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木衛號
設為星標收藏
導
語
請注意,這篇推送聊的不是金雞獎,而是18號就開始的金雞影展——廈門觀眾已經能夠買票在電影院看到一系列外國片子,並且二哥已經做了兩場映後交流。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外的電影主創在今年很難完成跨國旅行,但電影節不能只有放映(絕對不能是線上放映),尤其是金雞影展也會長期落戶廈門,這勢必需要有更多人參與到觀影討論,談感想,提意見,以便影展能取得更大進步。
聊起金雞獎,多數人知道的金雞獎,是官方對中國電影的評選表彰。以前的金雞獎和百花獎,一個代表官方,一個代表民間,每年輪流舉辦(於是各自變成了兩年一屆),在國內各個城市開花。
它們共用一個「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具體於今年,就是9月份有在鄭州舉辦的百花獎,然後就是今天推送要聊的,在廈門舉辦的金雞獎。
從去年開始,金雞獎落戶廈門,改為每年評選。跟隨金雞獎一起落戶廈門,還有金雞影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在不同城市輾轉舉辦,它也有了盲盒選擇意味:原因是你不曉得會在影展上看到什麼新片。
有年是在杭州,我看了緒方明的《何時是讀書天》,電影的評論,我收錄進了《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書中。還有年在大連,影展放映了《入殮師》——在它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前。這些事情,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整理,少有人知道。由於無法在一個城市長期紮根,也缺少本地的影迷文化,譬如像影迷圈的上海隊長那樣,長期對SIFF挑刺錘打。
作為疫情肆虐的一個年份,在上海北京平遙海南島多方打擂臺的競技之下,今年金雞影展如期舉辦,我個人會推薦以下片子:
11月25號到28號影展期間,《某種寂靜》、《最好的尚未到來》、《真相》、《200米》、《盲琴師》、《電影院和我父親的死亡》、《從邪惡中拯救我》場次,設有映後交流沙龍,邀請國內影評人和電影策展人到場。此外國外新片單元,也有主創映後見面會。淘票票上可購。
《元首偷走了粉兔子》
與1933年納粹焚書事件有關的一部電影,小女孩跟著作家父親流亡瑞士、巴黎到倫敦。當父親陷入一種社會性死亡,她必須努力去學習成長這件事。來自布克獎最新得主的一段話,與電影主旨相似:「我認為,當你還是孩子並且一直遭受創傷的時候,你絕對無法控制它,那個時候,你能做的最偉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它變成藝術,並仔細認真地對它進行研究」。
《溫蒂妮》
豐富的文本和留白的愛情,令這部片子獲得許多朋友的喜愛,它也被cue及一系列電影和導演,按十年前論調,就是「柏林情書」。而水族箱與水庫,城市模型與統一後的柏林,東西德與半精靈半人的神秘奇幻愛情,傷害與背叛,重生與毀滅,不只是傳說文本或男女愛情的現實糾葛那麼簡單。
《最好的尚未到來》
電影感並不強烈的法式嗶哩嗶哩喜劇,但觀感不會差。雙男主演員的實際年齡差,會帶來一些幹擾——儘管電影也正面對應了對中老年攪基的揶揄。要捅破那一張紙,可能也不需要那麼多的眉來眼去,只是友情大過愛情天的基調,還是過於理想溫情了。
《真相》
好看的啊。典型的即便拿上劇本跑國外拍,也比大多數導演拍得好的那種。形式上機巧了點,套個片中片太空人的框架就能開說母女情、一家親了。不過在刺痛家庭或女演員話題上,還是溫情有餘,但痛感不足,以至於像個電視感的輕喜劇,幾位女演員表現非常到位。
《200米》
一部和牆有關的電影。
一家人的燈火信號,把心靈選擇給影像化了。當男主角反省並質問黑車路上的每個人,200米可能已經是理想化的,尚還看得見的心靈距離。
《電影院和我父親的死亡》
這部電影,幾乎把這些年中國電影已成一景的「在電影裡拍電影」,打造出了一個低成本的大禮包。
簡單說來,這是一個片中片的片中片的片中片故事。
什麼叫「片中片的片中片的片中片」呢?就是導演找來了演員來扮演自己和父親,因為他要給罹患絕症的父親拍攝一部電影,而在此之前,父親其實經常出演一些家庭錄像的電影短片,父子倆都是影迷。
電影裡,父親衝兒子吼道:沒有人想進電影院看你老爸,他們只想看明星,別再拍這個鬼玩意了。
作為坎城官方入選,這部電影有不少迷影情愫,手法真摯。可惜素材介質太多,稍嫌拉拉雜雜。
《情事》(豆瓣譯名:《所言所行》)
《在街上》
古著店,舊書店,咖啡館,小酒吧……今泉力哉這次的年輕男女,畢竟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下北澤,比《你的鳥兒會唱歌》的小城青年來得生活自在。入迷的閱讀者,到了拍攝鏡頭下卻僵硬如木頭。活在屏幕上的演員,並非現實中的好戀人。結尾的衝突匯合,在是與不是,過期與入口之間,達成了某種似曾相識的情感生活體驗。日本電影從不懼怕這種太輕的題材——即便總是在拍攝看不見的氛圍和空氣。
然後是今天剛公布的金雞影展國產新片單元,我看過最想推薦給大家的幾部電影是:
松太加導演的《拉姆與嘎貝》
萬瑪才旦導演的《氣球》
相信不少人已經進電影院看過了。明天下午,我也會主持在廈門萬象影城的16:15開始的這場放映,映後萬瑪才旦將帶著主創團隊到場,與觀眾見面交流。
黃梓導演的《小偉》(原名:慕伶,一鳴,偉明)
至於沒看過又想一睹為快的片子就更多了……《一秒鐘》、《第十一回》、《又見奈良》、《吉祥如意》等等。
港澳臺單元,如果推薦三部老片,是4K修復的《蝶變》、威尼斯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許鞍華的《胡越的故事》,還有香港電影新浪潮代表作之一《點指兵兵》。快買票吧!
· END ·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