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好生好死,說起來簡單,能夠真正好生好死的人並不多。好生容易做到,順利出生,但是好死就不容易了,如果誰能夠安享晚年,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痛苦,最後能夠壽終正寢,那就算是好死了,但是太多的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都是疾病纏身,病魔纏繞著自己,並沒有真的能夠安樂死。
每個時代都不缺人才,例如漢朝的孔融,唐代的王勃,都是青年才俊,但是天妒英才,最後並沒有一個太好的結果。這些都離我們太遠,我們都感覺陌生,或者無法用心去感受這個時代的風雨,我們今天就來分享一位近代的才子,他也是少年得志,但是晚年過得並不幸福!
在民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王庚,16歲就從清華畢業,清華可是每個人做夢都想去的高等學府,而王庚16歲從這裡畢業,可見是少年得志,由於成績優秀,畢業就被送到美國留學,後來畢業於西點軍校,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他的教育背景如可以讓自己事業一帆風順了。
軍校畢業後,他順利回國,沒多久就提升為陸軍上校,但是一切的轉變都從他的婚姻開始,他和陸小曼結婚了。婚姻並沒有讓他減少對工作的痴狂,對工作,他幾乎是瘋狂的,甚至新婚的妻子也顧不上。就是以為這股衝勁,不多久以後,他就成為了陸軍少將。
事業的順風順水,但是婚姻並沒有那麼順利,妻子對丈夫的才華無可挑剔,雖然如此,但是對自己的關心卻很少,就算是結婚這麼大的事情,丈夫也很少花時間陪伴自己,所以,妻子還是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最後出軌了,為了成全妻子,王庚還是和妻子離婚了,讓妻子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可能是王庚有著高學歷,高素養,所以才能如此放得開。
沒多久,王庚成為了陸軍中將,恰好趕上了戰爭爆發,雖然事業忙碌,但是心裡卻依然年年不忘妻子,雖然離婚了,還是要擔負起曾經沒有承擔的責任,在帶部隊去前線的路上,他私自逃跑去找前妻,想要保護她,結果途中被日本人抓到了,雖然後來逃出來了,但是因為臨陣脫逃,後半生都沒有受到重用。這也是唯一遺憾的事情,因為一步走錯,導致後半生坎坷難行!
聽慣了風花雪月,卻看不慣悲歡離合,造成王庚往年有如此下場的原因還是在於教育,如果父母從小就告訴他,什麼是忠孝禮儀,可能也就不會因為工作而顧不上家庭,既然選擇了結婚,就應該不離不棄,而不是因為工作而放棄了家庭,上輩子修來的福分,怎麼能說放手就放手呢?
父母的教育大於山,就算是學校的老師,也只能傳授知識,關於孩子的教育主要還是家庭,如果家庭忽略掉這些,雖然孩子的成績很好,比如16歲就清華畢業,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感覺是天才,但是只是成績好而已,我們中國人,更看中的是家庭是否和睦,只有家和才會萬事興。