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1-01-12 水往雲來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金剛經》是一部佛陀講的經書,它的目的是讓人通過了解佛經的意思,生出諸般智慧,用以作為修行的指導。正因為它是一部指導修行的經書,所以看裡面的經文,要站在修行者的角度,才可以真正理解它。

經文中,佛陀提到了四種相,分別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些相,都是人對事物的一種直接了解和認識。須菩提問了佛陀一個問題:「菩薩於法,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根據他的這個問題,說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裡的無所住,是有指向的,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就是說,修行的人,不應該執著於所有看到的相,逐漸地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所謂的「心」,指的是自己的清淨心,也就是人的佛性。

為什麼要無住呢?因為一切相,都是不實的,容易發生變化的。比如你執著於人相,因為人有生老病死,當人去世以後,你所執著的對象沒有了,但是心還在執著當中,就無法從具體的人相當中解脫出來,所以要做到無住生心。而要做到無住生心,先要認識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意思,並不是沒有相。事物的相都是存在的,但是它的本質是空,最終成空,所以《心經》中也說「諸法空相」。修行的人,就是要認識到相的本質為空,但是又不能執著於空的這種本質。一旦過度地認為相是空,就會導致行為上的錯誤。

佛教中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僧人,認為世事本空,一切本空,就認為是什麼都不做了。於是他經也不念了,什麼活也不幹了,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老和尚知道後,就拿起一根木棒照著他的頭重重打了一下,疼得他哇哇亂叫。老和尚就問他,一切皆空嗎?僧人頓悟,明白自己還有痛執,是沒有達到空的表現。

所有的相,存在虛妄的本質,是因為所有的相,都在不停地在發生著變化。比如我們用木柴生火,覺得那是火,但是當木柴燒燼後,火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說,火併不是永恆的。所以在佛經中就講「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就是指的娑婆世界的一切,都容易發生變化的這種根本法則。

雖然說事物「皆是虛妄」,但是並不是指的什麼都沒有。比如我們有個身體,不吃飯肚子就會餓,不喝水就會渴,挨打了會感覺疼。虛妄的意思就是這些感覺,都會過去,肚子餓了就去吃飯,渴了就去喝水,挨打了雖然疼,但是過了一會就會不疼。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不能對餓、對渴、對疼生起任何的執著。要像沒有那麼一回事一樣,才是看空,住空。

過去大德講,《金剛經》說的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其實意思就是所有的事物具備的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但是它們的最終性質,會歸於空。因為所有的相,都是在人的妄想執著中產生出來的,都會讓人執著。只有將它們看成是虛妄,才能明白修行的道理,才能踏實地按照「無住生心」的方法去修。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願大家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金剛經》在教我們什麼?
    今天先來說一下《金剛經》,其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於大乘佛教般若類的經典。從字面理解,金剛指無堅不摧,堅若磐石的,「般若」是開悟的智慧,也就是佛法的意思,「般若密」是指到達彼岸的意思,我們知道佛陀的世界觀裡是有六道輪迴的,到達彼岸就是脫離六道輪迴達到涅槃。那麼《金剛經》就是教人堅若磐石的開悟智慧。1、何為「破相」?
  • 佛教問答:什麼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的現實生活中的「相」?
    0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基本含義這句話出自《金剛經》,原句是這麼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什麼是「如來」呢?按照《金剛經》的解釋就是「無所去,也無所來。」只有找到那個如如不動的「自己」才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 《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多讀,能得無量福德!
    但是到底是不是無緣,人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弄不懂這一點。人的心念,總是在瞬息萬變。一會他想讀佛經了,就說他有緣;一會他又不想讀了,就是無緣。所以到底與佛有緣還是無緣,誰也說不清楚。佛家講的緣分,其實是指眾生都與佛有緣。有的人緣分未到,所以顯現出來好像對佛經不感興趣。等到緣分到了,他就會自己去尋找佛經來讀。
  • 金剛經應該怎麼讀?釋迦摩尼從5個思維角度,指引你到達智慧源泉
    釋迦牟尼從這5個維度解讀《金剛經》,指引我們獲得智慧源泉。講了什麼佛法嗎?須菩提回答說:其實您老人家什麼也沒說。這個對話聽起來蠻奇怪的,釋迦牟尼確實講了一堆道理,但是他自己說什麼也沒說。從《金剛經》的思維出發,就不難理解了。釋迦摩尼佛講完一個道理,一套體系,他會擔心你會把這套體系當作一個教條,所以他會馬上自我否定。那麼它真實意思是,你千萬不要把我說的,當作絕對的真理去框定自己的生活。
  • 《金剛經》說了什麼?無非就是這四個字,悟透福報無量!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包含了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全篇主要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悟透了這四個字,所獲福報無量。什麼是「離相無住」?
  •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麼?
    那到底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呢?四大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看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空的意思,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都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對於那些虛妄不實會生會滅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空的。但空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空是沒有的,那連因果、善惡豈不都是沒有的了?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
  • 《金剛經》:真正的福德怎麼修?
    老傑談《金剛經》第6期:真正的福德怎麼修?金剛經《金剛經》妙行無住分有一段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思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
  • 理解了《金剛經》這4句話,就掌握了它的精髓,功德無量
    最近我一個朋友迷上了《金剛經》,說《金剛經》裡有很多奧秘,於是便來找我探討。《金剛經》,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金剛經》內有很多大智慧,可以啟發智慧、明心見性。《金剛經》內有四句話概括了整篇內容的精髓,哪怕參透一句都會功德無量。
  • 《易經》與《金剛經》,變化與不執著的智慧
    而《金剛經》是佛教最高深的經典之一,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佛門智慧的集大成者,通篇討論的都是空的智慧,研究的都是怎麼樣破相破法的問題,是佛門弟子必學之典籍,特別是在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之後,《金剛經》更是被提升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成為中國人智慧的另一個結晶之一。
  • 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讓你找到真實的自己
    是啊,這個世界,已經有很少人懂你了,連自己都快不懂自己,這樣活著是為了什麼。厭倦卻不能脫身,心裡堆積千言萬語,無處話衷腸,一杯酒下肚,看似掩蓋了心靈的迷茫,卻逐漸迷失自己。以前總是不能理解那些天天誦讀《心經》的人,直到經歷人事,才懂得,心靈也需要打開窗戶,偶爾透透氣。今天給大家介紹佛教三大經典:《楞嚴經》、《心經》、《金剛經》。
  • 大話西遊中,周星馳飾演的至尊寶高喊的「波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成佛的智慧包括三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1、文字般若所有一切經典,都屬於文字般若。文字本身就具備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語,因為把我們言語記錄下來,就變成了文字。文字有它的境界,有的人出口成章,每一句話都很優美,因為他有文學的境界,他就有文字般若。
  • 金剛經每次讀到這裡,就不往下讀了,所有都通透了
    施主…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放下屠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小施主又何必如此執著呢」「如來者,無從所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來我佛門,修得正果」……加上港劇配音聲優那蒼老、低沉而充滿慈悲的嗓音,貫穿進我幼小的耳朵裡,頓感佛學的博大精深,生出無限憧憬
  • 《金剛經》中重要的8個字,讀懂這8個字,你離開悟就不遠了
    《金剛經》中重要的8個字,讀懂這8個字,你離開悟就不遠了。《金剛經》在我國廣為流行,每每讀來都覺得句句很有道理。佛當時說這部經時,當機者是須菩提,在佛的諸多弟子當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般若經典中很著名的一部,禪宗從六祖慧能開始,就用《金剛經》印證參學者所悟是真是假。
  • 佛家的「空」是什麼意思?
    佛家的「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這個題目太大了,即使是有道的前輩高僧大德,恐怕一時半會之間想要將這個問題講清楚,也不大容易,更何況我輩才疏學淺,難識廬山真面目。但是既然有網友提出來了這個問題,那麼我也就不辭鄙陋,試著為大家講講,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包涵則個。
  • 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什麼意思
    在《金剛經》裡,經常有這樣的話: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例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對此,南懷瑾先生在《金剛經說什麼》一書裡寫道:「這些話,就是儒家經常反對的,認為這樣翻來覆去,般若波羅蜜,不是般若波羅蜜,就是般若波羅蜜」,並進一步把這句話解釋成「也就是佛說,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羅蜜;智慧到了極點啊,沒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
  • 修佛必讀《金剛經》,教你掃除三心,降服煩惱,心自清淨
    這是不少人談及《金剛經》的第一印象。其優美的文辭、曉暢的翻譯、玄妙的義理賦予了它顯赫的聲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然而作為佛教般若系的核心,其智慧又往往難以理解,如「佛說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那到底「般若」是不是「般若」呢?今天讓我們一同走近《金剛經》。
  •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且看《金剛經》中的微言大義
    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簡析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相由心生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由他的內心決定。出自《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此處"相"指的是物相,世間萬物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