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馮侖風馬牛 ,作者馮侖風馬牛
馮侖風馬牛
「馮侖風馬牛」是以馮侖為核心的自媒體品牌。我們倡導自由與創造的價值觀,從商人視角出發,為你淺入深出講故事,帶你似非而是觀世界。
做企業就是做人,人品決定了你的長久性。
作者:馮侖
來源:馮侖風馬牛(ID:fengluntalk)
有人說,失敗者各有各的失敗,成功者卻都如此相似。
過去幾年,風馬牛寫過很多企業家的故事。我們發現,儘管他們在不同領域拼搏,但在這些企業家身上,總能讓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特質。也許正是這些共性,最終使得他們邁向成功。
有良好的性格,比如自律、自信、勤奮、樂觀、堅韌、勇敢、上進等等。
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在上小學時,其父母被打成右派,他也因此被迫輟學。此後,鍾睒睒一個人輾轉於嘉興、紹興等地,學做泥瓦匠、木匠等活,吃盡了苦頭。1977 年高考恢復後,他努力了兩年,但還是落榜了。艱難時刻,鍾睒睒始終沒有放棄人生,幾經輾轉後,又努力考到《浙江日報》當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看到許多年輕人去海南淘金,於是鍾睒睒勇敢地扔掉鐵飯碗跟去海南創業,結果很快把蘑菇種植公司幹倒閉了。這時候,鍾睒睒依然相信自己,通過擺攤、賣窗簾等,重新積累財富。
上世紀九十年代,鍾睒睒又重新站立了起來,接連創辦了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和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農夫山泉天然水市場佔有率長年穩居全國第一,鍾睒睒本人在今年某些時段當選中國首富。鍾睒睒表示:創業以來,我走了非常多的彎路,幾乎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因為你要走一條人家沒有走過的路,你不可能不受委屈。我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吃虧到現在,因為總有知識不能達到的地方,總有缺陷。
光鮮的背後,鍾睒睒的人生遭遇過許多人未曾經歷的艱辛,如果沒有良好的性格,他早就倒下去了,不可能走到今天。
同樣,在女企業家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人,比如灣仔碼頭的創始人臧健和。她是一個被父親和丈夫皆拋棄後流落到香港的山東窮苦女人。為了養活兩個女兒,孤苦無助的臧健和在多次謀生無力時,選擇推著小車走上街頭賣水餃。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強的意志,背水一戰的臧健和最終創辦出了灣仔碼頭。如今,灣仔碼頭已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臧健和也獲得了「世界傑出專業女企業家」等大獎,被視為逆境中拼搏進取的香港精神的傑出代表。
臧健和說:女人創業真的不容易,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成功。如果我當初軟弱一下,極有可能會懈怠一生。艱難時刻,人往往會想到以死來解脫,我說我不能死,我沒有死的權利。我們有很多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但當命運真的將你逼入死角時,才會驚覺,其實自己的能量遠遠超乎想像。一個女人,在困難中的態度和意志會影響孩子一輩子。作為母親,千萬要有一點精神。怕失敗,不如說是怕成功。失敗得越慘,激勵人成功的力量越強。
不僅熱愛學習而且保持終身學習,始終以新人的心態和姿態去改進和度過每一天。正如賈伯斯所言,「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大家都知道芒格是一位出色的投資家,同時更是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涉獵內容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所不通。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秘訣時,芒格認為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要擁有求知慾,即不斷學習。他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如果芒格對讀書沒有如此狂熱,他不可能有思想深度,也很難成為偉大的投資家、巴菲特的最佳拍檔。正是因為不斷學習,芒格才走向人生巔峰。
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閱讀進行學習,比如芒格式的;還有一種是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就像「中國最牛打工妹」王來春。
王來春初中畢業後起初一直在家務農, 21 歲那年南下深圳成為富士康流水線上的一名普通員工。當時深圳和富士康的整體環境都非常糟糕,很多人受不了離開了,但王來春堅持了下來,一待就是 10 年。關於這段經歷,王來春回憶說:許多人都是混日子的態度去工作,而我沒有混過一天日子。工作以外,學習成為每天第二職業,我覺得學習無處不在。
正是因為在富士康期間踏實學習,王來春最終得以擺脫打工妹的身份,創辦了消費電子元件製造商立訊精密。王來春曾表示,「我自己的公司從剛建廠的 100 多人,發展到今天(大約 8 萬名員工),雖然期間經歷過許多挫折,但我堅持用在富士康學到的一套管理模式來經營,事實證明它是正確的。例如:派駐幹部親力親為的工作作風、言傳身教的工作方式、先進的經營理念等。」
如今,王來春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以 910 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 2020 胡潤女企業家榜》第 6 位。王來春表示:我沒什麼優點,唯一的優點就是熱愛學習,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十分專注、堅定、持久、有耐心,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抵得住外界的誘惑。
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 1991 年決定創業時已經 40 歲了,有份非常好的工作,很多人都勸他不要折騰,但李西廷硬要去搞。最開始邁瑞醫療一窮二白,靠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銷售起家,後來一點點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 30 年來,李西廷一直專注於醫療器械領域,如今邁瑞醫療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都找他要呼吸機。
李西廷曾總結說:做企業不僅要專業,更要專注。企業家要面對的誘惑很多,每天都有人來說這個那個好賺錢。如果沒有一顆堅定的心,一定會被人忽悠。我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認準一件事,就會堅持到底。邁瑞的法寶就是堅持做企業的心態,不鬆懈、不去走捷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下笨功夫。我一直認為製造業是一門「苦功夫」,是「刀刃向內」的苛求和堅持。特別是我們醫療器械關乎人命,不容許一點點的失誤和馬虎。
人的一生能做許多事,但他卻選擇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做好一件事。正是因為內心專注和堅定,李西廷才得以把邁瑞醫療做得這麼大、這麼深。
同樣,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克明也是這樣一個企業家。陳克明 17 歲開始學做木匠,後來在一次意外中,他的兩根指頭被刨床削去,再也幹不成賴以生存的木匠手藝。絕望之時,陳克明轉行做麵條生意,於 1984 年創辦克明面業。從一臺手搖面機和一輛小板車起步, 30 多年來,陳克明一直專注做面,如今克明面業已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掛麵第一股」,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掛麵企業。
關於成功的原因,陳克明說:三十多年來,我都沒有被騙過,因為我沒有貪慾。很多利潤比較高的行業廠家來找我,都被我一一拒絕,包括搞房地產的有很多來找我,我都沒去做。我認為只有我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才是自己的,別人賺的錢都不應該是自己得的。創業至今,克明面業始終耕耘在麵條行業,我們要成為百年老店,不為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很不錯了。
有智慧、有遠見、愛思考,懂得居安思危,放眼未來,而不計較於當下。
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是猶太人, 1950 年出生於德國,幼時隨父母移居美國紐約, 7 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隨後母子倆又移居加拿大。從小,盛智文就思考如何能靠自己的雙手賺很多錢。19 歲時,他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靠做服裝貿易掙到了人生第一個 100 萬美元。在做服裝貿易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中國的潛力,於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盛智文便把公司總部搬到香港。緊接著,盛智文牢牢把握住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需求,在長沙,他創辦了中高檔時裝企業;在香港,他將蘭桂坊從破舊小街打造成了世界級娛樂招牌。如今,盛智文創辦的蘭桂坊集團已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大型企業,業務遍布亞洲各地。
盛智文表示:我有句話總是掛在嘴邊:我並不關注這個事物目前是什麼樣,而是看它未來會是什麼樣。我年輕時跨越半個地球,看到了中國這片土地的潛力,從此在這裡安家。我從沒後悔入籍中國,作為中國人我很驕傲。雖然我不再是個年輕男孩,但我的思維依舊年輕開放。如果你自滿,就不會成功太久。企業家要張開雙眼,永遠提前為明天思考,並努力使夢想成真。
正是因為超前的眼光與思考,盛智文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如果沒有來中國投資,恐怕他的人生很難像現在這樣輝煌。
與盛智文一樣,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永剛也是個非常有智慧、有遠見的企業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鄭永剛一手將瀕臨破產的杉杉服裝做成中國服裝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企業最輝煌的時刻,鄭永剛意識到國門一旦打開,大量國際大牌會湧入中國市場,杉杉服裝將會從主流品牌成為非主流,面臨巨大的危機。
企業的發展無非兩條路,要麼升級,要麼轉型。在確定沒有能力像優衣庫、 ZARA 那樣升級後,鄭永剛不顧一切阻力、傾其所有,帶領企業轉型做新能源鋰電材料,他堅信這個行業未來一定會爆發。果然,鄭永剛預料中了。如今,外資服裝企業在中國佔據主導地位,過去許多知名的國內服裝品牌都奄奄一息了;新能源則迎來了飛速發展,成為當下十分熱門的行業。當然,轉型後的杉杉活得非常好,目前杉杉鋰電材料正極、負極、電解液綜合規模位居全球第一。
鄭永剛說:萬物都有周期,作為一個企業家,必須要把握周期,預見未來,帶領企業及時轉型或升級。成功不在一時,在於不斷尋求創新和改變。優秀的企業家要有思想,有眼界,有戰略高度,要顧全大局,胸懷大志,敢想敢拼,才能幹大事。
人品都非常好,比如謙卑、誠信、正直、靠譜、踏實、胸襟寬廣、有情懷、有良知、有擔當、有大格局、有仁愛之心、不抱怨、不嫉妒、不愛慕虛榮、不賭博吸毒等等。俗話說,「做企業就是做人,人品決定了你的長久性。」
呂志和生於亂世,從 13 歲起輟學經商,後創辦嘉華集團,身家千億。雖功成名就,但呂志和始終虛懷若谷,對「石礦大王」、「酒店大亨」、「澳門新賭王」等標籤並不感冒,且從不賭博。在他心裡,「沒有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呂志和稱呼年長他不足 1 歲的李嘉誠為大哥。他說澳門永遠只有一個賭王,是燊哥(何鴻燊)。呂志和不喜爭鬥,反感紛爭。他期望,子女日後以和為貴,不要為財富而爭執。
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呂志和始終不忘回報祖國和社會。改革開放之初,呂志和便積極投資內地,哪怕虧錢也幹。與此同時,呂志和長期參與社會及慈善服務,對教育、醫療、文化藝術、救災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包括支持中國教育部興建修繕 122 間中小學、資助農村貧困學生上大學、為清華北大復旦等高校捐樓。值得一提的是, 2015 年,呂志和還成立了「呂志和獎 — 世界文明獎」,並捐出 20 億港元作為獎項首期發展基金,表彰以無私大愛為推動世界文明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士或團體,從而促進世界資源可持續發展、改善世人福祉、倡導積極正面人生觀及提升正能量。
呂志和說:我做生意的哲學是待人以誠,親力親為;成功的秘訣是自力更生,自我奮鬥。人總有假想敵,但在商場上這想法是錯的。商場上要求共存,不要硬搶別人的東西,要大家都有地位,都能生存。趾高氣揚、出口傷人並非一個有地位人士所為,做人能心存厚道乃一種福氣。另外,很多人花費很大的力量追求名成利就,但上天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有一份;其實在名利以外,心靈的安穩、內在的快樂才是最重要。面對自己的目標,我們除了努力爭取、實事求是以外,最重要還是保持歡喜的心懷,忘記紛爭,彼此尊重,共享此時此刻和諧恬淡的美好時光和地球的寶貴資源。爭名逐利畢竟是煩惱的根源,安樂的心態卻是每個人皆能自我培養。
此外,呂志和還談到: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光要正派經營並追求卓越的經營績效,也要分享成果,為社會的整體進步貢獻力量。我深信,企業的持續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息息相關。我小時候因戰亂輟學,那時候日本人攻打中國,看見街頭的盧溝橋事件籌款,別人嚷著說「中國人是文盲」,我心裡很難過、印象很深。所以當我事業有所成就時,便回饋社會,用諸教學事業,我很希望能為國家做點事。過去幾十年,我和我的公司一直有參與和支持社會公共事務與慈善公益,即使在艱難的時期,我們都從未間斷對教育、醫療、科技、文體等方面的關注,我相信這也是嘉華集團能夠持續發展至今的重要原因。我希望我們的社會,不但有經濟的繁榮,還有精神的高貴,不但有科技的發達,還有人文的璀璨,這一切都需要從心開始。
與呂志和一樣,曹德旺也是一個德才兼備、備受國人尊敬的企業家。
曹德旺自幼家貧,初中沒畢業就輟學經商。自創辦福耀集團起,曹德旺便立下了「發展自我,兼善天下」的核心理念,直到今天,他仍然在努力踐行。曹德旺說,「企業家的責任有三條: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因為有你而富足。雖然這三句話看著有點大,但我卻始終作為人生價值觀的燈塔來樹立。」
在做企業方面,為了讓所有國人用上一片屬於自己的,並且便宜、質量又好的玻璃,曹德旺在福建承包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起步創業。如今,福耀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具規模的汽車玻璃專業供應商。當歐巴馬夫婦要來福耀玻璃美國工廠拍記錄片時,曹德旺表示:我跟他說,我敢做的你都可以拍,被你拍到你都可以播。我很自豪地講我一輩子走過來,光明磊落。福耀的文化強調的是一種透明,不論是做玻璃,還是做人,都是一樣的,我們開誠布公,腳踏實地。
當然,在對待福耀員工的福利上,曹德旺也從來沒有心疼過錢,哪怕是一個實習生患病,他都全力以赴去救了。在回報社會方面,曹德旺更是把此生絕大部分收益都捐給慈善事業,至今累計捐款約 120 億元人民幣,被人們稱為「中國首善」,而自己卻只有兩套房子,一套是現在住的,另一套是 1983 年在老家蓋的。
曹德旺表示:從我個人的角度講,賺錢是第二位。企業家不能講空話,要想真正獲得社會的認可、公眾的認可,參與慈善事業是不可或缺的。企業家一定要盡責,起碼個人素質上要有慈悲之心,首先有悲憫心、有同情心、有愛心,才能去幫助別人,才能受人家尊重。這麼多年,我更認為做慈善是一種修行,修行路上,吃一點虧沒有關係,都是正常的。年輕人真正想成功的話,一定要認識到格局、行為、形象非常關鍵。一個人要堅持原則,忠於自己的國家、企業和崗位,這樣人生才會完美。
心懷夢想,並永遠相信堅持夢想的力量。正如蘇格拉底所言: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於奮鬥,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鬥。
雷軍的座右銘是「人因夢想而偉大,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18 歲那年,雷軍便建立了夢想:日後一定要做個偉大的人,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幹些驚天動地的事情。正是因為有了夢想,雷軍能儘早地去付諸行動追夢。果然,在歷經無數磨難後,雷軍最終創辦了小米公司,並只用了 9 年時間就做到世界 500 強,同時也是世界 500 強裡最年輕的公司。這是一個堅持夢想並最終取得勝利的勵志故事。
在中國企業家中,雷軍一直以「勞模」著稱,許多人都會問,為何雷軍能夠這麼多年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向前衝的激情,他說,「一個人能夠消費的財富是有限的,唯有理想才是保持後勁和激情的動力。缺乏方向的生活會讓人覺得很鬱悶,而理想不但讓人充實,也會使人在奮鬥過程中不受欲望的幹擾,在眾多的誘惑面前不至於迷失方向。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有夢想,並堅持夢想。我們要永遠相信,堅持夢想的力量。」
事實上,與雷軍有著相同愛好(滑雪)的俞敏洪也是靠夢想的力量獲得成功的。農村出身的俞敏洪從小就夢想逃離農村,那時候考大學是唯一的出路,於是俞敏洪懸梁刺股,考了三次才上北大。大學畢業後,俞敏洪起初留校任教,但他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老師,他的夢想是創業。於是俞敏洪堅定地從北大辭職,創辦新東方,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俞敏洪母親甚至以性命相逼。如今,俞敏洪用自己成就證明了一切。
俞敏洪表示:人的一生永遠是需要有夢想的,你應該知道你未來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如果你是一個獨立個體,如果你是一個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一生過得更加好的人,控制自己,保持獨立的追求就非常重要。追求你的夢想,這個夢想再卑微都沒關係。一個人堅持自己的純粹,把理想或者是自己的這種體系能夠跟現實進行較量,並且到最後不被現實帶著走,這個人就很有定力,並且未來可以獲得某種成就。
江湖多變幻,有春去秋來,有興衰成敗。沒有霸王,也沒有敗寇,只有埋頭追趕且永不言敗的英雄!
原標題:《那些很牛的企業家,都有這幾個特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