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是什麼意思?草魚能長多大?

2021-01-15 晴歌sunny

農村俗語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對當時社會條件下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是什麼意思?我會詳細解釋的。

一、三百斤豬。

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眾多,農村人口佔絕大多數,解放前,地主階級統治農民,解放後,生產隊又稱公社,統一物資,統一配送,過去,有肉票買肉,有糖票買糖,這些票很重要,即使你有錢,沒有豬肉在內的票,你也買不到東西。

食品集團過去賣豬肉,還記得小時候,我父母小心翼翼地給了我一張購買豬肉的罰單,並讓我去公社的食品組買肉,因為他們很好玩,他們不買肉是因為他們愛玩,他們打了父母很長時間。

這些年來,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這些年飼養的生豬基本上都是在6個月內左右投放市場,更有不可能養殖到300公斤,因此豬的大小為300公斤,一般豬不可能則高達300公斤。

二、無鱗魚。

他和300斤的豬是對稱的有一點,也就是說,再大的豬也不會超過300斤,但有些大魚卻沒有用合適的秤來稱重。

這句話在農村是可以理解的,在鄉下養魚或養魚的人都會隨身攜帶一個秤,當然,小規模和大規模也會隨之而來,如果他們遇到買魚,他們會把他們賣給他們。

釣魚可能是這樣一回事,因為魚都在水下,看不見大小。例如,我們這裡有一個水庫,因為自從水庫建成以來,水還沒有乾涸,我們曾經釣到一條重約60斤的大草魚,根據我多年的捕魚經驗,這條60公斤重的草魚有農村人家的門板那麼大,這個小秤一定不能稱。

所以我想這就是魚的由來。

三、草魚能長多大。

查一下相關資料,我看到的是大草魚,不超過60公斤,看到20公斤多一點的草魚,這麼大的草魚也很大,按照農村話,大得像小豬。

根據草魚的生長習性,第一年生長緩慢,第二年在適宜水域生長長大2-3kg/a,但是,過了第四個五年,產量變慢,所以很少見到60斤大草魚。

總結

在我看來,農村地區的「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一句是相對的意思,最大的豬一般不會超過300斤,但魚在水底,所以你看不到魚的大小,一旦你撞到一條大魚,你就不能用隨身攜帶的小魚鱗。

相關焦點

  • 農村結婚風俗三斤三兩百元大鈔換算人民幣是多少錢?說出來嚇死你
    在農村很多人卻把彩禮作為攀比物品,能索要到高價的彩禮就被認為很有面子,而誰家的女孩不要高價彩禮就會認為誰家的女兒嫁不出去不值錢,彩禮本來就是一種喜慶的禮節,卻成為人們互相攀比的一種形式,小編經常遇到的彩禮要三斤三兩的習俗,三斤三兩的重量稱的是什麼?
  • 農村俗語「狗來窮,貓來富,豬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
    人們和動物每天朝夕相處,所以自然很了解像貓、狗、豬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慣和它們各自的獨特性格,在他們的嚴重,動物不再是動物,也代表了某種寓意。例如,狗代表的是忠誠,貓代表的是勤勞,豬則代表著好吃懶做。所以也應運而生了一句諺語:「狗來窮,貓來富,豬來頭上頂百步」這句話,大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諺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講的是些什麼意思呢
    上下五千年,有不少諺語流傳下來,其中就有句叫: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這句話講的是什麼呢?下面就給大家講下這其中的意思:豬來窮:豬,在以前是農村們實現增收的一種家禽,豬也不挑食,現在條件好了,有很多飼料供豬食用。
  • 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是什麼意思,野豬比老虎還厲害嗎?
    文/玉濁清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是什麼意思,野豬比老虎還厲害嗎?每次一談及農村的時候,都會讓人浮想聯翩,並且會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就會讓人想到那一張張淳樸的臉,還有那些不修邊幅的話語,總會讓人感覺那麼的親切。
  • 農村俗語「狗來窮,貓來富,豬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
    狗年當然要旺旺了,當然豬、狗、貓都是農村常見的動物。農村的諺語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農作物的種植還是親鄰之間的情感關係都有著成熟的知識體系。而應用在動物身上的諺語也很多。題目的諺語和我們的叫法不一樣,我們都是這樣說的「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你知道「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嗎?1. 豬來窮農村經常用豬來形容一個人好吃懶做,因為它不僅吃得多,而且還不幹活。整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吃。
  •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習俗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殊寓意
    臘月二十六是什麼節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臘月二十六是殺豬割年肉的日子,在新曆日期中,2018臘月二十六是2月11日,2月11日是日本建國紀念日。  》》臘月二十三小年到 為什麼南方小年和北方時間不同  》》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六有哪些習俗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嗎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 農村諺語「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是什麼意思?
    今年的秋分比往年來得早了一些,往年一般都是9月23日或24日,今年竟然早了一天,有什麼說法?農曆24個節氣都是按照太陽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計算出來,當每年太陽到黃經180時,正是直射點在赤道0線上時即為秋分。秋分秋分,日夜平分,即今日秋分之後,白天變得越來越短了,夜晚將變得越來越長,而天氣溫度也將越來越低了。農村諺語說:「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 農村諺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什麼意思?一位老農這樣說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北方的朋友,尤其是農民朋友,聽到這句話肯定不會陌生,這也是農村老人到了冬天,空閒時聚在一起嘴裡常聊的一句諺語!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很多人只是聽過這句話,但很少有人能把這句話全部完整的講出來,一些上了年齡的老農,可是熟記於心,倒背如流,那是張嘴就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諺語「牛馬年好種田,就怕雞猴那兩年」,你怎麼看
    「牛馬年好種田,就怕雞猴那兩年」是長江流域湖北境內的一句農村諺語。意思是牛年馬年,一般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豐產又豐收;而雞年猴年卻自然災害較多,難有好收成。農村諺語是人們在農業生產中的經驗總結,經過了長時間的驗證,才流傳至今。對於這句諺語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 農村彩禮高漲,現流行三斤三兩和萬紫千紅一片綠,具體是多少錢?
    這兩年每次過年回家,都能在村裡看到為兒子的彩禮錢發愁的父母,聽村裡的媒婆說,如今的農村彩禮幾乎成了明碼標價的數字。年輕人結婚,男方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照最新的標準給女方彩禮,現在流行就有的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片綠等等說法,相信有很多人都和之前的我一樣好奇:這些算下來具體是多少錢呢?
  • 30年前的農村,隨處是肩扛三百斤的「大力士」,是吹牛還是真的?
    聽村裡一些老人說,在30多年前的農村,農民經常是起早貪黑的在地裡幹活,到了豐收的時候更是赤膊上陣,一趟一趟的將莊稼收回家,那時候,農村到處都有能肩扛三百斤糧食的「大力士」,一口氣能走好長一段路,這也讓很多沒經歷過的年輕人好奇,這種景象是吹牛還是真的,為什麼如今很少能見到這些人了呢?
  •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這兩年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農村的山上有很多之前不常見到的動物現在很常見了,像野豬在我們村的後山上,偶爾運氣好就能碰到。以前就聽老獵人說起過「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這句俗語。你知道它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是過去老獵人總結的經驗之談,其並不是從其戰鬥力進行排名的,而是指對於人類的威脅程度。其中這個豬指的是野豬,而且還特製的是落單的野豬。熊自然就是指狗熊了,而老虎是百獸之王,在這三者中最兇猛的就是野豬王了。那為何落單的野豬對人類的威脅程度排第一呢?而百獸之王的老虎卻排到最後了呢?
  • 家畜繁殖規律「豬三、狗四、羊半年」你知道嗎?看完漲見識了
    有關於農村家畜的繁殖規律 ,可能當代很多農村人也不一定完全明白,但是,老祖宗用智慧總結出很多規律,最後得出這句諺語「豬三、狗四、羊半年」。恰好,我家也養著這三類家畜,在此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豬三、狗四、羊半年」這句農村諺語的真正含意。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
    正打算將它帶回去養時,過路的老人卻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聽完老人說的話後,決定不將這隻貓咪領回去了。後來才知道,那位老人說的話並非空穴來風,其實是一句農村俗語。那麼,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嗎?一、豬來窮大家都知道,豬的食量很大,一天能吃到幾十斤食物,而且整天除了吃就是睡,而不像養牛養驢還能承擔一些農事,減輕農民負擔。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
    千百年來,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語,雖然現在很多民俗俗語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有一部分還保留著,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正月佔歲」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許多地方農村仍保留著「正月佔歲」的習俗,具體而言,就是以月初至正月初八這幾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新年伊始的莊稼收成如何,如果這幾天是大晴天,那麼新年伊始就是風調雨順,但如果這幾天天氣不好,又會發生災荒。雞犬豬羊牛馬,其實都是老鄉們稱之為六畜,早在遠古時代,先民根據自己的需要,根據對動物世界的認識程度,先後挑選了雞、狗、豬、羊、牛、馬,經過馴化,便成為現在的家畜。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長見識!農村人說的大官到底有多大
    在農村經常有人在村頭巷尾議論,誰家的親戚在縣城裡當了多大多大的官,誰的朋友不得了了在什麼什麼地方擔任多高的職位。那麼農村人眼中的大官到底有多大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個事我在老家聽別人聊,說一個人的親戚在縣城裡交警隊當副中隊長,旁邊有人就說了那得多大的官啊!
  • 小香豬長到百餘斤 主人把它遛成網紅-小任,寵物,養豬,浦建路,豬,莫...
    因為這頭豬的主人每天都會「遛豬」,很多人便拍了它的照片傳到網上,在網上它也頗有名氣,儼然一頭「網紅豬」。  這頭豬究竟什麼來頭?又是什麼人會養豬作為寵物?養豬又有什麼講究?網絡上對此議論紛紛。小豬提莫剛領回家的時候才四五個月,只有手掌一般大。「當時我其實也問過賣家巴馬香豬會長到多大,賣家說最多就50斤左右,我覺得這個大小我是可以接受的。」但出乎意料的是,提莫卻「翻著倍」地長身體,一不留神就長到了100多斤,而且似乎還有繼續生長的勢頭。
  • 農村俗語:「大憨厚,二精細,三小鬼,四不是好東西」,啥意思?
    過去農村人的觀念就是多子多福,不管是男孩女孩,只要孩子多,那今後父母年老的時候也能夠有生活保障,這樣一來子女的養老負擔也會減輕很多。同時在過去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兒子越多那就會有更多的勞動力,這樣的話日子也就會越來越好。而「家中有人不怕窮」這句諺語說得就是農村子女多的好處。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求很多機會,想要藉此改變自己的階級或者人生,可是城市雖大,但是容下一個我們卻那麼艱難,有時候我們會說那些北漂,滬漂,深漂究竟是為了什麼選擇,背井離鄉,獨自一個人品嘗這萬千的孤獨與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