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套現25億!500億巨頭暴跌60%!「中國鴨王」究竟怎麼了?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經理人雜誌

編輯|楊瑞 來源:財經三分鐘

01

大股東瘋狂套現

大股東!又開始割韭菜了!

2021年剛剛開始交易,被外界譽為「中國第一鴨」「A股鴨脖一哥」的絕味食品(603517.SH)就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

1月3日晚,絕味食品披露了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結果,去年9月23日-12月31日期間,控股股東上海聚成等累計減持公司股票3648.0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99%。

這意味著,通過本次大幅減持,絕味食品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富博累計套現高達25.59億元,金額之大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大股東套現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總是在高位「精準減持」。去年絕味股價一路狂漲,公司股價從2020年2月3日的最低33.83元,暴漲到了8月31日的95.8元,期間累計上漲150%。

而就在絕味食品股價登頂的當天,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趁機拋出了減持計劃,擬減持公司股票不超過3651.7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

按當天最高價95.8元估算,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頂格減持對應的市值約為35億元。在這個消息的衝擊下,9月1日當天絕味食品大跌近8%,早盤一度觸及跌停。

那麼,大股東們都是誰?錢究竟流到了誰的腰包?

天眼查顯示,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廣和上海福博分別於2011年1月~2月先後成立,實控人均為絕味食品創始人兼董事長戴文軍。

創始人接二連三地套現,究竟是把上市公司當成提款機,還是要明哲保身,「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無論如何,絕味這幾年的經營慘澹,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020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實現營收24.13億元,同比下滑3.08%;歸屬淨利潤2.74億元,同比下滑30.78%,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雙降的中期業績。

尤其是一季度的業績更是悽慘,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5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5.27%。

危機的種子早已暗中發芽,近年來絕味食品的業績早已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2017-2019年,絕味食品營收增幅分別為17.59%、13.45%和18.41%,歸母淨利潤增幅分別為31.93%、27.69%和25.06%,淨利潤增幅逐年放緩,主營業務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與此同時,絕味食品毛利率也在逐年走低。數據顯示,2017-2019年,絕味食品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5.79%、34.30%和33.95%。

反觀另兩位滷味巨頭——周黑鴨和煌上煌,毛利率卻高了絕味不只一個段位。

Wind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周黑鴨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60.93%、57.53%、56.54%和54.56%;煌上煌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4.66%、34.47%、37.59%和35.62%。

那麼,我們不禁就要問了,絕味究竟是怎麼了?「鴨脖一哥」,為何風光不再?

02

晚了競爭對手十年,卻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哥」

睡個了懶覺、卻趕上了早集。作為如今的「鴨脖一哥」,絕味的崛起讓競爭對手鼻子都要氣歪了。明明它成立時間最晚,但公司卻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逆勢反超。絕味食品的創始人名叫戴文軍,1968年出生。當他2005年在長沙街頭開出絕味鴨脖第一家店時,競爭對手們已經成長了十來年了:1997年,周富裕創立了「周記怪味鴨店」,並在後來註冊了周黑鴨商標;江西煌上煌集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是早在93年就已成立,還已經被評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而絕味鴨脖創始人戴文軍,此前的工作領域和食品八竿子都打不著,是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而他創業,純粹是因為「愛吃鴨脖」,某一天享受美食時突然萌發了創業想法——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鴨脖這個東西,大家都愛吃,肯定具有很大的商業前景。而且這種滷味食品具有很強的可複製性,如果採用中央工廠統一生產,利用冷鏈配送,將產品分發到基層銷售點,雪球不就滾起來了麼?

所以,戴文軍開啟了他的「鴨脖之旅」,並在競爭對手們多採用直營門店的情況下,另闢蹊徑——要走連鎖加盟的模式。先儘可能快、儘可能多地開設門店,收取源源不斷的加盟費,公司再根據門店需求的訂貨量提供統一配送,再從收入額進行分成。這就是因為,對於鴨脖這種滷味店而言,往往是以小作坊生產模式為主,自產自銷,區域屬性非常強,即使如今外賣配送擴大了送達範圍,但單店影響規模依然有限。所以,門店數量,直接是與企業規模成正比的。只需10萬左右即可快速開店,進入門檻低、投資回報周期短、公司分成多,這些優厚條件吸引了大量加盟商源源不斷的加入。2014年起,絕味以每年超過1000家加盟店的速度迅速增長。即使是在疫情期間,其跑馬奔騰的腳步也並未停止,僅2020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104家門店,多於2019年全年。目前絕味食品在全國已有12058家門店,同期煌上煌和周黑鴨的門店數量為4152家和1367家,絕味食品遙遙領先。大舉擴張也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營收和利潤。2011年-2016年,絕味營業收入增長147%,淨利潤增長883%,2017年上市後營收更是衝刺到38.5億,2019年絕味食品營收51.72億元,歸母淨利潤8.01億元,利潤周黑鴨的兩倍,更是煌上煌的近四倍,絕味完美地演繹了什麼叫做「後來居上」,比競爭對手入局晚了十來年,卻在幾年之內就跑到了行業第一。03

無下線炒作、無保障產品

但步子邁的太快,就容易跑丟鞋子。急速的擴張之下,絕味的隱憂也逐漸浮現。自打走入大眾視線,絕味就被質疑「三觀不正」。2016年絕味發布《全城找鴨不犯法》《好久不減》等文章,充滿了種種暗示。2017年絕味上市之後更加猖狂,雙十一時發了一張預熱海報——一名女子著短褲,躺在床上帶鐐銬分開雙腿,同時配文:鮮嫩多汁,想要嗎?在遭到輿論痛批之後,絕味於次日撤下該廣告。但誰承想一天後,絕味鴨脖的官方微信上又出現了以大衛雕像隱私處打上馬賽克為背景的圖片,並發了一篇題為《我不搞預售,我就是玉獸》的文章,還配以「這幾個月我提前來了,味足『量』更大」的文字。據媒體統計,2017年絕味鴨脖官方微信號發布的推送中,有5篇在標題或內容中涉嫌性暗示。

絕味官方微信公號截圖當然,屢教不改的絕味也遭到了監管的痛擊,因廣告圖片媚俗、文字低俗被長沙市工商局罰款60萬元。消費者們對於絕味價值觀的質疑,不僅體現在無底線、無節操的營銷炒作上,更體現在絕味對於產品質量的敷衍上,這些年來,關於絕味食品安全的問題可謂是數不勝數。黑貓投訴平臺中,絕味鴨脖的投訴量為74條,其中僅2020年發出的就有44條。消費者提出的投訴包括絕味鴨脖強買強賣、買到的食品發臭發酸、吃出白色長條塑料等。舉兩個例子大家自行感受下(飯前勿看)2020年9月,廣東順德一位消費者在當地一家絕味鴨脖店購買的「招牌風味蝦球」產品中吃出了活蟲,發現時已入口。2020年10月15日,有消息稱廣東湛江絕味鴨脖玻璃櫃驚現大老鼠,引發網友們一片驚呼。當然隨著事件的發酵,絕味食品急忙站出來撇清,提出出事的門店不是絕味,而是假冒絕味名義的山寨店。成也蕭何敗蕭何。絕味質量問題頻發,也與它跑馬圈地的快加盟模式有關。攤子鋪的太大,自然會容易出現漏洞,你很難把控每一個加盟商的管理與操作。

除了客觀上的確存在難度之外,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絕味太不走心。一方面它對於加盟商管理上很不到位,加盟之後問題多多;另一方面加盟渠道也有很多漏洞,加盟之時也容易出現BUG。若在國內各大搜尋引擎以「加盟絕味鴨脖」進行搜索,首頁基本難以找到絕味食品的官方加盟途徑,反而是山寨信息遍地。有意思的是,目前絕味食品披露直營和加盟店超過1.2萬家,但事實上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打著「絕味鴨脖」旗號的「山寨」可能比「正主」還要多。此外,食安問題也與絕味社區熟食店的定位有關,雖然給了消費者選擇食品分量的空間,但開放的售賣環境也讓絕味的產品在貨架時長和儲存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絕味的保質期一般在3天左右,而盒裝周黑鴨註明的保質期為7天,真空包裝則更久,因此也更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事實上,別說是3天保質期了,就算門店產品是合格的,但消費者購買之後到食用之間的三、四個小時內沒有達到冷藏儲存的條件,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04

結語

這世界上,本就沒有永遠不敗的巨頭。尤其是對於鴨脖這種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更是如此,滷製品行業技術含量不高,進入門檻較低,市場集中度很低,即使絕味擁有「鴨脖一哥」的稱號,但市佔率也僅僅只有9%,周黑鴨約5%,煌上煌約3%,三巨頭佔據不到20%的份額。所以,在創新品類層出不窮、競爭對手不斷崛起的情況下,若是絕味再如此罔顧企業管理、產品質量,那麼早晚會失去人心,「一哥」終將「只是個傳說」。不過,從文章開頭所述,大股東3個月套現25億的操作來看,說不準這一天的到來,究竟會是因為被市場拋棄,還是因為被創始人拋棄。

相關焦點

  • 3個月套現25億,「中國鴨王」暴跌60%,究竟怎麼了?
    在2010年的時候,絕味鴨脖獲得了最具成長獎,並且還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之後絕味鴨脖也開始在網上上線,比方說在京東商城,以及在天貓超市。可以說雖然在滷鴨這個行業,絕味鴨脖是屬於晚起家的,但是發展趨勢卻不落後於其他的品牌。然而絕味鴨脖在今年的開頭,就已經出現了大變動。3個月套現25億,「中國鴨王」暴跌60%,究竟怎麼了?
  • 羅牛山股權融資25億僅分紅1.07億 288億賽馬項目無進展又投資3億養豬
    大規模投資不見實質性進展,而實控人的減持計劃已趁機順利完成,三個月套現5.32億元。賽馬項目推出後,羅牛山的股價一度大幅上揚,一度翻倍。從去年8月開始,公司實控人徐自力開始大規模減持。據長江商報記者統計,至去年11月19日,徐自力完成減持,累計套現5.32億元。
  • 「中國鴨王」山東德州前首富受審,資產一度達170億
    據上遊新聞消息,近日,「中國鴨王」、山東省德州市前首富張洪波在被抓三年半後在德州德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經兩次變更起訴,德城區人民檢察院指控張洪波涉嫌職務侵佔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騙取貸款、票據承兌罪,挪用資金罪,隱匿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罪等5項罪名。當日的庭審以詢問為主,張洪波充分表達了意見,下午對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進行質證。
  • 誰是下一個鴨王?
    「24塊1,湊25吧!」 關於絕味鴨脖,被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似乎並不是味道,而是「強行加稱」。 在知乎上,有人提問:你有遇到過絕味鴨脖強行加稱嗎?這個問題有近9800人關注,瀏覽數高達4000多萬。在5000多個回答中,大家紛紛吐槽自己被「強行加稱」的經歷。可見,這並非個別現象。
  • 晶片龍頭怎麼了?8個月縮水1000億
    匯頂科技10月12日晚公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8月3日至10月9日累計減持1%的公司股份,合計約456萬股。截至公告披露日,大基金減持數量已完成,此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按匯頂科技8月3日至10月9日期間的均價計算,大基金此次通過減持,套現約9億元。
  • 賣了一代"地王",大賺38億!
    李嘉誠71億賣掉成都「地王」7月23日晚,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實集團發布了一則公告。據媒體報導,這宗地的成交總價,使其成為當時成都乃至西部的「地王」,足以見該項目在成都的分量。根據長實集團公開的數據,南城都匯項目共設有2.33萬個單位(包括住宅及商鋪),在之前已售出16503個單位,也就是說住宅和商鋪加起來還有不到7000個單位的量。
  • 從阿里套現1400億,他卻一毛不拔!因投資失敗,一年賠掉880億
    根據4月13日軟銀髮布的2019財年財報,公司還將面臨70億美元的淨虧損和125億美元的經營虧損。而這也意味著,因為投資失敗,軟銀在過去一年的時間便賠掉近880億。對此,軟銀表示,主要是因為旗下願景基金在2019財年虧損金額達1.8萬億,約合人民幣1200億的緣故。
  • 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三個多月套現25.6億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實習記者 代俠)近期絕味食品(603517)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於2020年9月23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累計減持5.99%公司股份,累計套現金額高達25.59億元,此舉引起市場極大關注。
  • 早期投資人已用腳投票,套現61億港幣離場...
    那一階段的騰訊有近2億用戶,但沒有很清晰的變現模式,上市之後也出現了股價跌破發行價的情況。可是,美圖能複製騰訊的超速成長路徑嗎?至少它的早期投資人有一些並不這樣認為。之前虎嗅曾報導過,6月15日美圖解禁首日,就跌破發行價,盤中一度下跌逾7%,成交量達到2.06億,換手率4.84%。
  • 2年虧128億,又一國產車大呼「救命」,150萬車主維修都沒配件
    最近10年,得益於中國經濟發展,老百姓消費能力也在逐漸提升,加上中國汽車產業相對完善,製造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出現了一大批質優價廉的汽車,許多城鎮家庭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了私人汽車,目前全國私家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億輛。在購買私人汽車上,國內是呈現「由合資到本土」的購買趨勢。
  • 李嘉誠和郭臺銘,在英國虧千億,在美國虧百億,如今都想回國撈錢
    這兩位富豪雖然之前也沒有徹底脫離中國市場,但是主要的投資卻也都是在海外進展的,究竟他們為何會損失如此數目巨大的財產?他們在海外主要的投資項目又都是什麼?以及他們為何要選擇現在回到中國市場發展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辰宇觀點:石油減產也抵消不了需求大減,美股會再次暴跌嗎?
    油價暴跌的第二個影響是產油國從股市撤資,此次股災的一個主要拋售來源是產油國的主權基金。油價下跌減少了石油收入,剛好遇到疫情,政府需要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國庫空虛,只好從股市套現回國。摩根大通估算,在3月份單單是來自中東和非洲產油國的拋售就高達1500億美元,如果油價不振,在未來數月還會有500到750億美元。
  • 美國華人鞋王橫死:25歲賺微軟1億,56億身價47歲退休後酗酒吸毒
    而據多個消息來源顯示,謝家華酷愛開party,並且日常酗酒成癮,還有多次公開吸毒,並且以致幻的笑氣為伴,今年8月,以47歲從亞馬遜離職宣布退休,身價超過8億元美金,合計約56億元人民幣。可能很少有中國人知道謝家華和Zappos,但是他的創業故事被3次寫入哈佛商業案例,Zappos賣出美國四分之一的鞋子。
  • 曹德旺旗下基金會減持福耀玻璃套現3億
    福耀玻璃股東河仁基金會減持600萬股套現約3.37億元1月11日晚,福耀玻璃在A股和港股同時發布公告稱,1月11日止,股東河仁基金會共計減持600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0.24%;每股作價介乎55.47至56.63元人民幣,涉及總金額3.37億人民幣。完成後,河仁基金會共計持有2.15億股A股,佔總股本8.57%。
  • 昔日「中國鴨王」面臨破產 創始人因「妨礙信用卡管理」「偽造發票...
    本報記者 柴剛 郝成 德州報導山東德州慶雲縣,曾擁有上萬名員工和養殖戶、持有歐盟出口資質的中澳集團,正在被破產,其掌舵人、中國「鴨王」張洪波,則已經消失近三年。《中國經營報》記者核實,現年53歲的張洪波,已於2016年6月4日晚被縣政府控制,其最初所涉罪名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迄今未一審開庭。
  • 60年前的「萬元戶」,究竟是什麼水平?2.6萬相當於現在的1億?
    短短一年時間,能夠購買10個包子的錢,現在卻最多購買8個。如果回到過去,自己手握1億,會不會就能夠成為那個年代的中國首富?首不首富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即便是在2020年能夠手握1億元的家庭,也一定不簡單。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果把1億元人民幣帶到上個世紀60年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水平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正規」的算法,那就是從貨幣供應量上找出關係。
  • 剛套現16億,反手掃貨10億!如今為何猶疑?
    10月22日關於保險股的話題就突然多起來! 10月22日早盤,中國太保突然狂跌,整個保險板塊跌幅也非常大,所幸後面有所回血。這裡面的真實原因究竟是因為套利盤,還是因為漲幅較大有人套現,目前還是難以知曉。 22日晚間,中國平安又曝出大消息。
  • 高瓴70億搶押百濟「神話」?4年巨虧128億 股價卻創新高背後
    文/每日資本論百濟神州會成為中國股價最高的醫藥股嗎?最起碼看上去,它有這個潛質。7月13日,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百濟神州)宣布向特定現有投資者以註冊直接發行的方式發行股票,每股普通股以14.2308美元的購買價出售,相當於每股美國存託股份185美元,發行總收入約為20.8億美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淨收入為20.7億美元。
  • 香港富商劉鑾雄:關停300家國內公司,套現500億舉家移民英國
    01總有人如《贈別李次翁》所云:「利慾薰心,隨人翕張「,在物慾橫流的世界只能看到利益,更是利用法律制度的漏洞撈錢,甚至是逃稅避稅,成功套現後,還舉家移民他國,這種行為真是無異於白眼狼。國內有一位富豪就是如此,關停300家國內公司,套現300億,舉家移民英國。他就是劉鑾雄。1951年,劉鑾雄出生在中國香港。
  • 一點資訊「內鬥」終局:鳳凰衛視套現4.5億美元退出
    還記得今年 1 月一點資訊忽然宣布更換CEO的那場「內鬥」嗎?1 月 21 日,一點資訊一封內部信免除時任CEO李亞的職務,隨後李亞發內部郵件稱這次免職不合規。讓外界有些意外的是,一點資訊的內部矛盾會以這樣的方式被暴露出來。李亞的CEO職務最終由一點資訊創始人任旭陽接任。由於李亞曾是一點資訊第一大股東鳳凰衛視旗下鳳凰網高管,任旭陽是百度創業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