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使陰謀詭計,德行不修的陳平,善終在丞相位子的原因

2020-12-01 騰訊網

劉邦的靈堂前,一個風塵僕僕的中年男子,剛一來到噗通就跪在了劉邦的靈前:「陛下啊,您怎麼就這麼走了啊!臣還沒有見陛下最後一面啊,您怎麼不把臣一起帶走啊!」說罷,放聲大哭,可謂感天動地。

他,就是西漢開國功臣——陳平。陳平雖然沒有漢初三傑的名氣大,卻是西漢政壇的常青樹,官場上的不倒翁,歷仕高祖劉邦,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宏,文帝劉恆五朝,且身居丞相高位,深得皇帝與呂后的信任。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今天人們對他的評價卻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些人看不上他,認為他德行不修,善使陰謀詭計,是個十足的小人,可就是這樣一個「小人」,卻輔佐朝政二十多年,最後善終在丞相的位子上,那麼,這其中,又是什麼原因呢?

一、另類大臣——有意還是無意為之

劉邦手下的這幫大臣可以說各有特色,張良運籌帷幄是他的智囊,蕭何勤勤懇懇是他的錢袋子,韓信身先士卒是他手上最鋒利的一把刀,可要說到陳平,很多人就有些意見了,這個人有些特殊,連劉邦手下的將領都有些對他嗤之以鼻,用咱們今天的話說陳平就是有些另類。

陳平為什麼會被人看不起呢?

原來,陳平在投奔劉邦後可以說是劣跡斑斑。其一,為了錢,他可以出賣自己的婚姻。其二,他以前在鄉下不規矩,和嫂子不清不楚;其三,做了官以後貪汙受賄。也難怪有人看不起陳平,這些毛病在今天,陳平就是個渣男加貪官的典型啊!劉邦也因為這些問題找陳平談過話,不過,細細想來,這些對於陳平來說,也許是有意為之。

1、陳平為了實現自身價值,陳平有才華卻很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為了實現自身價值,陳平選擇用顏值去換取金錢。

2、有缺點領導用著放心:陳平貪財,這點自己也供認不諱,在陳平看來,領導不怕員工有缺點,就怕員工太能幹,因為有缺點說明你有把柄在領導手上,領導可以控制了你,用起來放心,反過來那些太能幹又沒啥愛好的,韓信被劉邦殺了,嶽飛被宋高宗殺了。

3、吸引眼球:陳平出身平民,沒有什麼政治基礎,也缺乏人脈,雖然自己說金子卻很難被人發現,為了讓人發現他的才能必須做點能吸引人眼球的事。因為他的這些問題周勃灌嬰給劉邦告狀,劉邦果然找陳平談話,結果一番交談下來,劉邦反而更信任陳平,給了他更大的權力。

因為另類,陳平總是被人詬病,但這些卻也是他的有意為之,正是有這些問題,讓陳平在秦末漢初的諸多人才中顯得非常另類,也讓這個沒有基礎的平民打開了仕途的大門,這,正是陳平的智慧。

二、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陳平通過自己的特點成功成為劉邦的座上賓,可縱觀陳平的一生,不僅是劉邦,呂后也對他信任有加。其實啊,陳平是個聰明人,最聰明的地方在於做什麼事情都是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陳平做的非常聰明,在他的考量和操作下,無論發生哪種情況,自己都沒有問題。

1、樊噲是劉邦的大將,地位非常尊貴,如果貿然選擇把他殺了,那麼如果劉邦反悔了自己不好收場,所以他和周勃商量把樊噲抓起來送到京城交給劉邦發落,到時候是殺是放和自己沒關係。

2、劉邦發布命令的時候已經是病入膏肓,如果劉邦去世,那麼劉盈做皇帝,掌權的是呂后,樊噲又是呂后的妹夫,直接殺了樊噲會得罪呂后,不殺樊噲反而賣給呂后一個人情。

1、樊噲是劉邦的嫡系,又是劉邦的親戚,在朝中影響力特別大,雖然劉邦說殺了樊噲,可如果改了主意也不好說,畢竟他和劉邦關係好又有呂后幫忙,自己沒有殺樊噲,等於賣樊噲一個人情,自己以後官場上就多了一個幫手。

陳平把所有的預想都想到了,果然劉邦不久去世,陳平急忙回京奔喪,還不忘向呂后報告處理樊噲的問題,呂后對陳平非常感激,馬上赦免了樊噲。即便如此,陳平還是不放心,擔心有人告狀,於是向呂后哭訴,呂后心軟讓陳平留在了皇宮封他做郎中令,惠帝即位後陳平又被封為丞相,官運亨通。

歷史小結語:

陳平的一生,活得足夠精彩,也是疲憊的。為了能夠一直保持自己的權力,陳平使出了渾身解數,雖然得以善終,所作所為歷史卻記錄了下來,因此在漢初名臣的評價上,陳平顯然不如漢初三傑等人。陳平得到了生時的榮華富貴,卻失去了死後的名垂千古,今天,我們在敬佩陳平的計謀時,也為他的鬼蜮伎倆而感到惋惜,因歷史是最公平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陳平:一個人的貴氣,不在環境,不在卑賤,不在身位,在哪裡?
    陳平,是一個聰明人。這個聰明,絕非小聰明。是對人心、人性的稔熟於心。一個人,能在帝王、后妃、親貴跟前,遊刃自如,他得具備察言觀色和解決問題的本領。否則,勢不長久。陳平,一生伺候劉邦、呂后、孝惠、文帝,四主之下,得以善終,又蔭其子孫,這絕對是一個奇蹟。劉邦,非善茬兒。呂后,更不要說。孝惠,他人不傻。
  • 23歲漢惠帝暴斃,丞相陳平痛哭流涕,旁人提醒:再哭你腦袋保不住
    說話的是誰?張良的小兒子,張闢疆。這年,張闢疆只有15歲。  陳平心想:「這孩子可不是一般人,他老爹張良在劉邦父子和呂后心中的分量,可著大漢朝也找不出第二個人。而且這孩子人小鬼大,聰慧伶俐,否則呂后也不會選他照顧愛子。」  越想越害怕,陳平一把拉住張闢疆,忙問:「賢侄,此話怎講?你可別嚇唬陳叔。」  「小侄不敢」,張闢疆衝陳平使個眼色,又說:「你看看呂太后,有什麼異常嗎?」
  • 漢初名相陳平,為何被稱之為詭計多端?
    陳平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可以說是劉邦的左膀右臂,獻出了不少的奇思妙想給劉邦。如果沒有陳平的謀略,那西漢的建立可能就沒有這麼快速。但是劉邦的奸詐之名,也是因陳平而來。公元209年,陳平先是投奔到了魏咎處,但是魏咎並不欣賞陳平,並不打算大用陳平,無奈只能另尋他處。
  • 同是劉邦的頂級謀士,陳平是志向遠大高潔,張良卻「肉食者鄙」!
    劉邦麾下有兩名智力、謀略都是一等一的謀臣,一為平民出身的陳平,一為貴族出身的張良。如果說陳平是志向遠大高潔,張良就只能是「肉食者鄙」了。陳平年輕的時候,家裡非常地窮,但陳平仍舊不視家人生產作業,一門心思地讀書、遊學,增長見識。
  • 陳平:他的名字,暗含他一生的「命運」!秘密究竟在哪裡?
    今天,是陳平的最後一篇,主要圍繞一個點來講:「平」。很巧,陳平名字一半,就有一個「平」字。陳,可以理解為「陳兵」背後的謀略及方法,或「陳列」。平,即平和、公平、平衡。一、平衡:喝水不忘「挖井人」陳平助力劉邦,成功收監韓信。
  • 陳平的智商到底有多高?看看史書中這兩段對話,你就清楚知道了
    陳平第一次見到劉邦,是在鴻門宴上,但當陳平按照項羽的指派,出門尋找的時候,劉邦已經「尿遁」了,所以劉邦便沒見到陳平,也就對陳平沒什麼印象。陳平與劉邦第一次相見,是陳平掛印封金後離開楚營,在好友魏無知推薦下加入漢營的時候,也是陳平第一次和劉邦「對線」,劉邦的「人精」本色就展現出來了。
  • 陳平為什麼敢娶一個已經剋死五個丈夫的女人?
    可縱如此,總有猛人不懼,如漢王朝開國功臣之一、後又位居丞相之位的陳平,他就果斷娶了一個已經剋死五個丈夫的女人…- 貳 -照常理來說,陳平這是在「找死」…但事實上,該婦也並不好娶,陳平為此其實付出過不少…就在陳平的家鄉陽武縣戶牖鄉,即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一帶,有一富戶叫張負,其有一孫女先後嫁五夫而五夫皆死…但陳平卻對其有意向…而不久後恰鄉裡有喪事
  • 劉邦陳平兩人,靠吃軟飯飛黃騰達
    劉邦愛好結交英雄豪傑,底層的地痞流氓有,上流社會的精英也有,其中陳平和劉邦一樣,都是吃軟飯的,都是靠老婆發達的。陳平長得俊美,雖然出身貧窮,但是靠顏值完全不愁沒對象。陳平雖然窮,但是他有個理想,希望自己將來能夠迎娶富婆,依靠妻子的關係獲得富貴。鄉裡有戶富豪張負,他的孫女貌美如花,可惜剋死了四個丈夫,以至於沒人敢娶。
  • 善讀「論語」1.3: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與「令」均有「善」之義,此處用為動詞,指偽裝「善」的樣子,故譯作「偽善」;「色」,面容、臉色,可泛指外表。「鮮」,音「顯」,非常少。「仁」,此處指合於仁德的行為。【評析】上一章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因此,要想外行仁道,就要內修仁德。君子是有仁德者,故其「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16.10),皆本於仁德,出於真誠。
  • 四瀆之神:江瀆屈原,河瀆陳平,濟瀆伍子胥,淮瀆唐裴說
    其中江瀆為楚大夫屈原,河瀆為漢丞相陳平,濟瀆為吳伍子胥,淮瀆為唐裴說。這四位古人,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成為江神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此之前他已經成了湘楚一帶的江神。晉人王嘉《拾遺記》中記載:屈原投水自盡之後,楚人思慕,說他成了「水仙」。其神遊於天河,而精靈有時下凡到湘水一帶,所以楚人為他立了神祠。但其他三位「瀆神」卻要費些口舌。
  • 為什麼丞相在吃飯時要了一雙筷子,皇帝就說:此人該殺
    為什麼丞相在吃飯時要了一雙筷子,皇帝就說:此人該殺我們都知道古代是由皇帝做主的,皇帝身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心中總是臣子充滿了忌憚,時時刻刻都在懷疑手下的人是不是有謀朝篡位的心思,因此伴君如伴虎,在皇帝手下當差的人個個都是心思縝密、謹言慎行,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行差踏錯,但千人千面
  • 陳平:今天這篇文章,讀者可思考,什麼叫一個人身上的「貴氣」?
    真的是……陳平的能力不夠?還是……跟隨的人,看不到……陳平的閃光點?問題究竟出在哪?韓信說:多多善矣。(知己)劉邦再問:那為何我能生擒你?(試探問)韓信說:我能領兵,你卻能領將。(二人皆知己知彼)劉邦韓信,都是通透之人。雖然通透,韓信卻還是會犯栽。為什麼?我個人認為,問題依舊在韓信自己,自我認知不夠徹底。
  • 持五戒,行十善!在家修行能不能成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真諦。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人人都不能行這個道理,所以天下大亂。古人說:「善惡兩條道,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能出離三界,造惡者能墮落三道。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痴就是惡念。
  • 丞相必封侯,為什麼西漢的丞相基本上都是侯爵?
    而秦朝時的丞相權力很大,丞相是輔佐皇帝處理朝廷政事的幫手,相當於現代的總理一職,是「百官之首」。也就是說,國家大事並非皇帝一個人來管理和決策,皇帝要與文武百官商議,讓丞相最大程度參與管理和決策,再讓丞相協調各級下屬讓官員去執行。所以,丞相的地位就顯得舉足輕重,他需要經常協調百官決策和管理國家大事,並聯結皇帝。
  • 殺光了漢惠帝一家子的周勃和陳平怎麼就成了忠臣良將了呢?
    作者:劉翠(劉邦)周勃與陳平誅殺諸呂,實際上是一場弒君謀反的行為。他們本是亂臣賊子,怎麼成了忠臣良將?(一)呂后是怎樣的一個人女政治家呂后,是大漢朝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咱們來看看她是怎樣的一個人。(漢惠帝劉盈)(二)弒君謀反,誅殺諸呂呂后死後,她的那些親戚繼續輔助後少帝,諸呂相對於後世那些囂張跋扈,禍亂天下的外戚來說,是很守規矩,不但沒有對陳平、周勃這類老臣加以迫害,還非常信任。陳平和周勃正是看到了諸呂的懦弱與婦人之仁,才帶兵衝進皇宮,血腥的清洗了漢宮。
  • 歷史上那些才華橫溢下場悽慘的人,究其原因:死於話多,亡於嘴賤
    注意,這可不是沒有來源的,我們的歷史上就有很多鮮活的例子,這些人才華橫溢,但是最終下場悽慘,我們分析原因,最終只得到了八個字:死於話多,亡於嘴賤!楊修,曹操之行軍主簿也。這個人就是典型的嘴賤。參與曹植和曹丕黨證的人那麼多,曹操偏偏殺他,根本原因就是他經常把曹操的一些小秘密,小心思告訴不該告訴的人。曹操夢中殺人,大家誰心裡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 陳平的謀略不輸張良,為何後人卻一直不認可他,認為他太陰毒?
    張良雖然作為「漢初三傑」而聞名,但其實陳平的謀略也並不輸於他。他的奇謀多次讓劉邦集團逢兇化吉,挫敗了項羽。不得不承認陳平確實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他總是能想出一些出奇制勝的計謀。其中反間計除範增,金蟬脫殼救劉邦,是他在幫助劉邦消滅項羽的過程中最精彩的兩次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