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中的下人們,基本上都是「人精」,該巴結誰,不該巴結誰,看的一清二楚,做的滴水不漏。比如說大觀園中管小廚房的廚娘柳家的,也十分清楚,哪位主子房裡的「副小姐」,是必須巴結的;哪位主子房裡的「副小姐」,是可以下看的。
所以,當怡紅院的丫頭們,來小廚房要什麼東西時,她滿臉堆笑,極力奉承,分分鐘搞定。晴雯派小丫頭來要一份蘆蒿,她忙著問是「雞炒,肉炒」,小丫頭說「因葷的不好,才另叫你炒個麵筋的,少擱油才好」,她忙的說「自己發昏」,趕著洗手炒了,狗顛兒似的親捧了去。芳官讓她給自己做碗飯,她奉上了一碗蝦丸雞皮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醃的胭脂鵝脯,一碟四個奶油松餉卷酥,一大碗熱騰騰、碧熒熒的綠畦香稻粳米飯。
然而,當迎春房裡的大丫頭司棋,來單獨點餐的時候,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司棋要碗豆腐,她給弄了些餿的;司棋要碗蒸雞蛋,她說沒雞蛋了,還嘟嘟囔囔的派上了一大篇不是。
無論司棋單獨點餐,是否符合賈府中的規矩,柳家的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態度,也把她「看人下菜碟」,趨炎附勢的特點,彰顯的淋漓盡致。
然而,這個堪稱《紅樓夢》中趨炎附勢最明顯的女人,也曾經做過一件很善良的事。
當芳官她們,都還只是梨香院中地位低下的小戲子時,柳家的卻並不因她們低微的身份而看不起她們,反而待她們極好。當時,梨香院的芳官她們,身邊除了教習,就是那些指望剋扣她們月錢、天天罵的她們七葷八素的乾娘們。柳家的當時是梨香院的一個普通差役,雖然身份同樣卑微,但卻極盡所能地對給予了這些無依無靠的女孩子們一絲溫暖。
當時,誰也不知道這群小戲子們,有被放出來的一天。她們將來的命運,無非也是像賈府中曾經的唱過戲的女人一樣,「大了,配了咱們家的小廝們了」(王夫人原話)。所以,柳家的當時對這些女孩子們好,並沒有指望她們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回報,是一份純粹的善意。
然而,,一位老太妃的薨逝,給這些女孩子們帶來了命運的轉機,尤其是芳官,成了怡紅院中的地位雖然不高,卻格外得臉的丫頭。曾經待她們極好的柳家的,也因此看到了機會,希望通過芳官,把自己的女兒柳五兒,塞進怡紅院。
所以,她極力奉承怡紅院的丫頭們,也因此由一位善良的女人,成了「趨炎附勢」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