個人的宿命
    圖片來自網絡而這本書的主人公,也就是本書的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呢?17歲前從未上過學,沒有出生證明,沒有入學證明,沒有就醫證明,因為這些都從未參與過,一切都是在家裡發生的。政府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她和她家庭的存在。這註定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同尋常的人生。《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維斯特弗,目前是美國年輕的歷史學家,作家。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
  • 原生家庭幹涉對新婚夫妻影響的兩面性
    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夫妻婚後與父母一起住的比例達到 49.2%;而獨立居住的夫妻中,近1/4的住房由爸媽提供或者幫助購買,丈夫和妻子的原生家庭提供的資助分別是年人均收入的2.83倍和1.68倍。不少新婚夫妻有了孩子之後,夫妻對於父母撫養孩子的要求使夫妻與爸媽同住的比例進一步提高。此外,在計劃生育政策下,我國家庭的規模減小,父母的全部注意力和希望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
  • 從明月身上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力
    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你想改變,除非你有能力進行一定程度地脫離或者可以接觸到其它方面更強大的力量。一個強勢的媽媽基本上會把孩子捆在自己身邊,所以掙脫的糾結會貫徹在一生中,一如凌宵和媽媽的關係。明月有一個十分強勢的媽媽和過度弱勢的爸爸。媽媽會一面批評月亮不會點菜,一面問月亮想要什麼蔬菜,然後一轉頭就否定掉月亮的選擇。月亮在媽媽面前是怯懦的,謹小慎微的。
  • 原生家庭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概念原生家庭是從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中引入的,通常意義上,長大後所組建的家庭被稱為新生家庭,而自己從小成長的那個家庭就被稱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