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da是全球領先筆記本電源適配器製造商」,這是來自鴻達順官網的宣言。其實我們很多筆記本電腦的充電器都來自鴻達順,今天我們的主角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款充電器不僅可以為筆記本電腦提供充足的電量供應,其他接口也可以為手機、平板、遊戲機等各種產品服務,堪稱是「桌面核電站」。
一、包裝及配件
鴻達120W充電器由紙殼包裝,以黑色為主,黃色拼接,表面還有一些條紋。正面可見充電器渲染圖,以及產品名稱和主要賣點。
背面上半部分仍為賣點宣傳,下半部分則是參數信息,後面會和充電器上的參數一起說。
側面則為純黃背景,最吸睛的是「120W渦輪增壓適配器」,看來充電器行業也要向汽車行業學習。我們認為甭管什麼增壓,用戶體驗才是王道,後面我們會進行測試分析。
打開包裝,可以看到產品被裹在塑料氣泡袋,旁邊還有紙殼保護,雖然方法粗糙了一些,但是防護表現應該不錯。紙殼上還印有提示:電源線*1 底座支架*1。
這種電源線其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電腦、冰箱、電飯煲等都會使用類似的線材。
兩端分別為三腳插頭和三孔插座,相對會更安全一些。
底座支架除了使充電器使用更方便外,還花了點小心思,可以當手機支架使用。
如圖,可以邊充邊玩,可見設計師也是花了心思的。
包裝內物品一覽,分別是底座支架、充電器、電源線、說明書。
二、外觀展示
鴻達電源出品的這款120W充電器呈長方體,體積不小,孔位挺多,初看並不像充電器,倒是像小編桌子上的拓展塢。
四個接口分別是兩個USB-A和USB-C接口,上面還有一個指示燈,從上往下一字排布,非常整齊。USB-A接口舌片為橘黃色,印有「QC3.0」標誌,應支持QC3.0快充;USB-C旁印有「PD」、「PPS」、「QC4+」標誌,表示支持這快充「三板斧」。
充電器整體以黑色為主,外殼由微磨砂黑與亮黑拼接而成,側面中心印有「HUWDER鴻達電源」,表明品牌歸屬。一種使用形態是放在包裝附贈的底座上,可以使充電器立起來,顯得更加整潔。
另一面則在四角有四個腳墊,可以放置的更加穩固。
這就是第二種使用形態啦,直接平放即可。
側面的弧形凹槽可以增大摩擦,使用時更加安全方便。
頂部除了輸入接口外,還印有產品參數信息。
輸入接口為並不多見的品字形。參數摘錄如下:
USB PD電源適配器
型號:A1903
輸入:100-240V 2A 50-60Hz
總輸出:120W(最大)
USB-C×1:5V/9v/12V/15V 3A 20V 5A(單口)
PPS×1:3.3V-20V 5A(單口)
(USB-C/PPS)×2:5V/9v/12V/15V/20V 3A(單口)
USB-A:4.5V5A 5V4.5A 3.6V-6V3A 6V-9V2A 9V-12V1.5A(單口)
深圳市鴻達順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三、體積、重量及對比
使用遊標卡尺測得充電器的高度約為81.21mm。
厚度約為28.60mm。
長度約為112.61mm。
充電器淨重約為372.5g。
將鴻達120W充電器與蘋果61W充電器進行對比,可以看到鴻達的厚度高度都與蘋果相差無幾,只是長度會更長一些。
四、快充協議檢測
1、USB-C1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T002檢測USB-C1口輸出協議,顯示支持Apple 2.4A、DCP、QC2.0、QC3.0、QC4.0+、AFC、FCP、SCP、PE、PD3.0和PPS快充協議。
除此之外,其PDO報文顯示USB-C1口還具備5V3A、9V3A、12V3A、15V3A、20V5A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3.3-21V/5A一組PPS電壓檔位。
2、USB-C2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T002檢測USB-C2口輸出協議,顯示同樣支持Apple 2.4A、DCP、QC2.0、QC3.0、QC4.0+、AFC、FCP、SCP、PE、PD3.0和PPS快充協議。
PDO報文顯示USB-C2口還具備5V3A、9V3A、12V3A、15V3A、20V5A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3.3-21V/5A一組PPS電壓檔位。
3、USB-A1
使用KT002檢測USB-A1口的輸出協議,顯示支持Apple 2.4A、DCP、QC2.0、QC3.0、AFC、FCP、SCP和PE這些快充協議。
4、USB-A2
使用KT002檢測USB-A2口的輸出協議,顯示同樣支持Apple 2.4A、DCP、QC2.0、QC3.0、AFC、FCP、SCP和PE快充協議。
快充協議測試小結
經過測試,鴻達120W 2A2C充電器的四個接口是兩兩相同,支持盲插,即兩個USB-C接口兼容的快充協議一致,除了OPPO系獨家DASH/VOOC/WARP閃充沒有兼容外,幾乎所有主流快充協議都可以兼容;而兩個USB-A接口兼容的快充協議也是一致的,相比兩個USB-C接口少了QC4.0+、PD3.0和PPS,快充兼容也很不錯。
五、充電兼容性測試
1、USB-C
iPhone11 Pro Max 支持USB PD和Apple2.4A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A為iPhone11 Pro Max充電,功率為9.10V 2.51A 22.89W。
三星 S20 Ultra 5G手機支持PPS、AFC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三星 S20 Ultra 5G手機充電,功率為9.54V 4.22A 40.32W。
努比亞紅魔5G手機支持PPS、QC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努比亞紅魔5G手機充電,功率為9.37V 4.99A 46.84W。
iPad Air 3支持Apple 2.4A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iPad Air 3充電,功率為15.09V 2.30A 34.86W。
Macbook Pro 16支持USB PD快速充電協議,運行若干「吃電」程序後,使用USB-C對Macbook Pro 16充電,功率為19.99V 4.59A 91.81W。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我們將USB-C充電兼容性的測試數據放在表格當中。蘋果設備均很好的握手PD快充協議,三星 S20 Ultra 5G手機以及努比亞紅魔5G手機均成功握手PPS快充,其他設備表現也都符合預期;最亮眼的是Macbook Pro 16,功率超過91W,以及某款支持100W充電的移動電源,功率超過99W。
為了更直觀的表現,將數據放在柱狀圖當中99W的移動電源自然高居榜首,隨後是幾臺筆記本電腦,接著是三星 S20 Ultra 5G手機以及努比亞紅魔5G手機;排名最後的是Switch底座與iQOO 5。
2、USB-A
iPhone11 Pro 支持USB PD和Apple2.4A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為iPhone11 Pro充電,功率為5.19V 2.36A 12.26W。
華為 Mate30 支持SCP、FCP和 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為華為 Mate30充電,功率為5.10V 4.48A 22.88W。
小米 10 Pro手機支持PPS、QC和USB PD快速充電協議,使用USB-C對小米 10 Pro手機充電,功率為8.25V 2.26A 18.68W。
USB-A接口的兼容性表現正常,華為系的三臺旗艦都在22W以上,表現不錯;小米的兩臺旗艦也接近20W,符合期待;其它機型表現正常。
再來看看排名,華為的三臺旗艦排名最高,小米的兩臺旗艦緊隨其後;功率最低是iQOO 5 Pro,私有協議可以理解。
六、多口同時輸出
1、雙USB-A
對充電器的多口同時輸出進行測試,使用USB-A1為魅族17 Pro充電,功率為8.31V 1.80A 15.00W,同時使用USB-A2為努比亞紅魔5G手機充電,功率為5.05V 0.11A 0.59W。充電器不支持支持雙USB-A同時輸出為設備充電。
2、雙USB-C
使用USB-C1為魅族17 Pro充電,功率為8.63V 1.88A 16.27W,同時使用USB-C1為MacBook Pro 16充電,功率為19.87V 2.18A 43.32W,充電器支持USB-C1和USB-A1雙口同時輸出為設備充電,輸出功率分配為45W+18W充電模式。
3、USB-C+USB-A
使用USB-A為魅族17 Pro充電,功率為8.35V 1.80A 15.06W,同時使用USB-C為MacBook Pro 16充電,功率為19.63V 4.57A 89.77W,充電器支持USB-C和USB-A雙口同時輸出為設備充電。
4、雙USB-C+USB-A
使用USB-A為魅族17 Pro充電,功率為8.08V 1.79A 14.54W,使用USB-C1為MacBook Pro 16充電,功率為19.89V 2.59A 51.65W,同時使用USB-C2為MacBook Pro 13充電,功率為19.82V 2.55A 50.69W,充電器支持USB-C1、USB-C2和USB-A三口同時輸出為設備充電。
5、USB-C+雙USB-A
使用USB-A1為魅族17 Pro充電,功率為8.49V 1.80A 15.31W,使用USB-A2為努比亞紅魔5G手機充電,功率為5.62V 2.14A 12.08W,同時使用USB-C1為MacBook Pro 16充電,功率為19.62V 4.60A 90.36W,充電器支持USB-C1、USB-A1和USB-A2三口同時輸出為設備充電。
6、四口同時輸出
使用USB-A1為魅族17 Pro充電,功率為5.06V 0.10A 0.51W,使用USB-A2為小米 10 Pro充電,功率為8.01V 1.65A 13.30W,使用USB-C1為MacBook Pro 13充電,功率為19.90V 2.71A 54.10W,同時使用USB-C2為MacBook Pro 16充電,功率為19.79V 2.79A 55.36W,四口中兩個USB-C和一個USB-A的電流是可用的。
七、溫升測試
很多讀者非常關心充電器發熱量,所以我們加入了溫升測試,但首先要明白幾個溫升測試小知識。
充電器熱量跟功率密度、效率值、內部方案設計、環境溫度等等有關,功率密度低的產品因為體積大有足夠的空間讓元件布局隔開,表面溫度會較低,但體積往往十分巨大。而功率密度高的產品,內部往往採用了立式插板元件堆疊等設計,儘可能地將充電器做小方便用戶攜帶,理論上溫度會比功率密度低的產品熱。
另外單口充電器與多口充電器因為電路設計上不同的發熱也有區別,單口充電器屬於AC to DC直接輸出方式,多口充電器則是AC to DC to DC,經過二次壓降發熱量相對單口充電器會高一點。
對充電器的溫升進行測試,測試條件為在溫度約為25℃的恆溫箱內以20V 5A 100W的功率持續輸出一小時進行測試。準備開始測試前,最高溫度為29℃。
半小時後,當前最高溫度為70.8℃,整體比較均勻,溫度上升了41.8℃。
另一面最高溫度為60.1℃,整體比較均勻,溫度上升了31.1℃。
測試一小時後,當前最高溫度為78.5℃,整體比較均勻,溫度上升了49.5℃。
再來看另外一側,當前最高溫度為65.9℃,溫度上升了約36.9℃。
溫升測試小結
一小時滿載溫升環節是用來測試充電器在極限使用的情況下的發熱情況,用戶日常使用中很少會遇到這種長時間滿載的情況。手機、平板、充電寶等數碼設備功率不大,溫升會較為緩和,而筆記本充電則會隨著電量逐漸飽和而降低功率,發熱也會同步降低。
目前國家標準中對充電器表面溫度要求是,不高於95度,鴻達120W 2A2C充電器測試最高溫度仍比國家標準低不少,這些溫度都是符合安全使用標準的。
八、最大輸出功率
使用EB程控電子負載測試鴻達120W 2A2C充電器USB-C接口的最大輸出功率,以0.1A為電流步進幅度,10秒為時間間隔,最終錄得最大輸出為18.65V 5.50A 102.6W。
九、滿載穩定性
按照額定功率20V 5A滿載進行穩定性測試,測試時間為一小時,測試過程中電壓值呈水平直線,無明顯波動情況,長時間滿載也十分穩定。
十、充電實測
模擬生活的使用場景,使用USB-C1為MacBook Pro 13充電,使用USB-C2為MacBook Pro 16充電,來看一下充電全程的變化。
為MacBook Pro 13充電,經過短暫開機,功率到達了 20V 2.25A 45W的功率檔位,大功率輸入持續了約47分鐘,隨後電流和功率開始階梯式下降直至充電結束,中間出現過幾次大的波動,尤其是1小時10分到30分中這二十分鐘電流和功率上升波動較大,最高功率為20.04V 2.91A 58.48W。
為MacBook Pro 16充電,經過短暫開機,功率到達了 20V 5A 100W的功率檔位,大功率輸入持續了約38分鐘,隨後電流和功率開始階梯式下降直至充電結束,最高功率為19.93V 3.96A 78.96W。
十一、全程充電測試
充電測試數據製作成表格,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半小時為MacBook Pro 13充入32%電量;1小時充入63%電量;全程耗時方面,iPhone 11 Pro全程充電耗時2小時29分。
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半小時為MacBook Pro 16充入34%電量;1小時充入61%電量;全程耗時方面,iPhone 11 Pro全程充電耗時2小時30分。
十二、轉換效率測試
1、110V 60Hz
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進行了轉換效率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將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各個電壓檔位的輸出功率拉滿進行測試包括:20V5A、15V3A、12V3A、9V3A、5V3A,測得插線板AC端輸入功率和USB端輸出功率,通過計算,可得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分別為88.24%、85.35%、84.15%、82.10%、76.15%。
2、220V 50Hz
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220V 5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進行了轉換效率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將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各個電壓檔位的輸出功率拉滿進行測試包括:20V5A、15V3A、12V3A、9V3A、5V3A,測得插線板AC端輸入功率和USB端輸出功率,通過計算,可得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分別為89.34%、86.60%、85.01%、82.66%、76.15%。
轉換效率測試小結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設備,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轉換效率指的是充電器輸出功率和輸入功率的比值,也就是對電能的利用效率,轉換效率越高越省電。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110V 60Hz和220V 50Hz交流輸入的各個電壓檔位下共測試出十個數據,從77%到84%不等。
十三、紋波測試
1、110V 60Hz
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進行了空載與重載的紋波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空載情況下:5V0A、20V0A、15V0A、9V0A、12V0A,輸出時紋波峰峰值為:37.6mVp-p、26.4mVp-p、24mVp-p、23.2mVp-p、22.4mVp-p、。
重載情況下:20V5A、15V3A、12V3A、9V2A、9V3A、12V2A、15V2A、5V3A、5V2A、20V2A,輸出時紋波峰峰值為:73.6mVp-p、41.2mVp-p、40.8mVp-p、38.2mVp-p、36.8mVp-p、35.2mVp-p、34.4mVp-p、33.6mVp-p、31.2mVp-p、25.6mVp-p。
2、220V 50Hz
在220V 5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進行了空載與重載的紋波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空載情況下:5V0A、20V0A、9V0A、15V0A、12V0A,輸出時紋波峰峰值為:35.2mVp-p、27.2mVp-p、23.2mVp-p、22.4mVp-p、21.6mVp-p。
重載情況下:20V5A、12V3A、9V3A、5V3A、15V3A、12V2A、9V2A、15V2A、5V2A、20V2A,輸出時紋波峰峰值為:70.4mVp-p、38.8mVp-p、38.8mVp-p、36.8mVp-p、36mVp-p、35.2mVp-p、33.6mVp-p、29.6mVp-p、28.6mVp-p、27.2mVp-p。
紋波測試小結
國家標準中充電器紋波要求是不高於200mV,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110V 60Hz、240V 50Hz輸入電壓下,所有輸出功率紋波峰峰值均低於200mV這個標準很多,表現不錯。
十四、空載功耗測試
經過功率計測試,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在220V 50Hz的空載功耗為0.076W,換算下來,一天損耗的電能是:0.076W*24h=1.824W·h,一年損耗的電能是:1.824*365/1000=0.66KW·h,若市價電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空載功耗約為0.4元左右。
110V 60Hz時的空載功耗為0.039W。換算下來,一天損耗的電能是:0.039W*24h=0.936W·h,一年損耗的電能是:0.936*365/1000=0.34164KW·h,若市價電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空載功耗約為0.2元左右。
充電頭網總結
鴻達電源出品的這款120W充電器呈長方體,體積不小,孔位挺多,整體為黑色,厚實穩重。它擁有最大120W功率輸出,兩個USB-C接口和兩個USB-A接口,支持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手環、TWS耳機等設備充電,一個充電器就可以兼顧多設備同時使用十分靈活。
兩個USB-C接口支持功率盲插,任意插入均可獲得最大100W輸出,輸出電壓包括了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5A五個固定電壓,還帶有一組PPS3.3-21V/5A。兩個USB-A接口同樣支持功率盲插,任意插入均可獲得最大22.5W輸出,輸出電壓包括了4.5V5A 5V4.5A 3.6V-6V3A 6V-9V2A 9V-12V1.5A五個固定電壓。
快充協議支持方面,兩個USB-C除了OPPO系獨家DASH/VOOC/WARP閃充沒有兼容外,幾乎所有主流快充協議都可以兼容;而兩個USB-A接口兼容的快充協議相比之下少了QC4.0+、PD3.0和PPS,也很不錯。
如此強大的性能,高功率與幾乎全協議支持,小編覺得這款充電器除了出差、旅行以及日常辦公生活這樣的場景之外,也非常適合會議場景,既能滿足大功率筆記本的用電需求,也可以滿足參會人員手機的需求。
總而言之,鴻達120W 2A2C充電器功率強大,2A2C四口配置可滿足大功率多設備用戶充電需求,用「桌面核電站」來形容絕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