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宋朝建立之初,周邊到處都是割據勢力,這也是自唐末留下的問題,天下到處都是割據勢力,使得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宋太祖繼位後就開始著手推動統一天下的戰事,他希望能消滅掉周邊的割據勢力,讓國家順利統一。
此時周邊這些勢力其實已經不再最強的狀態了,在宋朝周圍最強的割據勢力要屬南唐。南唐在南方諸國裡面疆域最大,實力也是最強的,消滅南唐的話,宋朝就能控制江南廣大地域,宋太祖也就把目光放在南唐身上。
此時南唐的天子叫李煜,他可是歷史上出名的亡國之君,他與宋徽宗這些皇帝一樣,都是有名的藝術家天子,李煜的詞作堪稱一絕,在古代詩詞史上非常有名。
可做皇帝並不需要考量自己的作詞能力,藝術家天子往往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李煜也是一樣,面對強大的北宋,李煜無奈丟掉了祖宗的江山。
亡國之君通常不會有什麼好的下場,李煜也因為自己的無能,遭到後世的唾罵,可很少有人知道,李煜實際上是替自己的父親背了千年的黑鍋。
南唐立國
南唐並非是以武立國,它的創始人原名徐知誥,是原吳國的權臣,他依靠著權術奪取了吳國的江山,也繼承了吳國的領土。
可由於這層關係,南唐立國之後,政局並不是非常穩定,徐知誥也清楚自己得位不正,他就沒有輕易發動侵略戰爭。南唐的主要疆域是淮南廣大的州縣,還延伸到江西,湖北等地。
原本的吳國在南方割據政權裡面就是最強的一個,南唐是全盤繼承了它的基礎,徐知誥採取了正確的策略,讓國家休養生息,這也讓南唐的國力漸漸強盛。
可惜他沒能多活幾年,而他也選擇了一位錯誤的繼承人,這就是李煜的父親中主李璟。其實李璟並非是皇位的最佳對象,一開始他的父親就不太想立他,覺得他的能力有些不足,自己的性格也有問題,可李璟作為皇太子,繼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沒想到李璟繼位之後,南唐開始出現了極大的轉變,李璟這個人能力基本都點在了作詞上,他的詞作水準相當高,與自己的兒子李煜同樣都是有名的藝術家天子。
然而,李璟還是一個有野心的帝王,相比之下,李煜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行,國家情況不妙,還是能安分一些,可李璟就不行了。
痛失好局
李璟改變了他父親當初的策略,開始四處對外用兵,不得不說南唐的軍力在南方還是非常強大的。他們趁著諸國的內亂,先後滅掉了閩國,楚國,這也讓南唐的疆域達到了巔峰,大有要一統南方的趨勢。
沒想到李璟用人不當,自己沒有好的善後方法,剛剛拿下的楚國,閩國等地很快就出現內亂,吳越也插手進來,結果李璟忙活了一圈,周邊到手的這些地盤,又先後送了出去。
李璟白白耗費了大量的國力,卻便宜了吳越這些國家,自己還沒撈到什麼好處。
更糟糕的是,李璟在南方的這一套活動,也讓後周盯上了它。後周開始大舉進攻南唐,原本南唐軍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可李璟又犯了老毛病,自己用人不當,還優柔寡斷,這就導致南唐錯失了諸多的戰機。
後周連續拿下諸多地盤,南唐吃到慘敗,不得不主動求和。這一番交戰徹底決定了南唐的命運,南唐一下子就失去了淮南十四州,自古南方政權要想保命,具備爭奪天下的實力,就必須要保住淮南。
更何況南唐還不是南方的統一政權,只是南方其中一個割據勢力,一下子失去淮南,等於南唐失去了一大半的領土以及重要的經濟賦稅地區。
李璟的一系列操作,不僅沒有給南唐增加什麼地盤,還送出了大量的土地,這就導致南唐再也無力回天。李璟常年的徵戰耗盡了國家的府庫,還送光了國內的好地方,自己還不得不主動稱臣,給後周老實上貢。
他也沒有接受教訓,自己在國內更是開始任用一些只會享受的臣子,在李璟的治理下,南唐的吏治變得越來越腐敗,國內問題不斷,朝中有能力的臣子遭到排擠,真正有才幹的人已經沒有多少了。南唐也拼光了能打的軍隊,朝中上下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偏偏他這樣的皇帝,還能在位很長時間,等李煜繼位之後,南唐的問題已經不是他能解決的了。
國家面對強大的北宋一點辦法都沒有,政局腐敗混亂,皇族過著無比奢華的生活,在朝中像韓熙載這樣有能力的臣子,也早就心灰意冷,不願意繼續為國家效力。周邊強敵環繞,李煜有心要做出什麼改變,可他接過這麼一個爛攤子,自己很難有什麼作為,只有看著國家被宋朝滅掉。
南唐滅亡的責任,大部分都要歸功於李璟,事實證明他的老爹沒有看錯,李璟確實不是做皇帝的料,他昏庸無能,自己還有著遠大的志向,有時候無能的皇帝還想要做各種的大事,那給國家造成的危害可能會更大。
當然,其實南唐覆滅也不能全怪在他們的身上,實際上不光是南唐,當初吳國的開創者楊行密,他在主動和北方政權交鋒的過程中,也是很難有什麼優勢,他能起家也是多虧了北方逃下來的軍隊。
這也看出南方國家在那個年代,整體的軍事實力確實不行,這就是先天不足了,北方政權穩定之後,消滅它們是早晚的事。
結語
李璟一生倒是做了不少的大事,可他確實沒那個治國的能力,自己反而把國家給搞得一團糟。他的兒子李煜接手這麼爛的攤子,很難有什麼作為,況且李煜本身就不適合做皇帝,他的才能也是相當有限,要想挽救南唐,需要像李世民這樣的雄主才行,李煜是根本撐不起這個爛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