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全文字數:約1820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畢業生求職找工作是每年都要上演的資源大戰,那些即將遭受「社會毒打」的小鮮肉們從年初就開始像熱鍋上的螞蟻,擔憂自己找不到心儀的工作,面試求職使出渾身解數、過五關斬六將,最後的結果也可能不盡如人意。
「雙非」女碩士求職遭拒:寒窗苦讀18年終成泡影
網上一個「雙非」女碩士求職遭拒的視頻火了,似乎戳到很多同病相憐的網友。視頻中的女生本科和碩士讀的都是非985、211的大學,因此雖是研究生學歷,還是在畢業求職中到處碰壁。
據她自己說,她已經投了多個學校,均沒有被錄用。當主動詢問一個招聘老師是否會要「雙非」院校的畢業生時,對方直言:「我們不考慮」。
她還輾轉了好幾個城市,參加了不少招聘會,但很多崗位連個面試的機會都不給她,更是沒有收到一個offer。
視頻的結尾,該女生不禁嘆息:「雙非」的研究生沒人要……
其實這個女生的遭遇並非個例,網上還有個同樣是「雙非」院校畢業的女碩士因求職遭拒,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結果18年苦讀終成泡影,高不成低不就的她如今只能在家帶娃。
985、211高校的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至少目前來看是肯定的。985、211的畢業生相比普通院校確實更好找工作,各大行業都為其敞開大門,而且薪資待遇也會更高。
在用人單位無法短期內了解求職者能力的情況下,985、211的學歷真的是塊不錯的敲門磚。
那麼,「雙非」院校的畢業生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除了提升學歷,在進入職場前,一定要提前了解並打造自己的「個人競爭力」,為今後的求職、工作做好準備,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個人競爭力」有多重要?
1、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謂「個人競爭力」,指的就是個體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以及工作和學習方面的創造能力與發展能力。
「個人競爭力」是一個包括素質、能力和環境三方面要素的綜合體,代表個體能否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簡單來說,個人競爭力較弱的個體在求職時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即使進入崗位,但仍不提升自己,最終也看可能在優勝劣汰中被逐出競技場,從而失去生活來源和生存空間。
2、不可替代的底氣
在經濟學上有個「核心競爭力」的概念,近些年也被用在個體身上。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一種不可複製的能力,就是別人不具備,我們具備;別人也有,但我們更強的一種能力。
如果一個人沒有這樣的一技之長,那麼很可能在公司整改時被無情裁掉,因為這樣的人對公司來說是可有可無的,隨時可以被替換掉。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不出眾只能出局」。而只有擁有了核心競爭力,才能有不可替代的底氣。
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1、改變自己的認知
實際上,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上,這種差距就像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很多終其一生都難以改變。
很多時候由於我們在認知上的局限,久而久之思維和想法就會逐漸固化,從而成為桎梏。
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只有不停打破自己心中的「自以為是怎麼樣」,接觸新鮮事物和觀點,擴寬自己的視野和格局,把自己趕出舒適區。
2、學會認識自己
改變認知是前提,認識自己則是提升競爭力的第一步。
學會認識自己,就是要分析出自己目前所掌握的一些知識和技能,從中找出長板和短板。
這一步比較有難度,但可以以未來期望的職業為突破口。思考如果想做好這份工作,需要運用到哪些知識和技能?接著再與自己的情況對照分析,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3、細化目標去行動
在認識自己之後,清楚了長板和短板,就要考慮有哪些能力是需要長期重點培養的核心能力,而還有哪些能力只要達到普通水平即可,一定要分清主次。
明確了自己需要培養的能力,也就有了目標,但盲目行進不可取,需要把目標細化,然後再付諸行動。
一些細化出目標比如提高閱讀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雖然有技巧可循,但更需要理解透徹,然後日復一日的實踐、反思和總結。
這是一個逐漸提升的長期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因此一定要提前準備、堅持下去。
總結
總之,無論學歷高低,在任何時候都不是沒有機會的。只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把本領練硬。
如果想要擁有好學歷就去繼續深造,如果想要進入職場就重點提升「個人競爭力」,找到自己的個人價值,好好培養自己。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