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榨乾無數製片公司(包括邵氏)的血汗錢,製作出曠世傑作《銀翼殺手》之後,「賽博朋克」這一後現代主義的科幻分支類型被甩到了世人面前。其後,時光飛逝十三載,一部日本動畫電影夾雜著東方的哲學思辨與敘事風格,將賽博朋克的世界觀再次擴展和升華,終於走上「神壇」,這就是《攻殼機動隊》。
《攻殼機動隊》從1989年開始由士郎正宗開始漫畫連載,1995年動畫大師押井守改編為同名動畫電影,隨之進入2002年,再由神山健治創作了同名TV版動畫,這三次創作可以說是「三位一體」,奠定了《攻殼機動隊》在賽博朋克,甚至是整個科幻動畫領域的神作地位(可能還要包括之後的電影版《無罪》)。之後的歲月裡,不斷有新作品試圖填充或者重塑這個「攻殼」宇宙,但是都鎩羽而歸,完全不受粉絲待見,這其中就包括寡姐「穿秋衣」秀身材的真人版。
即使是不斷的失敗,還是有人原意繼續嘗試,比如說網飛。這幾年網飛做成了兩件事,一件是美國電視劇製作與日本本土結合,2019年的《全裸導演》就是個中代表;另一件是將日本動畫文化引入線上平臺,大量重塑或者重置優秀經典動畫作品,包括《EVA》、《聖鬥士》、《機動奧特曼》。重置版的動畫沒有什麼可說的,但重塑版幾乎都失敗了。我個人覺得網飛就是擺著勇於嘗試的心態在做這件事,說不定萬一見鬼了,就又將創造一部傳奇,名垂漫史了呢。
在這種求仁得仁的心態之下,便有了最新的一部《攻殼機動隊SAC_2045》。最新這部「攻殼」的代號是「SAC_2045」。「SAC」粉絲肯定瞭然於胸,是「Stand Alone Complex」的縮寫,翻譯過來叫做「集體無意識」,出自TV版第一部最後一集。2045則代表著2045年,也就是TV版時間的15年後。這次主導製作的還是TV版的神山健治和荒木伸治。這不是兩位第一次和網飛合作,上一部還是《機動奧特曼》(都和機動有關)。
不要以為這次的「攻殼」新劇還是老版的導演和動畫監督製作,就可以高枕無憂。如果說《機動奧特曼》還算是一次大膽的嘗試的話,那麼這次的《攻殼機動隊SAC_2045》用一句話來概述就是: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這個詞彙由賽博和朋克兩個詞根組成,賽博指代「控制論」,而朋克以為著反叛,因此它還有一個很文藝的名字叫做「電馭叛客」。無論是怎樣的賽博朋克,都帶有著強烈的反烏託邦和悲觀主義色彩。因此,它在藝術風格上是那種邊緣化、孤獨化的後現代主義形式。在畫面場景上最常見的就是色彩豔麗的霓虹、陰暗狹小的街道、鋼鐵叢林與貧民窟的對應、蒼涼冷漠的空景,等等等等,以此來體現冰冷現實的科技社會與脆弱渺小的人類之間的反差。
然而,我在《攻殼機動隊SAC_2045》中卻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明亮畫面,無論是在戰場前線的貧民窟中,還是在夜晚霓虹閃爍的街道裡,到處都散發著亞美利加的奇異光亮,仿佛是在歌頌著皿煮滋油的燈塔奇觀以及自由女神手中的熊熊火焰。我根本體會不到任何的賽博朋克的氣息,總以為是在看一部美國公路冒險動畫。
和畫面同樣崩塌的還有人物形象,我們熟悉的那位瀰漫著強烈御姐氣息的草薙素子怎麼就成了一個像充氣娃娃一樣的大眼睛蘿莉了(聲音還是御姐音,這太反差了吧)?巴特這位肌肉男也被奇怪的整形成了油光粉面的裘德洛式的帥氣大叔。不知道主創人員到底是什麼奇怪取向,非要顛覆之前的全部形象,難道只是為了討好御宅一族或者滿足美國觀眾的惡趣味不成?動畫的片頭中,女主被製造出來的過程,像極了美劇《西部世界》,濃濃的3D列印技術質感以及流行歌曲,讓從開始延續下來的如宗教般的人體再造儀式感蕩然無存,反而多一股現代工業的流水線廉價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形象和畫面只是表現力的「臭皮囊」,你要是在精神層面能夠接近於神壇上的那部作品,我也沒什麼話說。但是,最讓我們這些曾經的粉絲無法忍受的就是《攻殼機動隊》那強烈的帶有宗教、哲學思辨的內涵沒有了。永恆的孤獨和蒼涼妥協於好萊塢式的政治正確,這是最不能夠忍受的事情。
《攻殼機動隊》的英文名是「Ghost in the Shell」,直譯過來是裝在殼(qiao)中的鬼魂(靈魂)。如果一個人,全身都機械化甚至於義體化,那麼還可以稱為是人麼?如果一個機器人或者再生人宣稱自己擁有記憶(靈魂),那麼他可以被稱為是人麼?這種永恆「我是誰」的拷問和思辨才是《攻殼機動隊》的內核,也是賽博朋克的內核。由這個內核所延展開的關於信仰,操控,集體無意識,科技霸權等外延所影射出對現實社會的擔憂和思考,才是讓人慾罷不能的魅力所在。
而我在最新版的《攻殼機動隊》中完全沒有看到這部分的深層內核,有的只是一些虛頭八腦政治正確和譁眾取寵的大打政治擦邊球。你把所有的人物和場景都換了個皮,再按上一顆美國芯,這樣的《攻殼機動隊》還是催生出《黑客帝國》的經典麼?
這樣的「攻殼」我們不認。另外,今年還會再出的《銀翼殺手:黑蓮花》恐怕也會兇多吉少了。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