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衝浪衝多了,總感覺自己是個蓋世垃圾。
知乎人均中產階級,人在美國剛下飛機;B站吃播一頓能把普通人一個月工資吃幹抹淨;小紅書人均月入5萬,博主曬的購物指南來自SKP,而看看自己,連搜索框都透露著貧窮。
如果說網際網路上都是消費主義的表象,那麼接下來的數據就可謂是當頭一棒。
工資一平均 個個是精英
01
智聯招聘新鮮出爐的《2020年冬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中,西安平均招聘薪酬為7871元/月的字樣還冒著熱乎氣兒。
原來,社會底層竟是我自己。
再看看這個2020年冬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城市分布,更讓人直呼好傢夥:合著7871的平均薪資,在全國竟然只能排到第30名!
而且,在這份白皮書中,平均薪資還不是穿心的一箭,人家直接打了套組合拳。接下來這個餅圖就厲害了。
月薪8000以上的,加上6001-8000的,一共佔比57%,也就是說,掙不到6000那就妥妥是收入的中後部了,再瞅瞅自己可憐的工資水平,豈止是給西安拖後腿,這直接已經拖到了大胯。
7871,未解之謎
02
西安人的工資平均多少,這一直是科學界的未解之謎。因為仔細回顧平時的觀察就知道,除了自己以外,周圍一大票打工人也大概率拿不到7871。
冷靜下來又得仔細想想,7871這個數字,到底是怎麼得來的呢?原來智聯報告所有表格下方都有這樣的一句話:
這下,就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了。合著構成這些表格的數據,全部來自於平臺上僱主發布職位需求時給出的薪資水準。
對於這種「虛擬」薪資標準的真實程度,想必大家心裡也都是有數的,招聘詳情裡隨隨便便就可以寫薪資在6K—10K之間,但是不出意料那個6K才是能拿到手的真實情況,而且還是稅前。
在知乎搜索智聯招聘和工資兩個關鍵詞,排名前三的問題是這樣的。
看來大家一致認同求職意向薪資的「樂觀虛高」,給這份數據注水不少。
除此之外,這項數據的不合理之處還在於它會受到多種方式的幹擾。首當其衝的就是抽樣方式和規模。
有這樣一個笑話可以當做例子:記者在列車上採訪調查,得出了大家都能買到回家火車票的結論。
在已經上車的人群當中詢問是否都買到了火車票,本來就是一種「倖存者誤差」,於是只能得出荒謬的結論,更遑論智聯招聘所調查的數據,根本也不包含個體經營等多種就業模式下的薪資水平。
而如果數據來源本身就有一定的傾向,就更會產生具有導向性的結果。該平臺曾經還發布過「近九成白領都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但問題是,如果不是找新工作,誰會閒到上招聘網站呢?
即使樣本夠大,即使調查用的方法夠科學,也都架不住主觀意志解讀時的指鹿為馬。
看似公平的「平均」,其實是根據不同需求所採取的分析策略,我們都知道,把自己和馬爸爸的收入綜合起來一平均,中間也差著幾十個縣城首富,這樣的數據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有用,但是拿到今天的平均薪資來說,卻不具備參考價值。
根據來自36氪的數據,98.2%的人只掌握著資產的20%,而1.8%的人掌握著剩下的80%,所以比起均值來,中位數或許更能說明問題。被均值忽悠瘸了的你,看看這張圖就能了解,它的迷惑性有多大了。
西安平均工資 究竟多少
03
那麼,大西安真實的薪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呢?在網上刨根究底,我們能看到這樣一些數據。
首先是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提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821元,平均一個月,就是約3646.8元。而拋開過高或過低收入對於整體數值造成影響的中位數則為30015元,一個月約3335元。
對於以上指標,國家統計局是這樣解釋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收入來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
具體到城鄉居民的工資性收入,三個季度一共是19785元,平均每月約2198元。啥意思呢?全中國在2020年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67.5%,也就是說6.6億打工人裡,只要你的薪資超過了2198元,你就已經超越了起碼50%的人。
再聚焦到西安來,2020年工資中位數是4203元,在全國16個新一線城市中位列第9,第一名是北京,第二名是上海,這也是唯二超過6000的城市。
原來月薪不足6000元,才是打工人的真相。
西安人到底能賺多少錢
04
雖然工資中位數不足5000,但是大家走親訪友時,要沒個大富大貴衣錦還鄉的樣子,似乎還真對不起西安人的身份。因為同為打工人,也有人上人。
先看看人社部發布的分職業中類企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2019年):
這裡的工資價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勞動力市場價格水平,分位值是指將數據由低到高進行排列,在數列中處於相應百分比位置的數據。可以簡單理解為「吸金段位」。
以第一項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舉例,第一段位為3.75萬元,第二段位為5.1萬元,第三段位為7.86萬元,第四段位為13.91萬元,第五段位為24.9萬元,假設一個人成為企業單位負責人,簡單粗暴地來說,TA拿到將近25萬年薪(也就是每月2萬多)的概率,就有五分之一。
從這張工資價位表高位數來看,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排第一,金融服務人員排第二,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人員排第三;除了高位數以外,金融服務人員在其他分位的工資水平均高於其他職業。
雖然這張表是全國的數據,但是在西安,金融、信息和軟體服務、房地產等能掙到錢的行業也不算少數了,能拿到高位值的工資,也絕對能夠代表西安前10%的頂尖收入人群了。
在最新發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中,西安城區人口已經達到了637.81萬人,人人都飛奔在奮鬥路上。而這種奮鬥的目標,無關平均工資,更在於一蔬一飯,燈火流年。
在西安,5千塊有5千塊的快樂,2萬塊也有2萬塊的艱難,就像收入無法被平均,生活的精彩和辛酸也各有各的不同。不管是平均工資的荒謬,工資中位數的悲觀,還是工資價位的樂觀,都無法來定義西安人。
最後,不妨在評論區聊一聊,你當初的招聘薪資是多少?和實際情況差得多嗎?
*文中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人社局
智聯招聘、鏑數聚和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