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高等教育的重視,使得國內大學生數量以及高校數量猛增,這些看來原本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萬事都有利有弊,這個現象也是。它雖然促進了國內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但也讓當下的社會就業競爭力越來越激烈。
眾所周知,我國按學院的知識權重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本科,一類是專科,前者知識權重要大於後者,相比之下要更為吃香,相信了解這兩大類的都知道,前者和後者在教學時間、所授範圍都有所不同,這也造就了就業前景的大不相同。
我國當下就業形勢非常激烈,原先自認為吃香的本科學歷在社會中也逐漸大眾化,就業形勢的嚴峻不得不讓大學生往更高的學歷去奮鬥,也就有了考研考博的熱潮,按理說考研和考博之後學生的就業就會很順利。
專升本大學生四處碰壁,只因第一專業不是本科,對此你怎麼看?
事實卻並非如此,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很多學生因為高考失利後只能考取專科,大多數人會選擇在專科中迷茫度日,也有不少確實學生選擇新的出路,專心考取本科,畢業後讀本科、碩士和博士,原本這一順序沒有任何問題,只是第一學歷不是本科。
也正是這單單一個小點成為了大多數就業單位拒收的理由,甚至揚言,就算是碩士和博士是名校畢業,只要第一學歷不是本科就不予錄用,這一情形一出來就引起了網友熱議,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認為一個人的能力並非只是第一專業所能限定。
況且古人有句話說得非常好「英雄不問出處」,用人單位這一規定很明顯和古人的話背道而馳,這樣的做法很明顯非常滑稽,也非常錯誤,這樣的單位畢竟在少數,大多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第一學歷並不是很在意,它們在意的是現在求職者的能力以及文憑。
很多人雖然是985大學和211大學畢業,但是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偏偏不選這些名校畢業的學生,而是選擇雙非專業的求職者,這是因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用人單位比較傻氣,其實並不是,用人單位在選用人才時,文憑只是一個輔助作用,更多的是看重求職者的能力。
決定未來的不是文憑,而是自己的努力
大多數人認為只要自己在高考時,表現出色,考取一所985或者211名牌大學,基本在大學期間高枕無憂,就業形勢也會逐漸開朗,事實上就算你是名校畢業,沒有一定的能力,用人單位也不會招錄,決定你是否擁有一份穩定工作的不是文憑,而是自己的努力。
高考固然重要,大學期間的努力和鍛鍊更為重要,不要以為有本科院校這一文憑,就可以成為日後就業的通關文牒,用人單位大多數不會關注你的這張文憑,他們永遠看重的是你的個人能力和你所創造出的效益。
如果你只會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踐能力,更沒有優秀的領導能力,那就算你拿到了高企的offer,也無法在這所高企中立足,一定要在大學期間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
大學生如何努力,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努力獲取獎學金,獲得獎學金對考取公務員和選調生有很大助益
作為學生最重要的當然是學習,如果你的專業實力不強硬,那其他都基本沒用,獎學金的獲取就是證明專業實力過硬的最好辦法,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努力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此來證明自己學業優秀,獲得獎學金對考取公務員和選調生有很大助益,是獲得鐵飯碗工作的必經途徑之一。
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參選班委學生會的評選
大學期間成績好是一方面,在大學期間更多鍛鍊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大學期間鍛鍊這項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參加社團活動,這種社團活動對學生才藝有很大要求,如果你沒有特長,可以選擇參選班委和學生會評選。
眾所周知,學生會和班委是鍛鍊學生領導能力和協調能力最好的去處,大多數學生會人員在日後就業中都比較被看重,積極參加班委評選會對學生日後考取公務員和選調生有很大幫助,所以在大學期間學生除去要學習專業知識水平外,還需要鍛鍊自身的綜合能力。
大學生應該在大一剛入學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準備入黨工作
大學生在初入大學時,沒有意識到入黨有什麼好處,等到大三大四面臨日後就業,考取公務員和選調生的時候發現入黨的重要性,到那個時候,學生已經追悔莫及,學生應該重視入黨問題。
大學生應該在大一剛入學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準備入黨工作,如果順利在大四畢業之際就可以正式入黨,入黨有很多好處,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鍛鍊的機會,最重要的還是對學生考取公務員等穩定工作有助益,在大學期間一帶要積極入黨。
備考研究生。要想獲取一份高薪工作,只有提升自己的學歷
很多學生在上大學之後都比較迷茫,不知道日後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再加上現在就業形勢的嚴峻,不少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就開始備考研究生,他們認為在這個本科就業都非常苦難的年代,要想獲取一份高薪工作,只有提升自己的學歷。
這部分人在大學期間學習格外認真,為的就是能考取研究生,畢業之後能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也是大學期間能夠努力的一大事情。
結語:從上面講述我們就可以看出,決定學生就業的不是文憑,而是自身的個人能力,只有自己有足夠優秀的實力與能力,才有希望在日後就業中佔得先機,當然獲取能力最好的階段就是大學時期,不要認為大學不重要,它是典型的「小社會」。
今日互動:對於當下的就業形勢,你有什麼想說的嗎?#1月新年啟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