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一秒鐘都有新生兒降臨。懷孕生子是一件很神聖、神秘的事情,哪怕現在醫療技術比較先進,可孕婦生子仍有較大的風險,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不可挽回的後果。
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恐婚恐育。小潔今年20歲,媽媽偶爾跟她說起以後結婚的事情,她就很害怕,說害怕婚後的生活,尤其怕生孩子。電視劇裡的孕婦都很辛苦,吃不下還要硬撐著吃,好不容易熬過來了妊娠反應,肚子一天天變大,行動困難、半夜腿抽筋、恥骨疼等各種問題又陸續出現。再想到分娩過程中的那種痛,小潔說以後一定不要生孩子。
產子是一件困難且危險的事情,尤其是分娩過程中,生產帶給媽媽的疼痛感,讓很多年輕女性望而卻步。
那麼大的胎兒,是如何從狹小的產道裡生出來的?看完淚目,心疼媽媽
1.分娩前的陣痛
懷孕早期孕婦會出現妊娠反應,也就是孕吐,而在懷孕晚期,也就是孩子即將出生的時候,孕媽會出現不同等級、間隔時間短、重複頻率高的陣痛。分娩前的疼痛分為10個等級,每個人身體敏感度存在差異,對疼痛的感知程度不同,面臨的疼痛等級也不同。有些對痛覺感知較敏感,且身體承受力較差的孕媽往往會在分娩前疼暈過去。
2.分娩初的開指
開指就是指孕媽子宮口的擴張程度,也是決定胎兒是否能成功娩出的重要條件。1指大概是1cm左右,子宮口擴張的程度越大,孕媽的疼痛感越強烈,一般開指程度和鎮痛等級成線性正比關係。在開指到3指左右時,孕媽就可進入待產室,但是要等開到10指,子宮口的擴張程度足夠大才能確保胎兒能娩出。
3. 分娩中的擠壓和撕裂
胎兒的娩出過程是產媽最艱難的過程。胎兒的頭部遠遠大於產媽的產道直徑,子宮開到10指之後,為了確保胎兒娩出順利會強烈收縮,通過擠壓將胎兒的頭部推出子宮口。因為產道過窄,胎兒的身體在強行擠壓的過程中會撕裂產道,為了避免對身體造成大的傷害,醫生會建議採取側切的方式,助力胎兒排出體外。
4. 分娩後的縫合
因為產媽在分娩胎兒時,產道受到強行擠壓導致撕裂或者是側切,在胎兒排出體外的時候,醫生會對撕裂部分進行針線縫合和拆線,這個時候通常情況下是沒有打麻醉的,只能強忍疼痛。而在此之後的幾個星期內,寶媽也只能通過止痛藥來減輕自己的疼痛感。
孩子平安降臨對家庭來說是一件喜事,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孩子身上,忽略了產婦,其實此刻的產婦是最需要關心的。爸爸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注意安撫寶媽的情緒、關心她的身體狀況,多陪伴,觀察她的身體狀況和情緒變化,爭取讓寶媽儘快恢復心理和身體上的健康。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