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陽節?

2021-01-10 騰訊網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重陽節插的茱萸後來被什麼取代了?「九」都有哪些象徵寓意?重陽節的「陽」跟「九」什麼關係?在古典小說《水滸傳》《西遊記》中,對「九」的尊奉是如何體現的?

重陽節的習俗與「九」的象徵寓意

重陽節起源於先秦,流行於漢代,定型於唐代,是古代的一個重要節日。在古典詩詞中有很多表現重陽節的,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恐怕就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通過這首詩,我們知道,重陽節在唐代的重要習俗是登高和插茱萸。

( 茱萸 《中國自然歷史繪畫》)

登高習俗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其原始意義可能最初與祭祀、避禍有關,後來則逐漸演變為登高攬勝與祈福,這一習俗流在唐代極為盛行,杜甫重陽節登高,曾寫下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登高》名篇,王勃重陽節登高,曾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滕王閣序》名篇,直到清末,還有不少與重陽節登高相關的佳作出現。登高的習俗,作為重陽節的一個重要符號,千年來一直保留著,而另一個習俗,插茱萸,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了變化,在唐代,重陽節盛行插茱萸,據說這樣可以避邪,大多是女子和兒童佩戴,有些男子也佩戴,唐以後則流行佩戴菊花,宋元以後大有超過佩茱萸的勢頭,因為茱萸這個重要「道具」,只有在不多的幾個地區才適合生長,不容易普及,且相對於避邪,人們更喜歡納吉,於是被稱作「延壽客」的菊花最終蓋過了被稱為「闢邪翁」的茱萸。總的來看,九月初九登高與佩戴植物這兩個習俗,最初可能都跟避禍、避邪有關,後來則祈福成為主流,而這正對應著九月初九節日寓意的兩重性,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了東漢時期的一個故事,說九月九日登高避禍,插茱萸避邪和當時的一場瘟疫有關,後來演變為習俗。《西京雜記》中則說西漢時期,宮中的人們就已經佩戴茱萸:「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可見,在早期,九月初九就在人們的心目中就形成了兩種看法,一種是惡日,一種是祈福長壽的吉日,而九月初九作為吉日的象徵,可能與古人尊「九」的文化傳統有關。

(清陳枚繪《月曼清遊圖·重陽賞菊》)

古人將九月初九視為一個祈福的節日,大概跟「九」的這樣幾個象徵寓意有關:首先,「九」是極多的象徵,所以在九月初九,人們可能認為在這一天祈福,就可以多福多壽;其次,「九」還是有限之極的象徵,人們追求十全十美,數目字「十」是滿,但古人認為月滿則會虧,物極則會反,盛極則會衰,相對而言,「九」恰好是在上升趨勢中,而且是上升到了一個極點,因而「九」被看做是「至尊之數」,人們在九月初九加入各種祈福活動,也可能與此「至尊之數」的神秘性和神聖性有關;其次,「九」因為諧音,還是「久」的象徵,「九九」就是「久久」,這大概正是九月初九有祈福長壽之寓意的主要依據之一,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就談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裡說九月九日,「宜於長久」,正體現了「九」與「久」的象徵關係,此外,曹丕的這一段文字還提到,九月九日,是一個佳節,又和「九為陽數」有關,這實際指出的是「九」的又一個象徵寓意——「陽」,這是九月初九被作為一個祈福節日的另一個主要依據,體現了古人對「陽」的尊奉,「陽」在古代有很多象徵寓意,基本都是吉祥的。

「九」作為「陽」的象徵與「重陽節」的命名

為什麼「九」可以作為「陽」的象徵呢?「九」和「陽」等同成為人們的共識,要追溯到《周易》。《周易》大約形成於商末周初,它其中的陰陽八卦等思想深刻的影響了後世人們的思維模式以及行為方式。在《周易》中,「六」代表著陰,而且是老陰,「九」代表著陽,是老陽。為什麼「六」就是陰,「九」就是陽呢?這大概跟先秦時期的佔卜算卦有關。揲蓍求卦,經過多次揲數演算,最後所得不外乎六、七、八、九四個數。七、九是奇數,是一組陽,如同今天的正數,正七小於正九,所以七是少陽,九就是老陽,是數字中的陽之極;六、八是偶數,是一組陰,如同今天的負數,負八小於負六,所以八為少陰,六為老陰(參見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六為陰,九為陽可能與生數有關)。總之,正是在《周易》中,「九」作為「陽」的屬性被確定了下來。我們熟悉的乾卦,是由六個陽爻組成,爻辭:「九五,飛龍在天」,其中「九五」就指的是乾卦從下到上第五個陽爻,這一爻又被後人看做陽剛而執中的「帝位」,所以皇帝往往被稱為「九五之尊」。

因為「九」象徵著陽,所以九月初九,有兩個九,也就是重九,即重陽,九月初九就被稱為了重陽節。「重陽」這個詞,先秦時期就有,屈原的《遠遊》曰:「集重陽入帝宮兮」,但這裡的「重陽」是指天,其專指重陽節大概要到了漢以後。詩詞中最早提到「重陽節」的,可能是《藝文類聚·卷四·歲時中·九月九日》收錄的一首詩,其中曰:「獻壽重陽節,回鸞上苑中。」其他提到「重陽節」的,人們熟悉的名句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張籍)、「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白居易)、「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李清照),等等。

總之,九月初九重陽節得到人們的重視,體現了古人的尊九意識。不僅節日習俗中,有人們對「九」的尊奉,在我們的古典小說中,也最為常見,如《水滸傳》中說洪太尉誤放走了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他們轉世為一百單八好漢,這些數字都是九的倍數;《西遊記》中提到的法術有三十六變,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佛爺說九九歸真,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等等也都是九的倍數。人們對「九」的尊奉,時至今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仍有所見,如我們常說「女大十八變」,這是對一個姑娘成長的讚美,此外,我們現在仍重視「一言九鼎」的信義,冬天的時候,人們也還在唱著「數九」歌,等等。可見,「九」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而以其為信仰基礎形成的重陽節更是為我們的文化增色不少。

微信公眾號:九九講故事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陽節
    今天是九月初九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這天有什麼習俗、要做什麼呢?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每年的九月初九是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登高,重陽節在古代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故又叫做登高節。再古代重陽節都是非常熱鬧的節日,發展至近代,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2012年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老年節,再傳承發展的過程之中,重陽節又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結合起來,成為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重陽節賞秋非常好,目前正值秋季,中午有陽光的情況下,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變紅的樹葉十分魅力。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保留了「曬秋」的特色。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等。
  •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闢邪習俗及禁忌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古人認為數字「九」為老陽,農曆九月初九乃是所謂「兩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禁忌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形成,傳說與漢代學道成仙的費長房及弟子桓景有關,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費長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從壺公入山學仙,能醫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嘗學於長房。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在道教文化中,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時間,所以道教中的仙真多選擇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教認為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地勢越高,清氣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氣而升天。「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九九」有長久、長壽之意。尊老敬老,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代代相傳。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已有千餘年歷史,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 重陽節為什麼叫做老人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由來原因
    10月28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你知道嗎?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當前人們對老人的推崇,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更是在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節日歷史:1、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這裡給大家分享的是重陽節,一起來了解下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  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在古人看來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因此古代民間在重陽節都會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 祈壽等習俗。
  • 重陽節是陰曆還是陽曆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是陰曆還是陽曆 古代的節說的都是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     原標題:重陽節是陰曆還是陽曆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是9月9,很多人都知道,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少詩歌雅賦都記載了重陽節的習俗和盛況,為什呢9月9又叫重陽呢?
  • 重陽節的由來和傳說介紹 重陽節有什麼起源為什麼是九九重陽節
    今年10月25日就是重陽節了,如今的重陽節已經是一個敬老節。在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大的節日,那麼重陽節的起源和傳說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 九月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重陽節有什麼風俗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
  •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
    一說到重陽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過重陽節的時候,許多家人會歡聚一堂,一起吃飯聊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重陽節的由來吧。
  •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重陽節傳統習俗有哪些簡短介紹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2020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登高節、敬老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但每年新曆的時間卻是不一樣的,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吧。  精品菊花。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重陽節時間為新曆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農曆庚子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意義  據現存史料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時代。
  • 2014年閏九月 有兩個重陽節嗎
    閏九月屬於比較罕見的閏月,上一次出現在1832年,下一次將出現在2109年。  馬年將有兩個重陽節   「農曆馬年有兩個九月初九,是不是要過兩個重陽節了?」對於即將到來的農曆甲午馬年,細心的網友發現今年有兩個農曆九月,這不僅意味著農曆九月出生的人可以過兩個生日,更意味將出現兩個重陽節(九月初九)。  對於兩個重陽節該如何過?民俗專家表示,碰上這種閏月的情況,民間通常採取趕前不趕後的做法,即過第一個九月初九重陽節,後一個九月初九則虛化。
  • 九月九日重陽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
    2020年重陽節即將到來,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而這個節日從古時到至今也保存著許多的習俗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歡迎大家閱讀!
  •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說到重陽節你會想到什麼?想必腦海中會浮現出王維詩人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他在詩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 為什麼重陽節被古人視為危險的日子?
    為什麼重陽節被古人視為危險的日子?時間:2020-10-25 21: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重陽節被古人視為危險的日子? 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 重陽節表達對親人思念的句子大全,重陽節溫馨祝福語精選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表達對親人思念的句子大全,重陽節溫馨祝福語精選 1金秋送爽丹桂香,時逢佳節九月九;賞菊登峰品美酒,思念友人在心間;九九重陽勝春光,溫馨問候情意長;願君重陽享安康,幸福恆久樂逍遙。重陽節快樂!
  •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九九雙陽日是祭祀節日之一
    重陽節是什麼節   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