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陳靖)訊,1月1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全國性資本市場年會——第二十五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北京舉行。
圍繞「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這一主題,論壇總結了中國資本市場30年成就和經驗、展望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對中國金融如何進一步開放、中國資本市場如何走出低迷等重大問題進行研討。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稱,上市公司監管效能不斷提升。一是持續推進上市公司監管制度建設;二是持續深化簡政放權,縱深推進市場化改革;三是持續強化監管執法效能;四是持續加強風險防控。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應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深深政策的雙支柱調控政策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同時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發表演講稱,要夯實上市公司基礎,發揮引領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作用。要落實好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制度規則,支持優質企業做優做強,堅決打擊欺詐發行、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淨化市場生態,實現優勝劣汰的市場自我調節。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有哪些重頭戲?2021年的A股投資機會還有哪些?站在資本市場30周年這一歷史性時點,對未來資本市場的改革有哪些期待和建議?以下為國融證券董事長侯守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主要觀點:
1、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制度體系成為經濟新引擎,中國資本市場將繼續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金融開放。
2、2021年,我國經濟也將進入復甦的下半場,因此判斷中國經濟全年增速有望達到9%,呈現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特點。
3、伴隨經濟復甦,2021年企業盈利也將持續回升,核心企業的盈利上行周期有望持續更久,A股的基本面更加紮實。
4、站在資本市場30周年這一歷史性時點,我們對資本市場改革有以下幾點期待。一是,全面註冊制落地;二是,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三是,豐富期貨期權等風險對衝品種。
國融證券董事長侯守法
以下為國融證券董事長侯守法接受採訪實錄:
Q:從1990年到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已經30年。30年間,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回歸本源,市場化水平大幅提高,法治化市場正在形成,現代金融的樞紐地位也在逐步確立。未來,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有有哪些展望?
侯守法:我國資本市場已經走過風雨三十年,結下了累累碩果。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和與大國長期博弈的歷程中,資本市場天降大任。希望資本市場堅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核心,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持,為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提供堅實的紐帶。
同時,繼續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水平,繼續大力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繼續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金融開放。
此外,希望融資端改革和投資端優化之間更加平衡,協調發展,不僅讓企業融到錢,也要讓投資者分享資本市場紅利,這也是註冊制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
最後,希望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壯大,能為券商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也能為我國金融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為服務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成熟與繁榮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Q:關於對2021年宏觀經濟以及A股市場投資有何大致預測?
侯守法:隨著新冠疫苗的問世,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我國經濟也將進入復甦的下半場,我們判斷中國經濟全年增速有望達到9%,呈現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特點。
2020年疫情期間,我國的宏觀槓桿率上升了25個百分點到270%,疫情之後非常規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面臨退出,因此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2021年政策要「不急轉彎」,政策的節奏將影響股市的預期。
不過,伴隨經濟復甦,2021年企業盈利也將持續回升,核心企業的盈利上行周期有望持續更久,A股的基本面更加紮實。其次,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前所未有,疫情後海外資金配置中國資產的需求愈加明顯,國內居民財富配置向金融市場轉移的變局也已開始,國內外中長期資金的流入持續壯大機構力量,也給A股帶來了堅定支撐。
因此,我們判斷2021年的A股仍有機會,但投資者要降低收益預期,謹防投資風險。
Q:站在資本市場30周年這一歷史性時點,對未來資本市場的改革有哪些期待和建議?
侯守法:回顧三十年發展歷程,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在改革與開放道路上前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未來,我們對資本市場改革有以下幾點期待。
第一點,隨著註冊制在科創板、創業板的逐步實施,我國資本市場越來越市場化,註冊制也為我國經濟創新轉型提供了新的引擎。接下來,期待全面註冊制的儘快落地,存量市場加快改革,進一步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促進IPO市場化,提升上市公司信披質量,加快落實退市制度,促進市場優勝劣汰等。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只有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才能提振投資者信心,進而帶來資本市場的繁榮。
第二點,期待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我們看到,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如期而至,改革後股票日漲跌幅限制由10%放寬至20%。或許下一步的制度安排可以考慮取消漲跌停限制和T+0,跟國際接軌。現在隨著QFII、RQFII進一步放開限制,北上資金也進一步加大中國股票的配置,這都需要交易制度跟國際接軌;試點T+0也可以對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形成價值投資的氛圍。
第三點,豐富期貨期權等風險對衝品種。在國際衍生品市場,期權與期貨同樣是重要的基礎性衍生工具,在幫助產業企業發現價格、緩釋風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衍生工具上市,可以為後續更多風險對衝產品上市提供經驗、也有助於構建完整的風險管理工具體系,支持我國化工行業防範風險、轉型升級。同時,通過增加期權等衍生產品和服務供給,也是切實發揮資本市場中樞作用、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提升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