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5000字。講了如下內容:
1、用各種人格/階層分類理論分析具體的人,為什麼不靠譜。
2、分類理論真正的用途。
3、利用分類理論賺錢和社交的第一種方法
4、利用分類理論賺錢和社交的第二種方法
5、「維度型分類理論」的用法。
6、評一下歐神的分類,以及鬱清叔叔的分類,還有我和鬱清叔叔的一些往事。
現在正式開始。
引子
做情感很多年,經常遇到兩個問題:
男人喜歡怎樣的女人。
女人喜歡怎樣的男人。
事實上,這兩個問題本身就不靠譜,怎麼回答都無意義。
男人和男人的區別大了去了,女人和女人的區別也大了去了。
同一個女生宿舍裡,四個女生可能性格,審美,都完全不同。
男生宿舍也一樣。
你試圖歸納整個男性/女性群體,又想要深入和精細化,不是扯淡是什麼?
說出來的,無非都是一些標籤而已。
這種問題就類似於:東北人是怎樣的?
大家腦海中都是一堆標籤。
誇的有很多,豪爽啊,講義氣啊,熱情啊,能動手絕不逼逼啊,等等等等。
黑的也有一大堆,我就不說了。
但這些標籤,完全無助於你深入地了解某個具體的東北人。
事實上,東北人和東北人之間的區別大了去了。
有的人可能和你腦海中的標籤印象完全相反。
說到這裡,我想給女生們推薦一套10多年前的網絡黑道小說叫做《黑道風雲二十年》。(是書不是劇,不過劇也拍得也不錯)
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黑道大哥。
有的義薄雲天,有的不可一世,有的逗比,有的邪魅,有的鐵憨憨,有的是 裝逼王中王,有的是城鄉結合部情聖。還有可攻可受的偽娘老大。
各種不同又有趣的東北漢子形象。
女生們看了,可以去豆瓣的「愛情地圖」小組說說你喜歡哪種漢子。我在那裡給專門開了個貼子。(點擊最後的「閱讀原文」能直接進入貼子。)
說回正題。
類似:男人如何如何,女人如何如何,東北人如何如何,男人喜歡怎樣的女人,女人喜歡怎樣的男人,等等等等一系列問題和探討。
對我來說,都是意義不大的貼標籤而已。
對於你去深入地認識某個具體的男人,具體的女人,具體的東北人,一點幫助都沒有。
曾經還有妹子發給我好幾張不同風格的女生照片,問我:你們男人喜歡哪一種長相。
我說:你這都什麼問題。你問我喜歡哪種,我能回答。你問我「你們男人喜歡哪種」,我答不了。不同的男人的審美區別大了去了。我代表不了別的男人。不說別的,就說你宿舍裡四個女生,對男人的審美都不同。男人對女人的審美也一樣千差萬別。
她還繼續問: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你是情感專家啊,你了解男人嘛。你就說個大概吧,就是絕大多數男人會喜歡這裡面哪種類型的女生?
我再沒和她說過話了。
她一開始問這問題,沒毛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
但我說這麼明白了,她還這樣問,我覺得她智商有問題。
上面寫了這麼多,無非是講了一個我強調了多次的東西。
要看懂一個人,你必須細緻具體地分析ta本身。而要做到這點,你還得跟ta有深入的交流和相處,不能僅靠外部觀察。
你得忘掉那些大而化之的群體性理論,什么女人都怎樣,男人都怎樣。
那麼,該怎麼去跟人家深入相處,然後分析對方呢?
這是《劉念愛情地圖》裡非常重要的內容,各位屆時等著看我的連載好了。
(2020年10月1日開始在本公眾號連載)
而本文,是針對讀者們的一個後續疑問。
這個疑問就是:念叔你說的我懂了,確實,那些講【男人如何如何,女人如何如何】的理論不靠譜。
那麼,那些分類理論怎麼樣呢?
就是把人分成各種類型。
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心理,也有不同的相處方式。
比如四型/九型/十六型人格啊。
八種女性分類啊(這還是念叔你自己早年講的課程)。
石頭剪刀布男人啊。
以及各種按照社會圈層分類的方式。
這些理論把人分類處理,看起來應該比較靠譜,可以幫助我們看透一個人嗎?
我的答案是:依然不行。
但是,分類理論有分類理論的好處。它們有它們的適用範圍。
甚至還能用兩種你想不到的方式來幫你社交和掙錢。
(為了避免歧義,我要解釋一下上面這句話:是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你社交,以及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你掙錢。)
接下來就聽我分析。
一、分類理論為什麼不能用來分析個體
各種分類理論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們只描述了【佔總人數不超過20%的各種典型的特殊人群】。
而讀者卻以為,這些不同類型的特殊人群,就代表了全部人口。
事實上,80%的人都是普通的,中庸的,不屬於任何類型(或任何類型的特徵都有一些)的。
ta們由於太普通,被我們忽視掉了。
我們只看到了那些特殊人群。
我來舉個最簡單的四型人格分類的例子吧。
給出如下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看這個人是內傾還是外傾的。
內傾外傾,各位就簡單理解成內向外向吧。
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
內向者的能量來源來自於獨處,一旦和人社交,就會消耗ta們的能量。
而外向者的能量,則來自於社交,社交對ta們來說是充能,獨處反而會耗電。
請各位注意上面這種「充能耗電」的解釋。它是不嚴謹的。
它容易誤導人,讓人們以為「內向者」和「外向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兩種人。
實則不然。
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外部的「刺激」,都有一個舒適區。
而這個舒適區的範圍,又因人而異。
比如有的人對於外部刺激的舒適區範圍在30dB-60dB之間(此處dB單位包括了音量,但不單指音量)。
ta就會喜歡很安靜的環境。
但也不是絕對安靜,比如有鳥語溪流的聲音,就很舒適。
如果外部刺激小於20dB,過於安靜了,ta也會覺得不舒適。
這個人的日常表現就會是典型的內向者。
一旦進入熱鬧的社交環境,外部刺激大於60dB了,ta就難以忍受了。
ta就喜歡在安靜的地方帶著一個人發呆看書聽歌刷手機。
同樣的,ta的內心也比較敏感。心理上的刺激,也屬於刺激。
而有的人對於外部刺激的舒適範圍在50dB到80dB之間。
ta一個人待著就很不舒服。ta就喜歡去熱鬧地方待著,和人社交。
ta就表現出典型的外向者特徵。
在KTV和夜店裡玩得開,不代表某人很外向。
很多內向的人,練出了社交技能,也能玩得開,只不過事後需要回家「充能」來恢復。
但是能在KTV和夜店裡呼呼大睡的,通常都很外向。這可是ta們的舒適範圍。
如果一個嬰兒剛出生時,總是很安靜。哪怕很多大人來看ta,ta都能睡得很香。請注意,ta長大了很可能是個外向的人。因為ta對外部刺激不敏感。
反之,如果一個嬰兒剛出生時特別吵鬧,動不動就哭。你可別以為ta長大了也會很吵鬧。ta哭是因為對外部刺激太敏感了,感覺很不舒服。ta長大了很可能是個內向者,就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著。
以上說的是內傾-外傾維度。
再來看另一個維度:對事or對人
意思就是,你是更關注「事情的解決」還是「人際關係的好壞」。
很多「對事」的人,為了解決某件事情,達成某個目的,是不惜損失人際關係的。他們通常更敢於say no,以及提出要求。
而更注重關係的人,有時想要某個東西,但再想想,可能會損壞人際關係,於是也就算了。
這並不是膽小的妥協(比如怕被對方打什麼的)。而是ta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
介紹完了這兩個維度,我們就能得出四種人:
控制型更注重事務的進展,同時性格外傾。他敢於管理別人,對他人提出要求,來推動事情的完成。
表現型更注重人與人的關係,同時性格外傾。所以ta更在乎的是獲得別人的注視,獲得影響力。表現型的人不喜歡跟人發生衝突,卻容易和另一個表現型的人不對付,因為這是在競爭影響力。但如果兩個表現型的人特別投緣,能夠雙賤合璧共同閃光的話,ta們簡直會覺得自己找到了靈魂伴侶。
分析型更注重事務的進展,性格內傾。所以ta常常一個人悶著頭踏踏實實苦幹,而不習慣推動別人來達成目標。
友善型更注重人與人的關係,同時性格內傾。所以ta是個安靜又特別友善,特別好說話的人,基本不和人發生衝突。
這四種類型可以有不同的名稱,比如權力型(控制型),舞臺型(表現型),踏實型(分析型),和平型(友善型)。
基本上你所見過的各種四型人格分類,都和這差不多。
比如在樂嘉的性格色彩學裡。
黃色對應控制型,紅色對應表現型,藍色對應分析型,綠色對應友善型。
又比如醫學之父,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提出的「體液說」。
膽汁質對應控制型,多血質對應表現型,黏液質對應分析型,抑鬱質對應友善型。
即:
第一類:控制型-權力型-黃色性格-膽汁質
第二類:表現型-舞臺型-紅色性格-多血質
第三類:分析型-踏實型-藍色性格-黏液質
第四類:友善型-和平型-綠色性格-抑鬱質
基本是換湯不換藥。
但是,這些四型人格的理論,並非都是統一用我上面的「兩維度區分四象限」的方法得出來的。
很明顯,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就是他自己憑經驗總結的。雖然後人牽強附會地給他加上了【內向還是外向&情緒穩定還是不穩定】倆維度,還不如我這倆維度靠譜。
為什麼得出這些四型人格的方法不同,但結果卻都差不多呢?
因為這是個逆向篩選的過程。
是我們廣大受眾覺得,這四種人在生活中很常見,很典型。
於是我們接受了這種分類。
然後描述這四種人的理論才存活了下來。
而別的分類理論很多都死掉了。
可問題就在於,我們之所以覺得這四種人很典型,只是因為ta們太容易讓我們印象深刻了。
僅此而已。
而大多數普通人,並非典型的紅黃藍綠性格中的任何一種。我們根本記不住ta們。
比如一個群體裡,典型的黃色性格可能只有一個人,紅色有一兩個,藍色有好幾個,綠色有兩三個。
而其它被忽視的大多數,特徵並不明顯。
有時強勢,但也沒那麼愛控制別人;
有時很嗨,但也沒那麼愛表現;
有時會踏踏實實悶頭苦幹,但也堅持不了太久;
有時很會和平友善,但也有忍不住發飆的時刻。
ta們是無法被紅黃藍綠中的任何一種歸類的。
可該群體中的人,一看性格色彩學,卻覺得好有道理,生活中的人真的就分這幾類耶!
因為ta們就對典型的紅黃藍綠那幾個印象深刻。
而人們用該理論分析自己,也常常以偏概全。
比如,覺得自己是綠色性格的人特別特別多。
因為人們總是記得自己受委屈的時刻,而忽視自己欺負別人的時刻。
好多明顯表現出黃色性格(即控制型權力型)的人,也覺得自己是綠色性格(即和平型友善型)。
ta們認為自己黃是因為工作職責or家庭職責所在。
比如自己是個領導,要帶團隊。or是個稱職的妻子/丈夫,要約束管教伴侶。
才不得不強勢,所以才顯得很黃。
而自己的本質,其實是綠的。
所以,這些分類總是一開始看著特別有道理,很能吸引新人。
但你研究久了,就總能發現它們只覆蓋了少數情況。
再然後,這些理論為了繼續吸引受眾,只能推出複合類型。
比如紅+黃
比如剪布男(剪子+布)
比如九型人格中的891複合型,369複合型。
等等等等。
而MBTI(16型人格)則是用問卷的形式給你打分,然後告訴你「傾向」那種人格。
這樣既是「嚴謹」的做法,也是「聰明」的做法。
因為它所描述的16種典型人格,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沒有人會在做了問卷之後,發現自己100%屬於某種人格。
既然不存在,你就永遠不能說它對這16種理想化人格的描述是錯誤的。
可MBTI的宣傳和傳播,則是靠著對這16種理想化人格的描述,來吸引感興趣的人的。
也就是說,大批受眾可沒把這16種人格當成理想化的,都是當成真實的人格類型來套用。
因為這些人格類型「看起來都太典型了」。
知乎上到處都是「怎樣吸引INTJ?」「ENTP有什麼明顯特徵?」之類的問題。
明顯就是把不存在的理想型當成了真實的人格類型。
事實上,如果大家理解「正態分布」的概念的話
(正態分布)
就會知道,在大多數維度中,「中庸」的數量永遠是最多的。
比如【內傾-外傾】維度。(MBTI裡第一個維度就是這個)
大多數人的刺激舒適區,既不高,也不低。
既不習慣太安靜,也不喜歡太吵鬧。
既不是典型外傾,也不是典型內傾。
這類人沒法通過【內傾-外傾】維度來區分。
所以,無論各種分類理論,用多少維度搞出了多少種分類,它們所總結的始終都是「特殊人群」。
可這些最典型的「特殊人群」往往佔據了我們大腦中90%以上的印象。
所以人們才覺得分類理論能夠描述所有人(其實不超過20%)。
本節最後(不是本文最後),我再帶著各位做一系列簡單的數學題。
四型人格是由兩個維度來區分的。
每種維度有「是」or「否」兩種情況。
於是2^2=4種人格
而根據正態分布,每種維度至少應該有「是」,「偏向是」,「一般」,「偏向否」,「否」等5種情況。(而且選中間三項的,通常還更多)
如果每種維度分5種情況,那兩個維度就能分出5^2=25種人格來。
而MBTI(16型人格)是由4個維度,每個維度「是」or「否」兩種情況來區分的。
所以有2^4=16種人格。
如果嚴謹一點,每種維度分五種情況,MBTI就應該是5^4=625種人格
而目前公認的描述人格特質比較全面的理論是「大五人格理論」。
大五人格理論把人格特質分成五個大類: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盡責性。
而這五個大類,又分別有6個小類。
如此一來,就有了5*6=30個維度。
假如每個維度又分五種情況的話。
那麼總的人格類型就有5^30=931322574615478515625個。
各位請看好了,這是20位數。
而全地球的人口,70億,是10位數。
而大五人格理論還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它並沒有描述人的「黑暗特質」。
如果要更嚴謹,可能我們能得出30位數的人格特質分類來。
所以各位,現在你知道那些4/9/16型人格分類有多麼粗糙了吧。
我再說一遍。
這些分類理論之所以看起來有道理,只是因為它們囊括了一些典型的「特殊人群」而已。
我們總是對這些「特殊人群」印象深刻,而對普通的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而當我們用分類理論來自我分析時,也常常拿自己主觀上對自己的理想化看法,來往這些理論上套。
於是就常常覺得分類理論還挺有道理。
二、分類理論的適用領域:在狹窄的特定層面,分類處理大量人群。
雖然我在上文講明了,分類理論不適用於精確地分析某個人。
但它們並非毫無用處。
事實上,各種分類理論的用處極大。它們被廣泛運用在職場,銷售,管理中。
因為,好的分類理論適用於【在狹窄的特定層面,分類處理大量人群】。
什麼叫做【狹窄的特定層面】?
就是你和別人的接觸,並非全方位的,而是限定在某個特定層面上。
比如做銷售,你要關注的是客戶的付費習慣,消費心理,對產品的需求。然後把產品賣給他們。
你不需要跟客戶談戀愛,日夜相處。你也就不需要了解ta們的情感狀況,依戀關係,內分泌是否失調等。
什麼叫做【大量人群】?
比如你是個老資格的班主任,帶過上千的學生,現在手頭還帶著幾十個學生。
你想把他們帶好,這就是處理大量人群。
如果你是個被豪門聘請的私人教師,就帶兩三個孩子。那你就不屬於處理大量人群。
一旦符合【在狹窄的特定層面,要處理大量人群】的情況,那麼一套適用於該層面的,好的分類理論,就特別有用。
每個成交高手,都有一套自己對客戶的分類方法。首先對客戶進行迅速判斷,然後對於不同類型的客戶,該用怎樣的銷售方式。但成功率也不可能是100%,高手可能都只有60%左右,這還是初步篩選過之後的客戶。但因為處理客戶的數量大,所有整體看,分類是很有效的。
每個老資格班主任也一樣,他一定總結有一套對學生性格的分類。不同類型的學生,有不同的管理和溝通方式。
所以,各種分類理論之所以廣泛地運用在銷售,管理,教學上等等。就是因為它們都是在狹窄的領域,要處理大量人群。
而對於我們這些做情感自媒體,心理自媒體的人來說。
我們做這個領域,接觸了大量的案例,也相當於處理了大量人群。
這時,我們總能總結出各種各樣的能讓你(韭菜)看起來很有道理的分類。
你參考參考是沒問題的。
但如果你要深入了解某個具體的異性。
那我們總結出來的這些類型,你一個都不要信!
在兩性關係上,如果你是男生,只想大量地泡妞上床,或者你是女生,只想大量地養備胎釣著人家,持續得到利益。
這就是在狹窄的層面,處理大量人群。
這時,分類處理對你就是有用的。
不一定是要從哪裡學來的分類理論。
老手自己會總結出一套來。比如自卑的怎麼搞,缺愛的怎麼搞,自戀的怎麼搞。
而在高手的自行分類之中,最重要的,也是小白根本想不到的一類是:
哪些人我不要碰,遇到就掉頭走,免得浪費時間。
你要處理大量人群,就絕不能戀戰。
搞不定就撤。
絕對不能槓上。說這個人我搞不定,就一定要拿下ta。
久而久之,你自己就會發現哪些類型是自己搞不定的。就會自動迴避開。
但是呢,大多數人在兩性關係上的需求,都並不是要「處理」大量異性。
有的是想都不想。
有的也只是空想想而已。不會真去行動。
大多數人都是想遇到一個優質的,自己喜歡,也喜歡自己的異性,發展深入的親密關係。
那這種情況的,明顯不屬於【在狹窄的層面,處理大量人群】。
那麼分類理論對你就是不適用。甭管哪種分類理論。
我在之前有篇文章,《普通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在兩性關係中高攀》。
裡面提到普通人高攀的陽關正道,是「廣泛識人撿漏」。
就是普通的你,應該把70%以上精力放在如何能廣泛地接觸大量優質異性上。
和ta們成為朋友,並從中篩選出極少數「眼瞎」的。
然後再用剩下的30%精力重點進攻這些瞎子。
而不是遇到一個優質異性,就想要花100%精力去搞定ta。
因為你配不上人家是事實。
對方不是傻子也不是瞎子,你要搞定很難。
我所擅長的走心依賴流,也不是誰都玩得來的。
所以說,如果你想要高攀,而且能接觸大量優質異性的話。你在「交朋友」這個層面,對ta們進行分類處理是很有必要的。
但當你選定了瞎眼目標,接下來打算重點進攻時。
你就得放下心中所有的分類理論了。
三、分類理論的第一個賺錢和社交之道。
上一節講了分類理論的正統運用方式。
但其實分類理論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幫你賺錢和社交。
第一種方式是:塑造人物。
還記得我在前面講的四型人格嗎?
如果你看過美劇《欲望都市》,你就會發現四個女主角,分別就對應了這四型人格。
Samantha偏黃。
Carrie偏紅。
Miranda偏藍。
Charlotte偏綠。
我前面講過了。各種分類理論,之所以讓人們著迷,就是因為它們描繪了各種典型人群。
哪怕這些典型的特殊類型全部加起來,人數也只佔總人口的20%。
但人們對這些類型印象極深。
它們能夠很有效地激發共鳴:
天啊我就是這樣的人!
天啊我遇到過誰誰誰就是這種人!
天啊ta就是我想成為的人!
所以各位。
如果你在寫作上有天賦。
各種分類理論能賦予你在寫作和編劇上真正的賺錢之道。
讓你的作品水平立馬上升一個檔次,你所塑造的角色,能引起讀者和觀眾的深深共鳴。
你根本不需要苦苦構思塑造怎樣的人物性格。
你只需要深入研究一種廣受歡迎的X型人格理論,然後對照著塑造人物就夠了。
如果你還想塑造「心理有缺陷」的人。
你還可以對照DSM-5(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去塑造你的角色。
如果你天賦不夠,不能靠這個筆桿子吃飯的話。
那你就可以靠這個社交。
我在之前的文章《分享我的獨門絕技,如何讓異性對你打開心門》裡,講了我叩開異性心門的神器。
就是做一個storyteller。
我曾經在深圳的酒吧裡講愛情故事,講到我的聽眾心醉,講到她們心碎。
其實我講的不是單純的故事情節。
我是通過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我講的是這些人的人生故事。
我的聽眾能從這些人身上,看到她們自己的影子,以及她們愛過的人的樣子。
這些故事都來自於我的經歷,案例,以及和別人交換的故事。
我挑出來講的都是典型。
怎麼才是典型?
人物越靠近各個分類理論描述的,就越是典型。
就越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所以,當你通過社交,個人經歷,閱讀,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故事的時候。
你就可以對照這各大分類理論,把你的故事進行分類,豐富每種典型人格的人生故事。
再然後,你遇到異性,和ta成為朋友,娓娓道來你「曾經遇到的各種人和事。」
總會有一些故事,一些人的經歷,能深深打動ta。
使得ta也願意對你敞開心扉。並和你建立起深刻的連接。
因為ta覺得你懂ta。
四、分類理論的第二個社交和賺錢之道
利用分類理論來賺錢和社交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創建你自己的分類理論。
然後拿出去割韭菜。賺錢。
或者以談論該分類作為聊資,用來社交。和別人打開話題,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
比如男生就可以自創一個「男性分類」,很多妹子會對此特別感興趣的。你就能教她們。如果你能忽悠得好,她們就會跟你關係很好,甚至欣賞你崇拜你。
同樣的,女生可以自創一個「女性分類」,拿來教男人,成為他的心靈導師。
現在,我就帶領大家來感受一下,ayawawa是怎樣創造出「石頭剪刀布男人分類理論」,來割韭菜賺大錢的。
我以前有簡單講過。
這裡,我把自己當成ayawawa,讓各位感受一下全過程。請各位仔細學習,你學成了,你也能當情感專家騙錢。
我叫ayawawa。我是個情感專家。
但我幾年前有點力不從心了。
我已經靠從《進化心理學》裡總結出來的MV/PU,長擇/短擇這兩個概念,忽悠了好多年。
我覺得自己得創建新的理論了。
2014年的某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了大象公會的文章《男女關係之二:男性性策略》。
裡面講了側斑鬣蜥的三種類型。
這三種側斑鬣蜥的喉部顏色不同。分別是橙喉,黃喉,藍喉。
橙喉是霸道總裁,富有攻擊性。總是佔有大量領地,擁有大量雌性蜥蜴。
黃喉是浪蕩子,自己不佔有領地,總是進入橙喉的領地偷腥,和它的顧不上的配偶啪啪啪。
藍喉是老實男,佔有自己的小小一塊領地,擁有一個雌性配偶。藍喉的領地總是被橙喉搶去,配偶被橙喉霸佔。但是黃喉卻沒法和藍喉的配偶偷情,因為藍喉看得緊。
這太妙了,新理論來了!
這不就是擺明的三種典型男人類型嘛!
我可以拿這三種類型去忽悠我的女粉絲啊!
感謝黃章晉。
你就發一篇文章而已。
我卻將在此後的很多年,能因為你的這篇文章賺好多錢!
橙喉,我就管他叫多偶制男人。情人很多。很多實力男都是這樣的。
黃喉,我就管他叫竊偶制男人。總是和別人的女人偷情。好多小狼狗花花公子都是這樣的。
藍喉,我就管他叫對偶制男人。踏踏實實一夫一妻制。
三種典型的男人形象。
但是這還不夠。
我ayawawa最擅長的就是製造簡單的概念。
橙黃藍,多偶竊偶對偶。
這個理論的名字不太好起。
有了!
我就管他們叫石頭剪刀布男人!
還正好有了循環相剋的關係。
布男(多偶橙喉)專克石頭男(對偶藍喉)。霸佔他的領地,搞他的老婆。
石頭男專克剪子男(竊偶黃喉)。剪子男很難偷到石頭男的女人(看得緊)。
剪子男專克布男,因為布男情人多,看得不夠緊,所以剪子男總能得手!
分類概念已然構造完畢。
至於男人確實分為這三類嗎?
當然不是,這只是三種狀態而已,根本沒法描述一個男人的本性。
同一個男人,可能在不同的環境,狀態,條件(有錢or沒錢)下,呈現不同的狀態來。
但韭菜們不需要知道這些真相。
韭菜們只需要為我新發布的概念歡呼雀躍就好了。
接下來,我需要構造兩個體系。
體系一:編造出一系列的方法和指標來,判斷某個男人屬於哪種類型。
體系二:編造出操作方案來,教人「怎麼搞定這三種男人」。
這可難不倒我ayawawa。
迅速搞定。
新理論上線。
廣受歡迎!
一段時間之後……
問題來了,有韭菜發現,很多男人不只屬於這三類之一。
比如有的實力男,既擁有很多情人,又偷別人老婆。
這屬於布還是剪刀?
我艹,這些韭菜真是傻到冒泡了。
這根本不是類型的事。
這就是這個男人有實力有資源,他能這麼幹,為什麼不這麼幹?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男人,當他擁有了權力,資源,可以輕鬆地擁有很多女人,以及偷別人的女人還不需要付出代價時。
他們都會這麼幹。
你們讓他們當皇帝,他們都會三宮六院好不好?
所有的對偶都會變成多偶。
問題是他們沒這個實力而已。
這和男人的類型無關。和他的能力及環境有關。
但韭菜是不會懂的。
忽悠她們很好辦。
來個複合型就完了唄!
於是「剪布男」橫空出世!
她們又趨之若鶩。
現在在百度上搜索「剪布男」,截圖如下:
大眾已經在把我瞎編的概念當成嚴肅的理論再探討了。
還在「深度高階分析」,哈哈哈哈哈哈。
已經不需要我去發展這個理論了。
已經有無數小情感自媒體在借用我的理論來割韭菜了。
或者是一些死忠信徒真的相信我的理論,幫著我構造。
她們也是幫我做宣傳。
這就是我。
我是ayawawa。
我不是石頭,不是剪刀,也不是布。
我是傳奇般的鐮刀。
轉割韭菜。
五、維度型分類理論在「識人」上的真正用法。
所謂維度型分類理論,就是像我前面說的四型人格,是以兩個維度來分類的。
根據維度的不同,類型數量呈2的指數級上升。
兩個維度,就有2^2=4種類型。
三個維度,就有2^3=8種類型。
四個維度,就有2^4=16種類型。
ayawawa的石頭剪刀布就不屬於維度型分類理論。
其實維度型分類理論是可以用來分析單一異性(而非大量異性)的。
但你要做的就是:忘掉類型,專記維度。
什麼意思呢?
就拿最開始的四型人格舉例。
根據【內傾-外傾】和【對關係-對事情】這兩個維度,分出了四種類型。
那四種類型,都是為了對外銷售和展示的。
我要把這個理論賣出去,被人廣泛接受,我就得不停描述這四種不同的人格。而絕口不提那兩個維度。
樂嘉就很少提他的四種色彩人格是根據哪兩個維度構造出來的。
我要做編劇,寫小說,塑造角色,我得照著這四種人格來寫。而且還不能暴露維度。
這些都屬於對外銷售和展示。
而當我真正要分析一個人的時候,我絕對不會去判斷:
ta屬於控制型還是友善型?
如果ta是控制型,和控制型的人相處的方式是什麼?
因為上面這兩個問題,都是概念發展者編出來的。
請注意,概念發展著,不一定是概念創始人。
通常來說,各種分類概念的創始人都是學者,提出了分類概念,僅此而已。作為一個學術結論or思考結果而已。
然後概念發展者就像ayawawa一樣,去編出了「如何判斷類型」以及「如何跟不同類型的人相處的操作方法」
所以,我是不會信這些的。
那我怎麼用這些理論呢?
我直接看維度。
以四型人格舉例。
我根本不會判斷別人屬於哪一種人格,也不會去背別人編出來的相處方法。
但我會去感受ta是偏內傾還是偏外傾(即刺激舒適區是高還是低)。
看ta是更注重關係,還是更注重事情的解決。
我把這些作為我分析的指標。
分析出來之後,直接運用就好了。
以和妹子約會為例。
如果妹子刺激舒適區很低,我就和她在安靜的咖啡館閒聊,或者不聊天,各自看手機都挺好的,讓她感覺舒服就好。
如果妹子刺激舒適區很高,我就帶她飆車,出去嗨,慫恿她嘗試SM。
就這樣直接針對維度操作就好了呀。
管那些類型做什麼?
類型基本都是用來忽悠別人的。相當於把維度包裝成「傻瓜式方案」賣出去。
我很早以前教泡妞的時候,跟合作夥伴一起講過八種女性分類。
之所以有8種,就是有三個維度來判斷女性:
Test/Invent
Deny/Justify
Realist/Idealist
根據這三個維度,組成了八個類型。
各位如果想要了解的話,我當年的合作夥伴源靖(公眾號:源姨)寫了一本書叫《女生密碼》,你們可以買來看看。
這八種類型確實很典型,概括了女生在兩性關係中的八種不同心理和行為模式。
但說個實話,我們自己和妹子相處時,從來不判斷八種類型。
我們直接判斷三種維度就好了。
各位有心人可能會發現,上述三種維度裡的第二種維度Deny/Justify,我在上篇文章《當你喜歡的那個人,面對困難和壓力時》裡提到過。
就是女生對於一些不好的兩性經歷,有兩種態度。
一種是Deny,即否定/否認。
她們抬高了SEX的重要性,把它變成一件不可褻瀆的事情。如果發生了不愉快的經歷,她們寧願在記憶中刪除,免得感覺自己被褻瀆。
一種是Justiry,即合理化。
她們降低了SEX的重要性。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只不過是個意外而已。性嘛,很平常,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那件事發生了,我也沒有少塊肉,只要別人不知道,它就不存在了。
無論是抬高還是降低SEX的重要性,都是一種在心理上自我保護的方式。
本來在原版的女性分類理論裡,這個維度是非常猥瑣地用來判斷你該用怎樣的方式把妹子搞上床。
我直接用這個維度去判斷女性,一開始雖然是想泡妞。
可久而久之的,我感受了她們的內心。
漸漸地,我的想法就變成:怎樣去療愈她們,而不是把她們搞上床。這也正是我在上篇文章最後給男生出的思考題。
請各位注意了,我這樣的變化,絕不是因為我品德高尚。
各位千萬不要把我當成道德君子!我雖然胖,我他媽也是泡妞老手好嗎!我不要面子的嗎!(居然有好些妹子後臺發私信說我是個好人,氣死我了)
我這樣的變化,正式因為我直接用維度去判斷,去感受,反而更能接近姑娘的內心。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這個維度本來就是針對的人家難以啟齒的兩性經歷,你還利用它去啪啪啪。
我相信,任何男人接觸到這個本質面了,都會覺得這太操蛋了。
但是,如果我們不用維度去判斷。而是把維度封裝在八種女性分類裡。
接下來,你光是想著判斷某妹子屬於哪種類型,以及怎麼把該類型的妹子搞上床。
你就永遠無法觸摸到她的靈魂深處。
而事實上,你也很難把她搞上床。
因為這八種類型,只是八種理想化的典型而已。
大多數妹子其實都是各種類型都有一點。
所以你直接拿八種類型去套用某個具體的妹子,基本沒什麼用。
除非你能在生活中接觸大量妹子,然後廣泛泡妞。一個搞不定就換下一個。那這八種分類倒是能幫你分類處理。
這屬於在狹窄的特定層面處理大量人群。
總結一下本節內容:
你可以拿維度型分類理論去分析具體的人。
但你不要拿那些包裝好的分類去套用。
那都沒什麼用。
你應該直接拿維度去判斷,去感受。
六、分類理論的三大類型,兼評歐神和鬱清叔叔。
分類理論為了把自己銷售出去,各有各的方法。
一般來說,分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歐神特別擅長的:階層式分類。
(我是個完美主義者,我之所以寫這麼一篇文章,其實也屬於點評歐神的《新一代低值女》的一部分。就因為他給女性分了級。)
歐神最經典的分類就是把人按照資產分為A7,A8,A9。
後面又把妹子分為ABCDF。
歐神說,最頂尖的A類妹子,屬於魅力拔尖的0.1%,能讓A類男忘我追求。
歐神這種階層式分類和維度型分類都不同。
後者分出的各個類型是平等的。
而階層式分類都是不平等的。
於是它就會產生一種神奇的營銷效果:只要受眾接受了這個分類的設定,就自動入套,特別想往上爬。
A7想變成A8,A8想變成A9。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影響人心態和行為的手段。它也被廣泛地運用在了遊戲中。人們為了升級而不斷投入時間和精力。
歐神通過建立A9A8群來製造高高在上的印證,引得沒有入群資格的人拼命追求。
這種營造出來的「階層躍遷」的吸引力,對很多人來說,比炒房本身的資產升值的吸引力更強大。
以上便是第一種分類理論,不平等的階層式分類。
第二種分類理論,就是維度型分類。
這個前面講了很多了。這裡也就不贅述了。
第三種分類理論,是歸納型分類。
比如ayawawa的石頭剪刀布,如果你不知道她是從大象公會的文章裡抄來的話,會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歸納。
這裡,我就要聊聊鬱清叔叔了。
他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歸納分類角度:社會群體分類。
我和鬱清叔叔算是有緣分的。
2009年4月2日,我以「泳溼小狗」的ID,在天涯雜談開始連載《約會學(男士篇)》。原貼已經找不到了。
但是我的博客還有,各位注意發貼時間。
我在開篇講了這個石頭的故事。
而兩年後,一個名叫「痴情叔」的ID,在帝吧(李毅吧)開連載貼子,名字叫《叔叔教你護妹子》,一下子爆火。
「痴情叔」就是鬱清叔叔原來的ID,他的名字叫劉毓卿。
他的帖子對我的《約會學》進行了像素級抄襲。
一開篇的這個石頭的故事,就是把名字給換了,內容一個字都沒換。
後面的內容也都是抄我。
當年我在教把妹的群體中,算是很出名了。
所以我還很震驚怎麼會有這麼厚臉皮的人。
但我從來沒有維過權。
原因很簡單。
我對自己的東西不滿意。
在我對自己滿意之前,我沒有心情去搞別人。
所以《約會學》很快也就太監了。
而在後面的很多年,我多次宣稱要開大作,多次太監。我總說自己有拖延症。
其實不是拖延症。
我只是對自己不滿意而已。
直到11年後的今天,我終於讓自己滿意了。
我整出了史上最強的愛情攻略。
《劉念愛情地圖》絕不會太監。
我也終於能夠說這段往事了。
正是因為在天涯寫《約會學》的原因,我還做了一段時間的天涯雜談的版主。
版主有改帖子的權限。
我在2011年和但丁&源靖合作。開始講女性分類理論。
我就用版主權限改了自己在天涯的《約會學》帖子,加上了女性分類的內容,
打算重新開始寫連載。
很快,我就看到「痴情叔」推出了相同的內容。
我當時震驚了。
當時我那個帖子因為太監很久,早就沉了。我剛要重新連載,他就發現了。
這是盯著我抄嗎?
我那時就意識到,只要我文章寫得好,是不可能不被抄的。
正因為這個原因,才促使我做出決定,一定要搞出「宏大體系」來,因為文章可以抄,體系是抄不了的。
所以我才一定要搞出最系統最牛逼的體系來。
《劉念愛情地圖》厲害就厲害在「無法被抄襲」。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鬱清叔叔也算是間接促成了「愛情地圖」的誕生。
後來我和合作對象但丁鬧翻(但丁在虎撲比較出名,在步行街發貼教虎撲男提升魅力以及把妹)。
但丁後面寫的東西也是照搬我當時的體系。
正因為但丁和鬱清叔叔這兩個人。
使我決定隱藏自己的身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好好做自己的情感研究。
我覺得如果不隱藏的話,我會被人盯著抄的。當然也有可能是自戀吧,他們沒準不止抄我一個人的呢。
於是我在2013年公開宣稱再也不做情感了,為什麼呢?
我要加入我的家族生意:開蛋糕店去了!
事實上,蛋糕店是我哥做的,他是個甜點天才。
我一毛錢的經營都沒有參與過,只是有股份分錢而已。
但我必須打自己蛋糕店老闆的身份,這樣就能讓但丁和鬱清叔叔或別的抄襲者不盯著我抄。
然後我就去了知乎,在知乎上賣力宣傳自家蛋糕店。
就為了坐實我【不做情感,只做蛋糕店】的身份,免得同行盯著我。
然後在知乎偷偷答情感題。
迅速成了大V。
又在2014年初,在被全知乎黑。
大家罵我是個做營銷的。
說我營銷啥呢,不是營銷情感,而是營銷蛋糕店的。
他們說我來知乎就是來賣蛋糕的。
我真是哭笑不得。但也怪我,立蛋糕店老闆的人設立得太過了。
當時我特鬱悶,因為這對我哥的生意造成了影響。
後來發現沒什麼影響。
而且對我還是好事。
無數人發私信罵我的同時,還對我說:你就好好教泡妞!少給蛋糕店做營銷。
回想起來,這段往事還挺有趣的。
可惜鬱清叔叔像素級抄我,我並沒有證據。會因為他後來出了《叔叔教你護妹子》第二版,就把抄我的地方改掉了。第一版我找不到了。
不過我現在公開說,也不怕他來對質。
但是,拋開抄襲這點,我個人非常欣賞鬱清叔叔。
這哥們除了毫無道德觀念之外,真的很有才。
他最近爆火的內容,並不是抄我的。
我也沒有發現他是抄別人的。
他找到了一個廣受歡迎的點:對人群進行社會性分類。
他總結出了一些很典型的人群,比如:城市高等教育貧民女性。
這類女生,出生於四五線城市or小縣城。
但是由於學習好,考上了名校,比如人大這些。
接受了頂級的教育,眼界開闊了。工作又留在了超一線城市。
她的閱歷,知識,眼界,都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原生階層。
但她們在經濟上無法脫離原生階層。因為在大城市買不起房,永遠是漂泊的。
要麼就回老家買房,要麼就嫁給本地有房的男人。
她們就容易淪為北上廣深的有房土著男和真正的實力精英男的玩弄對象。
她們看不上自己原生階層的男人,但她們嚮往的階層,又不會娶她們。
等等等等。
鬱清叔叔搞出了不少這樣的分類。
在他之前,還沒有人專門進行這樣的分類。
這種分類簡直說到讀者的心坎上了,符合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他火是應該的。
但是他的這種分類在實操中有沒有用呢?
答案是:沒什麼用。
因為這種社會化分類,總結出來的也只是一些極少數的典型而已。
這裡又要做數學題了。
比如,在北京有100萬「城市高等教育貧民女性」,簡稱「高教貧」。
假設其中只有3%,即3萬人,渴望通過婚姻來達到階層躍遷。然後有可能淪為有房土著男和精英男的玩物。
而對於有房土著男和精英男來說,他們泡的妞,可能有50%都是高教貧。
廣大旁觀者看到的,被有房土著男和精英男以談戀愛為名,騙炮的女性,同樣有50%都是這類高教貧。
所以大家都覺得「城市高等教育貧民女性」很好泡,總是淪為玩物。
實則不然。
淪為玩物的,可能只佔高教貧總人數的2-3%而已。
卻讓整個高教貧群體都被貼上了「好泡」的標籤。
同樣的,鬱清叔叔還在一篇文章裡說:
女性想要高嫁富二代,得挑選道德觀保守的,沒有泡過妞的。他們更容易低娶。
那些廣泛泡妞的富二代,跟你處都是想泡你,基本不會娶你。
鬱清叔叔說的有道理。
但同樣沒有實操意義。
還是個比例問題。
比方說:
那些道德觀不保守的,廣泛泡妞的富二代。可能100個人裡只有1個願意低娶。
那些保守的,沒有泡妞的富二代,可能100個人裡有5個願意低娶。
看起來比例是高了不少。
但5%還是超低的比例。
所以真正有效的做法還是廣泛識人撿漏。
你可以根據鬱清叔叔說的,先選定群體。再廣泛識人撿漏。
但如果你以為某群體,就一定都具備鬱清叔叔說的某特性。
那你就被他割韭菜了。
最後我要說,鬱清叔叔的社會化分類雖然很有意思。
但他一講具體的操作,就暴露了低水平。
比如他寫了篇文章講男生追女生,要「心動模式」,不要「追求模式」。
這無非就是把「要吸引不要追求」,換了個說法。還是當年pua宣傳的老一套。
但事實上,有效的追求方法有很多種。
我早先的文章《不需要吸引,也能追到喜歡的人》就是講的一個追求(而非吸引)成功的案例。
這種實操,鬱清叔叔就不行了。
我說了這麼多鬱清叔叔。
本來想去他的公眾號找文章來舉實例的。
結果發現他的號因為「過度營銷」被封了。
我竟悵然若失。
也懶得再去知乎找他的文章了,全憑記憶寫了上面這些。
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了。
下篇文章,我要講:怎樣把我女兒培養成情場高手。
我們周三見!
情感諮詢請加我助理微信:18827353746
助理已婚,雖是美女,請勿調戲。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可以進入豆瓣貼,聊聊《黑道風雲二十年》裡的東北漢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