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聽Bēi的標準讀音。(發音:《新聞聯播》原主播 李瑞英)
漢字真是一個神奇的發明,而漢語拼音更是了不起的創造——它讓漢字有了縝密嚴謹的「婚配」制度,結束了在歷史曠野中的半「裸奔」狀態,也讓每一個漢字「歸宗認祖」,繁衍生息。根據漢語拼音的「婚配」制度,絕大部分漢字都由父系聲母和母系韻母組合而成,當然也有些單親家庭如a、o、e等。他們的子女按照聲調分為五大家族,分別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輕聲,這其中以輕聲家族存在感最弱, 爹不疼,娘不愛,連頂帽子都捨不得給。每個家族中的漢字,長相不同,性情各異,它們與別的漢字結合,成為詞語。也有始終堅持「不婚」的漢字,但仍然有自己的屬性和內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漢字的地方也不例外。所以,我願意把《現代漢語詞典》叫做漢字江湖,置身於這秩序井然的江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幽微玄妙能讓我時時感覺到自己的淺薄和粗陋,因此,我要去拜訪這江湖中的每一個門派、每一個家族,認識每一個漢字每一個詞語,並擇其趣味或生僻介紹給我的讀者。
話說玻家(b)有個兒子娶了個叫欸(ei)的姑娘, 生了一堆叫Bei的子女,今天先來認識老大陰平家族Bēi的成員及其眷屬。
有個叫「陂」的孩子,大概是生在戶外,所以陂的意思叫池塘、水邊或者山坡,在書面上有陂塘、陂池的叫法,但它在這個家族沒有和別的漢字組合家庭,而是被過繼到Pí家和Pō家去了。
Bēi家老二叫「杯」,它絕對算得上家喻戶曉。茶杯酒杯,金杯銀杯,哪一個不是我們熟悉的事物?而杯子一詞的具體意義,是指盛飲料或其他液體的器具,多為圓柱狀或下部略細,一般容積不大。在「杯」作為名詞的時候,它甚至是一個姓氏。這絕對是一個很稀有的姓,在姓氏排位中大概位居第2878名,全國的杯姓人口不到千人,主要集中在山東平度。
曾經作為方言的「杯葛」一詞,意為抵制,在港澳臺新聞中的經常出現,已經漸有成為大眾詞語的可能。
杯弓蛇影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詳,杯盤狼藉的場景想必也不少見,杯水車薪比喻無濟於事,而杯中物則指的是酒。
「卑」的出生絕對是一個錯誤,再好的字和它組合起來,也會變得讓人不那麼喜歡。雖然在書面中單個的意思有位置低和謙恭的意思,可一旦和「鄙」牽手,就變得非常無恥,如果品質、行為極其惡劣,還會加上齷齪二字來形容。卑鄙並不可怕,但它要是學會偽裝,就非常卑劣了,有詩為證: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背」有個雙胞胎弟弟生活在去聲家族(Bèi),在陰平家族,它的基本意思是人用脊背馱以及負擔的意思,在某些方言中,是個量詞,指一個人一次背的量,比如一背麥子一背柴火。如果你受了冤枉,叫背黑鍋,如果有誰欠了你的錢,那他就叫背債。某些山區有一種細而長的筐子,用來背東西,方言裡叫背子。
「桮」的意思和杯一樣,同時也是個姓,據說是杯姓的分族,在北京大興有分布。
「椑」也是雙胞胎,它有個弟弟叫pí。有一種柿子叫椑柿,屬油柿,落葉喬木,是柿樹的一個變種,果實小,青黑色,不能吃,汁液可用來做塗料。
Bēi家還有個苦命的孩子叫「悲」,跟它組合的詞語,個個愁眉苦臉苦大仇深,比如悲慘悲憤悲愴悲辛悲壯,如果對人生太悲觀,生活就會有太多的悲歡離合。最後就變成了悲劇。
「碑」是兄弟姐妹中最硬核的一個,因為它有石頭屬性。不管是界碑、墓碑、裡程碑還是紀念碑,都離不開碑額(也叫碑頭)、碑文和碑座。武則天為自己死後準備了無字碑,想讓是非功過任由後人評說,但她活著時的口碑如何,世人誰敢妄議?
「鵯」是很常見的鳥類,在鳥綱雀形目中有鵯科,其下的屬、種有大約130種之多。羽毛大部分為黑褐色,小短腿,且細若無骨,吃野生漿果和昆蟲。白頭翁就是鵯的一種。
「箄」也有個雙胞胎弟弟,在別的家族裡名叫「Pái」。叫Bēi的時候,它是捕魚的小竹籠,叫Pái的時候,它就成了比較大的筏子。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同一聲調下的漢字,理應有一段話把它們集中起來:
陂塘旁邊住著一戶人家,他們姓杯,也可能姓桮,老大喜歡杯中物,老二愛看世界盃,老大有些自卑,老二為為人謙卑。老大因為貪杯,時常替人背黑鍋,老二因為和人打賭中國足球能踢進世界盃,結果背了一身債。他們的生活悲喜交集,但有時候會去碑林的椑柿樹下觀看白頭鵯,偶爾也會拿著箄籠下河去捕魚。
老鐵們,你能用Bēi家族的成員陂、杯、卑、背、桮、椑、悲、碑、鵯、箄組詞並造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